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之 第7页

之 第7页

  • 右乳下筋痛硬肿 血府逐瘀汤除之

    右乳下筋痛硬肿 血府逐瘀汤除之

    患者为38岁女性,主要病情是右乳正下缘到腹股沟,有一条“筋”鼓了起来,伴剧烈疼痛,看上起像是皮下埋了一根铁丝,长约一尺,坚硬不移,表面不红、不黑,皮色完全正常。起病时为右乳下缘至右侧少腹部痉挛疼痛,数日之内,疼痛处迅速肿起,且疼痛逐渐加剧。我问她是否受过伤?她说没有。问她疼不疼?她说疼得要命!想用手指轻轻去触触,还没按着她就哇哇叫疼,而左边一点事都没有,另外舌苔是薄白的,脉是弦的。在西医院检查,诊断为肋间神经炎,消炎药、止痛药,都没效。就这么个怪病,可以算个疑难病吧! 我看了以后...

  • 乳头疼痛 蒲公英消之

    乳头疼痛 蒲公英消之

      春节回家,本家侄子来告:双侧乳头疼痛月余。视之无红肿,乳晕皮下各可触及约2.0厘米×2.0厘米大小扁平圆形结节,质硬韧,边沿清,触痛显。窃思之:侄儿年15岁,读八年级,正值青春发育之时,且肿块与乳头呈同心圆位置,而西医学所谓“原发性男性乳腺增生”与此极为相似,遂疏小方如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5克,鱼腥草15克,白芷12克,陈皮10克,上五味共捣如棉,水煎30分钟,布袋裹之,热敷患处,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7剂。   嘱忌食辛辣、油腻、油炸食物。7剂外敷后,若乳晕...

  • 产后淋症 治之已无动胎之虑

    产后淋症 治之已无动胎之虑

    张某,女,32岁,2009年1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妊娠7月后患小便不利,因怀孕惧于用药,症状时有发作。今产后7日,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苦不堪言,舌有瘀斑,六脉沉细。细审脉证,乃产后留瘀,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之邪乘虚内侵,水道阻遏成淋。治疗之法当以清热化瘀通淋,又值新产,拟方以生化汤加味:当归18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炮姜5克,瞿麦15克,萹蓄12克,通草9克,白茅根30克,甘草12克。三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小便自觉畅通,症已去大半,只感精神欠佳,小腹时有不适,脉弱舌淡,立方以补中益气...

  • 产后崩漏 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产后崩漏 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2012年4月,有一产妇因经行不止求诊。患者血下或红或淡,延日不止,病3月未愈。前医遍用参芪补品,病益加,用止涩药罔效。笔者观其面色萎黄,头晕脚轻,舌红苔白。细诊其脉,脉沉细弱,唯感左寸手少阴脉动洪而快,思左寸脉盛者,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方药:生地18克,炒白芍12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芩10克,阿胶12克,当归15克,茯苓9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2剂而愈。   此案患者一是产后气血耗伤,二则气血虚弱症状凸显,看似属气不摄血之故;然细辨之,则见其性情急躁,左寸脉...

  • 产后体虚 此实乃滥服人参之故

    产后体虚 此实乃滥服人参之故

    陈某,女,32岁,2012年6月初诊。患者产后一月余,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四肢倦怠乏力,脘腹不适,经服药治疗未果。时有亲戚送来红参,其自认为产后体虚,服而补之,以求康复,以红参30克分两次炖服。服后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胁肋胀痛。观其唇红口干,双目充血,舌红苔黄,脉细弦数。 此实乃滥服人参之故。误补反受其害,故嘱其停药,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药用生地20克,沙参9克,麦冬1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6克,茵陈12克,神曲10克,菊花9克,丹皮9克,栀子9克,甘草3克。患者服药3剂,诸症...

  • 产后外感 拟养血疏解之法为治

    产后外感 拟养血疏解之法为治

    李某,女,32岁,工人, 北海市人。 产后5天外感,鼻塞 流涕,色白而稀,头晕痛,全 身肢节困重,恶露未净,色 量一般,食欲、大小便正常。 诊其脉浮缓,苔自润滑,面 色苍白。此为产后血虚外 感,拟养血疏解之法为治。 药用:鲜苏叶一两,荆芥二 钱,秦艽三钱,归身八钱,川 芎二钱,桃仁一钱,炮姜七 分,炙甘草二钱,葱白五钱。 连服3剂,邪解病愈。 以上两例,均属外感, 然例1病起于产前,例2 发病于产后,故例1以北 芪、桑寄生、菟丝子、川断 补肾益气安胎,苏叶、葱 白、荆芥、秦艽疏解而祛邪 外出。安胎与养血,此其...

