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77页

中医 第177页

  • 中医医养结合还有哪些瓶颈亟待突破

    中医医养结合还有哪些瓶颈亟待突破

    “中医的慢病防治、康复护理、养生保健等在养老服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医养结合中中医院与养老机构不是简单的1+1的关系,它是一个刚需的新兴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既需要顶层的设计规划、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长效机制的完善,更需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 近日,在由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来自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院长和国内知名专家,热烈探讨中医院在医养结合中面临的瓶颈和难题,为推进中医医养结合探寻路径建言献策。 让顶层设计尽快落地 2...

  • 中医药:不断创新才能永续传承

    中医药:不断创新才能永续传承

    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划分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替代医学),早在1969年就提出“不同种类的传统医学在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肯定了传统医学在人类健康体系中的作用,2002年、2013年相继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02-2005》和《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明确提出促进传统医学纳入各国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方向,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为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迎来了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世界各民族的医学、药学,像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 马有度 我是中医“小马哥”

    马有度 我是中医“小马哥”

      ◆他喜欢别人叫他“小马哥”,还标榜自己是铁杆中医;他是我国较早从事中医科普的专家,有一套养生之道。   ◆他提出保健的四大基石是: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干中医50多年了,马有度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不仅活跃在中医学术、中医科普和社交领域,成为“三栖专家”(中医专家、科普作家、社会活动家),还以健康幽默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认识他的人。   铁杆中医干劲大   少年时期,马有度因患多种疾病而中断学业,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治好了他的病,在听...

  • 找回中医魂 临床是关键

    找回中医魂 临床是关键

    不懂临床的人去教中医,肯定是空对空。破解中医药高等教育之困,路在“人和” 中医教育,一定要回归中医之本,坐正中医的位,找回中医的魂,并以临床为核心。 不懂临床的人去教中医,肯定是空对空。《道德经》里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破解中医药高等教育之困,路在“人和”。 政策制度要“和”。大学之大,要有大楼、大师,还要有大胸怀、大气魄、大舞台,让天下英才展示他们的才华,这才是大学之大。北中...

  • 民间中医药深蕴活力参医改

    民间中医药深蕴活力参医改

      试点培训“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   “九龙堂”聚焦“治未病”   加快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已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其中设立“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职业工种,是“治未病”体系建设重要一环。“这一新职业工种的培训和考试任务都由我们承担”,在大会间隙,九龙堂(北京)国际医学保健研究院院长于更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还参与了教材编写、题库...

  • 中医亚健康医师发展如何推进

    中医亚健康医师发展如何推进

    中医亚健康学迎来了学科发展的新契机,新职业将推动中医亚健康本科专业的建立及人才培养。如何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下,做好学科发展的规划,是决定中医亚健康学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 新职业背景开启新机遇 目前,中医本科教育仍然是当今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于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到重要作用。中医亚健康医师的设立将会带动中医药高等院校对中医亚健康本科专业的设立,从而培养大批中医亚健康学的本科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也是衡量中医亚健康学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新职业延...

  • 屠呦呦获诺奖展示中医药魅力

    屠呦呦获诺奖展示中医药魅力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值得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事情,它证明了中国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了全世界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医药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更展示了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有鉴于此,又正巧论及中医药学未来发展战略问题,笔者便镇定心志,梳理思绪,特作以下回顾与感想,愿与同道和有心者切磋分享。 伟人卓见 深邃深远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史与世界一向独具慧眼与睿智,善用哲人的理性思辨认识、判断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敏锐精确,高屋建瓴,令世人折服与敬佩。他深明中医药的作用与价值,无论在革命战争年...

  • 立法促葡萄牙中医快速发展

    立法促葡萄牙中医快速发展

    19世纪,作为老牌的海上强国,葡萄牙占据了中国澳门,与此同时,中医也以“大众化、预防保健”等特色和优势通过澳门向葡萄牙民众传播开来。葡萄牙目前总人口约1300万,国土面积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湖北省面积的一半,然而这里中医诊所的规模达500家以上。中医在葡萄牙的发展已由20世纪70~80年代在欧美国家掀起的一种“中医热”演变发展成一种“中医潮”。 葡萄牙目前拥有完善的医疗服务制度,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据报道,葡萄牙国民健康服务体...

  • 中医的“做文”与“做事”

    中医的“做文”与“做事”

      前不久,某市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评选该市的“名中医”,评选条件中有几个“硬件”: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至少一项;连续3年至少有一篇专业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市的中医院在“比到箍箍买鸭蛋”时却出现了尴尬,那些在临床上看病多、颇受病人欢迎的医生却少有人入围。无独有偶,就在这次评选之后不久,该院又开始评定第二季度的奖金,结果那些喜欢做文章的“名中医”候选人,比善于临床、看病人多的医生得到的奖金要...

