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第156页
-
惊恐头昏方药:四逆汤合平胃散
宋某,男,26岁。主因惊恐、头昏3月余,于2012年10月31日首诊。患者3个月前因惊吓不敢睡觉,后想睡也睡不着,于是出现白天头昏、纳食减少、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等。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查见患者较瘦、神清、脉濡、指凉、舌淡、苔白厚腻、舌尖稍红等。诊为惊恐,属阳虚阴盛、痰蒙清窍、胆气虚弱等引起。 诊断:惊恐(阳虚阴盛,痰湿蕴结)。 治则:益火消阴、理气化痰。 方药:四逆汤合平胃散加减:制附子(先煎)30g,干姜15g,甘草8g,制半夏12g,茯苓12g,厚朴12g,丁香10g,砂仁10g...
-
三叉神经痛中医理论认识 偏头痛偏头风典型医案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位于一侧的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范围内,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反复发作,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本病是根据疼痛发生的神经解剖部位而定名的,在中医学中则隶属于偏头痛、偏头风范围内。 理论认识 本病的头面部疼痛,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部位关系至为密切,考《灵枢》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
-
白芷治疗顽固性头痛和蛇伤的故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白芷治疗顽固性头痛和蛇伤的故事。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 白芷 【发明】按王璆《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其药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 【附方】毒蛇伤螫 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末一升,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
-
偏头痛 苦不堪言久治不效 中药立方
黄某,女,38岁,常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族挾腋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看重,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医者以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发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造成的。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立方:生地18g,金石斛10g,天冬9g,麦冬9g,肉桂5g,菊花12g,枸杞子12g,山萸肉15g,北沙参10g,黄柏9g,甘草5g。3剂。水煎服。数日后复诊,口渴显着减轻,头...
-
头痛在六经辨证基础上将病性与遣方用药治疗
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是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有自己独到而丰富的经验,提倡“以经解经,以老解老”,用仲景自己的条文解释条文,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处无出处”,用仲景伤寒的法度解析条文,避免了一家之言的弊病,并对每一个方证的层次进行深入的剖析,将看似散乱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以理法贯穿,使得方证之间的层次分明,让医者有法可依、有理可寻。笔者将刘茂才治疗头痛经验按病机划分,分析总结临证方药,在六经辨证基础上,将病性与遣方用药结合,阐述治头痛的六经辨证...
-
反复头晕,眩晕病,中医治则补气升清安神
某女,47岁,工人,反复头晕3年来诊。晕甚时多为旋转性眩晕,起身尤甚,常伴有行走不稳,视力模糊、黑蒙,神疲乏力,纳差,气短,面白,夜寐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查体:BP:100/50mmHg,神志清,颅神未查及异常,TCD示椎动脉流速低。西医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病为眩晕病,辨证为气血不足。中医治则:补气养血,升清安神。药用熟地30g,白芍20g,川芎10g,红参20g,当归10g,黄芪30g,升麻15g,柴胡15g,丹参20g。上药配清水500ml,煎取汁250ml,分两次温服。守方治疗2周后,患...
-
头晕病服药后得气痊愈验案
得气,又称针感,指医者行针时患者自觉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常用于针灸获得理想疗效的描述。笔者在跟随赖宇老师临证学习时,偶见1例头晕病患者服中药后得气感明显验案,现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患者,女,45岁,已婚,2017年6月20日就诊。患者受凉后出现头晕项强、腹胀、小便短赤、右寸关滑紧、尺脉沉紧、略细等症状。处方:茵陈50g,栀子8g,生大黄15g,苍术40g,独活30g。水煎服,每2日1剂。患者自述服1剂后感觉后脑发热,并迅速往项部发散,有轻微针刺感,随后项强症状消失。服用2剂后痊愈,后随访患...
-
头风头痛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头风方剂用药规律 头风是慢性、阵发性、易反复发作的一种头痛,发病率高,多发于青年人,以女性多见,本病发病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相当于西医学偏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1,2]。中医治疗头风经验丰富,方药众多且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挖掘[3]。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中医用药经验的传承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4]。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
-
头痛辨因论治 中医药方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通过辨因论治,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和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
-
头痛可以表现为侧面痛,巅顶痛,前额痛 中医处方
程某,男,9岁。2019年5月17日初诊:前额痛、胸闷1个月,加重1天。1个月来时有前额痛、胸闷,昨日感觉前额痛、胸闷症状甚为明显,吃饭时尤甚。平素时有腹痛,恶心,食欲一般,大便日1次,质可。舌淡红苔薄脉缓。辨证为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证,治疗以补气升清为主。方以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如下:鸡内金12g,生白术9g,党参3g,炙黄芪6g,炙甘草2g,柴胡2g,蔓荆子9g,白芷9g,川芎6g,陈皮9g,当归9g。 2019年5月26日二诊:上方服用1剂后前额痛大减,胸闷无。2剂后已无任何不适,仍把5剂服完后来诊,...
