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 第10页

地 第10页

  • 以敦煌遗书溯源道地药材

    以敦煌遗书溯源道地药材

    关于道地药材形成的时期,意见尚不一致。有人认为,在魏晋南北朝,道地药材实际上已经完全形成[1]。也有人认为,道地药材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医学著作,道地药材的最终确立是在明代[2]。敦煌遗书医药残卷是目前所见较早的古医书抄卷,本文即以此来考证唐代以前道地药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较真实可靠。 1 为什么以敦煌遗书溯源道地药材 1900年,人类文化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封存900余年的近5万卷六朝和隋唐五代时期写录的卷子书籍,现称为“敦煌遗书&rd...

  • 论地域中医流派的分化与拓展

    论地域中医流派的分化与拓展

    近年来,地域中医流派的提法不断增多,除了 人们所熟知的新安医学、孟河医派以外,海派中 医、岭南医学、吴门医派、旴江医学、闽台中医、 钱塘医派、长安医派、龙江医派、三湘医学、川派 中医、绍派伤寒等众多中医流派也屡屡见于文献或 者出版专著,其范围大者兼跨数省,小则一市一 地,显示地域中医流派的发展出现兴盛景象。当然 亦有疑问之声,如地域中医流派的提法有无基本条 件? 如果每个或大或小的行政区域都自名一派,岂 不是多不胜数? 所谓流派,当然要具备一定的特色,若如此, 数量众多其实是好事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 &...

  • 各地中医院院长羊年说心愿

    各地中医院院长羊年说心愿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 整合优质资源 打造医疗联盟 在新一年,东直门医院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优化流程、完善措施、科技支撑、突出人文关怀、建立长效机制等,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围绕“强基层”这个关键环节,打造好由118家医院组成的东直门医院中医战略联盟,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致力于做强东直门医院东区,疏解北京城区就医压力,为首都建设“添砖”;办好东直门医院涿州分院,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

  • 313个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313个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记者张晓东24日从全国中医药规划财务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30.38亿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2008~2013年全国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增加1296.8万平方米,增幅为39%,编制床位增加29.11万张,增幅达73%。其中,925个县级中医院,313个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中医药“六位一体”结硕果 通过安排中央专项资金,中医药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六个方面取得全面发展。有1521个国家中医重点专...

  • 中医药专项经费 优秀医师奖 规培基地

    中医药专项经费 优秀医师奖 规培基地

    山西省长治市自2014年起,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各县(市、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万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 该市财政对达到标准的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给予5万元补助,用于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和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对8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每个按5万元的标准补助,用于人才培养和设备购置。 目前已累计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871人,通过在线视频教学,培训乡村医生...

  • 各地中医院 中医在美国 中药协会科技交流

    各地中医院 中医在美国 中药协会科技交流

    “从美国主流医学界一开始认为针灸只不过是心理作用而已,到如今政府每年拨款数千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医的临床研究。中医在美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美国华盛顿中华医学研究所所长田小明教授谈到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时,犹如谈论自己的儿女般深情。随着中国传统医学越来越被主流医学界和民众认可,中医在美国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中医是上世纪70年代首次进入美国民众视野的,而后受到补充替代医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医尤其是针灸在美国有了显著发展。1998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正式成立国...

  • 中医进修基地 中医护理工作示范医院

    中医进修基地 中医护理工作示范医院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明确了永昌县河西堡镇西庄子村卫生室等24个中医药专病建设特色突出的乡村医疗机构为甘肃省乡村医生中医进修基地。 24个基地将在市(州)、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下,接收本辖区乡村医生进修学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同时可跨地区接收乡村医生,进修内容侧重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修学员须有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并按国务院《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开展业务工作。 甘肃卫生计生委要求,各地加大进修基地建设力度,为乡村医生进修学习提供必要的工作...

  • 中医药宣传基地 中药饮片秩序 中医院巡查

    中医药宣传基地 中药饮片秩序 中医院巡查

    近日,位于陕西中医学院的陕西医史博物馆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陕西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创建于1964年,1991年由陕西省文物局确定为省级博物馆,后相继又被确定为陕西省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馆藏文物1700余件(套),是全国中医院校中最早独立自主建设的医史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丰富、学术水平高,在教学、科研、对外中医药文化传播及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张忠田从山东省食品药...

