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29页
-
颜面再发性皮炎属中医“桃花癣”“吹风癣”领域
颜面再发性皮炎属中医“桃花癣”“吹风癣”领域,是发生在颜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是由外界环境的刺激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损坏面部皮肤屏障所造成的。采用中药煎汤清热止痒医治颜面再发性皮炎,效果甚好,现介绍如下。 处方:知母、黄芩、白僵蚕、白茅根、甘草、白鲜皮、青蒿(后下)各10g,生石膏(先煎)20g,蝉蜕、川楝子各6g。 加减:面部麻木不仁、畏寒,手足冷,有淡红斑属血热兼寒者加麻黄6g,细辛3g;口渴多饮,手足热、面部潮热、多梦等,属血热兼阴虚者加...
-
老年瘙痒症 通过中医调理长期有效
气温下降,天气变干燥,医院皮肤科的诊室多了些中老年人的身影。他们普遍觉得皮肤发痒,而且是阵发性瘙痒,晚上尤为明显。刚开始的时候皮肤没有什么皮疹,瘙痒可能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以后慢慢向全身发展。瘙痒的程度根据不同人的感觉也会不同。那么瘙痒以后会怎样?抓!抓了以后可能会出现抓痕、血痂,有些患者就诊时经常可以看到抓破出血的痕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殷新表示,像这种原来没有皮肤损伤,没有皮疹,只有瘙痒感觉,抓后才留有痕迹的皮肤病,就叫做皮肤瘙痒症。瘙痒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又叫老年瘙痒症,...
-
主治荨麻疹中医验方 西医疗法
荨麻疹 【病因与症状】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俗称风疹块,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常因某种食物、药物、生物制品、病灶感染、精神因素、肠寄生虫、外界冷 热等刺激引起。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团,伴有瘙痒和灼热感,少 数患者可有发热、腹痛等症状,特点是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 痕迹。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数周消退, 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迅速消退。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常经年累月 不愈,病因不易追查。 荨麻疹有哪些症状? 1.皮损常突然发生,为局限性红色或苍白色...
-
何为脂溢性皮炎 中医健脾利湿清热
在冬季,很多人都会因为气候干燥而产生皮肤瘙痒,对付这种季节性皮肤病,通常涂点润肤露,再吃一些比较润燥的食品就可以缓解。而有些人的皮肤病症状却很奇怪,虽然油光满面,但仍然伴有瘙痒、脱屑等情况。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指出,如果皮肤在油脂分泌旺盛的情况下,仍然伴有瘙痒、脱屑的话,通常是脂溢性皮炎在作怪,这是一种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的慢性皮肤炎症。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查旭山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张秋霞 何为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
-
临床运用中医验方治疗急性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从组方来看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主治寒邪在表,发热恶寒,气喘,以及一切感冒。麻桂各半汤组成较简单,看似平常,但是临床使用对证确实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报道对此方治疗疾病...
-
慢性单纯性苔藓 中医四型辨治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局部刺激、消化不良、饮酒、进食辛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可将其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1、风湿热型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处方:当归、生地各20克,防风、蝉蜕、知母、荆芥、苍术、牛蒡子、甘草各10克,苦参、石膏、金银花各30克,水煎,每日l剂,早晚分服。 2、血虚风燥型皮损色淡或灰白,...
-
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雀斑
雀斑是常见的一种面部斑点状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颜色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如同麻雀卵壳上的斑点,故名雀斑。本病多与遗传、内分泌系统失调、日晒等因素有关,好发部位多在眼眶及双颊。中医对本病多采用辨证分型治疗。 风火外袭型:本型皮损呈针尖至粟米大小黄褐色斑点,以颜面、前臂、手背暴露部位多见,在被日晒后色素加重,舌脉如常。治宜祛风泻火,方用犀角升麻汤加减:水牛角30克 (先煎),升麻10克,羌活 lO克,防风12克,绿豆衣 18克,白附子5克,川芎lO 克,红花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冬仁瓜12克,甘草6...
-
药疹中医推荐用忍冬藤水煎外洗治疗
药疹是人体对某些药物发生的过敏反应,临床很多见,一旦发生了药疹,应立即停用使用的药物,并使用抗过敏药物,一般停药后可以好转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持续较长时间。中医专家推荐用忍冬藤水煎外洗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验方:取忍冬藤70~150克,水煎2次,煎取药液2000毫升左右。视药疹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液浸洗患处。每日用3次,连续治疗3~5日。 评: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
-
陈彤云:以中医整体观辨治皮科病
陈彤云继承了中医外科名家哈锐川和赵炳南重视皮外科疾病的内因、强调外病内治的临床诊治理论,始终坚持以中医整体观辨治皮外科疾病。她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与肢体、五官有着所主、所属、开窍的关系,因此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有密切联系。在坚持中医特色治疗的同时,陈彤云也关注西医的研究进展,并不断吸收、利用,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国医大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彤云从医70余年,对各种皮肤病及损美性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痤疮、黄褐斑、神...
-
临床上治带状疱疹 中医用蚯蚓
地龙即蚯蚓,中医认为,地龙味咸性寒,入肝、胃、肺三经,《本草纲目》中记载:“地龙入药大解热毒、敷漆疮,涂丹毒,解射罔毒,主蛇伤痛,解蜘蛛毒。”临床上治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方一干地龙5条,白草霜12克,研末,菜油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连涂1周。 方二鲜地龙20克,鲜韭菜根30克,共捣成泥状,调入少许芝麻油,贮瓶置阴凉处备用。用时以药糊涂患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日2次,一般2-5日内可获愈。 方三鲜地龙10条,洗净擦去水分,置容器中,加入适量白糖(地龙与白糖用量比例为2∶1)。...
