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胸 第89页

胸 第89页

  • 胸痹心痛 温阳通脉理气止痛法

    胸痹心痛 温阳通脉理气止痛法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主要病因有胸阳衰微,寒凝心脉;气血瘀滞,心脉痹阻;脾湿生痰,闭阻胸阳;气血不足,心脉失养等因素。治疗多从温阳散寒、理气化瘀、健脾化痰、补气养血等法论治。陈宝贵认为寒、虚、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病胸痹心痛者,多年过半百,此时病者躯体阳气渐衰,正气渐虚,胸阳亦是如此,以致痰浊、寒凝、瘀血阻于胸中,或气、血、阴、阳亏虚,胸中脏腑失养,终致胸痹心痛的发生。治疗时,陈宝贵多从仲景瓜蒌薤白类方、血府逐瘀汤、生脉饮合丹参饮、二陈汤等方药加减,...

  • 胸膜粘连怎么治疗 理气散结治方

    胸膜粘连怎么治疗 理气散结治方

    胸膜粘连怎么治疗 处方: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 20克,莪术12克,当归、川芎、元胡、枳壳、五灵脂、泽兰各lO克,桃仁、红花、土鳖虫各6克。 加减:乏力者,加黄芪15克,党参、白术各lO克;盗汗者,加地骨皮、百合、浮小麦各lO克;胸痛明显者,加郁金、橘络各10克;骨蒸潮热者,加鳖甲12 克,秦艽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主治:胸膜炎恢复阶段及治愈后出现胸膜粘连,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症见不同程度的胸部闷重不适、胸痛,深呼吸时明显,舌暗,苔薄白,脉细涩。 于励...

  • 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自拟方

    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自拟方

    基本情况张某某,男,7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心悸气短10年,加重2天就诊。 初诊患者就诊时诉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面色灰青,唇青甲紫,畏寒肢冷,下肢微肿,舌质紫暗,边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涩结代。诊断为“心衰”——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治法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处方自拟方——益气强心汤:生黄芪、茯苓、葶苈子各30克,丹参、漂白术各15克,白参、麦冬、五味子、桂枝、泽泻、佛手、桃仁各10克,木香6克。共10剂,水煎服。 二诊...

  • 活血祛瘀 治冠心病 心胸急剧疼痛方

    活血祛瘀 治冠心病 心胸急剧疼痛方

    治冠心病方 处方:丹参、何首乌各24克,鸡血藤、百合各20克,瓜蒌、生地各15克,桑寄生、钩藤、夏枯草、葛根各12克,薤白、川楝子各10克,川芎9克,红花6 克,炒桃仁5克,木香4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滋养肝肾,活血祛瘀。 主治:冠心病,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瘀阻心络型,症见心胸急剧疼痛,阵发性发作,痛引肩背,或心胸痞满如重压感,伴心悸,头痛,目眩,口干,面赤,手足心烦热,肢麻,舌红或紫暗,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陆良超...

  • 治胸痹方

    治胸痹方

    方药:丹参15克,黄芪20克,郁金10克。加减:若痰湿阻滞者,加茯苓15克,法半夏、瓜蒌壳各10克,桔红9克;肝郁化热者,加柴胡、枳壳、黄芩各9克,白芍15克;心阴不足者,加麦冬9克,党参12克;心脉瘀阻者,加川芎、红花各9克,田七末3克(冲服);心气虚者,加党参15克,桂枝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周为一个疗程。功效:益气通阳,活血祛瘀。主治:胸痹气虚血瘀型,症见胸中满闷,隐隐作痛,呼吸欠畅,深吸气时可缓解其窒息感等。疗效:治疗30例,经一疗程治疗,全部见效,总有效率为100%。 提示:本方以胸中满闷...

  • 胸部憋闷气不顺 益气温经活血汤

    胸部憋闷气不顺 益气温经活血汤

    吴某,男,63岁,2007年3月14日初诊。 【病史与检查】 患者主诉冠心病支架介入疗法已3年。术后一直感右胸部憋闷,气不顺,在当地(西安)医院仍从冠心病论治,一直服用扩张血管、抗血脂的药物,但症状并不减轻。最近前来就诊。 患者除右胸部憋闷气不顺外,还伴面青黄晦暗,全身困乏无力,活动易心慌气短,但纳好,查咽红,右上腹有压痛,腹胀,大便不利,二下肢有轻度水肿,苔薄黄,脉沉。 【病机与治则】 胆郁脾虚,气滞血瘀;利胆运脾,益气温经活血。 【处方】 青皮15克,...

