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第2页
-
中医将肥胖的病机概括为“本虚标实”
肥胖痰湿衍变规律探析 肥胖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 是现代人类多种慢性 疾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Ⅱ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冠心病、 高血压 病等 [1] 。 近年来研究表明, 我国肥胖发病率约为10%-15%, 且 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 与之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呈增长 趋势 [2-3] 。 中医古籍中虽无 “肥胖” 之名, 但有类似论述, 观其病 症, 当属 “肥人” “脂人” “膏人” “肥满” 等范畴, 而 “痰湿” 为 其主要病理改变 [4-5] , “本虚标实” 是本病重要的病理特征。 对于湿的认识, “...
-
将中医皮肤科学界的力量汇集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中医皮肤性病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各个阶段,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源起 西周就有疡医治皮肤病 中医皮肤性病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已开始应用醋、酒、盐、饴、植物、动物等材料来治疗皮肤上的疾病。有关皮肤病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大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礼·天官》载西周(大约公元前10世纪)即设置医官管理医政,将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4种,其中有“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剐杀之齐”。这是我们所知最早的,由国家设置包括管理皮肤...
-
将治疗外阴白斑病历记录在案
外阴白斑,是妇女外阴部的一种特殊病症。症状以外阴奇痒,病变处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及局部白色斑块为特征。家父对外阴白斑一症,多详加辨证,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将其治疗外阴白斑病历记录在案。 张某,女,29岁,1981年9月来诊。 患者外阴奇痒不适,经医院诊断为外阴白斑。月经先期、量少,心烦口渴,面红,舌红,脉细数。家父治以清热宣通,养血活血。 方药:生地30克,当归24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荆芥6克,防风6克,浮萍草9克,磁石15克,钩藤12克,怀牛...
-
寒性的关节炎 将体内的湿寒逼出
甘肃武威李先生提供:我妈妈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痛的时候都弯不下腿。最近,朋友给了一个治关节痛的方子,她用了几天的确有效果,现在腿不仅可以弯曲了,还能自由地坐立。具体方法是:准备一瓶医用酒精,两条纯棉毛巾打湿、拧干,一条毛巾叠四层后盖在疼痛部位,在痛点淋适量酒精,再用打火机点燃。当皮肤感到很烫时,马上用另一条湿毛巾盖灭,凉后再淋酒精烧,重复3次,早晚两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点评:这个方子主要是靠酒精燃烧的热力将体内的湿寒逼出。因此,对于寒性的关节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不妨一试。 对于一般性的关...
-
刘德玉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四型论治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德玉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第二批名中医,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勤求古训,精研医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刘德玉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治颇有心得,现介绍其经验如下。 辨病、辨证与辨位相结合 辨证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等。证候理论是目前中医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临床上的疾病种类繁多,所表现的证候...
-
入睡困难 中医将本病分6型辨治
由于生理因素、全身或器质性病变、精神疾患、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老年失眠症目前已成妨碍老年人正常生活和健康的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常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睡眠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候特征,具体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甚或彻夜不眠等,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可将本病分6型辨治,疗效肯定。 气血不足 以睡眠不实、似睡非睡、多梦为特点,常伴有心悸健忘,精神疲惫,头晕目眩,神思不聚,面色少华、自汗盗汗等,舌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 证属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治...
-
食滞胃痛 将保和丸改作汤剂使用
笔者近治一46岁男子,自述因朋友聚会进食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后即感脘腹胀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吐腐酸臭,泻下急迫,里急后重,痛苦难耐。自服保济丸、健胃消食片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现除上症外,伴有泛吐酸水,胃脘灼热,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查体剑突下压痛(+)。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本病例属食积化热,郁于胃腑,胃火夹带食积之物上逆,故泛吐酸水,胃脘灼热。食积胃脘,故剑突下压痛(+);酸腐之食积于胃腑,损脾碍胃,脾胃功能失常,脾不升清,故泻下;胃不降浊,故嗳吐泛酸。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为食积不化之象。证属食...
-
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 治以疏调血气为要
自《黄帝内经》以降,下迄刘河间、朱丹溪、张景岳诸前贤,论眩晕者,多主风、火、痰、虚之说。临床所见,因瘀致眩晕者,亦复不少:①眩晕多伴有头昏重感,甚或两耳时感屏气,头痛如锥刺,及肢体麻木,或兼见健忘等症。②望诊多见面色晦暗,甚或黧黑,眼眶周围黑晕,唇色暗红或紫,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多呈弦涩或细涩。③或有头部外伤病史。④久病入络,眩晕多为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且经多种方法治疗少效或无效。 现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于下。 因瘀致眩文献溯源 考前贤对因瘀致眩晕,较少专题论述。元代朱丹...
-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 缓解阴暑良方
三伏已到,大暑将至,这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防暑降温。除了高温、烈日曝晒会引起中暑(阳暑)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贪食冷饮也会中暑,这叫阴暑。因此,中暑有阴阳之分,解暑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阳暑动而得之 动而得之,意思是说阳暑一般是在活动时、高温时所得。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一旦出现早期中暑表现,如全身乏力、头昏眼花、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要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场所,静卧休息,同时服用十滴水、仁丹等具有解暑功效的药物治疗...
-
刘启廷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
刘启廷主任中医师是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及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行医60余年,对常见病的治疗创造了很多经验方,以方小、效卓、价低很受病家的欢迎,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供同道参考。 首先要掌握病症的共性 刘启廷指出,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表现,又称为主证,只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共同的特征性表现,都可以用同样的方药治疗。如一个胃脘痛被西医诊断为胃炎的病人,多具有恶心吐酸、上腹撑胀嗳气、持续或间歇性...
-
樊代明将《黄帝内经》讲得如此浅显易懂
“《黄帝内经》写得很好,现在超过它的不多。它提倡的是整体医学,整体考虑一个人,提倡阴阳平衡。什么叫做健康?就是要平衡。眼睛一睁一闭,呼吸一进一出,手脚一伸一缩,这就是平衡。有的人很强壮,强壮就是健康吗?三年前一个老太太找我看病,身子很弱,我以为她活不了多久,没想到三年后她又来看病,和当年还是一个样子。那是因为,她身体哪里都弱,保持了一个平衡。有人很强壮,昨天打篮球打得好好的,突然心肌梗死,走了。所以说,平衡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来讲,非常重要。那如何调节平衡?靠‘金木水火土’五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