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 第4页

两 第4页

  • 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 丙申年三因司天方

    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 丙申年三因司天方

    乙未年运气方于内外妇儿诸科疑难杂症,甚至危重症救治中的显著疗效已屡见报端。而公元2016年,岁次丙申,仍未见丙申运气验案楷模。笔者初学,于运气实不甚了了,虽不才学用紫菀、备化汤等乙未年运气方于儿科临床,亦每获奇效,但于时下究当如何运用,着实胸中无数,临证蹀躞不下。 近日连遇两则首诊失治的湿疹病案,细察并不觉首诊辨证遣方有何不妥,况尚有多例验案在前,今却乏效至此,百思莫解。故而困顿之下,求诸运气,不意真拨云见日,药到病除。今就此二则病案谈丙申年三因司天方——黄连茯苓汤,以期抛砖引玉。...

  • 银屑病严重 两个治疗的成功案例

    银屑病严重 两个治疗的成功案例

    有个姓麻的小女孩儿,7岁。她是我见过的银屑病患者中最快乐的,来就诊就像走亲戚串门一样,总能表现出压抑不住的兴奋。 她的姐姐银屑病严重,经笔者治疗后临床治愈。她的舅舅由于做了2年夜班工作,之后越来越怕冷,进而出现银屑病;在笔者指导下,换掉夜班工作,用了麻桂剂,很短的时间便临床治愈。小姑娘是他家第三个来就诊的。 有了前面两个治疗的成功案例,加上无忧无虑的天性,便让她表现出就诊时的欢乐。 以下是她的治疗实录,并没有连续服药,一切都那么轻松,但结果很好,于是笔者在她病历的结尾,写下了“轻描淡写可见功...

  • 两味中药巧治手足癣

    两味中药巧治手足癣

    手癣和足癣是由于真菌感染手足皮 肤所致的疾病。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 俗称“脚气”。引起手足癣的真菌种类较 多,绝大多数为皮肤癣菌所致。皮疹多发 于手掌、足腱和指、趾间,亦可波及手、足 背。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它 主要由共用拖鞋、浴巾等卫生用品传播, 利用公共洗浴设备的人群如矿工、运动 员等为高发人群,此外还可在家庭内传 播。足癣发病率高于手癣,且常常为手癣 的传染源。足癣一般夏重冬轻,足汗较多 者,冬季也可以发生。 长期不愈的趾间糜烂往往会继发链 球...

  • 白屑风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

    白屑风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

      皮脂溢出症,中医称之为“白屑风”,认为本病多由风邪侵入毛孔,郁久血燥,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油性皮脂溢和干性皮脂溢两种。前者皮脂分泌旺盛,在头皮、前额和鼻翼等处非常油腻,常伴发痤疮、粉刺,易继发脂溢性皮炎、毛囊炎或脱发。后者头皮常有较多的灰白色或灰褐色碎小鳞屑,宛如麸皮,头皮微红,时感瘙痒,称为头部糠疹。头发渐变细弱、萎黄、稀疏,脱发日渐加剧,头皮紧张干燥,落屑,皮脂腺日渐萎缩,自觉瘙痒,皮肤粗糙,有色素增多及角化现象。笔者临证时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获得了良好的疗...

  • 两型论治婴儿湿疹

    两型论治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中的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胎敛疮”。多因乳母过食蛋白质食物,小儿消化不良所致,衣服摩擦、肥皂洗浴也可引发本病。中医认为多由禀性不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二者蕴阻肌肤所致。本病好发于面部、头皮、颈、臀部及四肢屈侧,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慢性婴儿湿疹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及结血痂。自觉剧痒,患儿常挠抓、烦躁、哭闹。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胎毒湿热型...

  • 治孕后鼻两侧黄褐色色素沉着验方

    治孕后鼻两侧黄褐色色素沉着验方

    黄褐斑 李某,女,36岁,2006年8月5日初诊。 诉:孕后鼻两侧黄褐色色素沉着,渐增大色浓,产后仍不见消退,服中西药多种未果。产后6个月月经来潮,经期腹痛下坠,色暗,量少有块,胸闷不舒,双乳胀痛,舌淡苔白,脉沉涩。辨证属产后瘀滞经脉,血块不畅,立方以桂枝茯苓汤加减。 组方:桂枝18克,茯苓18克,桃仁12克,芍药10克,丹皮10克,柴胡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15剂,斑已减半,经水渐行正常,再进12剂后黄褐斑消退而愈,诸症悉平。 按:经云:“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注于中,五...