  • 分等:中医古籍疑难字词解说

    分等:中医古籍疑难字词解说

    《肘后备急方》卷七《治卒青蛙蝮虺众蛇所螫方第五十六》:竹中青蜂[蝰]螫人方:雄黄、麝香、干姜分等,捣筛,以麝(十+十+冂+又)(wang)[菵]和之,着小竹管带之行。急便用傅疮,兼众蛇虺毒之,神良。 一位中医大师的著作中引用本条说:此文“分等”二字误倒,当乙转,作“等分”,谓“雄黄”“麝香”“干姜”三味药用相等分量。 另一位中医文献大家研究《肘后方》,上条引自《外台秘要》,作&...

  • 中医药立法要注重中西医并重

    中医药立法要注重中西医并重

    为中医药立法,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代没有所谓的中西医,只有中医作为唯一的医疗主体,服务于中国人民,医疗卫生相关的规定都是以中医药的规律作为基础制定的,以中医的基础制定的法律法规自然就能保护中医药的发展。现在,中医药之所以要立法,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西医的出现,而且目前的医疗法规很多都是按照西医的标准而立,因此中医药的立法首先就需要“正其名”,古人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没有一部根据中医特点...

  •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一、中医理论是中医学数千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是中医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前提,是在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中需要首先予以关注和支持的战略核心,在中医药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地位。 二、近30年来,中医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未来深化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相比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医理论的发展现状尚难以满足人们健康保障、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药相关产业快速增长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传承不力、创新不足、转化滞后、应用指导作...

  • 中医理论创新应实施“三位一体”战略

    中医理论创新应实施“三位一体”战略

    在当今以还原论为主流的学术环境下,中医学发展出现两个不适应:一是中医学不适应制度性医教研模式,实践能力萎缩,临床、产业、教学与理论脱节,二是由于对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不一,中医界内部出现分化,导致理论体系离散、异化,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节奏。 为认清中医理论创新发展学术背景的变化,找出影响中医理论发展的问题,确定中医理论“十三五”乃至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布局。11月19~20日,以“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为主题的第548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 中医药立法33年征程漫漫

    中医药立法33年征程漫漫

    1 我国中医药立法历程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为中医药发展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1983年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等全国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发布施行。 2008年 制订中医药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立法纳入国家立法日程。 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完善机制助中医药再立新功

    完善机制助中医药再立新功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观念、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医学思想等,都彰显了中医学的先进性。医学界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中医学中可得到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中西医之争并无意义,谋求提升疾病防治的疗效才是“医间正道”。 •我们要不拘一格地选择方向、选择课题、资助人才,要完善在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提倡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就要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性,崇尚首创,把集体和个人的作用结合好,建立更灵活、更多...

  • 腾飞吧,中医

    腾飞吧,中医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彰显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 复兴国体; 路线正确, 方针清晰, 发展中医的苦心孤诣。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终于让沉睡了近200年的中医雄狮, 惊闻震天春雷, 睁开智者慧目, 再现杏林魅力。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必将促进中医药进入快车道, 形成医药文教的创新格局。 腾飞吧,中医, 《战略纲要》颁布于中医已经走向世界183个国家和...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中医
  •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标准化先行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标准化先行

    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传出喜讯,该所中药中心主任果德安领衔完成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获得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喜的是这一成果与当前人们尤其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中医中药现状紧密相关,对中医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及未来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同凡响。据介绍,构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并促其应用,为解决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毋庸置疑,传统中医药以其“简、便、廉、验”的显著特点,在国内一...

  • 医学典籍与方药《金瓶梅》读名著品中医之

    医学典籍与方药《金瓶梅》读名著品中医之

    医学典籍与方药 医学典籍 《金瓶梅》(第六十一回)赵太医诌出的所读书谱,基本反映了明季医人喜读的医书。以《素问》《难经》、王叔和《脉经》为基础,临床应用的方术主为宋金元及明代早中期颇具影响的著作。如《脉诀》似指崔嘉彦所作,虽内容较粗,但四言韵语,便于习诵。《活人书》为宋·朱肱所撰(1118年)。“洁古老”为金·张元素(12世纪),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东垣”为“洁古老”弟子李杲(11...

  • 我对中医的思考《三国志·华佗传》有感

    我对中医的思考《三国志·华佗传》有感

    近日,我阅读了《三国志·华佗传》,文章通过一系列故事,称赞了华佗精湛的医技。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医治病重视望闻问切 华佗作为一代名医,对患者病情判断,有“望而知之”,如“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中宿死。”...

