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第3页
-
诊脉须重视儿科 儿科脉象拾取的临床体会
1.诊脉须重视儿科 儿科脉诊的难题在于,小儿寸口脉位短,难定位;易恐惧,哭闹不安,影响气血脉象,难配合;切脉气血未充,脉微难见,难感触。解决之道,通过多诊识脉,反而更呈现出儿科脉诊的价值,即儿科脉象典型、单一、主观认同、客观可评价的优势。因为历代医家业已形成的丰富经验积淀;相关学科脉诊研究的飞速进步借鉴;小儿脉诊较成人因素简单,小儿疾病相对较单纯,病程相对短,有关七情社会因素影响真实可确认。因而诊脉须重视儿科,尤其单元素典型脉象的学习和感悟应从儿科开始。“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临床脉...
-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比如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汤剂内服是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治法,在用药上具有如下特色: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临床用药一般要因人、因病、因时而选择不同剂型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发热患儿的治疗,一般以汤剂疗效最好,若患儿呕吐而无法服药可改为直肠给药。由于汤剂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成为中医用药的第一大剂型,中药汤剂内服也是中医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
-
儿科疾病中药敷脐疗法
敷脐是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肚脐在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的神阙穴,为人体元气之海。脐部皮肤又有薄且多皱的特点,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故敷脐疗法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敷脐疗法。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等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部,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其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磺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在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
-
贾六金善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贾六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50余载,善于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病,疗效卓著。 方药组成:黄芪15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厚朴12克,草蔻仁12克,炒白芍15克,陈皮12克,干姜6克,肉桂6克,木香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补虚缓中、平调阴阳。主治由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痞满,饮食生冷或者夜间加重,常伴有嗳气、反酸、面色白或萎黄,舌质淡胖,脉缓。...
-
赵心波在儿科疾病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心波,男,1902年~1979年,北京人,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儿科专家,兼攻内科疑难杂症。历任华北国医学院儿科实习教授,北京市中医学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理事等职务。 在临证上,他既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又注重摸索疾病的治疗规律,擅长以温病学理论指导治疗小儿传染病与发热性疾病,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调治小儿脾胃疾患等方面多有独到之处,效果显著。擅长采用针灸、捏积、刮痧、外治等法综合治疗;研制自创了不少中成药,如清解丹、健脾散、壬金散、痿痹通络丹等,并将秘方...
-
儿科名老中医刘以敏临床运用滇药举隅
《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载滇南地区特产药品及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的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1],系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深入民间,采集药草,为民治病,同时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历经20余年编写的,这也是云南历史上第一部价值最大、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该书因切合云南的地理气候与民情病谱,对临床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倍受云南名老中医的推崇,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名老中医刘以敏主任也主张后辈们不但要悉伤寒神农,作为云南地方中医,还应熟读《滇南本草》,学会使用一些滇草药,才能突出自身特色优势,解除患儿病痛。现将刘主任...
-
儿科推拿典籍之理论 临床经验
作者:业师单养和,江苏武进芙蓉圩人。父镇安,擅长小儿推拿,吾师承家学,尽得其传。悬壶沪上后,与江阴名医朱少鸿先生相互切磋,穷究义理,造诣益深。求诊者踵相接,名著一时。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精于望诊,对面、舌之观察,有精湛心得;处方用药,以轻灵、辛凉见长,并自制多种有效丸散;对小儿推拿,手技熟练,颇多独到之处。曾著《单氏尊传》四卷,既集历代儿科典籍之理论,并将临床经验参与其间,但未及付梓而存稿毁于兵燹,殊为可惜。茲就个人记忆所及,简介于下。 如何能使推拿起到一定的效果? 业师单养和说: 1.医者...
-
儿科疑难病 治则处方
王益谦(1918~2010年),江苏省名中医。王益谦生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上坚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立法遣方,遵古而不泥古,因病施治,方随症转,灵活运用,对内儿科诸疾的诊治尤有独到之处。愚有幸跟随王益谦侍诊多年,口传心授,目睹不少疑难危重病例取得满意效果,兹择王益谦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曹宝宝,男,7个月。2004年9月1日首诊 。发热迁延五个月,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诊为小儿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并经多方治疗措施,仍发热,体温39.0℃(肛),伴咳声低微,时...
-
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与五运六气
中医学的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说。五运六气理论凝聚了古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疫病的流行是在一定时空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黄帝内经》认为疫病的发生是天、人、邪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三虚致疫”,若没有相应的运气条件,仅有病毒是产生不了大疫情的。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说:“凡大疫之年,多有难识之症,医者绝无把握,方药杂投,夭枉不少,要得其总决,当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气候之相乖者在何处,再合本年...
-
儿科疑难杂病临证经验
笔者通过重温经典、临证跟师、结合临床实践,深知临证详察四诊,于细微之处寻其本的重要性,尤其对儿科疑难杂病论治更是如此,现将三十多年来治疗儿科疑难杂病医案数则搜集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失音 成某,女,14岁。因失音4个月于2007年6月25日来诊。4个月前吃豆腐乳引发呛咳一夜,次日晨起声音嘶哑不能出声,附耳亦不知所云。外院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缠绵4个月,慕名来诊。经详细询问,知其4个月来因临近中考,心生焦虑,除失音外,尚有喉中有异物感,似有痰阻,咯之不爽,咽稍红,不咳,纳食如常,二便调畅,舌苔薄黄...
-
江苏常州奚氏儿科世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位于常州市东南,毗邻无锡,紧靠京杭大运河。洛阳镇原名永安里,洛阳的老石桥名叫永安桥。武进洛阳镇戴溪桥奚氏儿科,传至奚咏裳(1869—1937)已历经三世。奚咏裳的业绩在《常州市卫生志》《武进县卫生志》《洛阳镇志》等均有记载。武进县医学会1980年编印的《武进中医药》前言中介绍:“近贤有内科承槐卿,儿科奚咏裳,外科王道平……”可见奚氏儿科声望之高。 奚氏儿科学术思想主要受钱仲阳、朱丹溪、叶天士、吴鞠通诸家影响,因儿科温病...
-
臣字门儿科 干姜通肺速止寒喘 溏心瓜蒌润肺通腑
臣字门儿科治疗小儿脾胃和肺系疾病倡导用药轻灵,不主张过用攻伐,常多用药食同源之品。下面介绍数则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治疗小儿脾肺疾病的特色用药和医案,以飨读者。 萝卜取汁快膈宽胸 陈某,男,5岁。恶寒发热两天,表解后,咳嗽未愈,反增气喘,喘息与痰鸣交织,声如曳锯,咯痰黏腻不爽,脘满嗳气,不欲纳谷,舌苔白腻,脉濡。证属痰湿内蕴,气机逆转,治以化痰、降气、平喘。处方:苏叶、苏子、杏仁、川郁金、制半夏、炒川朴各4.5g,化橘红3g,茯苓6g,炒薏苡仁6g,白萝卜汁一酒盅,加入生姜汁数滴,温服。2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