  • 经行风疹下列两种证型进行辨治

    经行风疹下列两种证型进行辨治

    妇女值临经时或行经期间,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难忍,经净渐退者,称为经行风疹块,与一般因过敏物质诱发的风疹块不同,本病的发生,并无其他诱因,其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每随经行则发,经净即渐消,其顽固者亦有经净数日后仍瘙痒不止者。本病虽多因风邪为患,但有内外之别,内风而引起者,多由于血虚生风;外风而引起者,多因风邪于行经之际乘虚而入,故临床宜结合月经特点,治以养血祛风之法,根据临床所见,一般分为下列两种证型进行辨治。 血虚型:症见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月经量少,色淡,伴有面色不华,头晕...

  • 调治脱发何首乌汤品两款

    调治脱发何首乌汤品两款

    人到中年,总会掉发。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 意思就是头发的营养来源于气血。气血充足, 头发乌黑亮丽,而气血亏虚,则会出现头发变 白、脱落的情况。养发治脱在食疗上则应该以 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为主要方法。 一、首乌黄精炖鱼尾 制何首乌15克,黄精10克,当归6克,鱼 尾约O.5公斤,姜、葱、盐各适量。所有药材加3 碗水熬成2碗药汁备用;鱼尾洗净,放人锅内 煎,煎至金黄后倒人熬好的药汁、姜片一起炖 煮。放葱段、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乌发治脱。 二、五味养生鸡 母...

  • 生发洗发水 两周长出新发

    生发洗发水 两周长出新发

    斑秃以中老年人居多,有的人头顶会出现一块块一元硬币大小的光秃,有的则更严重,大块大块地掉发。 在这里想推荐一个药方。学名叫“生发酊”。具体方法是:骨碎补(即槲蕨的干燥根茎)30克,闹羊花(即黄杜鹃)15克,赤霉素200毫克,75%酒精1000毫升。将骨碎补、闹羊花研末,浸入酒精内,3天后加入赤霉素,并多次摇晃混匀。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抹皮损处,每天4~6次。一般来说,患者涂药后,局部会微有痒感,第2周开始皮损处可出现新的毛发。 这个药方有别于他人之处是采用了赤霉素和闹羊花这两种药物。赤霉...

  • 湿疹中医病案获神效 择两案报告

    湿疹中医病案获神效 择两案报告

    再从湿疹病案谈运气司天方的临床应用 2016年4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刊登笔者拙文《从两则湿疹病案谈黄连茯苓汤》[1], 此笔者初学五运六气, 首以运气辨治于疮疡, 赖司天方以全功。后来临证每每遇诸, 一概如法炮制, 悉数应手辄痊。但仲秋以来, 再遇此类病案, 仍予黄连茯苓汤, 却投之罔效, 甚则不轻反重。暗忖莫非又此一时, 彼一时乎?转以司天升明汤, 又获神效!今再择两案, 报告如下。 病案一 患者某, 男, 4岁, 初诊时间:2016年9月26日, 主诉:患儿全身皮疹伴...

  • 斑秃介绍两种外治法

    斑秃介绍两种外治法

      斑秃是指头皮部毛发突然发生斑状脱落的病症,中医学称为“头风”,俗称“鬼剃头”,多因劳累过度,精神紧张,思虑烦恼造成。现将临床常用两种外治法介绍如下:   方法一   先在患处用无菌梅花针轻轻叩刺,再用艾条一根灸至局部出现红晕为止,灸毕用鲜生姜来回擦3~5遍。每日1次,用梅花针叩刺须分轻重,患处皮肤光滑,叩至略出血珠。如见稀疏嫩发,则宜轻叩。   方法二   取生侧柏叶50克,骨碎补50克,用95%乙醇250毫升浸泡上方,7天后取少许药液涂擦患处...

