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3页

中医 第23页

  • 汗斑防治方 中医紫白癜风

    汗斑防治方 中医紫白癜风

      汗斑即中医的紫白癜风,相当于西医的花斑癣。花斑癣是由正圆形糠秕孢子菌(俗称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病。这种菌为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某些特殊体质或条件下才会发病,如易发于多汗、多油脂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颈项、肩胛、胸背,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皮损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为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可有少量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状,有轻度痒感,常夏发冬愈。应与白癜风相鉴别,白癜风皮损为纯白的色素脱失斑,白斑中毛发也白,边...

  • 红斑性狼疮 中医治疗方法大全

    红斑性狼疮 中医治疗方法大全

    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名称,在《金匮要略》中说的“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镜纹”,及《医宗金鉴》中说的“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色,如丹涂之状,……有痒有痛”,似与红斑狼疮之症状相似。单纯从其皮损的情况而论,则与“红蝴蝶斑”、“猫眼疮”、“日晒疮”、“马缨丹”等病名类似。而本病累及之多脏器病变之症状,则又可归属于“痹证”、“虚劳”、“水肿”、“症瘕”、“胁痛”等病,但这些病名又都缺乏红斑性狼疮的特异性。目前有些医者提出把中西医病名结合起来,可命名为“阳毒性红斑狼疮”、“狼疮肾性水肿”等。    红斑性狼疮是一种自身...

  • 祛毒疽中医奇方

    祛毒疽中医奇方

    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有一位官员张某患病,开始只是胸部疼痛,后来痛处长出一粒赤豆般的小疽,慢慢地竟长成了栗子大小,痈疽溃破后流出脓血,痛入骨髓,无法入睡。张某遍请当地名医诊治,毫不见效,弄得人憔悴不堪,自以为必死无疑。 三年后,张某被任命为梓州路(今四川省三台县)转运判官,只得带病启程。当他走到华山附近时,只觉得疮口疼痛加剧,胸中炽热,呼吸窒息,眼冒金星,竞昏倒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张某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叫他。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躺在道士观里,他的老朋友武元亨正在用药汁 r替他洗疮口。原来,武元亨是华山的...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中医
  • 补肾法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补肾法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是提高皮肤病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广义外治法泛指一切从体表施治的方法;狭义外治法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外治法作用迅速、可直达病位,疗效确切、运用方便。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开展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禤国维教授将外治法的体系归为三类,包括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药物外治法有薄贴法、围敷法敷贴法、熏洗法掺药法、吹烘法热烫法、烟熏法湿敷法、磨擦法擦洗法、浸渍法涂擦法、蒸汽法点涂法、移毒法等十...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分3种类型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分3种类型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除了皮肤紫癜(皮下有瘀点、瘀斑)以外,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关节及肾脏方面的症状。血液检查可无异常发现。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直接有关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起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少数病例先出现胃肠症状或关节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的“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其病机多属气火逆乱,血不循经,脉络损伤,血溢于外所致。中医治...

  • 唇疱疹中医治方 小柴胡汤

    唇疱疹中医治方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所谓的调和,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下面我们举个病例来说明小柴胡汤的作用。   奋某,男,39岁,2007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诉每年春秋季节脸上热毒都发作。2005年秋曾发作一次后,2006年春又发作了。3月17日先鼻塞,在鼻左翼出现肉肿,按之有点痛,感觉发炎了。鼻右翼边上的脸皮有点痒,感觉要出疹了。一夜过后,鼻两侧的情况更严重了,右侧的皮下水疱出现了。此处皮肤慢慢...

  • 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尊古而不泥于古,我们首先要重视古籍的整理和发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医皮肤病学在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将中医皮肤病学科列为二级学科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应在系统研究有关中医学文献基础上,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在中医理论创新的道路上,任何平凡或细小的创新,都是有意义的。       中医皮肤病学...