  • 闭经之脉左手尺脉沉细 凭脉论治

    闭经之脉左手尺脉沉细 凭脉论治

    45岁的杨大姐是重庆人,在北京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虽然做的是体力活,但是对美的追求却没有放弃。1年以前,她没有任何先兆闭经了,继而出现了面部色斑增多,白发也出现不少。一眼看上去,好像是50多岁了。她本来是在笔者门诊上看下肢静脉曲张,突然提出了:“如果是能让我的月经恢复就好了。”对于妇科疾病笔者实在是经验不多,建议她去妇科就诊,她说妇科早就看过了,做了妇科检查,也用了性激素替代疗法,也没能恢复。 笔者只好答应她试试看。杨大姐除了前述的闭经、面部色斑、白发增多外,没有其他明确的症...

  • 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 验方治之

    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 验方治之

    彭某,女,32岁,已婚,2006年1 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月经一直有 规律,颜色、质、量均正常,末次月经 2005年7月15日,而后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每月中旬均有腰酸、下 腹部坠胀等症状,手足心发热,睡眠、 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诊见舌质红,舌 苔薄黄,脉细弦。笔者辨证为阴虚火 旺,热灼血瘀。治宜活血通经,引血下 行。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赤芍、白 芍、生地、熟地各15克,当归、桃仁、 红花、泽兰、茺蔚子、川牛膝、牡丹皮、 刘寄奴各10克。5剂,水煎2次合并 药液,分2次服用,每曰l剂。 二诊:服药5剂后,...

  •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赵某,女,40岁,家庭妇女,其夫经商,2013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自诉与其夫不睦,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月经不规律,经量减少,行经只一日,无血块,伴腹痛腰痛。面部渐生色斑、丘疹,有咽部阻塞感,时有口苦。自言情绪暴躁易怒,多疑伤感,胸闷喜叹息,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见齿痕,脉沉细。   处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杭芍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嘱多户外运动...

  • 治闭经加远志之妙

    治闭经加远志之妙

      薛某,女,29岁,2003年3月初诊。自诉:月经4月不行,曾服调经药,经未应潮。观其形消体廋,倦怠乏力,刻诊知其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带下色白,绵绵不止,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气血虚弱之证。气血不足,血海不能满溢,血虚无余可下,如水流断源。   治当补气益血,充气血以通冲任二脉,以望经水复行。立方八珍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6克,炒白芍15克,熟地10克,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云苓15克,生黄芪15克,香附10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甘草10克。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患者...

  • 月经闭止2年 现腰酸膝软乏力 拟健脾温肾之法为治

    月经闭止2年 现腰酸膝软乏力 拟健脾温肾之法为治

    姚某,女,49岁,柳JJ、I、I 市人。 月经闭止2年。现腰 酸膝软,头晕,四肢乏力,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 水,无特殊气味,纳差,便 溏,脉细缓,苔薄白,舌质 淡嫩。此为脾肾阳虚,水湿 不化所致之带下,拟健脾 温肾之法为治。 药用:制附 子三钱,云苓四钱,白术三 钱,白芍三钱,党参四钱, 台乌药三钱,益智仁三钱, 淮山药五钱,桑螵蛸五只。 连服3剂,带下病解。 以上两例,病虽不同, 但其病情均属肾阳虚衰而 致,故皆用温肾助阳之法, 然例3之病变,其本在肾 而标在肺,肺主气而气之根...

  • 乳腺纤维腺瘤 开郁散结方药治之

    乳腺纤维腺瘤 开郁散结方药治之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为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乳房均可受累,肿块可发生于乳房任何部位,但以外上象限多见。肿块大小多为1~2厘米,一般不超过3厘米。此病中医称为乳核,多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调,痰湿内生,或冲任失和,气滞血瘀痰凝,积聚乳内而成。   病案   刘某,女,23岁,2011年5月3日初诊。   主诉:乳腺纤维腺瘤术后2...

  • 治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验方

    治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验方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组方:石榴皮30克,红花20克,路路通12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两次服,每日1剂。至月经来潮后,再隔24天服1-2剂(即下次月经来潮前三天)。  注:此方适用于未婚、未产妇女之闭经。一般有月经征象前服用二剂为妥,然后在下次月经前继服,效果良好。 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减少宫腔手术,能有效预防闭...

