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口水

口水

  • 漱口水治疗牙疳。漱口水秘方制作方法。

    漱口水治疗牙疳。漱口水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漱口水的秘方制作方法,漱口水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牙疳。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漱口水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牙疳。...

  • 老人流口水要补脾:补脾散

    老人流口水要补脾:补脾散

    不少老年人午睡醒后,有时会发现自己流了——滩口水,因为偶尔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多数人没当回事。其实,这是脾虚的表现,需注意补脾。 中医认为,睥在液为涎(口水),具有湿润口腔、保护口腔黏膜和助消化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口水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睥为后天之本,若经常流口水,会进一步加重脾虚,使全身的气血生十眨源,出现气血双亏。 补脾散:木香半两,草豆蔻(白面裹,慢火煨令焦,去皮并面)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茴香子(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荆三棱(...

  • 小儿口水多栗季枣粥治

    小儿口水多栗季枣粥治

    我小孙子今年2岁,小家伙简直就 是个“口水兜”,尽管精心保护,但小下巴 还是红红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亲戚 中有位长辈告诉我,小孩子流动口水太 多是病态,得治。他给我一个方子——栗 子茯苓枣粥,让我煮来给小孙子吃。连续 喂服1个星期后,他的口水还真是少了 很多。 具体方法为:板栗、大枣各10枚,茯 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 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板 栗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 7天。 此方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

  •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处方:葛根15克,党参、茯苓、白术、藿香各10克,佩兰、香附、泽泻、砂仁各7克,木香5克,甘草3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燥湿。 主治:脾气虚弱、寒湿内生之流口水,症见爱流口水,胃怕冷,舌苔厚腻,脉滑。 于志翔...

  • 补肾摄涎 治小儿流口水

    补肾摄涎 治小儿流口水

    处方:土炒白术12克,益智仁8 克。 用法:上方研成细粉,平分成12 包,每次1包,每日2次,温开水调 服,1周内服完。 功效:健脾燥湿,补肾摄涎。 主治:小儿流口水,中医辨证为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水清澈,小便清 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弱, 指纹淡红。 陈 嵩...

  •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 中医外用偏方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 中医外用偏方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家长很是烦恼,专家推荐用肉桂贴脚心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取肉桂10克(一次量),研为细末,用醋调至糊饼状,于每晩在小儿临睡前,将药料匀摊于二块纱布上,分别贴敷双脚涌泉穴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早晨取下,连敷3~5次。 评: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

  • 小儿流口水 失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处方

    小儿流口水 失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处方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32载。1997~2000年作为学术继承人参加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教育项目,师从江苏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乃庚主任,2009~2012年参加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学习,通过重温经典、临证跟师、结合临床实践,深知临证详察四诊,于细微之处撮其本的重要性,尤其对儿科疑难杂病论治更是如此,现将笔者三十多年来治疗儿科疑难杂病数则搜集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失音 成某,女,12岁。因失音4月于2007年6月25日来诊。4月前吃豆腐乳引发整...

  • 泻黄散加减治小儿口流涎 流口水

    泻黄散加减治小儿口流涎 流口水

    文仲渝主任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儿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全国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仲渝从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笔者跟师临证中治疗滞颐验案介绍如下。 滞颐是指小儿口中涎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病,俗称流涎、流口水。其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滞颐候》。书中记载:“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下。”病因多为食...

  • 小儿流涎,小儿流口水作热证实证治疗

    小儿流涎,小儿流口水作热证实证治疗

    小儿流涎(俗称流口水)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尤其是小儿口炎时容易出现。所以,小儿流涎如果不仔细辨证,很容易认为是炎症,被当作热证实证治疗,不但无效,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患儿何某,男,6岁,因流涎不止一周来诊。患儿感冒后出现流口水,在某诊所被诊断为扁桃体炎,予以西药抗生素输液治疗3天。结果流涎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来诊时患儿一两分钟就要吐口水,否则口水就从嘴角溢出。吐出口水稀薄,口腔中无疼痛。患儿嘴唇周围因经常被口水浸渍和用纸擦口水而红肿。精神较差,食欲不振,睡眠不佳。 望诊患儿面白,口腔无溃疡,咽...

