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33页
-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比如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汤剂内服是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治法,在用药上具有如下特色: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临床用药一般要因人、因病、因时而选择不同剂型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发热患儿的治疗,一般以汤剂疗效最好,若患儿呕吐而无法服药可改为直肠给药。由于汤剂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成为中医用药的第一大剂型,中药汤剂内服也是中医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
-
中医守护儿童健康 儿童健康调理中心 少儿推拿调理
孙德仁中医主任医师作为全国少儿推拿调理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30多年来献身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带领着一支生力军,为少儿亚健康推拿事业辛勤耕耘。 模式创新 硕果累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充满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山西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20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越办越好,得益于改革、得益于创新。孙德仁校长从办学一开始就提出了“政、产、学、研、用”五结合办学模式。学校时刻关注政策和产业需求,根据变化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学校不仅专门设置...
-
小儿发热中医治方 寒青退热汤
寒青退热汤组成:青黛3克,藿香10克,寒水石10克,白茅根10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主治四时外感时邪,症见发热憎寒,流涕,咽喉肿痛,干咳或不咳,烦躁,夜寐不宁,倦怠无力,纳食欠佳,时有呕吐,腹胀腹痛,大便不调,偶见皮疹或鼻衄,重者惊厥抽搐。热甚者加生地10克;痰热病欲抽者加钩藤10克,天竺黄10克。 小儿高烧多由外感所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则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尤以季节交替之时,邪毒盛而壮热不已。且邪毒入里迅速,故小儿发热表征证候不如成人外感寒...
-
女童性早熟 辨证处方 中医传统理论
王某,女,7岁,2013年3月18 日初诊。 主诉:双侧乳房胀痛,不可触按21天。患者于2013年3月13日在某省儿童医院检查:睾酮小于0.025ng/ml;左卵巢内见4个直径大于4毫米的卵泡,右侧可见3个大于4毫米的卵泡,双侧乳腺回声减低区。 刻诊:患者月经尚未行,平素易生气发怒,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辨证:肝郁化热,气滞痰凝。治宜清热疏肝,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6克,白芍4克,夏枯草6克,川楝子6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6克(先煎),王不留行4克,荔枝核6...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中医方
甘肃省名中医张士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士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该病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发病后较难迅速控制,病程持续时...
-
滋阴潜阳安神治多动症 中医诊治心悟
□ 卓昆利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田某,男,7岁半, 2013年2月19日初诊。家长代诉患儿从小好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不听指令,坐立不安,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同学,经常与玩伴发生争斗,在多家医院被诊为多动症。口服利培酮治疗效果不佳,经人介绍前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多动不宁,言语纷乱,烦躁不安,坐立不静,注意力不能集中,食纳尚可,舌质稍红,以两边红为甚,舌苔黄,脉象弦滑。 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头颅CT、MRI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试:IQ73分,社会适应行为...
-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多动症治疗方法中医验方
小孩多动症 【病因与症状】 儿童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 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 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尤其早产儿多见。多在学龄期发病,其病因有人认 为与难产、早产、脑外伤、颅内出血、某些传染病、中毒等有关,也有人认 为与环境污染、遗传等有关。中医认为心脾两虚、肝阳上亢、湿热内蕴是其 主要病因病理。小儿多动症多从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睡眠差、喂食困难。 不易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还有动作不协 调,做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使用剪刀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集...
-
儿童多动症 小儿抽动症 中医用药心得
李宜瑞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用药举隅 李宜瑞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首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 师, 长期致力于中医儿科学的临床、 教学和科学研究工 作, 特别是对儿童多动症、 抽动症等行为精神障碍的中 医药诊治, 钻研尤深, 自成风格。李教授认为, 虽然多 动症与抽动症, 其临床表现看似大不相同, 但以中医病 因病机学说分析, 在发病机制上, 两者却颇有相通之 处, 故易互为共患 [1 ] 。例如, 在病因方面, 先天禀赋不 足, 后天护养不当, 情绪失调等, 均与其发病密切...
