首页 针刺 第8页

针刺 第8页

  • 从太极圆运动理论探讨针刺的选穴思路

    从太极圆运动理论探讨针刺的选穴思路

    太极是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 (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 , 也是形成万物的本源。《易传》道:“易生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两仪、四象、八卦由太极层层化生, 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现象, 本质是遵循着圆道循环依次二分[1]。《乾卦》中象辞曰:“终日乾乾, 反复道也”。《泰卦》象辞说:“无往不复, 天地际也”。可以看出物体的圆道运动体现在物体在一运动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行[2]。据《灵枢·岁露论》所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 针刺治疗胀病

    针刺治疗胀病

    《内经》曰:“厥气在下,荣卫留止,寒气逆上,正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又说:“浊气在上则生瞋胀”。针刺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封某,女,59岁。患胀病5年。近3年腹胀尤甚,时轻时重,遇寒更甚。1992年5月7日因体胖乏力,行动不便来诊。体重93kg,因腹胀不能弯腰,仰卧可自观其腹顶,腹松软。太溪、昆仑处反而高起,小腿及足背按则凹下,离手即起,胀轻微,足不温。动则气短,甚则喘。食量中偏上。大便日2~3次,小便调。舌胖嫩。脉数微浮,重按似无。诊断:腹胀...

  • 针刺止痛的原理及其指导原则

    针刺止痛的原理及其指导原则

     中日友好医院原主任医师、特需门诊专家贾海忠运用纬脉理论谈了针刺止痛的原理及其指导原则,现介绍如下。   【运用纬脉理论看针刺止痛原理】   针刺后首先产生疼痛,刺激同一纬上的纬卫脉、纬血脉、纬毗连脉,调动自适应的能力,调节同一纬上气、血、津液、阴阳、脏腑的功能,治疗了同一纬上的病变,从而缓解疼痛。另一方面,针刺产生的疼痛转移了患者对于原来疼痛的注意,消耗了疼痛介质,从而提高了疼痛的阈值。 【运用纬脉理论看针刺止痛指导原则】   选针 针具有形态和材质等差异。针具根据形态可...

  • 中老年流涎症 取地仓穴透刺颊车 同时针刺承浆穴

    中老年流涎症 取地仓穴透刺颊车 同时针刺承浆穴

    患者陆某某,男性,60岁。2017年12月4日就诊。诉双侧口角流涎半月余,1周发作2~3次,无口角歪斜,无面部麻木疼痛,无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瘫痪,至外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曾有夜间盗汗,经中药治疗后盗汗已除,夜寐尚可,时有心慌,急躁。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针刺方法:使用1.5寸毫针,取双侧地仓透刺颊车,承浆穴,以患者得气为宜。选一侧地仓与承浆为一对,连接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刺激,采用连续波,以局部肌肉微颤、病人能够接受为度。   一周后复诊,患者诉经过上次针刺治疗后,流涎症状未再发生,...

  • 如何避免漏针 针刺疗法

    如何避免漏针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简便易行、临床运用广泛,虽然会有一些“酸麻胀痛”之类的针感,但因其显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针灸减轻痛苦。但是,医生在实施针灸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漏针,别把针灸针遗漏在患者身上,这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为此,笔者从一名针灸医生的角度,来谈谈临床如何避免这种漏针、藏针的发生。 仔细起针:医生在起针的时候,当全神贯注,不要分心,以免遗漏针、掉针。起针时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把患者身体整个部位都检查一下。 整理患者发型: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头部扎针的...

  • 针刺用毫针调气法 安虚神,调五脏,升清降浊

    针刺用毫针调气法 安虚神,调五脏,升清降浊

    Hartenbach Klaus,1939年3月14日出生。 2010年1月18日初诊:自1996年独生子因车祸意外死亡后,一直有极强烈的恐惧感和抑郁感。故于1997年后提前退休。近几周,只要看到或听到一些恐怖的事,立即感到胸闷憋气。白天常有心中烦躁,伴前胸、头部发热感。晚上平卧就觉气短憋闷,只能坐着睡觉。半夜醒后,因心中害怕难以入睡。自1998年行冠心病手术后,特别容易出汗。在诊室内自觉憋闷要求打开门窗,只要室内温度升高,就觉得气短憋闷(冬季诊室内有暖气)。心肺检查基本正常。年青时曾从事拳击运动,因鼻子...

  • “干针”属于针刺疗法范畴

    “干针”属于针刺疗法范畴

    近年来,“干针”一词在西方国家兴起,引起了针灸学术界的热烈讨论。究竟“干针”的实质是什么?它与针灸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属于针灸范畴,是否应该接受针灸学科的规范等问题引发国内外针灸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2月9日《中国针灸》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干针”折射的针灸发展问题研讨的学术沙龙。针对“干针”引发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经过充分讨论,得出以下共识。 “干针”属于针刺...

