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第7页
-
右乳下筋痛硬肿 血府逐瘀汤除之
患者为38岁女性,主要病情是右乳正下缘到腹股沟,有一条“筋”鼓了起来,伴剧烈疼痛,看上起像是皮下埋了一根铁丝,长约一尺,坚硬不移,表面不红、不黑,皮色完全正常。起病时为右乳下缘至右侧少腹部痉挛疼痛,数日之内,疼痛处迅速肿起,且疼痛逐渐加剧。我问她是否受过伤?她说没有。问她疼不疼?她说疼得要命!想用手指轻轻去触触,还没按着她就哇哇叫疼,而左边一点事都没有,另外舌苔是薄白的,脉是弦的。在西医院检查,诊断为肋间神经炎,消炎药、止痛药,都没效。就这么个怪病,可以算个疑难病吧! 我看了以后...
-
产后崩漏 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2012年4月,有一产妇因经行不止求诊。患者血下或红或淡,延日不止,病3月未愈。前医遍用参芪补品,病益加,用止涩药罔效。笔者观其面色萎黄,头晕脚轻,舌红苔白。细诊其脉,脉沉细弱,唯感左寸手少阴脉动洪而快,思左寸脉盛者,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方药:生地18克,炒白芍12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芩10克,阿胶12克,当归15克,茯苓9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2剂而愈。 此案患者一是产后气血耗伤,二则气血虚弱症状凸显,看似属气不摄血之故;然细辨之,则见其性情急躁,左寸脉...
-
产后体虚 此实乃滥服人参之故
陈某,女,32岁,2012年6月初诊。患者产后一月余,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四肢倦怠乏力,脘腹不适,经服药治疗未果。时有亲戚送来红参,其自认为产后体虚,服而补之,以求康复,以红参30克分两次炖服。服后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胁肋胀痛。观其唇红口干,双目充血,舌红苔黄,脉细弦数。 此实乃滥服人参之故。误补反受其害,故嘱其停药,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药用生地20克,沙参9克,麦冬1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6克,茵陈12克,神曲10克,菊花9克,丹皮9克,栀子9克,甘草3克。患者服药3剂,诸症...
-
产后外感 拟养血疏解之法为治
李某,女,32岁,工人, 北海市人。 产后5天外感,鼻塞 流涕,色白而稀,头晕痛,全 身肢节困重,恶露未净,色 量一般,食欲、大小便正常。 诊其脉浮缓,苔自润滑,面 色苍白。此为产后血虚外 感,拟养血疏解之法为治。 药用:鲜苏叶一两,荆芥二 钱,秦艽三钱,归身八钱,川 芎二钱,桃仁一钱,炮姜七 分,炙甘草二钱,葱白五钱。 连服3剂,邪解病愈。 以上两例,均属外感, 然例1病起于产前,例2 发病于产后,故例1以北 芪、桑寄生、菟丝子、川断 补肾益气安胎,苏叶、葱 白、荆芥、秦艽疏解而祛邪 外出。安胎与养血,此其...
-
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 验方治之
彭某,女,32岁,已婚,2006年1 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月经一直有 规律,颜色、质、量均正常,末次月经 2005年7月15日,而后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每月中旬均有腰酸、下 腹部坠胀等症状,手足心发热,睡眠、 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诊见舌质红,舌 苔薄黄,脉细弦。笔者辨证为阴虚火 旺,热灼血瘀。治宜活血通经,引血下 行。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赤芍、白 芍、生地、熟地各15克,当归、桃仁、 红花、泽兰、茺蔚子、川牛膝、牡丹皮、 刘寄奴各10克。5剂,水煎2次合并 药液,分2次服用,每曰l剂。 二诊:服药5剂后,...
-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赵某,女,40岁,家庭妇女,其夫经商,2013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自诉与其夫不睦,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月经不规律,经量减少,行经只一日,无血块,伴腹痛腰痛。面部渐生色斑、丘疹,有咽部阻塞感,时有口苦。自言情绪暴躁易怒,多疑伤感,胸闷喜叹息,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见齿痕,脉沉细。 处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杭芍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嘱多户外运动...