-
四气五味论 陈怀珍教授治头痛眩晕癫痫等脑病
陈怀珍治疗脑病常用药对经验举隅 陈怀珍教授从事临床工作、教学、科研30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癫痫等脑病。陈教授治学严谨、辨证细致,处方用药时善用药对加减化裁。药对肇始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经后世医家长期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现已成为临证常用的固定中药配伍组合[1]。现就陈教授常用药对及配伍经验举例论述如下。 四气五味论 中医学认为,药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药性分寒、热、温、凉四气。气味合用,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正如缪仲淳《本草经疏》中“气味...
-
崔向宁从肝治疗原发性头痛经验
原发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又称为功能性头痛、慢性头痛,主要包括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1]。经调查中国头痛的年患病率约为28.5%,而原发性头痛患者比例最高,年患病率为23.8%[2]。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甚至疼痛难忍等是其主要特点,许多患者都伴随着严重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问题[3,4]。有研究显示41%~47%头痛患者存在抑郁状态,而非偏头痛人群抑郁的比率仅17%[5],早期识别焦虑抑郁与头痛共病,并予以处理,能很好的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头痛”主要分为外感...
-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宋某某,女,35岁,2022年3月8日初诊。主诉:头痛9年余。患者自诉2013年开始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西医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刻诊:头痛明显,表现为右侧前额至巅顶胀痛,右眼眶牵扯痛,常于每日午后1点左右发作。遇风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常需服用罗通定止痛,偶有头晕,平素怕风怕冷,四末不温,汗出不多。入睡可,眠浅易醒,梦多;胃纳可,胃脘部隐痛,嗳气,肠鸣明显,饮食尚可耐生冷,不易上火,大便干硬,小便调。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月14日,色量均可,无痛经。手凉微潮,舌暗苔薄白,眼睑...
-
正天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头痛在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8.5%[1], 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以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最为多见。目前, 西医主要采用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物、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选择性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等治疗, 但这些药物作用靶点多, 有肝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 甚至会产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2]。原发性头痛属于中医“头风”“头痛”范畴, 认为病因病机以血瘀[3]、肝阳上亢等为主。正天丸功善疏...
-
反复头痛恶寒,病毒性脑膜炎,玉屏风散补太阳之虚
某女,28岁,反复头痛恶寒2周来诊。 患者于2周前不慎感寒,出现头痛及恶寒怕风,无明显发热,曾服用感冒药,症状不减,并觉全身肌肉疼痛感,疲倦感,来诊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紧。查体: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但脑压200mmHg。西医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补诉,素体虚弱,易感冒,此次发病最重,时间最长。沈老辨为体虚太阳伤寒证。 治疗上以葛根30g,麻黄10g,羌活10g,独活10g,白芷10g,桂枝10g,白芍10,生姜5片,大枣12枚,甘草10g,黄芪30g,防风10g。每日一剂...
-
胃痛呕吐案 头痛案 抽搐案 癃闭案
杨健武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年,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现将杨健武临证验案介绍如下。 抽搐案 病因涉及多方面,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因素相关,病位涉及五脏,主要责之于脾,小儿病理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易脾虚,脾主运化,脾虚水湿运化失职,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气机,气机不畅,筋脉失养,经筋拘急而发抽搐。 2014年11月29日接诊10岁男孩。10天前过生日,到公园游玩,当晚突发头摇手抖。曾到两家三甲医院诊治,做头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及化验,住院多日未能控制...
-
小儿哮喘反复咳嗽不可忽视 从源头预防过敏源
冬季,小儿哮喘发病率开始逐渐升高,其病程迁延难愈,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急性期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小儿哮喘为何会反复发作?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哮喘常见的诱因是什么?日常生活怎样避免接触过敏源?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专家王有鹏教授做出详细解答。 反复咳嗽不可忽视 儿童支气管哮喘属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是国际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之一。本病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为主要表现,常在夜...
-
十指梳头干洗脸防感冒
1.十指梳头 除拇指外两手指并成一字形,(两小指在中央)至于前额头发边缘,两拇指置于太阳穴。用指尖和指甲向后梳。小拇指经过神庭、上星、百会、后项、脑户、风府到亚门,同时两拇指由太阳穴经耳后风池到脖颈,反复一分钟。 2.拿睛明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紧按鼻翼两侧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凸起部分手不离开,连捏带揉一分钟。 3.洗鼻 两手搓热用两中指腹紧按鼻翼两侧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再搓回原位,反复搓一分钟。 4.搓迎香 双手食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一分钟。 5.揉太阳 两手拇指腹分别压住左右太阳穴按揉一分钟。...
-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笔者于2014年1~2月期间,根据2014年甲午年农历运气特点,以少阳经和阳明经主方柴胡白虎汤为主,治愈10余例季节性流感高热患者,现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案 王某,男,56岁,2014年1月30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8天。患者因劳累受凉致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13×109/L,N72%,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经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治疗3天,仍然发热,故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40.1℃,以午后为甚,不恶寒,无身痛,咳嗽不显,口干欲饮,口苦,恶心,大便5天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