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4页

中医 第24页

  • 皮肤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皮肤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过敏性皮肤病同病异治初探 皮肤病病种甚多, 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在明确 病性的前提下,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以整体观念为核心, 审查内外, 整体察病。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有良好的中 医思辨能力。中医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思维、 取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辨证思维、 整体思维、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正向思维、 反向思维等 [1 ] 。由于皮肤病学是一门以皮 损形态学为特征的临床学科, 直观性较强, 故以取象思 维方法指导皮肤病中医治疗 。“象思维” 是通过取象 比类的方式, 在思维过程中对被...

  • 中医验方治带状疱疹

    中医验方治带状疱疹

    经验方:青黛、水飞雄黄各10 克,冰片日克。 用法:将以上三药分别研成细粉末,混合均匀,浸入75%酒精175毫升中备用。每日3次外涂于已净洗之疮面上。 疗效:本方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S例,治疗3-5日,患者疼痛消失,疱疹涸缩,4-8 日皮损消失告愈。...

  • 中医辨治“蛇串疮”

    中医辨治“蛇串疮”

    一天,门诊来了一位面容痛苦的老年患者,他说“医生我生蛇串疮了,听说长满一圈就会死了”?我安慰他别紧张,帮他详细检查,确诊是带状疱疹,给他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三周后痊愈,无后遗病症发生。带状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春秋季节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上以成年患者多见,因其皮肤上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民间又有“腰缠火丹”、“蛇串疮”之称。由于该病60%以上皮疹发生于胸腰部位,且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故称为“带状疱疹”。而实际上,该病亦可发生于头、面、耳及上下肢部位,且侵犯头面部神经而致的带状疱疹还可影响视力、听力功...

  • 神经性皮炎 中医论治牛皮癣 摄领疮

    神经性皮炎 中医论治牛皮癣 摄领疮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与精神因素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衣领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或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所致。   本病多发于颈部、上眼睑、肘窝、腘窝、会阴、大腿内侧、小腿伸侧等部位,称局限型;也有头、四肢、肩、腰等多处发病者,称播散型。常有对称性分布。皮损初起为扁平丘疹,干燥结实,久之丘疹融合斑块,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发展成苔藓样皮损。自觉剧痒,夜间更甚。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笔者几年来共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

  • 治痈疽 中医大师张灿玾内外合治托毒外出

    治痈疽 中医大师张灿玾内外合治托毒外出

    张灿玾教授简介 张灿玾(1928年7月一2017年9月),男,汉族,中共 党员,山东荣成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 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 省名中医药专家。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 点课题多项,出版《针灸甲乙经校注》、《素问吴注》、《松峰 说疫》、《经穴解》、《石室秘录》校点等10多部中医古籍。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痈疽是一种毒疮,发生于体 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 患。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 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 色暗,多属于阴症...

  • 防治过敏中医有招

    防治过敏中医有招

    过敏性体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医食疗方,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一、阳虚型:整天易感疲劳、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怕冷喜饮热水、舌苔多白润且舌质偏淡、脉象多迟弱。可用五味子、党参、麦冬、当归各10克,黄芪30克,连同羊肉150克,加适量水及葱、姜炖服,喝汤食肉即可。 二、阴虚型:常容易打喷嚏、坐不住,且心烦口干、失眠、四肢温热、喜饮水、舌苔多呈黄色、脉象浮。可用荷叶、枸杞子、黄芪、生地各15克,当归10克,连同莲藕200克,加适量水炖服。 三、脾胃两虚型:自觉胃口差,身体瘦弱,...

  •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皮肤瘙痒怎么办 (血热)治方     处方:当归、知母、苦参、紫草、凌霄花、牛蒡子各8克,防风、生地、丹皮各10克,蝉蜕6克,白鲜皮15克,槐花12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热型。发病多急而进展快,肌肤灼热,皮肤瘙痒较剧,遇热加重,得凉痒减,可见抓痕、血痂。全身症状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此为风热相博,客于肌肤所致。     专家点评: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自觉症状...

