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 第4页
-
针刺综合治疗肩周炎临床探讨和解决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软组织因劳损、退行性变而导 致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以充血 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渗出为主要特点,其本质是滑囊 和关节囊的增厚、粘连及挛缩。多因年龄增加而引起 的肩关节的退行性变、外伤、劳损等因素使组织血液 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异常所致,进而出现肩关节呈现 疼痛和功能障碍 [1] 。该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易 发于 50 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肩周炎症状复杂, 缠绵难愈。对于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多采 用保守疗法。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报道也不断 增...
-
颈椎病 弹针刺络竹罐拔瘀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日常生活中,颈部暴露在外,活动频繁,易感风寒湿邪,也容易劳损,这些均可引起周围肌肉、韧带发僵变硬、增厚钙化,从而导致颈椎间盘异常、神经根受压、血管痉挛等。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丰富,除了内治法,还有许多外治法在临床中也有较好疗效。竹罐疗法就是其中一种。 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用牲畜犄角制成管筒来治疗疾病的记载,称为角法。由于南朝位居江南一代,是竹子盛产地,竹罐容易获得,成本低廉,便渐渐地取代了兽角罐。这就是竹罐疗法的起源。该疗法集拔罐、热疗、药疗于一身,...
-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壮医湿毒病范畴, 是壮族地区 常见的病种之一。该病导致的四肢关节畸形、 疼痛等 临床表现以及临床难治性, 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 康生活。本研究采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 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临床疗效满意, 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壮医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 观察时间为 2015 年 1 月—2016 年 1 月。 表 1 两组性别、 年龄、 病程、 关节功能比较...
-
傍针刺法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很多时候,中医大夫已经习惯了用西医病名指导中医治疗,一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立刻就在局部针刺。病人一说腰痛,就让其做腰部CT 或者MRI检查,我们应该想一想疼痛只是一个结果呢还是原因?其实,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希望此文对临床大夫有一些启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现今医学CT检查有腰部椎间盘的突出,而命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痉挛性斜颈 针刺治疗取五心穴
高树中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外治学学科带头人,首批山东省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高老师临床30余载,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擅长治疗疼痛性疾病、胃肠病、男性病、不孕症、痤疮、时间性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现整理高老师以经典指导临床,针药并用辨治疑难病案三则,介绍高老师临证经验特色。 痉挛性斜颈 男,30岁,2014年3月8日初诊。颈部痉挛向左侧偏斜2月余。 病史:患者2月前生气、劳累后出现...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穴规律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 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越久,致 残率越高,个人和社会所承担的经济负担越重 [1 ] 。 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 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类,一定程度上可减 缓病情进展,改善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 RA 治疗 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服用药物可引起较多不良 反应 [2- 4 ] ,尤其是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损害。针灸治 疗 RA 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患者认可度高 [5 ] , 有其临床优势。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进行方药分 析...
-
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 中药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寒湿型: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鸡血藤3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虚损型:年老体弱之人多见足跟疼痛,不敢着地,病程久,行动无力,劳则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药用鸡血藤30克,山药30克,伸筋...
-
颈椎病中医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是指椎间盘变性、颈椎失稳、椎间关节及颈椎骨质增生, 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症状[1]。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大约为3.8%~17.6%[2], 且呈现低龄化、职业化趋势。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 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和研究, 其治疗痛证的效果已经得到国际公认[3,4,5], 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见效快、疗效稳定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对...
-
脑卒中后便秘 取百会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针刺治疗
脑卒中后便秘属中医虚证便秘范畴。患者由于脑卒中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脑窍闭塞,神无所依,脏腑功用失调,腑气壅塞、传导失司日久导致便秘发生。 取百会穴、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嘱患者解小便,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处,以15度角针尖向前针刺百会穴至帽状腱膜下约0.8寸,施以高频率、小角度捻转手法2分钟,隔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直刺关元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各1寸,施以烧山火热补手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五次休息一天,15次一疗程。 方中百会穴...
-
臀肌筋膜炎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结 针刺疗法
智某,女,32岁,2016年3月22日初诊。主诉:右臀部肌肉硬结、疼痛30余天。患者从事电脑工作,3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右臀部肌肉酸痛,以为是工作时间较长,久坐所致,未加注意。数日后登山活动1次,回来后臀部疼痛逐渐加重,并有一肿块高出皮肤,红肿硬痛,且疼痛日渐加重,渐至翻身困难,走路疼痛难忍。20余天前到北京某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臀肌筋膜炎,给予活血化瘀、消炎等药物内服、外敷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治疗10余天无效。3月21日回河北邯郸,求治于中医针灸。 患者就诊时症见痛苦面容,行走困难,右侧臀部红肿...