  • 几款中医治疗手足病症方

    几款中医治疗手足病症方

    无论春夏秋冬许多人的手、脚都会出现一些病症,如:脚气、手汗、手足开裂等。以下为您介绍几款中医治疗手足病症的方法。    1、手气、脚气:生大蒜头两只,去皮放入半斤醋内泡3天, 再用大蒜头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7~10日,有消炎和杀死细菌之特效。   2、手汗、脚汗太多: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让其自然凉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3、手足开裂、粗糙:生猪油二两,加白糖1钱。捣匀擦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   4、冻疮未破:尖头辣椒5钱,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

  • 中医艾灸治疖肿

    中医艾灸治疖肿

    经验方:艾条(药房有售)适量。 用法:点燃艾条,对患处作温和灸,距离以病人感到微烫为度。以疖肿最高点为中心,缓慢均匀移动艾条,灸至疖肿及其周围皮肤明显红晕、皮温微烫为止,每次约30分钟,每日1次。 疗效:本方治疗皮肤疖肿患者80例,其中54例未成脓者经治疗2~3次全部消散;26例脓初成者,有10例经3次治疗后消散、吸收,16例切开排脓后再灸1次而愈。...

  • 痈疽病 中医皮外科的临床

    痈疽病 中医皮外科的临床

    《内经》中有关痈疽病的理论丰富,至今仍指导中医皮外科的临床。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如下。 《内经》的痈疽病泛指一切疮疡证。其中,多发于皮肤、肌肉,甚则深入骨髓者,称为外痈;也有生于内脏者,称为内痈。痈疽的形成,主要由于感受风寒之邪,侵入营血,郁而化热,热腐肌肉而为肿为脓。 《灵枢·痈疽》说:“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也有因于喜怒不节,饮食失宜,导致...

  •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脂溢性皮炎系指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性皮肤病,损害以黄红色斑片,油腻性鳞屑和结痂,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或婴儿。相当于中医“白屑风”、“面游风”。中医一般分以下两型辨证施治: 一、干性型  患者以皮肤出现黄红色斑片和瘙痒为主要症状。     治法:养阴清热利湿。     处方:生地、生石膏、白花蛇舌草、车前草、虎杖各15克,玄参、麦冬、土大黄各10克,山楂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二、湿性型  患者的皮肤出现油腻性鳞屑和结痂,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     治法...

  • 中医“三叶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三叶方”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由于它多发生在身体的腰背部,因此被俗称为“缠腰龙”。采用中医“三叶方”治疗,配方简单,疗效不错。1.菊花叶汁方 菊花叶200克,洗净捣烂取汁,调配适量白酒,抹于患处,每天3次。具有清热解毒、润肤止痛作用。2.番薯叶冰片方 番薯叶200克,冰片20克。将番薯叶洗净后与冰片一起捣成叶泥,敷于患处,每天2次。有解毒消炎、止痒除燥功效。3.老茶树叶方 取老茶树叶适量,晒干研细成粉,再以浓茶汁调涂患处,每天2~3次。有清热解毒、消肿除痂作用。 带状疱疹病人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习惯:1.避免...

  • 皮肤病的应用 中医八法的清法

    皮肤病的应用 中医八法的清法

    清热凉血法是以寒凉性质的方药清除血分热毒 的一种疗法。常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血分的病症,属于 中医八法的清法。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清 热凉血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突出。将本 法辨证地与其他法则结合运用,则更可扩大其治疗范 围、提高疗效,发挥中医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优势。 湿疹 案1 患者某,英籍华人,男,20岁。2008年6月11 日初诊。主诉:面部皮疹瘙痒反复发作3年。患者婴 儿时期曾患有婴儿湿疹,经过治疗症状消失。3年前 进食羊肉后出现面部皮疹瘙痒,曾在家庭医生处治 疗,诊为湿疹。现患者面部皮肤发红,干...

  • 民间中医治串腰龙新方法

    民间中医治串腰龙新方法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于腰部的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民间俗话将其形象地称为“串腰龙”。 春季也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实际上,带状疱疹这种病还可侵犯人的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患者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由于中老年人的体质相对较弱、免疫力低下,所以更容易感染病毒而引起此病。另外,过度疲劳、赶上早晚温差大等因素均可诱使其发生。 若没有及时、彻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中约10%会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 1~2年,长则可超过...

  • 神经性皮炎“顽癣”中医治方

    神经性皮炎“顽癣”中医治方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顽癣”。顽癣者,顾名思义,大多是顽固难愈的。《诸病源候论》记载:“摄领疮加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大多数“顽癣”患者的病灶确是发生在颈项部,此外,还有发生在肘窝、胳窝、前臂、股、小腿、后腰部、会阴和肛门周围的。其症状多为:皮肤上出现聚结性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大小如粟粒或高粱粒,沿皮脊方向扩延,状似席纹,皮肤变厚变硬,呈苔癣状,剧痒。其病因多由情志不遂,闷郁不舒,心火过旺,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层;也有因脾脏湿热,复感风邪,蕴阻肌肤而发病。现代医学...