  • 多形红斑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多形红斑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 周涛 周冬梅 北京中医医院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疾患,皮疹多形,可伴有黏膜损害。重症型有严重的黏膜和内脏损伤。皮损多形性,好发于春秋季,年青女性多见。   本病与中医学文献记述的“雁疮”“猫眼疮”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雁疮候记载:“雁疮者,其状生于体上,如湿癣疬疡,多著四肢乃遍身,其疮大而热疼痛。得此疮者,常在春秋二月八月雁来时则发,雁去时便瘥,故以为名。”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猫眼疮记载:“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已故著名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先生...

  • 治疗冬季痒 中医有良方

    治疗冬季痒 中医有良方

    医常依急、慢性期诊治。临床上,病程常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慢性期依体质又分为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肝肾阴虚等三类型,治疗宜对症用药。 疏风清热法一般是用在冬季痒的急性发作期,或是因为搔痒过度,进而产生伤口而发生感染时,会以具有改善体表血液循环的消炎性药物为主,如消风散就是临床常见的处方之一。 中医治疗冬痒症主要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为主。 临床上多用滋燥养营汤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秦艽10克,何首乌30克,胡麻仁10,地肤子10克,蝉衣6克,...

  • 药疹的中医治疗

    药疹的中医治疗

    凡口服、注射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而引起的机体异常反应叫药物反应。其中反应以皮肤粘膜发疹为主者则叫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中医统称“药毒”。中医治疗分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一、风热型:患者皮肤相当于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型的初起阶段。患处皮肤为丘疹,红斑,风团,来势快,多在上半身,分布疏散、或密集,发热作痒,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散风清热。     处方:桑叶、菊花、牛蒡子、黄芩、蒲公英、白鲜皮、连翘、地肤子各.10克,山栀9克,荆芥、防风、甘草各6克,蝉蜕5克。     用...

  • 特应性皮炎中医刮痧配放血疗法治之

    特应性皮炎中医刮痧配放血疗法治之

      特应性皮炎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剧烈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并伴发哮喘及过敏性鼻炎。   笔者常采用中医刮痧配放血疗法治之,对于患者体质较好者,皮损呈苔癣样变者,采用刮痧疗法,手拿刮痧板在皮损处顺着血管神经走向来回刮100次,用力要适度,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对于急性期红肿渗出及瘙痒较为明显者,行耳尖放血适量为宜,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 过敏性紫癜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方药特色

    过敏性紫癜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方药特色

    •高永祥审证求因,提出过敏性紫癜为“风”“毒”“湿”“瘀”之证。初期急期多为热毒致病,缠绵难愈与间夹湿邪有关,瘀血内阻贯穿本病的全程。采用“辨病—辨证—分期”相结合方法进行辨治,注重祛风与活血,在消风散的基础上化裁具有清热、祛风、除湿、散血之功的自拟化斑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疗效颇佳。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肯定...

  • 中医辨治冬季瘙痒症

    中医辨治冬季瘙痒症

      冬季瘙痒症多因冬季空气干燥,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加上寒冷刺激而致,多发于老年人。中医认为,本病与外受风邪、血虚风燥、肝肾阴虚等有关,常分四型辨治。   风寒束表型:症见皮肤干燥,瘙痒不止,搔抓而有脱屑,每遇风、寒冷而发或加重,可伴有面色无华,形寒怕冷等。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常用方:桂枝、白芍、何首乌、防风各15克,白蒺藜12克,大枣10克,生姜、甘草、荆芥、蝉蜕、炙麻黄各6克。   风热犯表型:症见皮肤瘙痒,初起局限一处,继而迅速蔓延走窜扩大,甚则累及周身作痒,患处肌肤色红...

  • 中医外治阴痒方

    中医外治阴痒方

      阴痒多由外阴不洁、虫蚀感染或湿热蕴结、流注于下而致,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的,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湿热者多伴有带下色黄量多。中医外治本病有很好效果,现介绍几种外治本病的验方。   ●蛇床子30克,川椒10克,苦参20克,百部20克,艾叶10克,白矾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将白矾放入烊化,趁热外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一日1次,于每晚临睡时用药最好。   ●石榴皮3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0克,百部20克,苍术30克,黄柏20克,五倍子30克,白矾10克。使用方法同上。   ●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百部2...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中医欧阳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中医欧阳恒

    欧阳恒,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四十余年,主要擅长外科、皮肤科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经验丰富,临证思路独特,方药配伍精妙,用之临床每收良效。本期介绍欧老治白癜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荨麻疹经验。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肖某某,男,62岁,2007年6月4日初诊。自诉左侧头面颈部发疱后遗头痛20余天。约20天前因“感冒”伴头痛,服“感冒通”后未见明显好转,继则左侧头面至同侧枕部发现红斑水疱,经治疗红班水疱消...

