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 第90页
-
胸痹多属于冠心病心绞痛 止痛畅气靠黄芪
刘某,男,40岁,于 2016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个多月。2个月前因为公司事物繁杂、应酬较多,出现左前胸部疼痛,疼痛如针刺,每次持续半分钟到3分钟,开始时每天二三次,逐渐增加至每天七八次。疼痛时用拳砸痛处,似《金匮要略》记载的“常欲蹈其胸上”,或者深呼吸方能缓解。疼痛严重时需要含服丹参滴丸和硝酸甘油才能缓解。刻诊:面色萎黄,不耐疲劳,体型适中,畏寒怕冷,善太息,感胸中气滞不畅,口中异味,眠差,多梦,二便调,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弱。 处方:生黄芪90克,人参2...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胸痹方
处方:川芎、赤芍各12克,丹参 山楂、黄芪、淫羊藿各15克,全瓜蒌 莪术、元胡、地龙各10克,桂枝6克 细辛3克,荜茇9克。 加减:若证偏阴虚阳亢,或血压 偏高,表现出烦热、心悸、口干、头晕 耳鸣等症状者,可去桂枝、细辛、荜 茇、淫羊藿,加生地、茺蔚子、夜交藤 各10克,黄连5克;若血压偏低,而 表现出气短乏力、虚弱疲倦、口渴多 汗、舌红少苔、脉虚数等耗气伤阴之 象,则原方去桂枝、细辛、荜茇、淫羊霍 加麦冬、五味子各10克,党参15克,以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复脉救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和 二煎药液...
-
肺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 舒胸汤
卢永兵,1942年生,广东省揭阳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退休前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揭阳市科协主席。近40年来主攻中医老年医学,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揭阳市名中医。 组成:瓜蒌实20克,百合20克,生地12克,合欢花12克。 功能:宽胸散结,清心除烦,生津润肺。 主治:肺心病、冠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烦热、痹痛...
-
胸痹(心脾气虚痰瘀内阻)处方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载。笔者整理罗陆一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如下: 张某,男,64岁。于2018年3月3日初诊。患者于春节前突然发病,夜间胸痛如窒、痛彻胸背、不得平卧、大汗淋漓持续约20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不效,急救送医院后诊为冠心病心梗,建议即刻施动脉造影术、PTCA术,但患者家属拒绝。现症见胸闷、痰多、气短,日间作2~4次,每次持续约5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兼见面色紫暗、山根晦暗有横纹、神疲乏力、舌...
-
丹蒌片详解 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
丹蒌片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复方制剂,由川芎、丹参、赤芍、泽泻、郁金等10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闷胸痛、憋气、舌质紫暗、苔白腻,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具有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效。丹蒌片复方药味众多,成分复杂,董娟等已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分析丹蒌片中的非挥发性成分,但对丹蒌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尚未有研究报道。丹蒌片中的郁金、川芎、泽泻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酚酸、酮类、萜类和酯类等,其中的某些挥发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 中医辨证处方
王某,女,42岁。甘肃省敦煌市。2014年10月6日初诊。 述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20天。 在敦煌市医院检查心脏彩超和心血管造影显示心脏冠状动脉左前支狭窄、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多普勒扫描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医院建议进行搭桥手术介入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介入治疗,遂求助于中医治疗。 刻诊 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出汗,咳嗽痰多,夜寐欠安,小便清亮,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弦滑。西医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中医辨证 心气...
-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精神调摄饮食调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丽 双晓萍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称为“胸痹心痛”,这类疾病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多在天气变化、骤遇寒凉时发病。因为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从而间接地引起冠心病发作。同时,寒冷的刺激还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大幅度降温的时段,成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中老年人群尤其冠心病患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冬季养生。 起居规律...
-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本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与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成立于建院初期,历经60载,已发展为卫计委国家中医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在许心如教授等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心血管科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不断地学术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凉血清热法治疗心律失常和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独具特色的“治心三法”。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许...
-
心悸气短胸闷 赵宗河按炙甘草汤 此病案收效甚捷
患者刘某,女,52岁,2020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经西医治疗后好转,后又多次因劳累、焦虑等因素反复发作,持续10年之久,近两周因家务劳累再次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由于西药治疗一直无明显好转,准备做射频消融手术,由于害怕手术风险,遂至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赵宗河主任医师门诊求诊。 刻诊:心悸、气短、胸闷、多汗、夜间睡眠差。查:血压90/50mmHg;窦性心律40次/分;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早二联律。舌质淡暗,少苔...