  • 首批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

    首批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建设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应用推广和评价反馈机制的重要举措,也为每家建设试点基地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获批成为首批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单位。以后,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基地建设,切实发挥中医药标准化知识对临床工作的助推作用,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推进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 中医药标准起草、制定和修订的过程是对中医药学术进行整理、研究和提升的过程,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

  • 让文化在医院建设中扎实落地

    让文化在医院建设中扎实落地

    云南宾川 文以化人培养中医铁杆粉 偏居云南深谷的宾川县,中医发展如火如荼。在该县人民医院对面的巷子里,便是李伯藩工作室。屋内围满了几十号病人,挤不下的,就站到了门外。 李伯藩原是宾川县中医医院院长。2005年退休后在家免费义务看诊。病人来此,不收一分一毫,他只开方子,至于抓药、取药由患者自行他处,概不过问。 一位患者道:“我见过不少所谓名医,看一个病人要收几十元、上百元的诊断费,还要高价卖药。开处方神秘兮兮的,使用代号,或者把字写得如天书一般。...

  • 中医药宣教基地 老中医结对带徒 树立里程碑

    中医药宣教基地 老中医结对带徒 树立里程碑

    日前,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开展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继承工作,通过师承带教,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优秀中医人才,使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得到继承和发扬。 该院确定的4位指导老师,均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与4位青年中医生结对,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等,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为全县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黄菊青) 1月20日,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邀请...

  • 拓展中医药服务 中医学院药学实践基地

    拓展中医药服务 中医学院药学实践基地

    《扁鹊传说故事连环画画集》日前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画集由河北省内丘县人大常委会、扁鹊文化产业园管委会牵头,内丘县文联组织编辑绘画,包括《医案传说》《地名传说》《风物传说》《神话传说》和《奇方传说》,介绍了与扁鹊、扁鹊山、扁鹊庙等有关的传说,方便对群众了解内丘扁鹊中医药文化。 本报讯 3月2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行仪式,吸纳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向该院院长郑伟达颁发常务理事单位证书并授牌。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 中医药局巡视 中医药话题 文化宣教基地

    中医药局巡视 中医药话题 文化宣教基地

    “医学不等同于科学,中医更不能以现代科学标准去评判。”4月27~28日,中国工程院第20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先进制药技术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观点得到多位院士和代表的认可。中药创新和中药制药成为论坛的重要议题。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等出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担任论坛主席。 樊代明就医学与科学...

  • 服用六味地黄丸别吃辣椒

    服用六味地黄丸别吃辣椒

      前不久,湖南涟源市的王某,在一路边小吃店吃完一碗面,突然,感到肚子剧痛,急送医院抢救,采用灌肠洗胃,方脱离危险。   110上门怀疑是店家放毒,经调查了解,店家与王某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决不会做这样害人害已的事,110又怀疑,店家与人结仇,或同行相争下的毒,但店家却是人人称赞的老好人,从不与人相争结仇,后来,经过对王某吃过的面做检验,也查不出有毒物质,经过医生的查问,才知道,王某感觉腰痛,自己在药店买了六味地黄丸吃,然后到小吃店吃面,也没忌口,放了大量的辣椒,与药相冲,造成了肚子剧痛,被误认为中毒的现象...

  • 地磁场与人体健康

    地磁场与人体健康

    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强,即使上海的信鸽带到新疆放飞,它仍然会飞回上海。路途中就是碰到狂风暴雨,它也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辨别方向的本领呢?科学家对信鸽进行研究,做了这样—个有趣的实验:把磁棒和铜棒分别绑在一些鸽子身上,然后运到很远的地方选择在阴天放飞。结果很有趣:绑着铜棒的鸽子,飞行方向正确,都安全返回主人家;而那些绑着磁棒的鸽子却满天飞失去了方向。这个实验说明鸽子能利用地磁场导向。绑了磁棒的鸽子,识别地磁场本领受到磁棒的干扰,自然也就迷失了方向。 不光鸟类,就是一些昆虫,甚至细菌也会对地磁...