  • 蒙医针刺疗术

    蒙医针刺疗术

    蒙医针刺疗术的现代应用 蒙医针刺疗术是在人体的固定穴位通过金针或银针产生 刺激或传导冷热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蒙医传统疗术。 早在6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居住在锡林郭勒盟的先人就已 掌握了针刺疗法。 公元前11世纪至前3世纪, 人们已经懂得用针 刺放血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 17-18世纪, 蒙古族著名医家伊 希巴拉珠尔所著的《甘露四部》 [1] 最早记载了蒙医针刺疗法的 适应症、 禁忌症、 功效以及针刺穴位等内容, 为之后针刺术广泛 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蓝琉璃》 [2] 中记载, “针刺疗...

  • 不用扎针的针刺麻醉

    不用扎针的针刺麻醉

    提起针刺麻醉通常离不开针,然而病人有怕扎针甚至晕针的,所以有些人会从心理上抵触。其实,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针刺麻醉方法很多,其中就有不用扎针的。 针刺麻醉从类型上讲,有单一针刺,可以在麻醉中常规辅用局部麻醉药以及镇痛、镇静药物;有针刺复合麻醉,即以针刺为主,同时配合另一种药物麻醉方法,也称针刺平衡麻醉,如针刺辅助气体吸入麻醉、针刺辅助硬膜外麻醉或针刺辅助神经阻滞等。从技术手段上讲,又可分为手法针刺麻醉、电针麻醉。此外,还有不用扎针的方法,如经皮神经电刺激、指压麻醉、激光穴位照射麻醉等。 其中,经皮神...

  • 针刺疗法“轻而徐入”的内涵及操

    针刺疗法“轻而徐入”的内涵及操

    “轻而徐入,不痛之因”之我见 针刺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 “得气” 为其首要条件, 如《灵枢· 九针十二原》强调: “刺 之要, 气至而有效” , 由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 获得良好的得气效果, 必须将针刺入皮下合理的深 度, 并进行有效操作, 然而这一步骤并非易事, 容 易因产生疼痛而受到不良影响, 如《灵枢 · 九针十二 原》云: “小针之要, 易陈而难入 ” 。 因此, 不...

  • 针刺得气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针刺得气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中,针灸作为治疗疾 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得气是传统针灸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 “气至而有效”的经典论 述,现代临床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也一直是研究热点 之一 [1 -4 ] 。要探究得气与临床疗效的关系,首先需 要明确如何才能得气,即影响得气的因素有哪些。 基于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归纳古医籍文献,并 整理概括近年来国内外的现代文献,分别从干预因 素 [5 ] 和机体因素 [6 ] 两个方面对针刺得气的影响因 素进行概...

  •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节针”是中国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升华而成的新的针灸临床理论体系。 【“脑神筋系统”的发现和形成是节针的理论基础】   中医早就发现了人体的“脑筋系统”,后来针刺其中的“会”以治疗疾病。到公元之初又发现了位于髓旁的节(细丝),能自由传递出入信息,也由此使“脑筋系统”演变成了“脑神筋系统”。   “脑筋”的形成...

  • 吞咽困难穴位按摩治疗针刺艾灸

    吞咽困难穴位按摩治疗针刺艾灸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在脑卒中人群中 发生率 40% ~ 50%, 而脑干卒中人群发生率约 67%。 吞咽障碍易影响患者的摄食和营养吸收, 易误吸引起 吸入性肺炎, 增加致残率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近年来, 各医家应用中西医治疗本病进展迅速, 通过对大量临 床病例的观察, 临床疗效已获肯定, 各种疗法也各有所 长, 中医外治法在其中颇有比例。笔者就近年来中医 外治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历史沿革 中医外治法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 通过刺激 经络、 穴位、 皮肤、 黏膜、 肌肉、 筋骨等...

  •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应用举隅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应用举隅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张立志,许能贵  安徽中医药大学 常乐 关键词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临床应用 “面口合谷收”是四总穴之一,理论来源于中医 家们临床经验的总结,揭示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 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一经穴对应多脏腑的密切联系, 说明合谷穴在多脏腑系统病症中的治疗均有广泛应 用 [1] 。然而在针灸临床治疗上,除了取穴外,刺法的选 择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 运用合谷穴“三才”针刺法治疗面口疾病,疗效显著, 介绍如...