  • 中医临床针药并用治接触性皮炎

    中医临床针药并用治接触性皮炎

      囿于当前中医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各科相互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越来越少。诸多如针刺、灸法、饮片内服、汤剂外用、理疗等本应协同配合发挥良好疗效的治法因门户之见或视野不够开阔、理论或实践经验不足等在临床上越来越难以相互倚重,导致越来越多的针不用药、药不用针、针药俱不用灸等现象。   这不仅制约了中医临床疗效,更削弱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全科医学的根本特色,使中医师的思路和视野越来越狭窄,值得中医人思索。   笔者不揣冒昧,结合临床治疗1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验案探讨中医临床针药并用的重要性,以抛砖引玉。   病案...

  • 皮肤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

    皮肤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

    皮肤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是着重清热祛湿,养血润燥。   推荐食疗   5 土茯苓田鸡汤 [组成]土茯苓100克,田鸡250克。 [用法]田鸡去皮及月肠脏,先将士茯苓用水煮1小时,滤出汁,再重复煎l小时;合并药液至500毫升,将田鸡放入土茯苓汁中煮至熟烂,和盐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皮肤癌红肿热痛、溃烂流血渗液者。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肝、胃经。含生物碱、甾体皂甙、树脂、淀粉、鞣质等,有清热利湿、解毒利尿的功效。田鸡即青蛙,性味甘凉,富含...

  • 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

    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

    脓毒症免疫紊乱的中医应对策略思考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 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或脓毒 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 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 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在美国每年脓毒症患者超过75 万例, 至少21万人死于脓毒症, 全球每年估计1 800万 例 [1-2] , 脓毒症已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突出...

  • 硬皮病中医病因病机 典型病例

    硬皮病中医病因病机 典型病例

    硬皮病是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进行性发展疾病,对患者危 害严重,现代医学目前无确切有效疗法。本病属中 医学 “皮痹”范畴 ,《素问·痹论》曰 : “痹或痛, 或不痛,或不仁,……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 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 皮则寒 ” ; “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 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中医重视人体 自身抗病能力,强调早期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和演 变,因此,从中医学角度研究,对于防治本病具有...

  • 中医治皮肤瘙痒症 凉血祛风汤

    中医治皮肤瘙痒症 凉血祛风汤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多因素体不足,阴血亏损,又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邪正交争,邪盛正衰,则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不适。治宜活血凉血,清热燥湿,疏风止痒。笔者采用凉血祛风汤治之,收效颇佳。   方法 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金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牡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生甘草各6克,蝉蜕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药渣再加水煎汤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两剂后即可。   上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玄参滋阴凉血,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改变的中医病机演变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改变的中医病机演变

    系统性硬化症 ( systemic sclerosis,SSc) 是一 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微血管病变、 广泛纤维化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为主要特点。临床 表现以皮肤肿胀,继而增厚变硬,最后萎缩为主, 同时累及消化道、肺、心、肾等多个内脏组织器 官 [1 ]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物,主 要应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血管异常,糖皮质激 素、免疫抑制剂等进行免疫调节治疗,以及抗纤维 化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 ]1904 。相对其 他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硬化症更易累及肺,产生 间质性肺炎、肺...

  •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肝经郁热型: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

  • 已故老中医李可的经验方 治疗多种皮肤病

    已故老中医李可的经验方 治疗多种皮肤病

    组成: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鲜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甘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这是已故老中医李可的经验方,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重症药疹、玫瑰糠疹、结节性红斑、白塞氏综合征、红皮病型银屑病等。(刘维忠) 升压方 组成:红参15克(如果气短头晕换炙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葛根30克,牡蛎20克,黑豆20克,竹茹20克,伸筋草15克。水煎服,用于治疗低血压。(王世彪)...

  • 中医治愈女子全身水疱

    中医治愈女子全身水疱

    近日,在吉林省四平市,专治疑难杂症的中医丁云才再次来到患者刘洋家中,为她治病。丁云才采用口服汤药,中药制剂肌肉注射、喷雾、静脉注射等综合疗法,刘洋全身天疱疮基本消失,体表大面积出现了结痂。   去年5月,在四平车站前一家品牌快餐店打工的刘洋,突然发现手脚起水疱,红肿发痒,不久发展到全身,被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打针、吃药、涂药,均不见好转。因腿部发肿达到了不能下床走路的程度,再加上全身起大疱、淌黄水,奇痒无比,刘洋被这种痛苦折磨得生不如死。   刘洋大学毕业才2年,母亲双眼高度近视,父亲患抑郁症整天...

