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 第8页

两 第8页

  •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

      【穴性特点】   迎香以鼻闻香臭而得名,清·岳含珍《经穴解》云:“穴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寸,禁灸。”该穴可以通利鼻窍,疏散风邪。《甲乙经》认为可以治疗“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太平圣惠方》认为可以治疗“鼻息不闻香臭,偏风面痒及面浮肿,风叶叶动,状如虫行。”《入门》认为可治“眼目赤肿”。现代应用该穴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 鼻炎难过 两个验方会帮你解决烦恼

    鼻炎难过 两个验方会帮你解决烦恼

    进入冬季一阵阵雾霾袭来,空气质量劣之又劣,天气之“沉重”,人气之“压抑”,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也低落了大家的情绪,尤其是之前有过鼻炎病史的人就更加难过了。下面的两个验方会帮你解决烦恼。 猫胞衣内服外涂 补虚疏风 制法:猫胞衣(猫胎盘)30克,高压消毒,焙干研粉备用。用时留取药末6克,每次0.5克涂两侧鼻孔,每日1次。其余25克装0号胶囊(每粒含药0.5克),每次2粒,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用12天。 点评:猫胞衣是一种中药,为猫科动物猫的胎...

  • 两则医案一窥冯世纶教授如何妙手伏苍龙

    两则医案一窥冯世纶教授如何妙手伏苍龙

    青龙,道家四神兽之一,又名苍龙,居东方属木,主晴雨,象生发。《伤寒论》中以青龙命名的方剂有大、小青龙两方,俱为发汗解表、祛水饮之大剂,其中尤以大青龙汤发汗力强,用之不当,恐有“筋惕肉瞤”之剧变,用之得当则疾病立解,《伤寒论》诸方中此方驾驭尤难。笔者有幸师从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得以见识大青龙汤之妙用。下面通过两则医案一窥吾师如何妙手伏苍龙。 案一 周某,女,2013年9月生。于2015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半月以来咳嗽、喘息,鼻塞流涕,大便日一行,苔白脉细数。方予:麻黄1...

  • 中药治咽喉病两两配对用

    中药治咽喉病两两配对用

    天气越来越热,咽喉疾病也跟着来捣乱,有咽喉肿痛、嗓子干痒、吞咽有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的人不在少数。治疗咽喉病,中药效果不错,两两配对不仅可针对病因,还能针对不同的症状辨证用药。 1.苏子与枇杷叶:苏子辛温气香,善于下气消痰,借其降气之功,能宽胸利膈;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止呕。两药伍用,清肃肺气,降胃气止呃逆。治疗咽喉病常用于咽喉梗梗不利,晨起恶心,气逆呕少,心烦者。可取苏子、枇杷叶各3克,水煎5分钟后,代茶饮。 2.瓜萎仁与冬瓜仁:瓜蒌仁与冬瓜仁两药性寒质滑,入肺、胃、大肠经,均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

  •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两验方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两验方

    人物链接 干祖望,男,1912年生,上海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中医师,教授。17岁拜浙江名医钟道生为师习医,21岁悬壶上海松江。1956年调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创办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主编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医话326篇。 创立完整独立的中医耳鼻喉科。1951年他在上海诊所挂出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

  • 嗓子干痒按两穴

    嗓子干痒按两穴

      春天来临,乍暖还寒。由于天气干燥,咽炎、喉炎及扁桃体炎便趁虚而入。许多人感到嗓子发庠,咳嗽不已。输液、喝药,应对效果都不好。其实,只要多按按大椎穴和天突穴,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赵詹东认为,大椎穴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大穴,有“阳中之阳”之称,能够统领一身的阳气。所以按揉大椎穴不仅能够疏通三阳经的经脉,促进六腑的气血流通,还能够补充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约15分钟,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

  • 治舌疮验方两则

    治舌疮验方两则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书中记载的外治疗法极其丰富,下面介绍两则治疗舌头生疮、久不愈合的验方。 方一 五倍子、陈醋各适量。五倍子焙干,研成细末,以醋调糊,涂于舌疮患处,半小时后吐出。五倍子敛疮、止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 发现,五倍子有抗菌收敛的 作用;醋能散瘀、止血、解 毒、杀菌,故能治疮口不收,亦可用于皮肤溃烂。 方二 血竭2克、麝香0.5克。共研末,与大枣2枚(去核,烤焦黄后研末)混匀。用时加入温水调糊,敷于舌疮患处,10分钟后吐出。血竭能散瘀定痛、止血生肌。麝香能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有抗菌消炎...