  • 探秘台湾中医药发展之路

    探秘台湾中医药发展之路

    •台湾中医药的发展与大陆中医药的境遇相比稍显不足,但随着中医界人士的努力,台湾在中医医疗、中医药教育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台湾作为兼具中、西医学形式,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医疗政策不断完善的地区,建设中小型医疗机构、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与优势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台湾医疗水平稳步发展,在肝肾移植、心血管外科及人工生殖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而其自1995年开始实行的“全民健康保险”不仅全面惠及民众,更引起世...

  • 中医药“走出去”需顶层设计

    中医药“走出去”需顶层设计

    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发布,为中医药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制定了相对实际的发展目标。 但在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外向推进的路线图方面仍显空泛,缺乏有力度的行动方案和综合措施,同时在整体协调方面也显不足。 因此,在具体细节和实施环节,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妥善规划好具体实施方案,长远而有效地推进国家战略的达成。 我们欣喜地看到习主席外事活动时中医药人员的随访,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医药主题论坛等一...

  • 排除“反常” 创新中医理论

    排除“反常” 创新中医理论

    中医学是通过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过程中,反馈于机体外在的征象(症状、体征),把握生命和疾病所处的状态,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医学科学。 然而,随着无症状性疾病和早、中期无明显症状疾病被揭示,“无形(症状)却隐藏着重大疾病”的科学事实,造成了中医理论“无形无患”和“司外揣内”背景知识内不可能解决的科学问题,揭示出与中医现有理论不相容的反常事实。中医科学共同体,应解放思想,排除理论的“反常”问题,改变中医...

  • 道生四诊仪在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道生四诊仪在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时间长,且以慢性病为主,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大。长寿不健康,会导致消耗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继而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成本。长此以往,如果老年人健康水平得不到提升,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巨大冲击,老龄问题将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国计民生最为严峻的问题。 2015年10月26~28日,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在福州举办。本届研讨会经全国老龄办批准召开,由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共同举办,以“服务、融合、创新”为主题,...

  •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名单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名单

    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8项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果德安 吴婉莹 侯晋军 笪娟 钱勇 谢天培 姜宝红 杨敏 刘璇 姚帅 龙华丽 蔡录影 屈华 王秋蓉 冯瑞红 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完成人员:杨跃进 赵京林 李向东 张海涛 尤士杰...

  •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课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们与《医古文》《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为主体构成了中医基础课程体系,涵盖了中医发展脉络、基本理论框架及辨证论治精华,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基础性质及课程所在学科的基石地位。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认识到中医基石学科建设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在深入分析目前中医基石学科发展的严峻形势和主要原因基础上,进行了中医基石学科建设综合模式...

  •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包括白宫、国会、公共卫生服务部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决定发展补充替代医学,在美国现代医学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补充替代医学的范围涵盖除西医以外的各种医学和疗法,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范的“传统医学”,补充替代医学正在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医学早已成为补充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在美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如果说,西方现代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保健起了决定性的保障作用,那么补充替代医学的兴起则为保健系统增添了新的重要举措。它...

  • 中医药在国家战略层面迈上新台阶

    中医药在国家战略层面迈上新台阶

    周金凤是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一名普通医生。2009年夏天,她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海盐县中医院工作。到医院报到当天回家之后,她找到没人的角落大哭了一场。“那时候医院太差了。”周金凤告诉记者,“整个针灸科只有一张诊疗床,窗子很小,玻璃被熏得黑乎乎的,都不用挂窗帘。” “十二五”期间,海盐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2014年,斥资8070万元兴建的中医院新楼拔地而起,业务用房面积扩展...

  • 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中医科学院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中医科学院全体干部职工并向全国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奋斗在中医药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总书记的贺信和总理...

  • 看中医“伸舌头”

    看中医“伸舌头”

    看过中医的朋友都做过“伸 舌头”这一动作。医生之所以要 看舌头,是因为舌体与肝、心、 脾、肺、肾等内脏经络相连,内脏 若有病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舌 头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舌头 变化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6个字: 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就 是舌色淡红,舌质滋润,舌体大 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 白而润。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 舌中、舌根和舌侧。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俞和大肠,舌两 侧属肝胆。 健康人舌质淡红润泽,表明体内气 血调和。淡白舌,即舌色...

  • 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

    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

      应当说,医学诊断学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二大部分,一是研究身体的主观感觉,可简称为感知的身体;二是研究身体的客观检测,可简称为测量的身体。如果这样划分,中医诊断学的关注点与知识积累在于前者,西医诊断学的关注点与知识积累在于后者。   关于身体测量的知识,经过近二三百年的发展,已经从大体解剖、细胞、亚细胞、分子进入到基因时代,取得了令人眩目的进步,戴上了“科学”的桂冠。   而感知的身体,虽然曾是身体测量的基础,却一度被忽略了,导致其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理念,近现代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