-
头疽的中医经验整理 遣方用药特点
金起凤应用清化和胃托毒法治疗有头疽经验 金起凤教授(1922年-2001年),上海宝山人,15岁拜师于嘉定黄墙名医朱咏豳先生门下学习中医,1941年悬壶于故里,擅长中医外科。嘉定黄墙朱氏外科起自清代中期的朱鸿宝,兼治内外证,尤擅内外合参治疗外科危急重症。《嘉定县志》有“百余年来,东南疡科首推黄墙朱氏”的记载[1]。传及五世朱阆仙以疡科闻名沪上,朱阆仙既是近代中医外科临床家,也是近代中医教育家,与其子朱维伟、弟子张山雷创办私立黄墙中医学校[2]。金起凤教授其先业师朱咏豳先生即为近代名...
-
中医陈彤云于痤疮的研究 辨证方药
全国名中医陈彤云多年来致力于痤疮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陈彤云早期专注于临床治疗慢性湿疹、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等,疗效显著;近期又潜心研究攻克寻常痤疮、黄褐斑、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酒渣鼻)、激素皮炎、扁平疣等皮肤顽疾。 传承创新 1966年陈彤云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在皮外科跟随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老大夫学到了大量中医皮外科的治疗方法。 陈彤云在诊治疾病时重视人与自然、气候、环境、季节的协调统一,重视皮肤与脏腑、经络、气血的联系,强...
-
中医治疗湿疮处方用生姜泻心汤
中医治疗湿疮多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临证多用龙胆泻肝汤、四妙散、萆薢渗湿汤等处方,然而临证的复杂性决定了该病并非单一的湿热下注便能囊括所有病机。本案从中焦脾胃论治阴囊湿疮,虽未用清热利湿之法,亦能使五年顽疾两诊即瘥,现整理分析如下。 梁某,男,54岁,2022年3月22日初诊。主诉:反复阴囊瘙痒5年余。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囊瘙痒,曾于外院就诊治疗(具体不详),效不显。现阴囊瘙痒反复,夜晚为甚,局部无红肿渗出,进食辛辣食物后加重。手足温,咽干咽痒,睡眠尚可。食欲亢进,腹部胀满,嗳气、无反酸,稍口干...
-
中医治疗小儿湿疹 大蒜外敷治疗寻常疣
患者11岁,女,患湿疹4天,于2022年4月23日就诊。家属诉患儿湿疹于每年春季反复发作,每次治疗约一个月后逐渐痊愈。此次患儿湿疹发作,口服氯雷他定片、湿毒清胶囊及外用炉甘石洗剂皆疗效不佳,故家长携患儿来诊,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儿四肢及腰、腹部散在红色丘疱疹,呈对称性分部,疮面湿润,双下肢疱疹如花生米大小,疱液清亮,瘙痒难眠,抓破后渗液,纳差,大便3天未排,小便略黄,舌红苔薄黄,脉濡。中医诊断:湿疮(湿热受风)。治宜祛风清热,利湿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内服,外用硫磺软膏外涂,一天两次。内服方药如下:...
-
中医“暑温”小儿夏季热的治疗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 虽然到秋凉之后,小儿夏季热的症状可有所缓解,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家人可选用以下食疗方进行辅助治疗,即经济,效果也不错。 1.冬瓜皮30克,柚子核15克(去壳),煎水频饮。 ...
-
中医艾灸可以帮您祛除雀斑和黄褐斑
雀斑和黄褐斑以女性多发,严重影响面部美观,中医艾灸可以帮您祛除这些恼人的斑点。 雀斑 雀斑是发生面部皮肤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严重影响美观,除遗传因素外,日晒亦可诱发和加重皮损。中医认为,雀斑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博于肌肤而成。 取穴大椎、曲池、三阴交等穴以及雀斑局部。 方法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上述穴位及雀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穴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个...
-
阴囊湿疹中医称肾囊风 治之方药及用法
阴囊湿疹中医称之为“肾囊风”,本病多与肝经郁热或湿热过盛有关,其表现为阴囊瘙痒,奇痒难忍,甚者搔破浸淫流水,痛如火燎,坐卧不安。治疗急性阴囊湿疹当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为主。下面推荐一个治阴囊湿疹外洗方。 方药及用法:马齿苋100g(鲜品200g)。上药加水1000ml,水煎,取药液,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蒸患处,然后用纱布蘸取药液洗浴阴囊处,每次20分钟。分早晚2次先熏后洗,一般连续洗浴3~4天即可治愈,重者7日可愈。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
痤疮的中医证治——业师柳少逸经验浅析
柳少逸先生,胶东柳氏医派集大成者,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太极思维辨证,建立疑难病病机四论体系,构建了以“天人相应的系统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太极思维的辩证观”为学术思想的中国象数医学理论体系。其认识和治疗慢性内伤性疾病经验丰富,出版医学著作30余部,计1 000余万字,多个处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保护。柳少逸先生对疮疡、痈疽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临证当以方证立论,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寒温于一炉,贵临机之通变,无执一之成模,强调治病之要,方剂运用中活法中有定法,方药加减中定法之中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