  • 爱流口水的老人一般伴有肾虚

    爱流口水的老人一般伴有肾虚

    李先生今年64岁,一年多来一直有个小毛病困扰着他。他在睡觉的时候总是流口水,每次醒来枕头都湿了一大块。李先生弄不明白:一般人到了这年纪都是口干,为何他的唾液就特别多呢? 老年人经常流口水,大多是因为脾虚造成的。脾有运输营养物质和水的作用,脾虚容易造成水液郁积,口水多。要是唾液为清稀的,可服用陈夏六君汤调理:用黄芪10克,党参6克,法半夏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当归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生姜3片,大枣2枚,乌梅10克,炙甘草6克,煎汤饮用即可。这类人平日可多服食补脾的食物,如芡实、山药、薏苡仁、红枣等。...

  • 干泥鳅治睡觉流口水

    干泥鳅治睡觉流口水

    许多老年人睡觉流口水,有的还伴有口中黏腻、大便清稀、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脾虚湿盛的表现。中医把口水称为涎,认为是人体水液的一部分,由脾所统摄控制。水湿过盛使口中涎液过多,脾虚控摄无力,就会使其流到口外。我国民间常用泥鳅治疗此症,泥鳅味甘、性平,具有调中益气、健脾祛湿等功能,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睡觉流口水效果明显。 将泥鳅(夏末初秋时入药效果最好)除去内脏,烤干,研末,每次5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主治医师 罗旭)...

  • 中老少治疗流口水偏方

    中老少治疗流口水偏方

    泥鳅半斤,去内脏晒干,炒黄研成粉,用黄酒冲服,一次二钱,一日一次,服完即可治流口水。...

  • 自制漱口水去肾衰口气

    自制漱口水去肾衰口气

    慢性肾衰病人有个特殊的临床表现就是口腔中有氨的气味,而尿毒症病人则更为明显,闻起来是令人厌烦的尿臭味,且气味随着病情的进退而改变,当病情轻时口中气味变淡,病情重时变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人肾脏功能减退,体内的毒素如尿素氮等不能排出体外,蓄积体内,含脲酶的微生物释放氨所致。 口中出现尿味时,其秽浊之气,常引起患者心中烦闷,影响食欲。故肾衰患者饭前饭后应漱口,睡前醒后都应刷牙。尿味明显时可自制金银花或怀菊花漱口水含漱。制作方法为,将这两种药中的一种10克,加沸水800毫升,加盖闷泡10分钟,晾凉即可用来漱口。...

  • 口臭可用特制漱口水来治疗

    口臭可用特制漱口水来治疗

    口臭的发生除了与口腔卫生有密切关系外,脏腑积热亦是主要原因.常因胃热、痰热、食积等因素引起。这三种原因导致的口臭,均可用以下特制漱口水来治疗。 1.石膏甘草水生石膏100克、生甘草10克、清水 2000毫升,放入锅内煎煮,去渣取汁,待冷后漱口.每日数次,连用1周。生石膏性微寒,味辛、甘,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生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作用。二药合用,可清肺胃积热。 2.薄荷川连水 鲜薄荷叶50克、黄连5克。先将川黄连置于锅内煎水约 1500毫升,然后加入薄荷...

  • 流口水可能是脾虚

    流口水可能是脾虚

    一觉醒来,枕巾上总是湿湿的一片,抬起头时,嘴角处的口水就“藕断丝连”……如果这样的尴尬反复出现,你就该考虑下自己是否存在脾虚的问题了。 有的人平时很注意口腔卫生,没有什么口腔不适,睡觉姿势也正常,还是会在睡觉时不自觉地流口水,原因很可能就是脾虚。“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中医认为,人体内的五脏对应着五种体液,其中脾对应的就是口水。当脾脏气血亏虚,功能虚弱时,就无法控制口水,出现自动流出的情况。 &ld...

  • 口水充盈则体健 吞口水养生

    口水充盈则体健 吞口水养生

      从古至今,中医的养生方法一直被人们流传着并引用着,那你知道唾液也可以养生吗?唾液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口水,中医认为“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由此可以看出唾液的养生功效,那么唾液都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于天启   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口水充盈则体健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生,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积...

  • 口水多要健脾固肾

    口水多要健脾固肾

      当人们想起“流口水”的情景,总是认为这是婴儿的“专利”。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也会不由自主地流口水,而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衰老的表现。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吴智兵表示,老年人流口水并不简单,这很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若突然出现无法控制的口水直流,一定要重视,最好尽快就医。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吴智兵   记者魏静红通讯员张秋霞   流口水或是中风先兆   70岁的张伯最近有个小烦恼,睡觉时总...

