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26页
-
"鬼剃头" 斑秃中医治疗方
"鬼剃头" 是俗称,医学上的名称是斑秃,若所有头发脱落,称为全秃,全身毛发尽落则称普秃。中医学上认为斑秃是肝肾亏虚所致。头为血之余,头发能反映肾的状态,而肾藏精生髓(髓有造血功能),因此若肾气亏虚,血气不畅,头发便会枯旱脱落。 取蛇床子500克、百部250克、黄柏100克、青矾20克,用75%酒精3000-4000毫升(冬季1000-2000毫升),浸泡1-2周,去渣。每次取100毫升浸液加入甘油20毫升擦摩患处,每天1次,一般1周可见效,连用1个月左右。 中医治疗「鬼剃头」的方法是养血养阴、壮肾及行气活血,藉以改...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
-
老中医胡旭忠治黄褐斑方
湖南名医治黄褐斑(肝郁气滞)方 处方:柴胡、白芍、丹参、茯苓12克,青皮、香附各8克,佛手、郁金、川芎各10克,当归、红花各5 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活血消斑。用于治疗黄褐斑,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临床症见患者色斑深褐或略带青蓝,弥漫分布或以面颊部为主,伴有情志抑郁,胸胁胀满或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创方者:胡旭忠 湖南名医治黄褐斑(肝郁脾虚)方 处方:党参、丹参、黄芪、茯苓、法半夏、薏苡仁各 12克,柴胡、郁金各10克,白术、白芍、佛手各8...
-
消除黄褐斑 中医有良方
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等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关,所以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辨治。 1.从肝论治 患者面部淡黄色斑,伴有腹部肝区胀满,心情不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和营。方选丹芩逍遥汤加减:丹参、黄芩、郁金、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各10克,甘草(炙)5克。 2.从虚论治 患者除面部色斑多年外,还伴有腰膝酸软等。治以养血补肝,滋水涵木。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菊花、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面部淡黄色斑,自汗,易疲劳,月经色淡不规则者,治以补...
-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跟肺关系密切 肺风粉刺
痤疮在临床上有很多个类型,可大可小,小的就是一些小粉刺,对于人的外貌影响不太大。有一些长在额头上,比较严重。 中医把痤疮称之为肺风粉刺,认为痤疮的发生跟肺关系密切,主要病因是肺胃血热毛窍不通。后来在临床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完全按照这个理念来治疗效果不好。禤国维教授的敏锐性很高,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痤疮跟肾阴不足有关。 我把痤疮分为三种类型:阴虚内热型、痰热凝结型、冲任不调型。 阴虚内热型是基本的证型,皮疹是以红色丘疹和粉刺为主,伴有脓疱、结痂、口...
-
面部痤疮 治疗痤疮的偏方 中医验方
痤疮 【病因与症状】 痤疮俗称粉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使 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积,被棒状 杆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破坏毛囊壁、引起炎症。另外,饮食、气候、化 学物质刺激可以诱发本病。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男性多于女性,青春 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其基本病机为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 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 痤疮常自青春期开始发生,好发于面、胸、肩胛间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初起为圆锥形丘疹,与皮肤颜色一样,...
-
中医误治“冻疮”医案
患者王某,男,43岁。2008年2月17日来诊。 主诉:双手冻疮4年。患者4年前双手即开始生冻疮,手背胀痛,纳眠俱佳,余无不适,察见患者双手肿胀,按之凹陷不起,颜色苍白微青紫,手背冻疮较多,手凉,耳边有冻疮,舌淡红,脉沉细。正处方之际,患者诉说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症状,不能长时间举重物,无肩颈酸楚疼痛不适,曾于当地医院检查颈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期间未做任何治疗,后自行缓解。目前上肢无力症状基本消失,再查:颈椎活动度基本正常,双侧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均为(-),双上肢肌张力无明显...