  •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李某,女,61岁,2010年5月5日诊。 患者因胸闷心悸1年来诊。1年前曾于某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平素偶有胸闷,活动后有心悸表现。近1周来因操劳出现胸闷心悸加重,汗出,气短,畏寒,纳食欠佳。舌淡暗,苔白,脉细。观其面色淡暗,口唇亦暗。 证属:胸阳不振,心脾两虚,痰浊中阻。 治法:宣痹通阳,养心健脾,化痰祛浊。 处方:瓜蒌15克,半夏10克,薤白10克,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砂仁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20克,炙甘草15克。7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三次...

  • 胸闷胸痛服用二仙汤

    胸闷胸痛服用二仙汤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医生,门诊经常会遇到各种胸闷、胸痛患者,且很多都是跑遍了各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甚至有的连冠脉CT和冠脉造影都做过,可是,尽管他们按照冠心病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扩血管、护心、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按照传统中医“胸痹”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辨证治疗也很难凑效,患者症状总是反反复复。 这类患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范畴,我认为辨证主要以阴阳两虚为主,服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各10克,黄柏、知母各5克)加减1-...

  • 地骨丹皮茶 用于头晕目眩、胸闷心悸

    地骨丹皮茶 用于头晕目眩、胸闷心悸

    地骨皮10克,牡丹皮3克,沸水冲泡,焖约15分钟饮用。 功效:牡丹皮镇痛镇静,地骨皮有降血压作用。适用于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亦有效。...

  • 腹胀满伴乏力胸闷 治法方药

    腹胀满伴乏力胸闷 治法方药

    张某,女,65岁,2013年4月16日就诊。 主诉:腹胀满,伴乏力胸闷3个月。患者来诊时纳呆、腹胀、腹满、乏力、胸闷,睡眠易醒,大便干结、1~2日1次, 排便后腹胀;后背发凉多年。望其面色晦暗,萎黄不泽,两目乏神,舌红苔白,诊其脉弦滑,尺小滑。 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常。 治法:运脾益气,和胃降逆,养血润肠。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30克(后下),炒苍术15克,生白术30克,紫菀15克,桔梗12克,桃仁9克,杏仁9克,肉苁蓉12克,厚朴花12克,生麦芽...

  • 暖胃鸡胸肉米饭堡 渣辣子

    暖胃鸡胸肉米饭堡 渣辣子

    南瓜焖饭 食材 南瓜750克、米饭3碗、姜一小块、盐适量。 做法 南瓜切成薄片,姜切成颗粒;把油倒入锅中,在温热的时候加入姜粒,中火炒香,微焦;加入南瓜继续翻炒至微缩水,加入定量的米饭和食盐;关小火,把煮好的米饭盖在南瓜上面;加水盖过南瓜,大火把水煮开以后,转中小火把水烧干,最后用锅铲把南瓜和米饭混合起来。 南瓜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可用于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驱蛔虫、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症。 鸡胸肉米饭堡 食材 米饭适量、鸡胸肉250克、莲藕90克、鸡蛋1个、大...

  • 天冷胸痛有时需治疗食管

    天冷胸痛有时需治疗食管

    天气寒冷,血管会收缩以保存身体热量,冠状动脉也会随之收缩,因此冬季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高发季节,发作胸痛、胸闷的人比较多。为此要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治疗,但有些人用后效果不明显,甚至症状还加重了。第二炮兵总医院马萍副主任药师告诉记者,出现胸痛不一定都是冠心病,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胸痛,胃食管反流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会因天冷发病率增高。老人出现胸痛,除了做心脏检查外,还要想到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 胃食管反流是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烧心(胸骨中间、胸骨附近的烧灼感),此外还可造成...

  • 治干性胸膜炎方 用药后效果明显

    治干性胸膜炎方 用药后效果明显

    处方:金银花30克,鱼腥草30克,白茅根30克,薏苡仁30克,冬瓜子15克,丝瓜络15克,旋覆花15克(布包煎),酸枣仁10克,元胡15克,竹茹20克,芦根60克(鲜用最好),瓜蒌皮2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0剂为1疗程。 说明:用本方治疗干性胸膜炎7例,均在用药1个疗程后效果明显。如伴发热咳嗽者,可加蒲公英60克,贝母粉10克。...

  • 自发性气胸(肺脏压缩 呼吸困难)

    自发性气胸(肺脏压缩 呼吸困难)

    【简介】本病是常见的呼吸急症,大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要求迅速作出诊断和正确处理。否则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治法】补肺滋阴 【疾病】慢支、肺气肿引起的自发性气胸,肺脏压缩,呼吸困难,反复抽气仍然复发者 【组成】白及500克 【制法】研为细末,每次20克 【用法】温水冲服,日3~4次。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治咳嗽胸痛 气逆喘息1月余 方以加减

    治咳嗽胸痛 气逆喘息1月余 方以加减

    气逆咳嗽 史某,女,29岁,2010年11月3日初诊。 诉:咳嗽胸痛、气逆喘息1月余。患者1月前搬运重物后,感胸部憋胀不适,继而气逆咳嗽,入夜咳嗽尤剧,影响睡眠。痰少质稀,周身倦怠乏力,饮食不佳,体质日渐消瘦。刻诊: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舌下筋脉紫黑,脉弦。 此患者症属劳伤,瘀血结于胸中,肺络受损,宣肃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治以活血和解,顺气肃肺,方以桂枝茯苓汤加减。 组方:桂枝6克,赤芍10克,当归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半夏6克,柴胡5克,枳壳6克,桔梗6克,紫苑9克,百部6...