  • 月经腹痛 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

    月经腹痛 予活血化瘀行气之法

      吴某,女,40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3天前正值月经来潮,吃冰糕两块。食后少腹不适,继而少腹疼痛下坠,月经量减少呈红黃色,腹痛加重波及满腹,以下腹疼痛为重,不矢气,大便正常,因腹痛不能伸腰,伸腰则痛甚。刻诊:痛苦面容,曲腰扪腹,呻吟不息,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压痛明显而拒按,无明显包块。体温36.8℃。脉沉紧有力,舌质红略暗,苔淡白。   腹部x片未见液平和游离气体。妇检:阴道有白带,子宫颈肥大,子宫体如受孕50天大小,压迫子宫疼痛显著,两侧附件增厚无压疼。B超检查:两侧输卵管增粗,...

  • “经闭”妇科病症之闭经

    “经闭”妇科病症之闭经

      发育正常的女子和育龄妇女,周期性行经是一种生理常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如或当至而未至,或曾已行经,而又中断,或本已行经如常,忽又数月不行,同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之为“经闭”,俗称闭经,此乃常见之妇科病症。   寻其经闭原由,可概括为虚、实两类。虚者多因阴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为气滞血瘀,寒湿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现今属阴血不足而经闭者实为少见,属气滞血瘀,寒湿阻滞者屡...

  •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生...

  • 痛经经前经后治疗之法

    痛经经前经后治疗之法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以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多见。近几年来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腺肌症者,也越来越多,痛经多为主要症状。前几年我与家父常讨论有关痛经的治疗,父亲集其一生临床经验,总结出痛经经前经后治疗之法,余录达如下。   经前治疗法:经前勿滥用补法。月经来潮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血海充盈的情况下,经血按期而至,气血相互协调,则经脉通畅,经行顺利,而不致有痛经之患。若气血不调,则气滞血瘀,经行不利导致痛经。因此,治疗此病,在经前及月经来潮期间,宜采用理气、活血调经之法,因势利导,...

  • 寒凝气滞之痛经治方

    寒凝气滞之痛经治方

      柴胡10克,桂枝6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5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元胡15克,没药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剂。等下次月经来之前再服7剂,连服3个月。适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 刘亚娴“不补补之”治妇科病经验

    刘亚娴“不补补之”治妇科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认为“不补补之”法的关键在于“不补气血而补肝肾”,通过补肝肾而补气血,为进一步研究妇科疾病崩漏、乳腺癌及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不补补之”之法来源于魏玉璜在《续名医类案》中的详细记载。是在采用气血同补之后,出现的种种后续变化症状。 崩漏 刘亚娴认为“不补补之”法原是治疗妇女经血断之后而再出血,临床疗效同样显著,但以患者的年龄在断经前后的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崩漏的常用药量为熟地黄6...

  • 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鉴别治之

    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鉴别治之

    经间期出血西医称之为排卵期出血,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本病在育龄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年轻尚未婚育女性。月经规则者,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出血量多,中医称之天数延长者应及时治疗。凡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乐育之时出血,持续二三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中医认为: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至两次月经之间,为由虚至盛之转折,...

  • 乳腺癌术后“扶正祛邪”是治之大法

    乳腺癌术后“扶正祛邪”是治之大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古籍称之为“乳岩”。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有乳头溢血,晚期溃烂。体质虚弱之人易患此病,情志内伤,忧思郁怒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乳腺癌术后“扶正祛邪”是治之大法,重在“扶正” 扶正,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机体的一种治疗原则。 上个世纪70年...

  • 乳房当为奇恒之腑

    乳房当为奇恒之腑

    中医对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认识在《内经》中已有较为详细载述,唯独对乳房记述甚少。关于其归属关系,后世医家也未能从以脏腑为核心的局部—整体观上全面、系统的认识,即使近年对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较为全面者也仍未将其列入其中。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经过近60年对乳房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认识以及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提出“乳房当为奇恒之腑”。我们通过收集、整理郭诚杰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临床病例以及其生前访谈材料等,总结出其关于“乳房当为奇恒之腑”的学术思想。...

  • 韩氏妇科诊治妊娠恶阻之经验浅析

    韩氏妇科诊治妊娠恶阻之经验浅析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是全国首批 64 家中医流派传 承工作室之一, 现已五代相传, 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 结合的代表。韩氏传人在中医妇科领域苦心钻研数 年,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治思路, 对妊娠恶阻的治疗更 是匠心独具, 疗效斐然。 有关恶阻的记载,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 娠病脉证并治》 , 曰 : “妇人得平脉, 阴脉小弱, 其人渴 ( 《金匮要略心典》 解此处 “渴” 作 “呕” ) , 不能食, 无寒 热, 名妊娠, 桂枝汤主之 &r...