  • 治疗牙痛的两个穴位灸法和外用散剂

    治疗牙痛的两个穴位灸法和外用散剂

    运用张景岳外治法辨治牙痛体会 张景岳是明代杰出的中医学家, 其医学思想在中 医学术界居有重要地位 。《景岳全书》 更是集其思想与 经验之大成, 书中《齿牙》 一篇详细论述了牙痛的病因 病机和辨治方法, 如 : “齿牙之病有三证: 一曰火, 二曰 虫, 三曰肾虚。 ” [1 ]330-331 另外还记载了“种齿法” 等牙齿 养护法和针灸、 散剂治疗牙痛的诸多方法。书中同时 开创应用千古名方玉女煎治疗牙痛之先河, 为后世所 承袭并发展。在查阅文献和临床应用基础上, 笔者...

  • 口疮的困扰 推荐两个很好用的穴位

    口疮的困扰 推荐两个很好用的穴位

    春天来啦(其实已经来好久了),万物复苏,这是一个升发的节令,人体内蛰伏一冬的洪荒之力开始向外汹涌喷泄。 春三月对应的人体五脏为肝,肝主疏泄,又主升发,这个时节,人们烦躁易怒,肝气升发太过,稍不注意便会眼痒眼干、喉咙疼痛,还有些人,竟然又开始长口疮了! 怎(有)么(办)办(法)! 首先说说口疮吧,口疮,即口腔溃疡,其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点,其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心脾积热,或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或肾精亏虚,虚热内生,虚火上炎,均可质本病发...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调治失眠的两首良方

    调治失眠的两首良方

    诗曰: 熙熙壤壤皆为利, 不堪重负身心疲。 夜间难眠昼无神, 予君良方壮精气。 (责任编辑 / 冯欣宇) 失眠的原因解析 近年来,我临床上接诊的失眠者很多,尽管失眠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失眠的感受都是痛苦不堪,很有必要议一议这个问题。 当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类竞争压力及心理失衡等因素的增多,失眠这一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睡不着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苦恼的事情。 以镇静安眠的西药治疗失眠是有效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况且,长期服此类药会不同程度...

  •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心脾两虚眩晕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心脾两虚眩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志芳   外内合邪,见于《素问·咳论》,是指因脏腑本身先有损伤,内疾产生,又在外感邪气牵引下发生脏腑的病变表现。   “眩”是指眼花,“晕”是指视物模糊昏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常同时出现,故合称“眩晕”。由于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而且不同疾病的病因也有所不同,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失血、劳倦过度等方,而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心脾两虚、脾虚湿扰四个方面,...

  • 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则方药

    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则方药

    赵某,男,3岁9月,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儿童。2021年01月26日初诊。诉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交流差,伴言语简单1年余。2岁2月时发现叫名不应,目光不对视,不与同龄小朋友玩耍、语言简单、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已学会的字词不再使用、出现原有的一定的交流能力减少、咿呀发声减少。2岁9月时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予以康复训练1年,患儿社交改善不明显,行为刻板固化。3岁9月时仍不与人交流,眼神游离、目光回避、叫名不应,对指令无反应、不能执行简单指令,兴趣狭窄(喜欢听儿歌)、独自玩玩具、玩法单一、行为刻板、动作...

  • 中医两对治失眠药对 化古方为新方

    中医两对治失眠药对 化古方为新方

    不寐属于心系疾病,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将不寐称为“目不瞑”“不得卧”,认为不寐建立在四时五脏阴阳基础上,是邪气侵扰五脏,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后世医家对不寐的病机评述不一,有阳虚者,有阴盛格阳者,有阴血虚者,有热盛扰神者,有痰湿郁遏者,有食滞内扰者,证治方药也多种多样。国医大师张志远勤学精研,博采众长,现将张志远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两对治失眠药对 栀子、大黄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

  • “郁”在中医理论中有两种意思

    “郁”在中医理论中有两种意思

    “郁”在中医理论中有两种意思,一是泛指病邪结聚不得发越发散、郁滞不畅的病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火土金水“五郁”之论、《丹溪心法·六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论等。二是专指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所导致的郁证。 当代中医似乎只将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极少数病证视为郁证,致使对大量临床存在的郁证视而不见、漏诊误诊甚多。随着社会生态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郁证患者求诊于中医。但迄今中医学有关郁证的诊疗技术却显得相形...

