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 第91页
-
病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泻心汤及类方治疗
病满是指自觉心下痞塞, 胸膈胀满, 触之无形, 按之 柔软, 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痞满病名首见于 《 伤寒论》 , 第 1 4 9 条云: “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 也, 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 也, 半夏泻心汤主之。 ” 既明确了痞满的诊断, 又与结胸 证做了鉴别, 并创诸泻心汤及类方治疗, 并一直为后世 医家所效法, 现分述如下。 ( 1 )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该法适用于寒热错杂、 脾 胃升降失常、 气机痞塞之脾胃病。症见心下痞硬、 干呕、...
-
消化性溃疡,胃脘痛,胸脘痞闷,中药用健脾愈痞方
石某,男,61岁,广东江门。 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主诉胸脘痞闷两月余。脘部饱胀、疼痛、纳呆、自觉乏力、餐后呕吐、嗳气、大便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胃痛(脾虚湿困)。治法以行气祛湿,健脾和胃为主,中药用自拟方健脾愈痞方加减,药物有:白蔻仁 10g,薏苡仁 15g,茯苓 10g,法夏 10g,陈皮 10g,砂仁 10g,党参 15g,白术 10g,内金 10g,谷芽 30g。用药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加减,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2次,早晚服用。嘱患者门诊中药治疗,1月...
-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胸痹胁痛病例
中医治病靠辨证寻源知机,然后靠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组方,从整体平衡的认知来把握调和人体阴阳气血,养胃补津,扶正祛邪,恢复人体自我修复机能以达中和平衡之境,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现今方药杂乱的现象比比皆是,疗效不佳又损伤胃气,有损于中医声誉,更是有悖于医圣张仲景之“保胃气”大法。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保胃气是中医治病的第一要义 有些中医开方药味太杂,...
-
哮喘胸闷气短 王琦教授病案举隅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从体-病-证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 博士生导师,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由他创立 的体质分类以及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已 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并得到国内外 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传扬。王老师在辨治过敏 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颇丰, 用药匠 心独运。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愿将吾师从体-病-证 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以飨 同道。 创体质分类,以脱敏调体方调节特禀质之体 王琦教授在古代体质分类方法基础上,...
-
四君五皮饮加减治双侧胸腔积液
赵某某,男,75岁,长沙市人。 患者双侧胸腔积液9月,肺部未发现明显占位,无结核病史。曾行胸腔穿刺抽液,但胸水重复发生,于2012年4月6日求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稍有胸闷,气促,动则加重。胃纳欠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辨证:肺气阴虚,脾虚湿困。 治法:补肺益气,健脾祛湿。 方药:肺复方合四君五皮饮加减。白参10g,黄芪15g,麦冬10g,桑寄生10g,五味子6g,茯苓皮15g。白术10g,桑白皮15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枳壳10g,陈皮15g,龙葵10g,...
-
胸闷并肾病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升降散
患者贺某,女,62岁,主因“胸闷、憋气1个月”于我科就诊。2017年12月7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肺部感染就诊于某西医院急诊,经治疗好转出院后,胸闷、憋气呈持续性。 刻下:胸闷、憋气,精神欠佳,咳嗽,咳痰、质地稀、色白,咽痒,纳呆,恶心呕吐,大便干,2~3日1行,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舌淡暗苔薄黄脉弦滑。糖尿病20余年,糖尿病并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中医辨证为痰饮内盛证,方选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升降散,具体处方如下: 桂枝9克,赤芍9克,细辛3克,干姜3克,五味子...
-
化瘀通络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6例
结核性胸膜炎 (tuberculous pleurisy, TP) 是由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 而引起的胸膜渗出性炎症, 临床较为常见, 采取正确且及时治疗后, 患者预后较好, 但若病程迁延可致胸膜粘连、包裹, 造成营养不良等, 进而影响预后[1]。目前, 胸腔抽液、抗结核药物是西医临床治疗TP的主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 促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 临床主张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TP[2,3]。中医古籍中无TP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应归于“悬饮”范畴, 患者素体虚弱...
-
治感冒 去老痰胸闷食疗方
治胸闷食疗方 用料:选三个普通绿皮梨,适量贝母和冰糖。 做法:先把梨洗净,从梨的底部三分之一处切开,用小勺把梨核挖出来,里面放上六七粒贝母和几块冰糖,然后把切下来的那部分再盖上去。三个梨一起放到盘子里,再放进蒸锅,蒸半小时,吃梨饮汁。每日一次,连服三次。 海带糖浆去老痰 海带,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可以消痰软坚、利水。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治疗,可做成海带糖浆或凉拌海带,坚持食用,老痰去。 做法:海带1斤,生姜45克,红糖适量。海带、生姜洗净后剁碎,加适量水,等煮沸后加入适量红糖,边熬边搅,直至黏稠为...