-
中医认识与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根据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治疗:(扁豆干姜萝卜仔饮)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萝卜仔6克。以上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由三种病因引起。首先是感受外邪。如感受暑湿时邪,每易热迫大肠发生暴泻;或因受凉饮冷,感受寒湿,影响脾胃生化功能,升降失常,以致水湿滞留,完谷不化而泄泻。其次是内伤饮食。乳食不节与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腻食物,...
-
中医治小儿夏季腹泻
腹泻是小儿夏季常见病,因为患儿常伴有呕吐,喂药很可能会吐,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则可能会造成抗生素滥用。此时,如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在施以常规治疗以外,施以简便易行的食疗和足浴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宝宝夏季腹泻主要以伤食泻和湿热泻居多,如果宝宝大便酸臭,夹杂食物残渣,伴有恶心、呕吐,往往是伤食泻;如果宝宝大便色黄,质稀,次数多,肛门红赤,舌苔黄腻则是湿热泻。 食疗方:炒谷芽、炒麦芽各10克,焦山楂10克,茯苓1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一剂,适用于伤食泻患儿;马齿苋15克,荷叶6...
-
小儿高热中医临床实践心得
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小儿高热的治疗中,清热解毒,透邪化滞是祛除邪热的主要治法。可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小儿发热运用常规的清热解毒透邪之法不仅无效,甚至反而加重,且还会出现自汗、肢冷、脉微等正虚阳微证候。如不仔细辨别,往往会造成误诊而致不良后果。 《经》曰:阳胜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可见发热与热证,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即发热不一定是热证,热证不一定都发热。此类患儿发热应属假热真寒之证,即本属寒证,外表反见热象。笔者在内江市卫生局和内江市中医学会整理编辑的《内江市名老中...
-
治疗小儿尿床 中医打头阵
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小儿尿床问题,笔者采访了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的姚献花主任医师。姚大夫说,小儿尿床,医学上叫遗尿,一般指孩子5岁后仍不自主地排尿而尿湿了裤子或床铺。 家长们别小看了尿床,如果孩子5岁以后尿床还经常发生可能是生殖系统隐患的初期表现,迁延不治,孩子将来长大了,也许会出现男子少精、早泄、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白带清稀等生殖系统疾病;小儿尿床跟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关,这类孩子大多晚上睡眠昏沉、多梦咬牙、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对于小儿尿床,大人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反应过度,用羞辱愤怒指责的等方式表达出来,...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激素及中医药应用概况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 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 男多于女,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 部位,其中累及消化道的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腹 型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 便血 [ 1 ] 。笔者以腹型过敏性紫癜、激素、中医药治 疗为关键词,检索万方、CNKI 2011 年 1 月 ~ 2016 年3 月刊载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激素治疗 传统治疗主要是在控制感染、抗凝、维生素 C 及钙剂等基础上,使用激素、抑酸剂等治疗。目 前研究认为,儿童腹型过敏...
-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 中医外用偏方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家长很是烦恼,专家推荐用肉桂贴脚心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取肉桂10克(一次量),研为细末,用醋调至糊饼状,于每晩在小儿临睡前,将药料匀摊于二块纱布上,分别贴敷双脚涌泉穴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早晨取下,连敷3~5次。 评: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
-
儿科名老中医刘以敏临床运用滇药举隅
《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载滇南地区特产药品及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的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1],系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深入民间,采集药草,为民治病,同时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历经20余年编写的,这也是云南历史上第一部价值最大、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该书因切合云南的地理气候与民情病谱,对临床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倍受云南名老中医的推崇,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名老中医刘以敏主任也主张后辈们不但要悉伤寒神农,作为云南地方中医,还应熟读《滇南本草》,学会使用一些滇草药,才能突出自身特色优势,解除患儿病痛。现将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