  • 治口疮两偏方

    治口疮两偏方

    1.蚕沙煎水:用蚕沙9—12克(中药店有售)加水适量,人沙锅中煎后滤出药液,代茶饮,每日1剂。据本草文献记载,蚕沙有祛湿化浊之作用。口腔溃疡临床以心脾积热证为常见,因湿热浊邪上逆而不下行所致。有医家认为,蚕沙人药既有化湿逐浊之力,又有引浊邪下行之功。现代医学认为,口腔溃疡,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患者,为免疫机能低下及缺乏多种维生素所致。蚕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故治疗此病有效。 2.细辛敷脐:用细辛外敷治口疮是古代医家的一个经验,记载于《卫生家宝》一书,又被李时珍收录到《本草纲目》中,从此被广泛采用。方...

  • 从“积滞化证”及“六郁两伤”浅谈小儿积滞的辨治思路

    从“积滞化证”及“六郁两伤”浅谈小儿积滞的辨治思路

    关于小儿积滞的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该病属于“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活幼心书》《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积证”“积滞”的病名。“积”为聚积之意,“滞”为停滞不畅。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加之家长过分疼爱,喂养不当,易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食停为积,气停为滞。《幼幼集成·伤食论治》云:“小儿之病,伤食最多&he...

  • 两则药膳调治遗精病

    两则药膳调治遗精病

    肾虚不固而致遗精者可用:①猪腰核桃汤:猪腰子1对,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三物共煮后加盐去杜仲渣,吃猪腰喝汤。隔日1次,至愈为止。②杞果山药汤:杞果50克,芡实、山药各100克。共煎煮后取汁加糖后当茶水常饮。每日1付。 肾虚不固而致遗精者可用:①生地黄粥:生地黄30克,切碎,加入粳米150克,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食,每日1次。②龙眼洋参饮:龙眼肉、生地黄各30克,西洋参10克,共煎煮后加白糖饮服,每晚1剂。③莲子粥:莲子50克,捣碎,加粳米150克,共煮成粥,代早餐食。 摘自伽玛医生...

  • 治前列腺炎两则

    治前列腺炎两则

    1、木通15克,石韦15克,泽泻15克,萹蓄15克,滑石15克,山栀15克,大黄7克,瞿麦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鲜车前草10棵,鲜蒲公英30克(干品15克)每天1剂,早晚服,一般服5~10剂有明显效果。 2、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小茴香6克,川楝子10克,乌药10克,赤芍12克,泽兰15克,大黄6克,茯苓16克。每天1剂,水煎早晚服。 潘勇 本版所载验方,不能代替医生诊疗,使用时应经当地医生指导。...

  • 治肾虚阳痿汤剂两款

    治肾虚阳痿汤剂两款

    龟鹿补肾汤:鹿角胶(熔)、龟板胶(熔)、枸杞子、肉苁蓉各9克,巴戟天、阳起石(打碎先煎)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用于肾阳虚所致之阳痿患者。 海马汤:海马6克,九香虫、仙茅、淫羊霍、熟地黄、山药、菟丝子各15克。上药共为粗末,水煎3次,浓缩。每日1剂,日分2次温服。用于肾阳亏虚、阳痿尿频、腰膝冷痛。...

  • 两种证型治疗龟头包皮炎

    两种证型治疗龟头包皮炎

      龟头包皮炎是指发生在包皮及包皮黏膜的炎症,属于中医的“疳疮”范畴。多种原因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常见的有包皮过长、包皮垢刺激、各种感染因素以及局部物理因素刺激等。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后的青年和成人,尤以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多见。笔者在临床上分为两种证型治疗本病,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肝经湿热型龟头包皮红肿、灼痛,或糜烂渗流黄水,有腥臭味,口苦心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处方:蒲公英、车前子(包煎)各20克,黄芩、黄柏、生地、泽泻、栀子各1...

  • 阳痿分两类:中药治方

    阳痿分两类:中药治方

    阳痿分功能性与器质性两大类,这是阳痿的主要分类方法,对识别、诊断与治疗阳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功能性阳痿顾名思义是由于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一般起病比较突然,常有恐惧、抑郁、焦虑、惊吓、内疚、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而器质性阳痿一般起病比较缓慢,常表现为逐渐起病,进行性加重,多与性器官和其他脏腑器官生理解剖上的器质性异常或某些药物中毒、外伤等有关。 治方:枸杞子 甘菊花 菟丝子(酒煮捣成饼)各60克 山茱萸(去核) 天门冬 白茯苓各90克 淮熟地(用生者,酒蒸9次)120克 肉苁容(酒洗去鳞膜...