-
脑梗塞吞咽障碍 针刺疗法
脑梗塞吞咽障碍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多诊断为假性球麻痹,多是由中枢性延髓麻痹引起,系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发音、讲话困难。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进食,言语謇涩,食物或液体进入咽喉而引起剧烈呛咳,往往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脱水,甚至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对该病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药物,笔者临床采用针刺治疗效果较满意。 头针:主要主要采用靳三针针刺方法。头部穴位针刺的顺序:百会、四神...
-
治中风后疲劳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
张某,男,60岁。2013年1月8日就诊。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年伴疲乏感1个月。患者于2012年6月20日傍晚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就诊我院脑病科,诊为“脑梗死”,经抗聚、改善循环等治疗,14天后患者病情平稳,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神经科查体:中枢性面瘫,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近一个月来,患者自觉疲乏,稍作活动则自觉患肢无力,伴怕冷,恶风,饮食可,眠安,二便调。曾复查头CT及核磁,未见新发病灶。观其体形适中,面色萎黄,舌质暗,苔白厚略腻,脉沉滑。诊断:中风后遗症,证属气虚血...
-
中风病采用分期特色针刺法
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大体上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病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偏身麻木、言语謇涩等症状,针刺疗法对于中风后偏瘫有显著的疗效,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针刺疗法都有其特定的组方配穴,不同的针刺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
针刺治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前在抗高血压治疗方面,国际上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强调高品质降压,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降压的品质,二是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有局限 目前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但是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又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药物治疗疗效不稳定,且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此外,由于联合用药、长期用药,降压药物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肝肾损害,另外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及呼吸道反应也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药物作用存在局限性。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
-
治老年性脑萎缩 针刺印堂神庭百会穴
李根锁,男,82岁,山西省洪洞县离休干部。主因头眩晕、视物昏花、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双手颤抖(右重左轻),每晚需服用安定片3片才可勉强入睡,每日晨起及仰卧位躺下时症可减轻,于2010年4月11日就诊于我处。就诊我处时查:脉小弦,按压百会穴时患者自觉眼睛发亮,头眩晕、视物昏花可明显减轻,舌色深红舌下静脉怒张有瘀血可见,舌苔白腻,双手不自主颤抖。结合唐山工人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诊断:痴呆(中医);老年性脑萎缩(西医)。 令患者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小于15度角针...
-
中风失语 针刺疗法冰刺激疗法
72岁的李奶奶3个月前因中风留下偏瘫、语言不利的后遗症,经医院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肢体的活动有了明显改善,可就是言语恢复得不理想,无法与家人正常交流。两个月前,李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在副院长王晓玲及科室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李奶奶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家人正常交流了。 中风可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晓玲表示:“中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因其引发的失语症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运用的针灸、冰刺激、舌肌训练等方法,对改善中风失语症患...
-
头痛2年 常因情志不遂导致头痛 针刺治疗
许某,男,56岁,德州市皮革厂工人,2008年11月12日初诊。 头痛2年,加重2天。2年来常因情志不遂导致头痛,每次持续2~3小时,甚至数日,出汗、恶风、怕冷、前额热灼感、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某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头痛,中西医久治未能控制,每天靠服止痛片维持,头痛逐渐加重,并头后侧出现疼痛包块,随着头痛加重包块增大,如果头痛减轻,头痛包块随着减小或消失。2天前,就诊时头痛发作,头面出汗,前额热灼感,口干舌燥,大便2~3天未解,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头后包块如枣大,触之疼痛,边缘清楚,活动。舌质淡红,津乏,苔...
-
针刺穴取膻中期门治郁证举隅
患者王某,男,56岁,政府职员,于2011年5月20日来诊。主诉胸闷、活动后气促5年余,加重3天。患者5年前由于生气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张口抬肩,遂经某医院急诊科就诊,期间各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经门诊输液3天后缓解(具体用药不详)。观其面色青黑,表情痛苦,精神倦怠,时张口抬肩呼吸,不自主清嗓子动作,自述喉中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胃脘胀满,易反酸,纳呆,急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大便秘结,腰部酸痛,舌暗红、苔白滑,脉短弦滑,关部稍浮。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气郁体质得分92.86分,其它体质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