  • 睡觉流口水 脾胃不好

    睡觉流口水 脾胃不好

      睡觉流口水,大多人认为只是不雅的问题,但医生提醒,成年人睡觉流口水,其实是脾胃功能不好的身体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当患口腔粘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而假如是本身无其他疾病,只是单纯在睡梦中流口水,就有可能是脾虚导致。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口为脾窍,涎出于口,涎为脾之液。”即为脾统摄液体,当脾胃虚寒、阳气亏虚会引起脾功能失调,无法运化津液,造成睡觉流涎的症状。   成年人脾虚多是从小就造成的,小儿时脾虚流口水...

  • 中医口水养生方法

    中医口水养生方法

    在旱情严重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不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但除了来自大自然的水之外,我们人体自身的“水分”之一——口水,也是不应该浪费的。 中医认为,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道家创始人老子享年160余岁,其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咽津养生。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不如自己的津液。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这说明唾液就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早在2000...

  • 口水养生的八大神奇功效

    口水养生的八大神奇功效

    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口水中含有人体健康必需的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乳酸胆铁、磷酸钙、氨基酸、钾、钙、氯等多种成分。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成分。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 一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二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

  • 中医防治流口水

    中医防治流口水

      有些人睡觉的时候流口水,主要是睡觉姿势不对,如侧卧时枕头过高,对面部的压力加大,刺激唾液腺产生过多口水。然而有些疾病,临床表现也可见口水多:   口腔炎症:口腔里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繁殖,易发生龋齿、牙周炎、牙龈肿痛、咽喉炎、口腔溃疡、口唇疱疹等口腔炎症。口腔炎症会促进唾液分泌,如口腔溃疡疼痛甚,就容易流口水。应用清热解毒、愈疡泻火之法,给予连花丸、黄柏丸、愈疡汤。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唾液分泌的调节是神经反射性的,当神经调节发生障碍,也可导致睡觉时流口水。中医所说的七情过度,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可使神经功...

  • 夜间睡觉时流口水中医调理

    夜间睡觉时流口水中医调理

    有人睡觉醒来总 发现自己口角湿湿 的,枕巾处也会有不 少口水印迹,这些都 是夜间睡觉时流口水 所致。西医学对其诱 因及治疗方法没有明 确的表述。 中医认为“五脏 化液,脾为涎,口为脾 窍,涎出于口,涎为脾 之液。”若饮食失调, 劳逸失度;或久病体 虚所引起脾胃运动功 能减弱、水湿停留、脾 胃湿热;或胃里存食 不降、胃热上蒸致脾 虚运化失常,五脏六 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 到濡养,肌肉弹力不 足,睡觉时容易松弛, 就会张开口形成口水 外流。也就是说,睡觉 流口水的根源即脾胃 虚弱,治宜补脾益气、...

  • 中药进行治疗老年人流口水

    中药进行治疗老年人流口水

    读者问:我父亲3个月前开始出现流口水的症状,有时在吃饭时、睡觉时都 会流很多的口水。请问,老年人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湖南衡阳陈先生 专家答:很多老人都会出现流口水 的情况,这很可能是他们患有某些疾病 的征兆。老年人在患有中风等脑血管疾 病、口腔炎、舌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时、 神经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时或是佩戴了不 合适的假牙、服用了某些抗癫痫类药物 时,都可能会流口水。老年人流口水若是 因为患有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可通过做一些简单的面部操或进行面部针灸予以治疗。若是因为患有口腔炎引起的,应针对致病菌选用抗生素进行...

  • 小儿流口水 给宝宝清洁口腔 小儿感冒与肺炎

    小儿流口水 给宝宝清洁口腔 小儿感冒与肺炎

    新生儿出生后,家长会每天为他清洗脸、手等,可有一个地方易被忽略,那就是口腔。小宝宝虽然没有出牙,但口腔里存在着容易导致龋病的一些因素,如链球菌、细菌膜、食物残渣等,而不洁净的口腔环境,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滋生疾病。 口腔还是人体与外界打交道较为频繁的地方,用嘴巴接触新事物是孩子成长期的一种本能。进进出出的东西多了,再加上宝宝口腔中的分泌物也特别多,如果不清洗,奶水、细菌等好多东西都在口腔里,渐渐地舌苔上就会滋生“奶瓣”,产生厚腻感,自然会降低宝宝的食欲,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不要因...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