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第9页
-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导读:本文重点介绍知名中医专家张洪义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的经验。张教授将活血化瘀药按其效力归纳为几组药对,临证时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的程度、部位、性质等不同进行辨证加减,在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张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可资借鉴和参考。 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中体现为抗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可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该方面均非常重视。全国名老...
-
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开泄与肾主闭藏相克
蛋白尿是多种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肾小球滤过膜结构或功能异常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机制。随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多数患者蛋白尿能够得到较好控制,但是药物的毒副作用已然成为临床医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部分患者在药物撤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存在不少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蛋白尿仍不能控制的病例。中医中药控制蛋白尿效果肯定,雷公藤多甙、白芍总苷等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中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国医大师郑新认为,现代的药理研究尚不能完全揭示中药单体治疗蛋白尿的机制。因此,只有运用传统中医思维,以辨证...
-
熊继柏对于痹证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熊继柏教授是湖南省名中医、国家名中医,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熊老一直从事中医经典教学,对中医经典理论十分熟稔,且长期坚持临床,从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誉满三湘。他临证问疾,善于抓住主症,详辨舌脉,长于辨证施治,因证立法,因法处方,因方遣药,随症加减,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他擅长治疗内、儿科疾病。笔者作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师继承学习期间,见熊老对于痹证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特总结介绍如下。 痹证是指人体感受了风寒湿热之邪,导致机体气血经络闭阻不通,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酸...
-
肺系病之肺风痹论及其临床意义
1. 肺风痹病的提出 “厥阴风化, 施于太阴” , “阳明燥化, 施于厥阴”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 七十一》 ) , 厥阴与太阴阳明相施与, 厥阴之气化, 在 外为风, 入里为痹。 如《灵枢· 九针论第七十八》之 论: “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 ; “风者, 人之股 肱八节也。 八正之虚风, 八风伤人, 内舍于骨解腰脊 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而其纲领, 可借《灵枢 ·...
-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严蔚冰,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非遗坐姿八段锦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导引学教研负责人,福建中医药大学“修园班”导师,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严蔚冰教授自幼习文练武,天资聪慧,先后师从上海国术名家唐金元、朱鑫祥、卢俊海等,学练南拳、心意六合拳和迷踪门的套路,结识诸多功夫名家并结缘中医,一直致力于“中医导引”的挖掘、整理、研究及其传承和普及[1]。笔者有幸在严蔚冰教授门下短暂学习,听其...
-
中药降压之有关注意事项
通讯员 吴志 采访专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陈志忠副主任医师 李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一直吃西药控制血压,病情比较稳定,但一想到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李先生脑海里就会冒出一个念头:有没有捷径可以让我摆脱西药呢?而看到林林总总的中药降压宣传,更是让他动心不已。 在我们周围,有李先生这样想法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如何看待中药降压?要注意些什么?陈志忠副主任医师为您细细道来。 标本兼治是中医优势 陈志忠指出,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论治,高血压属全身性疾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够很快改...
-
慢性肾病辨清本虚标实之病机 谨守病机而灵活立法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尔禄,从事中西医内科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载,在辨治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颇受教益,邓尔禄从病因病机探讨,引申到临床辨证施治,系统总结了临床治疗慢性肾病经验,现将其经验举要如下,以飨同道。 辨清本虚标实之病机 慢性肾小球疾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中医认为虽常因风热湿毒之邪入侵而诱发,但机体内在的脏腑功能虚损、失调以及先天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在诸脏腑中,与水液代谢关系至密者,莫过于肺...
-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临床表现多样,从现代医学系统归纳,有食少、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情志改变、睡眠障碍、体乏等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症状;还有胁肋不适或疼痛、胸颈部蛛丝赤缕及黄疸等肝病特有表现。从中医学理论认识,慢性肝病是相互联系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及实质脏器损伤,病位在少阳。 辨经腑之位 确定病位是辨证中首要的环节,临床上患者所苦之处往往是病所指向。慢性肝病的症状与《伤寒论》中“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96条所述...
-
益胃是强身健体之本
自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低温气候,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长期处于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南部地区低温之外,常伴有连日强降雨。这给我国居民学习、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被风、寒、湿等自然条件所诱发的各种季节性疾病所困扰。诸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胃病、心脏病等,其中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尤为常见。 胃炎、胃溃疡,我们通常统称为胃病,或者俗称为胃痛。这是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冬季发生率和复发率最高。据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冬季胃病接诊人数大约占全年接诊总人数的4...
-
治中老年慢性肠炎之久泻方
中老年慢性肠炎之久泻,多表现为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呕吐,大便稀溏,不思饮食,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甚者脱肛、晕厥等。笔者跟随甘肃中医学院王道坤教授学习时,在其指导下对中老年慢性肠炎的治疗进行总结,得出有效方剂,即以干姜10克,炒白术30克,人参(另煎)12克,附子(先煎)12克,吴茱萸6克,葛根12克,高良姜9克,肉豆蔻(去油)12克,肉桂6克,天台乌药12克,蒲公英12克,枳壳12克,藿香30克为主方,并以生姜大枣为引。日1剂,水煎服,或用本方剂1~2剂粉细为末,于餐前温水冲服,效果...
-
治失眠拟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
江某,女,40岁,小学教师。2004年5月28日初诊。失眠时轻时重已历年余,多则每夜能寐三、四个小时,少则二、三个小时。经常头晕、神倦、心悸心慌,时而微烦,急躁易怒,纳食如常,二便自调,舌质正红、无苔,脉细弦。曾服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未能好转,遂延余诊治。余据脉证,先后选用生脉散、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汤等方剂,珍珠母、龙齿、夜交藤、远志、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镇肝药,均已遍尝。起初半年用药后有好转,每夜能睡五、六小时;但停药后,则失眠又作,后服药亦无多大好转。最后,越服药越难...
-
春夏之交的中医养生原则
春夏之交,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遇到自然界骤升的阳气,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饮食上以清淡养肝为主,平时多到户外活动助身体阳气升发。 饮食以清积热为主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适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糯米团饼等不易消化的食品。还要多吃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等蔬菜,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 饮食要清淡戒辛热: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和绿茶等,以清除体内过大的火气。不宜吃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