-
中医对黄褐斑区分来加以治
特约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 曹淑芬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的色素沉着病, 其特症为黄褐斑片会分布于面部,也称 肝斑,而在中医上古称黧黑斑。一些妇 女在怀孕中容易出现此斑,而在生产后 却减轻或消失。因其多出现于脸上,故 当侵犯的面积较大时,便会造成容貌上 之困扰,而影响病患心理及人际交往等 活动。传统中医认为,黄褐斑虽为皮肤 病变的一种表现,但其是为诸多原因所 引起内在脏腑之功能失调所致。此类病 患可能因长期生活忙碌紧张或休息不足 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中医所谓 之肝气郁结、肝经火旺的症候,且也会...
-
中医调内分泌治痤疮
痤疮与患者身体的内分泌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医学研究已肯定痤疮的发病与雄性激素分泌量增加有关。内分泌失调雄激素增高是痤疮病之本,皮肤上的痤疮是病之标,调节内分泌才是治疗痤疮之本。这也就是很多患者仅仅外用药膏或美容化妆品来治疗痤疮效果不显著的原因。 治方: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各90克,白芷30克,白附子和白茯苓各15克,皂角9克(去皮弦),绿豆少许,共研为细末,调匀,常用于洗面,有润泽肌肤,去垢腻,除皮肤燥痒之功效,可使面如白玉,祛干黯、粉刺等皮肤疾患。 标本兼治、内外同治是中医治病的主要特色。中...
-
内外调理 中医阻击老年斑
人到老年,身体上常会出现一些黑褐色斑片,大小不一,好发于面部、手背,其次是躯干、四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斑。 中医认为,老年斑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①长期遭受风寒暑燥等六淫邪气的侵袭;②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气滞则血行不畅;③皮肤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使虚者更虚,变生黑斑。要想预防和祛除老年斑,应内外结合进行治疗。 从内调理: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含量,每日不得超过50~60克,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药物,以抑制脂肪过氧化。 2.保持良好心...
-
中医治疗痤疮 清心泻肺解毒散结
刘茂林,男,出生于1937年。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诊治内科杂病40余年来,以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特长,创立新方近20首;主编《金匮阐要》、《高等中医应试指南·针灸学》,参编中医论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科研成果奖6项,主持3项。 组成紫草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龙胆草8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20克,大黄10克,黄连8克,黄芩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蝉蜕8克,薄荷8克。 功能清心泻肺,解毒散结。 主治痤疮属心...
-
治疗青春痘的偏方 中医治疗痤疮
治疗青春痘的偏方 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此类疾病也不尽如是,急性病注重辨病,而慢性病则注重辨体质,体质的调理对慢性病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一贯煎、葛根汤、桂枝茯苓丸、荆芥连翘汤、黄连解毒汤、防风通圣散等经典名方使用的几率也较高。近来,笔者运用一贯煎原方或加味方治疗年轻女性的痤疮多例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发现本方证所主治的痤疮等各种疾病患...
-
中医治疗痱子
暑热痱毒 清暑利湿 人的一生中可能没有几个人在炎热的夏天没有起过痱子。本病为炎热夏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山于外界气温高和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管和汗孔闭塞,汗液储留所产生的丘疹或丘泡疹。 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盛夏时节,暑热硖湿 蕴结肌肤,毛窍郁塞,乃生痱疱。热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骤闭热气都于皮腠之间亦生此病。 痱子的主要症状为:初起时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接着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常成批发生,在天气转凉后数天内就会很快消退。皮损好发颈、胸。背,腹、肘窝。腘窝,女性乳房下及小儿头面部、...
-
中医方剂治三类型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患。是由于素体脾虚湿重,内蕴胎毒,外感风热而成;或因消化不良,衣物摩擦,肥皂或热水洗拭等刺激而诱发。好发于两颊、前额、颈项、胸腋,波及全身。皮疹为多形性,有斑疹、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分布对称。患部瘙痒剧烈,愈后容易复发成慢性。多见于产后2个月左右的婴幼儿,约在1~2岁断奶后,绝大多数能自愈,不留疤痕。天冷较重,天热较轻。 以下分几种症型给出对应中医处方,以供参考。 【湿热蕴蒸】(相当于急性湿疹) 红斑水疱,糜烂渗液,味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