  • 中医医治小儿紫癜

    中医医治小儿紫癜

    过敏性紫癜也称享—舒综合症,是一种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根底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特色除皮肤紫癜外,还有关节痛苦、腹痛、便血和肾脏危害。多见于学龄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四季均发病,但冬春季为多见。   学龄儿童患紫癜 中医医治有优势   中医学以为,本病发病的外因多为外感风热、湿、毒等外邪,或进食鱼、虾、海鲜、辛辣等炎热腥发起风之品,内因主要为素体,血分伏热。内因与外因相合,风热相搏,热入血分,扰动血脉,迫血忘行,血液溢于肌肤而发为紫癜;损伤肾络,血溢脉外,留而为瘀血,然后加剧病况。因此紫癜以风热...

  • 中医学对“皮痹”硬皮病的认识

    中医学对“皮痹”硬皮病的认识

    中医 “ 皮痹” 属现代医学的硬皮病范畴 , 《素问·痹 论》 记载 “ 风、 寒、 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以秋遇此 者为皮痹。 ” 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缔组织 病, 临床上以胶原纤维沉积、 硬化, 导致弥散性皮肤增厚 和纤维化, 常可累及内脏器官(包括消化道、 肺脏、 肾脏、 和心脏等)结构功能异常为特征 [1 ] 。但以西药为主的治 疗措施疗效欠佳或不良反应较大, 而中医对皮痹的认识 远远早于西医,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治疗皮痹主张 “治外必本诸内” ,...

  •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称日晒疮,是由于机体禀赋不强,皮肤腠理不密,皮肤暴露部位经日光过度照射后,暑毒内侵,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多发于春夏季节,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如颜面、颈部、手背等出现不同形状的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伴局部瘙痒、灼热刺痛,严重者可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特点是日光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避光后症状减轻。   近治患者徐某,女,37岁,2011年6月25日就诊,诉近月来日晒后反复发作颜面及手背起红色丘疹,伴灼痛瘙痒,西医诊断为日光性皮炎,给予克敏能10毫克口服,日1次,...

  • 中医缠腰火龙 中药外治法

    中医缠腰火龙 中药外治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龙,主要以身体一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疹,继之呈簇集水泡,伴明显神经痛为特点,中药外治法可收到较好疗效。 方一 仙人掌(鲜)50克,去刺,去皮,捣为泥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方二 黄连、半边莲、明矾各10克,白芷、细辛、川乌、雄黄各6克,冰片3克,将上药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方三 生白石灰500克,大黄片100克,麻油适量。将生石灰用水泼成末,和大黄片同炒,当生石灰变为桃红色时,去大黄,将石灰过细筛,用麻油调成膏...

  • 红斑狼疮 脾肾阳虚证颜面浮肿 中医方用

    红斑狼疮 脾肾阳虚证颜面浮肿 中医方用

    红斑狼疮 脾肾阳虚证颜面浮肿,腰 下水肿更重,尿量少或夜尿增多, 面色灰黯或咣白少华,腹胀、呕恶, 眩晕;脉沉细迟,舌质淡红,苔白。 证属肾阳衰微,膀胱气化不利。治 宜温阳益肾,扶脾利水。方用:制附 片10~15克,炒白芍12克,白术 10克,广木香6克,党参12克,茯 苓12克,黄芪15克,芡实12克, 猪苓12克,陈皮10克,泽泻10 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7~10剂为1个疗程。 红斑狼疮 肝风内动证本病后期的危 笃之兆。高热持续不退,兴奋多语, 或者哭笑无常,时有动风抽搐,或 有癫狂发作,或者沉...

  • 刘明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质硬皮症的经验

    刘明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质硬皮症的经验

    脂质硬皮症(lipodermatosclerosis,LDS)是下肢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好发于小腿下 1/3 处。临床表现为小腿皮肤 片状红斑、丘疹、硬斑、瘀斑、色素沉着、皮肤粗 糙增厚、苔藓样变,患者多因瘙痒搔抓后继发感染, 重者可形成难愈性溃疡甚至引起皮肤坏死,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刘明教授对于 LDS 治 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重视 LDS 的临床分期及 鉴别诊断,并结合古代文献、临床经验对 LDS 的中 医分型、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法提出了见解如下。 1 重视 L...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