  • 阳痿 肝郁失达 心脾两虚

    阳痿 肝郁失达 心脾两虚

    肝郁失达。血行不畅。宗筋失养熊某,27岁,2005年4月 15日初诊。婚后不久,夫妻龃龉,终日悻悻,患阳痿逾三月,欲而难坚,迭治罔效。诊见阴囊坠胀,胸胁满闷,烦躁易怒,食少神疲,咽干口苦,舌淡红,脉弦细数。证属肝郁失疏,气机逆乱,血行不畅,宗筋失养而成阳痿。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方选逍遥散加味:柴胡6克,白芍、白术、当归、茯苓、川楝子、橘核各10克,甘草、薄荷各4.5克,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囊坠、胁满等诸症渐减,原方加露峰房10克,续进5剂,性功能恢复正常。 心脾两虚。化源不足。宗筋失养陶某,...

  • 妇科温经祛寒两则典型验案

    妇科温经祛寒两则典型验案

      在妇科临床中,寒邪为病至关重要,但又极易被忽略。寒邪致病多因外受风寒、或阳虚阴寒内生,留连少腹、胞宫、冲任二脉,寒邪凝滞遍生它证;或兼气滞、或兼血瘀、或兼有肝郁血虚等证,临床中极易被气滞、血瘀、肝郁、虚热等表象所惑,从而忽略其中“寒”的存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若能窥其寒因,从温经祛寒入手,往往能取得桴鼓之效。笔者现以两则典型验案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1   凡某,女,24岁,主诉“闭经2年”就诊。   患者两年前因服用药物减肥而致月经稀发,遂停服...

  • 受孕两月见红显胎漏之兆 理法方药

    受孕两月见红显胎漏之兆 理法方药

    赵某,女,28岁, 南宁市某大学,干部。 结婚半年,现受孕两 月余,阴道少量出血, 点滴而下,色淡红。夜 能寐而多梦,腰腿酸 软,大便干结,三日一 次,小便正常。脉细 数,苔少,舌尖红。 受孕两月余而见 红,显系胎漏之兆,结 合脉证,乃属心火有余,肾水不足而导致肾失 封藏,冲任不固而发生的病变,拟用滋阴济火 之法治之。仿两地汤加味。生地黄20克,玄参 20克,杭白芍10克,麦门冬15克,地骨皮10 克,珠阿胶10克(另包烊化服),柏子仁10 克,鲜荷叶15克。3剂后阴道出血停止。再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寿胎丸加...

  • 治疗不孕验案两则整理

    治疗不孕验案两则整理

    朱南孙治疗不孕验案两则 朱南孙教授(以下称 “朱老” ) 乃沪上名医朱南 山之孙, 中医妇科朱氏流派第3代传人, 国家级首批 名老中医, 幼承家学, 博采众长, 勤于临床, 精于辨 证。 朱老辨证精确, 用药法度井然, 临床每每获良 效, 现将朱老治疗不孕验案两则整理如下 , 以供大家 一起学习探讨。 验案举隅 案1 患者某, 女, 37岁, 已婚, 2012年4月25日初 诊。 主诉: 未避孕8月余未孕。 生育史: 1-0-0-1(2004年剖腹产) , 月经史: 14, 2-3/...

  • 急性乳腺炎外治两招

    急性乳腺炎外治两招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3—4周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因为乳汁瘀积和感染病原菌所致。疾病早期,开始有恶寒发热,继而乳房肿胀疼痛,触之有包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表面皮肤微红或正常;炎症继续发展,可出现寒战、高热,乳房疼痛加剧,局部红肿发热,青筋(静脉)暴露,炎症局限后形成脓肿,乳房红、肿、热、痛更明显;到后期肿块自行破溃,向表面排脓。中医学称之为乳痈,初期内服中药以疏肝理气、通乳消肿之瓜蒌牛蒡汤加减;中成药用利癖消、抗炎消肿丸等。此外,中医外治法治疗初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按摩:先在患侧乳房上涂少...

  • 两侧乳房胀痛 这种情况是病吗?

    两侧乳房胀痛 这种情况是病吗?