  • 瓜蒌皮方用治渗出性胸膜炎

    瓜蒌皮方用治渗出性胸膜炎

    处方:瓜蒌皮30克,薤白15克,冬瓜子30克,葶苈子15克,车前子15克,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旋覆花15克(另包煎),代赭石20克,桔梗10克,枣仁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3 次温服,连服20剂为1疗程,可用药1~3个疗程。 说明:用本方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例,均在用药2个疗程后渗液减少或逐步消失。如渗液较多、胸部积液重者宜缓消,可加入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等利水药;如伴发热者则宜加鱼腥草、金银花等以清热解毒。...

  • 薤白治咽喉肿痛 胸痹心痛

    薤白治咽喉肿痛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 薤白10克,瓜蒌仁10克,半夏5克,水煎去渣,黄酒冲服,每日2次。 咽喉肿痛 薤白根醋捣,敷肿处。 虫咬、湿疹 薤白50克,捣成汁,涂于患处解毒。 扭伤肿痛 将薤白和红酒糟捣烂,敷患处。...

  • 胸痹消渴 治法方药肾气丸加减

    胸痹消渴 治法方药肾气丸加减

    王某,女性,64岁。于2018年3月17日初诊。患者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8年余,近一周加剧,胸痛如窒、心悸汗出、眩晕头痛、左半身麻木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浮足肿等。查心电图示:ST段下移。血糖高。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及糖尿病。察其面色淡黯,额头及两颧黄褐斑密布,两侧睛明穴处浮肿,唇色紫暗,舌体右歪,舌质紫暗、苔花剥,脉细、尺沉弱。 诊断:(肾阳亏虚型)胸痹,消渴。 治法:益气温阳,水火兼补。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20g,山茱萸30g,淮山药30g,茯苓30g,泽泻30...

  • 心律失常案方师张仲景小陷胸汤

    心律失常案方师张仲景小陷胸汤

    患者女性,49岁。2013年5月22日初诊。心慌伴上腹胀痛2 a。患者2 a前于天津市肿瘤医院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后即出现阵发心慌伴上腹胀痛,进食后及情绪波动后明显,曾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诊为“心律失常”,予倍他乐克12.5 mg,口服,每日2次及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不显。 刻下症:阵发心慌及上腹胀痛,畏寒拒按,进食后及情绪波动后易诱发或加剧,胆怯易惊,自觉心律不齐,无胸闷胸痛。纳差,进食后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寐差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复睡。大便不规律,约每日3次,溏结不调,便...

  • 国医大师段富津 文献论述胸痹心痛

    国医大师段富津 文献论述胸痹心痛

    日前,国医大师段富津临床经验传承和研习——心脑血管病培训班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此次会议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指导,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院长在线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承办,济人医药集团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济人医药集团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全程协办,并得到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芝泰药业的大力支持。兹将内容摘编如下。 国医大师 段富津 文献论述 胸痹心痛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并将其作为专篇论述。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中...

  • 中医之胸痹心痛今择数例治验

    中医之胸痹心痛今择数例治验

    中医之胸痹心痛,包括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等,《金匮要略》作了专篇论述。经方药简效宏,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若参之其他名方治之,常能取效如期。今择数例治验,与同道交流。 辨部位 胸阳痹阻,瓜蒌薤白剂宣痹通阳 《金匮要略》将胸痹病的典型症状罗列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此由胸阳不振,阴邪上乘而致,治宜宣痹通阳,仲景拟瓜蒌薤白剂治之。使用本方的临床指征为:胸背彻痛,短气,喘息,胸部有闷憋感。 病例:崔某...

  • 胸痹古今证治差异及原因分析

    胸痹古今证治差异及原因分析

    胸痹之名首见于 《黄帝内经》 ,其论治则肇始 于 《金匮要略》 ,后世医家在 《黄帝内经》 《金匮 要略》的基础上,对胸痹的认识不断深入。纵览 古今文献,胸痹的证治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 梳理代表性文献,分析胸痹古今证治差异产生的原 因及对现代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1 胸痹证治源流 1. 1 秦汉时期 胸痹病名源于 《灵枢·本脏》 ,曰 “肺大则多 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1 ] ,说明胸痹与肺和 饮邪停聚有关,但无具体治疗方药 。《金匮要略· 胸痹...