  • 六味地黄丸辅治阴道炎

    六味地黄丸辅治阴道炎

    对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来说,老年性阴道炎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多呈黄水状,严重时可脓性或血性,伴外阴瘙痒,灼热于涩。老年人常羞于启齿,延误病情;加之老年性阴道炎有异于其他阴道炎,治疗应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老年性阴道炎是由于雌激素缺乏,阴道局部抵抗力减弱所致,多见于老年妇女。对于育龄期妇女来说,雌激素是阴道的一道屏障,可使阴道上皮内糖原含量增加,分解成乳酸,起到自净作用;同时,促使道上皮增殖,增强阴道局部抵抗力。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引发本病。中医则认为本病是肾阴亏损所致。本病的关键,在于增强...

  • 腰背凉:别吃六味地黄丸

    腰背凉:别吃六味地黄丸

    钱乙是宋代医家,因为治好了皇亲国戚的疑难病而名声大噪,后被召入太医院成为太医。刚进宫时,钱乙由于资历浅,常被那些老太医们瞧不起。 一天,有位老太医拿着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你可知道,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地黄丸有八味药,而你这方子只有六味,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说: “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是给大人用的,而小孩子阳气稚嫩,所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温燥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这是在下的变通之策。”...

  • 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病症

    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病症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家喻户晓的补肾中成药,其配方出自宋代名医钱乙。该药自古沿用至今,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下列症状: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口干咽痛、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皮肤粗糙、须发早白、乏力、不耐劳作等。 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制药工艺的进步,目前六味地黄丸已被制成多种剂型,如口服液、蜜丸、、水丸、浓缩丸、胶囊、冲剂等,使用更加方便。在临床上,六味地黄丸的使用面和适应病症也不断被拓宽,根据有关文献记...

  • 养生之道 几十年不间断地吃芋头

    养生之道 几十年不间断地吃芋头

    锡剧“猴王”崔龙海老先生是与京剧“猴王”李万春、绍剧“猴王”六龄童齐名的戏曲界大师。年近90 高龄的崔老,如今依然满面红光、精神抖擞,他的养生之道很特别,就是几十年不间断地吃芋头。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崔龙海老先生是一位曾经站在鬼门关的胃癌患者,而帮助他战胜癌症的,正是在平常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小芋头。 1990年,62岁的崔老被确诊为中期胃癌,在切除4/5 的胃后,又因肠粘连住院。当时,一个月中动了两次手术的崔老身体很虚弱,急需营...

  • 小小地瓜 药用价值是巨大的

    小小地瓜 药用价值是巨大的

    芋头,即红薯,亦称山薯、地瓜,饱含糖分、淀粉,所以,不管是切成片的地瓜干或者整块的地瓜,弄熟后,口感均感绵软香甜,备受乡人喜爱。 地瓜干稀饭,家乡人称为瓜干汤,上了年纪的人大都喝过,春夏之季,地瓜干早就在这之前晾晒好后收入家中,所以,地瓜干稀饭,是这两个季节的常见家常饭。把晒干的地瓜干清水洗净,水中泡软,等锅里的清水,被火灶里的玉米秸火,烧至大开时,倒入瓜干和绿豆,大火再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炖出香味,然后根据口味喜好,下入玉米面糊或荞麦面糊等,搅拌匀了,熬到饭香从锅盖缝隙里飘出为止。 地瓜干稀饭,多在春...

  • 去读中医“天地万物”的“无字书”

    去读中医“天地万物”的“无字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唐代大诗人陆游有两名极富哲理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单凭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也极力强调把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互相印证,即可检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又可以使实践知识得到更深一步的科学说明,他的名著《昆虫草木略》就是这样写成的。他说,农民熟识田野生物,但不通晓书本的意思,读书人通晓书本之意,却又不晓田野之物,所以必须实地观察生物,再对照书本的记载。清人寥燕还把实际知识比喻为&ldqu...

  • 生地饴糖鸡

    生地饴糖鸡

    乌鸡1只,生地25克(切片),饴糖50克,鸡宰杀洗净后将生地、饴糖调拌后塞人鸡腹内。将鸡腹部朝下置于锅中,于旺火上笼蒸约2-3小时,待其熟烂后即成。食肉饮汤。适用于身体虚弱的脂肪肝患者,症见头目眩晕,口干欲饮,面赤升火,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舌质红,脉弦数。...