  • 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正常人的胃呈牛角形,位于腹腔上部。如果胃由牛角形变成鱼钩形垂向腹腔下部,出现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即患了胃下垂。下面介绍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方一: 先将三十克桂圆肉加水煮沸,待冷后将鸡蛋一至二只打入碗内,用煮好的桂圆肉水冲人蛋中搅匀,蒸熟食用。每天早晚各食一次,直至痊愈。 方二: 先将米糠五百克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人鸡内金五十克,炒至鸡内金胀发后,从火上移开,稍后除去米糠,将鸡内金碾成细未,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二克,每日三次。此方有健胃消食的功能,治胃下垂可获满意效果。 在服上两方期间,每...

  • 肺炎(营卫失调,肺肾两虚)合参蛤散加减

    肺炎(营卫失调,肺肾两虚)合参蛤散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袁检仔   患者熊某,男,59岁,于2016年12月6日就诊,诉半年来反复感冒,发热,日渐加重,近3月出现高热,咳喘,被诊为肺炎,住院治疗5次。为求根治此病,遂求治于吾师陈五一。   陈五一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开封市名老中医,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返聘专家,主任医师。   刻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沉,面色萎黄少华,手足冰凉,诉近半年天气稍变即鼻塞流涕,继而咳嗽不已;平日倦怠乏力,恶风自汗,动则气喘吁吁;食少,稍多食即胃脘饱满,...

  • 间断性咳喘3年 中药两方合用

    间断性咳喘3年 中药两方合用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咳喘 小青龙汤方出《伤寒论》,为《伤寒论》中典型的辛温解表剂,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基础方,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而有泡沫,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三子养亲汤出自《皆效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 两方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痰饮去、宣降复。方中麻黄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炙杏仁具有下气止咳之功,还能消滞化痰,二者配伍,一宣一降,主入肺经,使肺升发、宣降有常。白芍敛...

  • 润肺防秋燥药粥两款

    润肺防秋燥药粥两款

    秋风凉爽,舒适宜人,但同 时,秋季天气干燥。中医有“燥 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 肺”之说,就是指秋天的干燥气候容易 耗伤人体的津液和肺液,多表现为口 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 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 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 防燥润肺是关键。 古谚说,药补不如食补,选择适宜 秋季防燥润肺的饮食尤为重要。秋天 喝粥,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同时还 能帮助消化,预防感冒等,食粥是秋季 养生的最佳选择。现 简单介绍几款滋阴润 肺粥,供...

  • 孔光一教授治发烧两月案

    孔光一教授治发烧两月案

      孔光一,男,1927年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师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对各种发热性疾病,尤其是疑难性发热疗效显著,在业内享有盛誉;对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孔光一是首都国医名师。他创新性地提出少阳三焦膜系理论,指出少阳三焦膜系的内涵、病机特点,以及对辨治内伤杂病、外感病的指导意义。这里简要介绍其运用三焦膜系理论辨治杂病的经验。   三焦膜系联络全身   三...

  • 成肇仁教授治疗发热验案两则

    成肇仁教授治疗发热验案两则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临证善用经方。笔者有幸随其侍诊3年,获益良多,现整理其治疗发热验案两则与同道分享交流。 案 一 笔者朋友邓某之母,女,50岁,于 2016年2月3日初诊。 主诉:午后低热1周。现病史: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数天后出现头痛伴咽喉不适,未予处理,后咽喉不适消失,余症未减,遂于当地诊所静脉输液3天,效果不显,自行要求停针剂。刻下症见:午后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伴鼻塞,有稠涕,咳嗽,咳吐少量白色稠痰,咳甚则觉胸闷...

  • 养肺润肺是关键 养肺抗邪两相宜

    养肺润肺是关键 养肺抗邪两相宜

    处暑过后,暑气渐退,天气开始变得干燥。肺 “喜润恶燥”,易受秋天干燥的气候影响,从而使人出现干咳少痰、鼻腔干燥、唇干口渴等症状。近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加。 养肺润肺是关键 “董医生,我老毛病又犯了,这几天又咯血了。”一大早,65岁的刘大伯匆匆走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董雷的专家诊室。原来,刘大伯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每年夏秋交替之时,随着天气越来越干燥,病情就容易复发,反复咳嗽、咯血...

