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第8页
-
中药治咽喉病两两配对用
天气越来越热,咽喉疾病也跟着来捣乱,有咽喉肿痛、嗓子干痒、吞咽有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的人不在少数。治疗咽喉病,中药效果不错,两两配对不仅可针对病因,还能针对不同的症状辨证用药。 1.苏子与枇杷叶:苏子辛温气香,善于下气消痰,借其降气之功,能宽胸利膈;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止呕。两药伍用,清肃肺气,降胃气止呃逆。治疗咽喉病常用于咽喉梗梗不利,晨起恶心,气逆呕少,心烦者。可取苏子、枇杷叶各3克,水煎5分钟后,代茶饮。 2.瓜萎仁与冬瓜仁:瓜蒌仁与冬瓜仁两药性寒质滑,入肺、胃、大肠经,均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
-
口疮的困扰 推荐两个很好用的穴位
春天来啦(其实已经来好久了),万物复苏,这是一个升发的节令,人体内蛰伏一冬的洪荒之力开始向外汹涌喷泄。 春三月对应的人体五脏为肝,肝主疏泄,又主升发,这个时节,人们烦躁易怒,肝气升发太过,稍不注意便会眼痒眼干、喉咙疼痛,还有些人,竟然又开始长口疮了! 怎(有)么(办)办(法)! 首先说说口疮吧,口疮,即口腔溃疡,其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点,其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心脾积热,或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或肾精亏虚,虚热内生,虚火上炎,均可质本病发...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则方药
赵某,男,3岁9月,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儿童。2021年01月26日初诊。诉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交流差,伴言语简单1年余。2岁2月时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不对视,不与同龄小朋友玩耍、语言简单、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已学会的字词不再使用、出现原有的一定的交流能力减少、咿呀发声减少。2岁9月时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予以康复训练1年,患儿社交改善不明显,行为刻板固化。3岁9月时仍不与人交流,眼神游离、目光回避、叫名不应,对指令无反应、不能执行简单指令,兴趣狭窄(喜欢听儿歌)、独自玩玩具、玩法单一、行为刻板、动作...
-
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正常人的胃呈牛角形,位于腹腔上部。如果胃由牛角形变成鱼钩形垂向腹腔下部,出现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即患了胃下垂。下面介绍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方一: 先将三十克桂圆肉加水煮沸,待冷后将鸡蛋一至二只打入碗内,用煮好的桂圆肉水冲人蛋中搅匀,蒸熟食用。每天早晚各食一次,直至痊愈。 方二: 先将米糠五百克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人鸡内金五十克,炒至鸡内金胀发后,从火上移开,稍后除去米糠,将鸡内金碾成细未,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二克,每日三次。此方有健胃消食的功能,治胃下垂可获满意效果。 在服上两方期间,每...
-
肺炎(营卫失调,肺肾两虚)合参蛤散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袁检仔 患者熊某,男,59岁,于2016年12月6日就诊,诉半年来反复感冒,发热,日渐加重,近3月出现高热,咳喘,被诊为肺炎,住院治疗5次。为求根治此病,遂求治于吾师陈五一。 陈五一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开封市名老中医,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返聘专家,主任医师。 刻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沉,面色萎黄少华,手足冰凉,诉近半年天气稍变即鼻塞流涕,继而咳嗽不已;平日倦怠乏力,恶风自汗,动则气喘吁吁;食少,稍多食即胃脘饱满,...
-
间断性咳喘3年 中药两方合用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咳喘 小青龙汤方出《伤寒论》,为《伤寒论》中典型的辛温解表剂,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基础方,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而有泡沫,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三子养亲汤出自《皆效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 两方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痰饮去、宣降复。方中麻黄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炙杏仁具有下气止咳之功,还能消滞化痰,二者配伍,一宣一降,主入肺经,使肺升发、宣降有常。白芍敛...
-
成肇仁教授治疗发热验案两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临证善用经方。笔者有幸随其侍诊3年,获益良多,现整理其治疗发热验案两则与同道分享交流。 案 一 笔者朋友邓某之母,女,50岁,于 2016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午后低热1周。现病史: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数天后出现头痛伴咽喉不适,未予处理,后咽喉不适消失,余症未减,遂于当地诊所静脉输液3天,效果不显,自行要求停针剂。刻下症见:午后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伴鼻塞,有稠涕,咳嗽,咳吐少量白色稠痰,咳甚则觉胸闷...
-
两则菜谱帮助流感患儿康复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走动的机会较多,这样易导致孩子生活环境不稳定。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每年春节因为流感病毒感染的孩子会比平常多几倍。对于这些孩子除了要积极治疗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提供两则可口菜谱,帮助流感患儿早日康复。 法式红烩牛肉 【原料】牛肉、洋葱、番茄、葱姜、植物油、精盐、白糖、黄酒、生粉少许。 【操作】(1)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冷水洗净后,控干置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葱姜、精盐、白糖、黄酒炖熟;(2)另起锅放入适量植物油,将切成块的洋葱、番茄放入煸出红油。将牛肉倒入煸炒入味,再将...
-
流感不妨试试两味药方
近日,由于天气寒冷等原因,医院里感冒的人特别多,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介绍,家里有感冒的人,不妨试试两味药方,效果不错。 用药要对症。感冒咳嗽有黄痰,但鼻涕是清的,身体不怕冷或只有轻微怕冷的情况,可以用桑白皮10克、地骨皮15克、炙甘草10克、桂枝20克、杏仁15克、白芍克15克、桔梗30克,抓三剂,煎熬服用,一日一剂,一天分两次服完。 而感冒引起的鼻子塞、流鼻涕等情况,可以用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15克、杏仁15克、桔梗20克、甘草15克、生姜三片、大枣15克,抓三剂,煎熬服用,一剂服一日,一天...
-
流感 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 病案两则
流感,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为因时令之大气变动所发生之病,故发病症状相似,传变有规律;而病虽因于时气,而病实成于本气,故发病与个体的易感性相关。此次流感患者初起症状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发热,下午热甚,咽部不利,咳嗽,无痰或少痰,咳痰不利,甚者可闻及喉间痰响而痰黏咳不出。且多数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仍缠绵不愈,或热退、咳嗽缓解后仍表现为口干口苦,乏力明显,不思饮食,咽部不利,甚者有胸闷、呼吸气紧症状。 在诊治此类患者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一部分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舌脉表现为舌淡胖、苔白厚或腻,或剥脱苔,脉浮数而右寸关偏...
-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