-
月经闭止2年 现腰酸膝软乏力 拟健脾温肾之法为治
姚某,女,49岁,柳JJ、I、I 市人。 月经闭止2年。现腰 酸膝软,头晕,四肢乏力,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 水,无特殊气味,纳差,便 溏,脉细缓,苔薄白,舌质 淡嫩。此为脾肾阳虚,水湿 不化所致之带下,拟健脾 温肾之法为治。 药用:制附 子三钱,云苓四钱,白术三 钱,白芍三钱,党参四钱, 台乌药三钱,益智仁三钱, 淮山药五钱,桑螵蛸五只。 连服3剂,带下病解。 以上两例,病虽不同, 但其病情均属肾阳虚衰而 致,故皆用温肾助阳之法, 然例3之病变,其本在肾 而标在肺,肺主气而气之根...
-
乳腺纤维腺瘤 开郁散结方药治之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为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乳房均可受累,肿块可发生于乳房任何部位,但以外上象限多见。肿块大小多为1~2厘米,一般不超过3厘米。此病中医称为乳核,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调,痰湿内生,或冲任失和,气滞血瘀痰凝,积聚乳内而成。 病案 刘某,女,23岁,2011年5月3日初诊。 主诉:乳腺纤维腺瘤术后2...
-
治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验方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组方:石榴皮30克,红花20克,路路通12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两次服,每日1剂。至月经来潮后,再隔24天服1-2剂(即下次月经来潮前三天)。 注:此方适用于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一般有月经征象前服用二剂为妥,然后在下次月经前继服,效果良好。 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减少宫腔手术,能有效预防闭...
-
月经腹痛 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
吴某,女,40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3天前正值月经来潮,吃冰糕两块。食后少腹不适,继而少腹疼痛下坠,月经量减少呈红黃色,腹痛加重波及满腹,以下腹疼痛为重,不矢气,大便正常,因腹痛不能伸腰,伸腰则痛甚。刻诊:痛苦面容,曲腰扪腹,呻吟不息,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压痛明显而拒按,无明显包块。体温36.8℃。脉沉紧有力,舌质红略暗,苔淡白。 腹部x片未见液平和游离气体。妇检:阴道有白带,子宫颈肥大,子宫体如受孕50天大小,压迫子宫疼痛显著,两侧附件增厚无压疼。B超检查:两侧输卵管增粗,...
-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生...
-
痛经经前经后治疗之法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以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多见。近几年来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腺肌症者,也越来越多,痛经多为主要症状。前几年我与家父常讨论有关痛经的治疗,父亲集其一生临床经验,总结出痛经经前经后治疗之法,余录达如下。 经前治疗法:经前勿滥用补法。月经来潮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血海充盈的情况下,经血按期而至,气血相互协调,则经脉通畅,经行顺利,而不致有痛经之患。若气血不调,则气滞血瘀,经行不利导致痛经。因此,治疗此病,在经前及月经来潮期间,宜采用理气、活血调经之法,因势利导,...
-
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鉴别治之
经间期出血西医称之为排卵期出血,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本病在育龄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年轻尚未婚育女性。月经规则者,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出血量多,中医称之天数延长者应及时治疗。凡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乐育之时出血,持续二三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中医认为: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至两次月经之间,为由虚至盛之转折,...
-
当归拈痛汤 湿热肿疼之效方
当归拈痛汤源自金代张元素所著之《医学启源》,由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茵陈,黄芩,葛根,人参,苍术,白术,知母,苦参,甘草组成。有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临床上用于湿浊阻滞引起的内科杂证,疗效显著。 案1患者王某,男,38岁。2011年10月就诊。患者诉左下肢疼痛一月余,不欲纳食,口干口淡,胸闷,脘腹胀满,大便二三日一行,质硬,小便短黄,双下肢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腻而干,脉缓。此为湿浊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茯苓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