  • 乳胀之病机为一气二湿三瘀四虚

    乳胀之病机为一气二湿三瘀四虚

    笔者从事临床40余载,遇妇人患乳胀之症,常从肝调治,每获显效。乳胀因于肝者,常见肝气郁结,乳络不畅,肝郁脾虚,水湿阻络,肝郁血瘀,乳脉不畅,肝血不足,乳络失荣。故笔者认为乳胀之病机为一气二湿三瘀四虚,且均与肝有关。 肝气郁结 妇人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滞乳络不畅,不通则痛。常见经前乳房胀痛,痛无定处,时痛时止,甚则痛连两肋,情绪易怒,常伴食纳不佳,胸脘胀闷,月经量少,伴经行腹痛,脉弦数,舌淡苔薄黄。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散郁,方用自拟乳胀散加减:当归、炒白芍、瓜蒌、醋香附、川郁金、醋柴胡、木香、青皮、...

  • 肾虚为崩漏之本 中医四法治崩漏

    肾虚为崩漏之本 中医四法治崩漏

    张吉金治疗崩漏临证经验 张吉金教授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人, 哈氏医学始于清朝同治年间, 因其传承模式以家族为主, 故以姓氏命名。哈氏医学长于内外诸科, 尤以妇科为专长, 故亦称“哈氏妇科”。哈氏妇科现已成为国家首批中医妇科流派传承之一, 张吉金教授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人。 张教授从医60余年, 早年跟随哈荔田教授从医、教研, 尽得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之真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哈氏妇科的学术思想, 同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观点, 成为津门一代妇科名医。张吉金教授...

  • 类风湿听之任之会致瘫

    类风湿听之任之会致瘫

    “这天气又冷又湿,我风湿痛的老毛病又犯了”,进入春季,不少有关节痛的中老年人开始抱怨,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3月7日,记者到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李芬的诊室采访,发现就诊的大部分患者都有倾诉“关节痛、关节变形”。 55岁的林某来自某县城,双手关节已明显变形,握的时候有些费劲,情绪也相当低落,“医生,我2001年就发病,确诊类风湿,中药、理疗、秘方,用了一大堆,病情总是反复,现在是全身关节肿痛,没办法,这半年我干脆连药都懒得吃了,结果连生活...

  • 生地治疗痹症验之临床良效

    生地治疗痹症验之临床良效

      姜春华(1908-1992),江苏南通人,著名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曾提出独创性的“截断扭转”临床治疗观点。临证中,姜春华治疗痹症善用生地,笔者习其著作,对生地治疗痹症体会颇深,验之临床良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顽痹之本首重肝肾   痹症,是风寒湿邪之气侵袭人体肌表,或身体亏虚导致气滞血瘀,经脉痹阻,以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甚则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 春夏之交痛风关节炎的饮食调理

    春夏之交痛风关节炎的饮食调理

    ——访营养健康专家赵霖教授 春夏之交。许多中老年人因痛风和关节炎的发生,给健康与生活带来很多痛苦与不便。日前,记者采访了营养健康专家赵霖教授,请他谈谈这两种病的饮食训理: 该怎么吃才能有效防治痛风病? 赵教授介绍,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的“西化”,过去在我国很少发生的痛风病现在却越来越多。得病的人很多都是经常出入饭店酒楼,一到晚间就要吃喝应酬的人群,或长期大量摄人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群体。饮食结构的改变也逐步导致了人体基因表达的改变,由于体内代谢产...

  • 当归拈痛汤 湿热肿疼之效方

    当归拈痛汤 湿热肿疼之效方

      当归拈痛汤源自金代张元素所著之《医学启源》,由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茵陈,黄芩,葛根,人参,苍术,白术,知母,苦参,甘草组成。有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临床上用于湿浊阻滞引起的内科杂证,疗效显著。   案1患者王某,男,38岁。2011年10月就诊。患者诉左下肢疼痛一月余,不欲纳食,口干口淡,胸闷,脘腹胀满,大便二三日一行,质硬,小便短黄,双下肢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腻而干,脉缓。此为湿浊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茯苓15克,...

  • 腰脊疼痛 自拟之“脊舒丸”

    腰脊疼痛 自拟之“脊舒丸”

      该患者患腰脊疼痛伴腰部伸屈、转侧活动受限1年余,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四诊合参,郭剑华辨证为“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气滞血瘀”之“背偻病”;给予自拟之“脊舒丸”口服,以达“补益肝肾、驱寒除湿、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冯某,男,58岁,2011年12月8日初诊。   患者因“腰脊疼痛伴腰部伸屈、转侧活动受限1年余”前来就诊。诉2010年11月起腰骶部周围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