  • 中医防治老年人皮肤瘙痒症

    中医防治老年人皮肤瘙痒症

    当下,许多老年朋友询问关于“如何防治皮肤瘙痒症”的问题。为此笔者电话采访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梁易斌教授。 梁教授告诉笔者,临床上,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比较常见。由于瘙痒,患者就要挠抓,挠抓久了,就会在皮肤上形成很多挠痕,可能会并发毛囊炎和疖、脓疱疮等疾病。皮肤瘙痒症的成因较复杂,患有肝胆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白血病、低蛋白血症、痛风、肠寄生虫病、神经衰弱以及恶性肿瘤等,都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进食某些食物,服用某种药物,接触某种肥皂、染料、丝棉织品、羽毛等物质,或被...

  • 中医辨证化妆品皮炎

    中医辨证化妆品皮炎

      化妆品皮炎是指使用化妆品美容或油彩上妆时,引起面部或其他着妆部位皮肤的炎症性皮肤病。以面部和着妆部位皮肤红斑、水肿、水疱、丘疹、渗出、结痂、瘙痒、色素沉着等为临床特征。   患上化妆品皮炎,切忌病急乱投医。如仅有局部瘙痒、红斑、丘疹而无渗液糜烂者,可搽炉甘石洗剂,或用绿豆、薏苡仁各15克研细,再用金银花25克煎水调二味药成糊状,敷面部20至30分钟。如有糜烂和较多渗出液时,可用60克马齿苋煎水冷湿敷。   中医把化妆品皮炎分成四型:   一、风热袭肤:   症状:起病迅速,皮肤除了瘙痒,偶见红斑;舌质红、苔薄、...

  •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二方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二方

      冬季,老年皮肤瘙痒主要与皮肤干燥有关,也与老年人内分泌机能减退、皮脂腺和汗腺的减少、皮肤萎缩退化有关。   中医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往往是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所致,针对这两种证型,我们推荐以下两个方子,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肾气亏虚者可用右归丸加味内服:熟地18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8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当归1O克,川芎1O克,黄芪15克,白蒺藜12克,地肤子12克,蝉衣1O克,防风8克。   气血两虚者可用八珍汤加减:生地30克、熟地20克、当归lO克、川芎lO克、白...

  • 皮肤恶性肿瘤 中医饮食调理着重清热祛湿

    皮肤恶性肿瘤 中医饮食调理着重清热祛湿

    皮肤恶性肿瘤包括皮肤表皮癌、皮肤附件癌、黑色素瘤、肉瘤及转移癌等,以皮肤癌最为多见。皮肤癌初起多为表浅的疣状突起或小结节,随后溃烂而经久不愈,溃疡边缘隆起外翻、质硬或呈菜花状,或呈局部侵蚀性浸润破坏。某些创伤经久不愈或“老烂疮”亦可癌变形成皮肤癌。 在中医文献中,皮肤癌相当于“翻花疮”、“反花疮”、“恶疮”。中医学认为皮肤癌的发病与血热风燥、湿毒瘀结、肝阴亏损有关。 中医饮食调理原则是着重清热祛湿,养...

  • 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硬皮病 ( scleroderma) 是一种临床病理下可见 局灶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的结缔组织病, 严重者可影响血管和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内 脏靶器官,纤维化是其病理特征表现。一般局限型 硬皮病不涉及内脏,预后较好,而系统性硬化症 ( systemic sclerosis,SSc) 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 系统性硬化症总属中医学 “痹证”中的 “皮痹” 范畴,最常累及肺脏,即成为 “肺痹” [1 ] ,影像学 早期可见明显的肺部间质性...

  • 皮肤黑变病中医诊处方

    皮肤黑变病中医诊处方

    疑问沉痾一般的解说是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也最能考较中医师的才能。难、沉痾可能的确归于较为棘手的问题,疑病更侧重于稀有、离奇、无迹可寻。教师邢斌曾写过一篇文章《圆机活法与达方效药》,将“变”转化为“常”,能够让更多的医师掌握更高层次的“常”法,疑病亦如此。笔者近来遇到一位皮肤黑变病的患者,当属疑病规模,现照实记录如下,一方面为这种疾病的医治供给一些学习,一方面请各位同道,尤其是有相同阅历的医者,一起探讨。 刘某,男,71岁。因&ldqu...