  • 两则菜谱帮助流感患儿康复

    两则菜谱帮助流感患儿康复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走动的机会较多,这样易导致孩子生活环境不稳定。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每年春节因为流感病毒感染的孩子会比平常多几倍。对于这些孩子除了要积极治疗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提供两则可口菜谱,帮助流感患儿早日康复。 法式红烩牛肉 【原料】牛肉、洋葱、番茄、葱姜、植物油、精盐、白糖、黄酒、生粉少许。 【操作】(1)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冷水洗净后,控干置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葱姜、精盐、白糖、黄酒炖熟;(2)另起锅放入适量植物油,将切成块的洋葱、番茄放入煸出红油。将牛肉倒入煸炒入味,再将...

  • 流感不妨试试两味药方

    流感不妨试试两味药方

    近日,由于天气寒冷等原因,医院里感冒的人特别多,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介绍,家里有感冒的人,不妨试试两味药方,效果不错。 用药要对症。感冒咳嗽有黄痰,但鼻涕是清的,身体不怕冷或只有轻微怕冷的情况,可以用桑白皮10克、地骨皮15克、炙甘草10克、桂枝20克、杏仁15克、白芍克15克、桔梗30克,抓三剂,煎熬服用,一日一剂,一天分两次服完。 而感冒引起的鼻子塞、流鼻涕等情况,可以用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15克、杏仁15克、桔梗20克、甘草15克、生姜三片、大枣15克,抓三剂,煎熬服用,一剂服一日,一天...

  • 流感 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 病案两则

    流感 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 病案两则

    流感,中医称之为时行疫疠,为因时令之大气变动所发生之病,故发病症状相似,传变有规律;而病虽因于时气,而病实成于本气,故发病与个体的易感性相关。此次流感患者初起症状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发热,下午热甚,咽部不利,咳嗽,无痰或少痰,咳痰不利,甚者可闻及喉间痰响而痰黏咳不出。且多数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仍缠绵不愈,或热退、咳嗽缓解后仍表现为口干口苦,乏力明显,不思饮食,咽部不利,甚者有胸闷、呼吸气紧症状。 在诊治此类患者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一部分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舌脉表现为舌淡胖、苔白厚或腻,或剥脱苔,脉浮数而右寸关偏...

  • 耳鸣火旺 拇指按揉两侧听会

    耳鸣火旺 拇指按揉两侧听会

    在中医中,肾开窍于耳,足少阳胆经入耳,手太阳小肠经路过耳……耳朵这个部位可以说是多条经络及脏腑之气都在这里交汇。 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的气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让耳朵正常地工作。但是,如果有某种诱因把这个平衡状态打破了,那么耳朵上的毛病也就来了。 耳朵和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肝主开发,也就是说肝的功能特点就像春天的小草和嫩枝一样,是要向上生长和舒展的。但是,如果舒展得太快太急太猛,就会导致气在身体内上下运行的不平衡,这样头部的一些孔窍就会发生堵塞,这就像是朝一路口去的车...

  •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

  • 两头尖验方

    两头尖验方

    两头尖味辛,性热。归脾经。祛风湿,消痈肿。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瘫痪顽疾(百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9g,硫黄、麝香、丁香各3g,木鳖子5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 内痔不出:用两头尖50g,巴豆4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韦良渠)...

  • 毛德西论治胸痹心痛 执补虚祛邪两纲 创胸痹证治九法

    毛德西论治胸痹心痛 执补虚祛邪两纲 创胸痹证治九法

    毛德西将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概括为“两纲九法”,两纲指补虚与祛邪,九法分别为益气养阴法、养阴复脉法、健脾温中法、温阳扶肾法、宽胸化浊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芳香通络法、祛寒通痹法。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临证六十余年,对胸痹心痛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有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毛德西将其概括为“两纲九法”,现将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师曰:夫...

  • 葶苈子的妙用 张璐两则“肺胀”医案解析

    葶苈子的妙用 张璐两则“肺胀”医案解析

    清代医家张璐(161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造诣精深,著述宏富,所著《千金方衍义》早已脍炙人口,而《张氏医通》搜罗百家,持论平正,值得一读。兹从《张氏医通·肺痿(肺胀)》录出“肺胀”二案,略加解析,藉见其证治心法,其中对葶苈子运用之妙,尤堪玩味。 原文:一尼肺胀,喘鸣肩息,服下气止嗽药不应,渐至胸腹胀满,脉得气口弦细而涩,此必劳力气上,误饮冷水伤肺,肺气不能收敛所致也。遂与越婢汤减麻黄,加葶苈、细辛大泻肺气而安。 又治一酒客,严冬醉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