-
中医医治胸痹 多从心肺论治
郑某,女,49岁,2010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胸闷不适,阵发性心前区隐痛半月余,常感心悸气短。一周前经西医确诊为心肌供血缺乏,心绞痛。经服药医治,诸症不减。现症见:心前区隐痛阵作,日发生3~5次,胸闷心悸、气短。周身乏力,腹部胀满。症状每以下午为甚,食欲不振,精力委顿,头晕,易惊骇。观其面色萎黄,舌昏暗,苔薄白,脉沉细数。辨证认为属气血缺乏,心失所养。治当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金匮》人参汤加减:红参12g,焦术15g,炒山药15g,莲子12g,茯苓12g,麦冬10g,炒枣仁12g,远志6g,枳壳9g,木香5g...
-
胸胁闪痛 中医治则解郁理气方
组成:神曲15克、法夏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党参20克、肉豆蔻10克(后下)、桂枝12克 功效:除痰理气开郁、通阳导滞逐瘀。 主治:胸痹、郁证、胃痛。 方解:香附、川芎理气解郁;法夏、苍术燥湿除痰;桂枝宣通胸阳;肉豆蔻、神曲行气导滞;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 常用加减:血瘀不显者去蒲黄、五灵脂;兼有脾虚的加茯苓10克、苍术改白术10克;反酸或胃烧灼感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可辨证参考用于冠心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
-
心痛胸痹 八段锦加宽胸畅心方治疗
董波应用宽胸畅心方联合八段锦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经验 研究显示,胸痹心痛患者中痰瘀互结证者占50%~70%[1]。近年来,诸多医者认为胸痹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血瘀、痰浊,对疾病诊治有重要的意义[2,3]。心内科医师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越来越重视。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通过周期性运动训练可降低7%~38%,与没有进行运动训练的患者相比,5年内病死率降低21%~34%[4]。通过运动训练不仅能增强内脏功能,调节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心脏泵血能力,提高肌肉耐力及柔韧性,还可增强机体的...
-
和解通利法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胸腔积液类型,国内报道其占所有胸腔积液中的54. 15%[1]如果胸腔积液处理不彻底,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粘连者达30%[2]。但是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效果较差,本研究在采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在和解通利法指导下所拟中药方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我们对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62例诊断为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例19,女11例。年龄30.17±13.7...
-
调理肝脾辨治胸痹 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气短喘息
国医大师路志正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上禀中医世家传承,早年悬壶乡里,名重荆楚,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上溯经典,下及各家,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法十八字诀。从医70余载,潜心临床,治学严谨,医术高超,学验俱丰,尤擅将调理脾胃之法运用于临床中,效验颇佳。其中运用调理肝脾辨治胸痹是路志正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重要部分,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胸痹为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
-
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方药
张某,男,75岁,因“反复胸痛11月余,加重1月”于2013-02-18入住我院 现病史 缘患者去年3月开始出现反复胸痛,以胸骨后明显,无向肩臂放射,多在活动后发作,休息后可缓解,每次持续10余分钟,无心悸,无气促,无嗳气返酸,无恶心呕吐,无脚肿,无头晕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口服(具体不详),症状时有反复。今年1月19日患者胸痛剧烈,持续约1小时,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建议行搭桥手术,患者及家属拒绝,予泰嘉、阿司匹林、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药...
-
胸闷心痛惊悸怔忡冠心病 调律汤
吴林鹏,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二附院等单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来刻苦钻研,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儿科疾病,尤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 组成:刺五加15克,当归10克,玄胡10克,酸枣仁15克,黄连1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益气活血,宁心调律。 主治:气虚血瘀,心脉失养,胸闷心痛,惊悸...
-
冠心病,胸痹心痛,参麦散合丹参饮加减
魏某某 男 73岁 退休老干 患者自述4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悸甚则胸痛,在南华附一就诊,考虑为“冠心病”予以扩冠护心治疗,病情好转,自此常反复发作,每于劳后或情绪激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一周前患者因情绪激动后复发胸闷、心悸甚则胸痛经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稍有好转,可是稍微活动后复发。为系统中西结合治疗故来我院,现仍见:胸痛、胸闷、憋气,心悸气促,痛则放射至肩背,常持续1-5分钟而自行缓解,神疲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夜寐欠佳,尿少,面色紫暗,唇发绀,稍咳,纳呆,余可。 查:舌紫暗,苔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