  •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开发研制了丹芪偏瘫胶囊和脑血栓片两个国药准字号中成药,使中风病的治疗形成系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

  • 针刺三穴改善甲状腺功能

    针刺三穴改善甲状腺功能

    患甲状腺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甲减、甲亢、桥本氏病、甲状腺结节等等,林林总总,似乎周围不少人都有甲状腺问题。 曾经和一个退休老专家谈到现在甲状腺疾病激增的现象时,他认为现在患甲状腺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甲状腺结节,可以归咎于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再有就是盐的使用问题,1999年全民食盐加碘,后来甲状腺结节患者增多,于是关于碘的是是非非议论不断。碘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甲状腺,但问题出来了,碘的特性遇热挥发,我们炒菜加盐时碘早就挥发了,生活中用的是加碘盐,吃的是无碘盐。 甲状腺疾病的现代医学...

  • 针刺加贴代温灸膏治疗面瘫80例

    针刺加贴代温灸膏治疗面瘫80例

    面瘫,又称“卒口僻”等,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多在疲惫、情绪低落,感受寒凉等情况下突发面部肌肉失用,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部经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之邪趁虚而入。其起病之急与“风”性相关。气血失和、筋脉失养缘于“寒主收引”,因此在治疗此病时,笔者采用针刺加贴代温灸膏之法,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收到较好效果。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近年来门诊及住院部会诊病人。其中男性48 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

  • 筋出槽,鹅足腱滑囊炎,针刺疗法

    筋出槽,鹅足腱滑囊炎,针刺疗法

    某女,54岁,2020年4月12日初诊。 主述:左膝内侧疼痛2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膝内侧疼痛,连续行走10余分钟出现跛行,每天下午及上下楼梯、下蹲位站起时疼痛加重。 诊断:筋出槽(鹅足腱滑囊炎)。 令患者脱去患侧袜子、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尖向第1跖趾关节方向沿足大拇趾内侧平刺隐白穴0.7寸,施以缓慢捻转提插手法(以针感沿足内侧缘向内踝方向传导为佳)1分钟,嘱患者自己做缓慢的、大幅度的患膝运动3~5次后,休息数分钟再如前法做缓慢的、大幅度的患膝运动。次日来诊述已无任何痛疼不适,...

  • 《黄帝内经》以兵器类比治病的针具 强调针刺治病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以兵器类比治病的针具 强调针刺治病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建构的医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历代医家的根本遵循,就是将先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化用为临证医生必遵循的准则。即在诊治患者的时候,务必要全面了解其所患病证,娴熟地应用相关医学知识和临床诊治疾病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疾病的发生发展,关键取决于邪正双方力量较量的“所胜”与“所不胜”关系。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正邪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疾病的预后转归和疾病的可能发展趋向。因此,要求医...

  • 补肾强脊针刺方

    补肾强脊针刺方

    鲍庆祥,1944年出生,江苏太仓人,太仓市名中医。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为吴门医派“尢氏针灸”第五代传承人、太仓市娄东中医流派研究会副会长,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面瘫、妇科病等。 组成:华佗夹脊、太溪、肝俞、肾俞、百会、印堂、大椎、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外关、合谷、太冲、环跳、支沟。 功效:补肾强脊,温阳散寒。 主治:强直性脊柱...

  • 针刺委中穴,女膝穴可治下颌骨骨髓炎

    针刺委中穴,女膝穴可治下颌骨骨髓炎

    笔者受宋代医者丘经历取女膝穴、委中穴为患者治疗牙槽风启发,临证中以此二穴为主配合其他穴位,针刺治疗下颌骨骨髓炎1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整理如下。 患者男,17岁,2022年1月21日初诊,主诉“右颌面部反复肿胀疼痛一年余”。患者202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颌面部肿胀疼痛,咬合困难,至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下颌骨骨髓炎,拔出右侧智齿,症状无好转,8月份复诊行下颌切开、下颌骨骨面刮除术,同时给予抗炎治疗,肿胀及疼痛较前减轻,9月份再次发作,抗炎治疗无效。2021年8月至北京某三甲医院...

  • 针刺疗法 确定腧穴 手法补泻

    针刺疗法 确定腧穴 手法补泻

    针刺疗法适应症广泛,又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在临床经常遇到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夫,针刺会伤气吗?”“扎针能泻气,是吗?”有的患者甚至因为有此顾虑而中断治疗,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不必有这样的顾虑。并且对于虚证,针刺还能补气。一个合格的针灸医生,具备系统的中西医学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判别患者病情,治疗时一定会做到“辨证施治”,“因人制宜”,了解一下针灸医生治疗的过程会有助于大众排解疑虑。 明辨虚实...

‹‹ 4 5 6 7 8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