  • 手足口病会局部地区爆发流行

    手足口病会局部地区爆发流行

    目前中国内地手足口病正处于流行期。截至6月22日,今年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87779.例,其中重症病例15501例,死亡537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强调:与去年相比,今年发病高峰期报告发病的县区和病例数都大大增加,仍处于高水平状态,随着时间推移,有局部地区会发生爆发流行,预计流行高峰期将于今年7月结束。...

  • 地菜食用方法

    地菜食用方法

    农历三月三,江南素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名荠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且钙、铁的含量也较高。地菜中还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及延胡索酸等成分,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在气候多变的春天,吃地菜能有效防治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脑膜炎及结膜炎等多种常见病和传染病。春季气候干燥,对肝、肺的调养十分重要,地菜是柔肝养肺的健康食品。 地菜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做汤,或...

  • 小食品铺天盖地家长应权衡利弊

    小食品铺天盖地家长应权衡利弊

    小食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杂食、零食,它既不能当菜,也不能当饭,主要是用来消磨时间、满足口味、增加趣味的一类食品,现代人称之为“休闲食品”。目前市场上小食品真可谓品类繁多,色、香、味、形无所不包,新奇爽口。特别是针对儿童的食品更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琳琅满目的小食品无疑是他们世界中的一道风景线,好吃好喝又好玩。 小食品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类:①片状食品,是以粮谷、杂粮蔬菜等为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不同口感的片状食品,如马铃薯片、锅巴片、蔬果片等。②膨化食品是以谷类、薯类和豆类为主要...

  • 药用植物迁地 研发人参新药

    药用植物迁地 研发人参新药

    由广西卫生计生委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共同主办的“合作共建广西药用植物园院士行”系列活动日前在南宁举行,验收组专家现场检查广西药用植物园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情况。 专家委员会认为,广西药用植物园目前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令世人瞩目:初步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迁地保育中心,拓展了保护生物学学科—药用植物保育学;建成了特色明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建成了设备较为齐全的科研平台,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凝聚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 不再舍近求远地到大中医院去

    不再舍近求远地到大中医院去

    据媒体报道,日前山东省卫生计生委下发通知,在全省推广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住院病人起付线,制订实施方案,在试点基础上推进。 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住院病床使用率不高,有的常常只有几个住院病人,不少病室、病床闲置,不同程度地浪费了乡镇医疗资源。究其根源,一是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住院无相关报销优惠或减免措施;二是双向转诊在不少地方仍流于形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没有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实施细则,跟进措施并不到位。双向转诊涉及大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

  • 由地三鲜联想到食物中毒

    由地三鲜联想到食物中毒

    地三鲜在东北饭馆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其中的一道工序是将土豆切成片,然后把油烧至七成热后炸土豆片至焦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研究谷类食物(如大米、土豆)等烹饪方法时发现,淀粉类食品经过120度以上高温加热后,会生成致癌物丙烯酰胺,且含量大大超出食品安全标准。 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品经高温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的。原料中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产品中生成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油炸温度越高,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也相应越高。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嗜睡、幻觉、手指刺痛、...

  • 内地学医“爆冷”症结何在

    内地学医“爆冷”症结何在

    据媒体报道,7月15日,等同于内地高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发榜。11名状元在发榜同日受访时有超过2/3表示有意报读医科,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医科成为热门专业。而此前,内地各省市高考状元们也陆续开始选专业,医学却赫然被贴上“冷门专业”标签,在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这引发了高素质医学人才难以为继的担忧。 应当承认,在我国内地,医学系近年来遭遇寒流是不争的事实。诚然,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伤医事件频发……让越...

  • 分级诊疗助中医药服务落地

    分级诊疗助中医药服务落地

    “据调查,10个去大医院看病的患者,起码有6个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诊疗,这说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不高,老百姓还不够满意。”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立勋道出了制约分级诊疗的关键所在。今年7月,陕西省采取医联体、医疗集团、县乡村一体化等措施提升基层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服务能力,并全面推开“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为基层中医药“强筋壮骨”。 “上下联动”提升就诊率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