  • 中医“热痱”中药外洗治疗

    中医“热痱”中药外洗治疗

    临床采用夏枯草煎剂外洗治疗 热痱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 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9例,女.11 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岁;病 程最长10天,最短2天;患者均表 现为颈、背部及上胸部或腋窝及股 内侧等皱襞部皮肤处,初期起片状 红斑,继之出现多发密集的丘疹或 疱疹,如针尖大小,内含胞浆液,瘙 痒刺疼灼热难忍,舌红苔黄。中医诊 为“热痱”。 二、治疗方法 取夏枯草花穗(干品)25克,加 水适量,小火煎取液,用以洗患处每 日3~5次。同时注意保持患儿居处 通风...

  • 中医防治硬皮病“治未病”思想探讨

    中医防治硬皮病“治未病”思想探讨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 变性、 增厚和纤维化进 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此病可以引起多 系统损害。其中系统性硬化病除皮肤、 滑膜、 指( 趾) 动脉出现退行性病变外, 消化道、 肺、 心脏和肾等内脏 器官也可受累。硬皮病大多发病比较隐匿, 具有早期 诊断困难、 后期致残率高且预后差特点, 因此早期防治 干预更为重要。 1 未病先防 1. 1 无病自调 中医 “治未病” 理论强调“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亦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凉血,化瘀解毒功效。常用以治疗热病烦渴、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笔者取其化瘀解毒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患者,女,82岁,2008年3月12日初诊。诉“右胁、腰部皮肤呈束带状刺痛三天”,三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胁、腰部皮肤阵发性刺痛,疼痛难忍,影响睡眠等日常生活,刻下查:右胁部、腰部皮肤正常,触之无痛,发作时疼痛难忍,伴烦躁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细...

  • 中医祛风止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中医祛风止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老年人皮肤瘙痒,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治宜凉血化瘀、祛风止痒。 方一苍术、生地黄各100克,荆芥、赤芍各50克,水煎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或将药液浓缩,再加老醋适量,外搽患处,每日1剂。 方二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即成。每晚取苦参醋液30-50毫升,放入浴盆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方三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5-7天。 方四红花、...

  • 中医治麻疹发热

    中医治麻疹发热

      患者陈某,女,9岁半。发热七八天,伴轻咳。余观其神,神疲乏力,似睡非睡,察其色,颜面潮红,目泪汪汪。发际及耳根部,在灯光下隐约可见数枚散在性红色疹点,隐隐于皮肤之下,累累在肌肉之间。体温39.2℃,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综观脉证,拟诊为风毒犯肺,肺气不宣之“麻疹——见形初期”。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麻科活人全书》告诫:“麻为火毒喜清凉”,又云“出之太迟,发表为贵;出之太甚,解毒最宜”,指明了该病的病性和治法要点...

  • 脱发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脱发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1、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2、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

  • 外阴瘙痒中医治方

    外阴瘙痒中医治方

    外阴部瘙痒甚至灼热痛痒难忍,伴有白带增多、异味或阴部干燥,可令人寝食难安。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卫生巾过敏、白带过多等。 外洗方:博落回100克,防风、白芷各50克,薄荷25克(后下),每日1剂。水煎浓缩为1500毫升,每次坐浴15分钟。一般用1次痒即止。 内服方:生地、当归、党参、丹参、茯苓各15克,五味子、天冬、麦冬、酸枣仁、玄参、甘草各10克。 加减:兼外风侵袭者加防风6 克,地肤子10克。阴虚肠燥者加制首乌、胡麻仁各10克。血分有热...

  • 脂溢性脱发较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较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肝...

  • 荨麻疹中医辨治偏方

    荨麻疹中医辨治偏方

      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近年来由于空调的普及,夏季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临床以皮肤突然出现扁平丘疹,剧痒,发无定处,时起时消,愈抓愈痒,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症。西药用抗组胺、激素类药物治疗,近期疗效肯定,停药则易复发,常多年不愈。   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风疹”范畴,《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本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历代各家的认识不同,总之与先天体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