    编辑: 我最近每次月经来之前老觉得两侧乳房胀痛,而且越痛越厉害,摸上去似乎有很多小肿块,用手按压会很痛,但月经过后又不痛了。我在网上搜了下,各种各样恐怖的说法的都有,什么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我害怕极了,这种情况是病吗?需要怎么治疗呢? 长沙陈读者 陈读者: 女性乳房疼痛是最常见的问题,但由于症状不具特异性且可能性又太多,所以给女性同胞们带来很多困扰。 出现乳房胀痛主要有5种情况,分别是:青春期乳房胀痛、前期乳房胀痛、孕期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和人工流产后乳房胀痛。针对上述描述,属于经前...

  • 两侧乳房不对称正常吗

    两侧乳房不对称正常吗

    虽然多数情形下两侧乳房是对称的,但仔细观察比较后会发现有时也不一定完全一样,这是不是乳房的病态呢?   就像人的其他对称性器官也不是绝对对称一样,两侧乳房稍有大小、形态的不一致,也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并无大碍。比如,两侧乳房一侧大一些,另一侧小一些;一侧乳头挺出,而另一侧乳头却稍内陷,等等。这种情况如果是一直如此,不是新近才发生的,并且从无不适感,那么这就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为此不安。   如果两侧乳房呈现明显不对称,则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先天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一侧乳房始基发育异常,在今后的青春期乳房...

  • 两款药膳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

    两款药膳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

      虽然妇女月经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常见的原因为气血不和。而归附杞墨鱼能补血通经,补气血土鸡汤能调补气血,这两款药膳都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女性食用。   归附杞墨鱼   材料:准备当归3克、枸杞9克、香附3克、墨鱼身半斤、韭菜4两、米酒1大匙、盐酌量、生姜数片、橄榄油3大匙。   做法:先把香附、当归、枸杞等中药材放到锅里,然后加入2杯清水,用小火熬煮至剩约1杯后过滤备用。   把墨鱼洗干净、两面用刀切花、切成小块状,然后把韭菜洗干净、切成小段状;热锅入油,放入生姜爆香后放入墨鱼,等炒熟后加入...

  • 介绍防治带下病的两个食谱

    介绍防治带下病的两个食谱

    月经病养生重在养心 妇女以肝为本,肝藏血,心生血。月经不调同心肝的关系最密切。精神因素,心志失衡,思虑恼怒,是造成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故其养生重在养心。 此处的养心指广义的心神,也就是重在心理养生。心理养生主要措施是制怒、避虑和防惊。怒则伤肝,情志不畅,气血逆乱。所以制怒是月经病养心的首务。 女子常常多思善虑,时时多疑心重,多虑善忧,心境不佳,月经不调。 一是要多关心、呵护女性,使其愉快。二是自身要保持清静,克服多思多虑,不宜前思后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到每天有个好心情。...

  • 脾肾两虚型痛经 江淑安经验方

    脾肾两虚型痛经 江淑安经验方

      处方: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人参10克,菟丝子10克,枸杞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3次服,连服20剂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说明:经闭又称闭经或不月,是指女子超过18岁月经未来(原发性闭经)或来经后又中段三个月以上不来者(继发性闭经)。在临床上分虚证、实证两种,本方是专门针对虚证。如属继发性闭经,如每月月经来潮时而无经来,却出现乳房、少腹胀满者,可于方中加入桃仁10克,红花6克或三菱1...

  • 外治痛经两法

    外治痛经两法

    1.填脐法: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稀糊状,填于肚脐处,胶布固定。每日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2-3次。每日换药1 次,连续用药3---5天。 2.足浴法:取益母萆、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 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 天。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

  • 何成瑶治疗崩漏验案两则

    何成瑶治疗崩漏验案两则

    国医大师何成瑶系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她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尤擅长以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对崩漏病进行论治,形成了自己的专长、优势和特色。笔者通过跟随何成瑶学习,受益良多,在此分享崩漏病的临床验案2则。 医案一孔某,女,15岁,否认性生活史。2017年1月15日来诊。末次月经(Lmp):2017年1月14日。诉月经量多3月。平素月经周期紊乱,近3月来月经量多如注,甚则淋漓不尽,血色淡红,质稀,平素手足冰冷,恶寒。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 诊断:(肾阳虚型)崩漏病(西医称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