-
胸闷气短辨证论治 处方大柴胡汤化裁
基本资料 田某,女,67岁,退休人员。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发病过程 2020年1月26日11时因“胸闷气短伴发热13天”入院。 患者2020年1月13日受凉后出现胸闷、气短,间断发热(体温不详),偶有咳嗽,伴咽痛及皮肤瘙痒感,并日渐出现喘息不适,稍活动即喘息,无流涕喷嚏,无胸痛,无咳血、盗汗,无恶心呕吐,无黑便腹痛。患者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就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于1月26日...
-
肺源性心脏病伴肺部感染案 渗出性胸膜炎案 肺气肿伴肺部感染案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气”“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中葶苈子味苦性寒,苦能降泄,寒可除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治咳嗽气喘,具有下气平喘消痰,开泄肺气排浊化饮之功,为防其性猛峻泻而伤正气,伍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性,使泻不伤正。凡湿热痰浊壅遏于肺,气机被阻,肺气失宣,邪实气闭者,均可随证加减,辨证选用。今举验案3则,以供同仁参考。 肺源性心脏病伴肺部感染案 胡某,男,69岁。因患前列腺肥大而小...
-
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 焙干)各等份为末,面糊为丸,每服30丸,不拘时 米饮吞下。 飧泄:苍术100g,小椒50g(去目,炒)。上为极细末,醋糊为丸,每服20丸或30丸,温水下。 湿温多汗:知母300g,甘草(炙)100g, 石膏500g,苍术150g,粳米150g。上锉如麻豆大,每服25g,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鼻塞声重、咳嗽头昏: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250g, 藁本(去土)、香白芷、细辛(...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下消渴胸痹患者的防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接触等形式传播[1]。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并蔓延至全国。截至2020年2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 191例,疑似病例2 491例,死亡病例2 718例,治愈病例29 921例。在疫情暴发且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研究表明,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
-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是指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胸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国医大师刘志明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补肾通阳活血方是刘志明自拟治疗胸痹的有效方剂。笔者认为,刘志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胸痹患者无数,效果甚佳,对病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临证经验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冠...
-
新冠感染后遗胸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胸痹一病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临床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症。依据其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瓜蒌薤白白酒汤证、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人参汤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薏苡附子散证等。此类疾病以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为基本致病特点,但需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 笔者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新冠感染后遗胸痹。原文中各药剂量为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一枚(捣)。笔者常用剂量为枳实12g,厚朴12g,薤白10g,桂枝15g,瓜蒌12...
-
胸部不明原因胀痛数月 中医方
今年1月21日“患者求援” 中,安徽省池州胡女士的母亲胸部不明原因胀痛数月,求医诊治。 胸部胀痛以胸膜炎为最常见病因,产生患侧刺痛并在深呼吸时加剧疼痛;气胸常伴发气急,肋间神经痛分布于神经径路。食管痛在胸纵隔后部、吞咽时更重。心绞痛则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并可向左臂部位放射。创伤等原因引起的肋骨骨折,常伴有局部疼痛。 中医认为,胸痛多由寒盛、痰凝、气滞、血瘀等原因致病。中医药治疗,宜活血祛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为主,笔者谨献上中药内服汤剂一帖如下: 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9 克,川芎5...
-
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治疗胸痹
患者,女,43岁。初诊,左胸闷痛难忍20余日,心烦眠差,疲倦乏力,四肢冷,平素经期小腹冷痛难忍,胸但闷不痛,烦躁甚,舌质淡,脉沉细。中医诊断:胸痹。证属阳气虚衰,寒痹血脉,治以温阳祛寒,温经通脉。处方: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50克,大枣30克,炙甘草20克,北细辛30克,吴茱萸30克,砂仁20克,白酒70毫升,川乌20克(先煎两小时)(编者按;《中药大辞典》中川乌用量1.5—6克,此处用量为作者经验,请读者慎重),黑豆20克(先煎两小时),3剂,水煎服。二诊,药后痛止,但仍闷胀,四肢冷...
-
成肇仁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
成肇仁,男,1944年生,四川省巴中市人。196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者李培生教授,于1982年在该院取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擅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治急性病有胆有识,治慢性病有方有守,对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造诣尤深。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今择成师治胸中大气下陷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徐某,女,32岁。2012年8月3日初诊。 患者自述因气短、心悸两月,曾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经友人建议寻求中医治疗。现仍气短(以吸气较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