  • 阴维脉病 胸痹案

    阴维脉病 胸痹案

    阴维脉病 胸痹案 卫某,男,68岁,退休干部,于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冠心病数年,胸痛或胸闷,吃药缓解维持。近来胸闷气短,少纳腹胀,大便秘结。医以大黄泻之,下少许粪液而复结如故,然腹胀反而更重,并气逆而呃,心跳心慌,精神疲倦,四末清冷,舌质淡胖,脉结代细弦。心电图提示S-T段倒置,频发室性早搏。此系太阴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并阳气无以上煦阴维所致。 处方:红参10克,黄芪15克,肉桂5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2剂,水煎服。服完第1剂,大便通行、腹胀随减;服完第2剂,...

  • 痰浊胸痹为病 现举皂荚验案1则

    痰浊胸痹为病 现举皂荚验案1则

    痰浊、痰湿系秽浊之邪,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浊之为病,全身各部均可出现,由于痰可随气之上下,无处不到,既可阻于肺、蒙于心、蕴于脾、郁于肝、动于肾,亦可外流注于经络骨节。《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记载:“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因此,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为百病之母”之说。痰浊一旦产生,变为致病病邪,可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及各种临床症状,《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说:...

  •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病案:患者,年7旬有余,女。 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 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 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 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 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近1 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 痛,为胀痛。现症见:发作性心慌, 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 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 有盗汗。食可,眠差,入睡困难,眠 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高血压病史30 年余,最高血压180/90毫米汞柱。 诊断:冠心病...

  •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范文甫( 1870—1936) , 名赓治, 晚号文虎, 浙江鄞 县西郊人,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先生平生忙于应诊, 无 意著述, 但对医籍批注甚勤, 遗有 《千金要方 》 《伤寒来 苏集 》 《外台秘要》 等眉批本二十余种, 积贮医书八大 箱, 殁后遗赠 “天一阁” 。现仅存 《外科合药本》 一卷及 后来其弟子整理出版的 《外科纪要 》 《范文虎医案 》 《范 文甫学术经验专辑 》 《范文虎医案征求稿》 等医书。 先生学宗经典, 尝言 : “ 《内经》 为医学源泉 ,...

  • 胸痹心痛之治疗探略

    胸痹心痛之治疗探略

    王肯堂论胸痹心痛探略 王肯堂( 1549—1613) , 明代金沙人, 字泰宇, 字损 中, 又字损庵, 号念西居士, 又号郁冈斋主, 著名医学 家。他先出仕, 44 岁辞官归乡学医, 精研医术, 编撰多 部医著。笔者阅读 《医镜 》 《证治准绳》 等著作, 对其诊 治胸痹心痛略有感悟, 兹与同道分享探讨。 1 胸痹心痛之病位探讨 胸痹心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 《灵枢·本藏》 云 : “肺大则多饮, 善病胸痹、 喉痹、 逆气。 ” [1 ]106 《灵枢&...

  • 胸痹验案举偶 黄连茯苓汤运用

    胸痹验案举偶 黄连茯苓汤运用

    •黄连茯苓汤为六丙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水湿郁热之良方,尤其对于一些疑难病症起效快捷,疗效确切。正如缪问所云:“用药之妙,岂思议可及哉。” 2016年为丙申年,常位运气特点是: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发病多具火热、寒凝、风扰三种主要特征。《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

  • 阴维脉病胸痹案

    阴维脉病胸痹案

    汪某,男,70岁。1988年4月13日初诊,素有胸闷怔忡之疾,近因家事烦劳而发胸痛,其症胸前偏左肋内牵掣作疼、终日不减,伴胸闷、心内烧热感、口苦咽干喜冷饮、手足心濈然汗出、纳食可、夜尿3次、大便日行1次,舌下瘀点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数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此为少阴阴虚、阴维无贮、痰气痹塞上焦所致,状类胸痹。拟养阴以溉阴维,佐以祛痰通痹。 处方 龟板12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丹参10克,远志10克,全瓜蒌10克,薤白10克,枳实10克,生龙骨10克,炙甘草5克。4剂。 二...

  • 胸痹心悸 验方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胸痹心悸 验方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黎某,女性,63岁,于2017年6月10日来诊。   患者心悸心慌、胸闷气促反复发作5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ST段水平压低,频发室性早搏,诊断为心律失常。近3日,劳累及精神紧张时加重,自觉心悸心慌明显,眩晕,动则汗出,身倦乏力。察其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有多道明显横纹,舌质淡红,舌体右歪,舌苔白厚腻,脉结。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气虚而兼浊痰,心阳虚而兼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拟炙甘草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