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 第41页

清 第41页

  • 王连清养生术 良方秘术

    王连清养生术 良方秘术

    王连清,女,中国四大名医汪逢春的再传弟子,195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医院,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和医疗工作,被称作“红墙医生”(红墙——中南海的代名词),现为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 12月6日,这位在我们看来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红墙医生”来到了湖南长沙,记者慕名拜访。也许是得益于中医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年近八旬的王老,面色红润、行动自如,和我们交谈起来思维也很清晰。 谈到养生,王老说她最相信中医,因为中医早...

  • 大寒仍需保暖 饮食渐趋清淡

    大寒仍需保暖 饮食渐趋清淡

    1月20日是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有“大寒凛凛在年关”之说。从节气上来说,大寒正处于“四九”“五九”,大部分地区持续“晴冷”。此时节保暖防寒仍为首务,在饮食等方面也以滋阴润燥为主,并要为立春做些准备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副教授提出大寒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起居有节防风御寒 1.“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注意“冬藏”,保护人体阳气,做到早睡晚...

  • 清代医家对茶功效的认识

    清代医家对茶功效的认识

    现代研究显示,茶中多种成分能提神、助消化,亦有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消炎、抗病毒、抗过敏、抗癌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 历代中医医家已认识到茶的多种药用功能。至清代,因制茶工艺的发展,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茶类体系逐渐形成,各类茶品治病范围也随之扩大。一起来看看,清代医学家对茶的药用功能的认识吧。 研究方法 纳入《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子部类书籍15 部、《中国基本古籍电子版》书籍54 部、《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书籍27 部及《中国中医古籍总目》30...

  • 辨清秋燥用对药

    辨清秋燥用对药

     进入秋季,雨水逐渐减少,空气干燥,常使人体难以适应,而被“燥邪”伤及。中医认为,“主气司呼吸”的肺与大气直接相通,是最容易被燥邪侵犯的脏器,燥邪一旦经口鼻入侵于肺,耗伤津液,肺失于濡润,影响其正常功能,咳嗽、咯痰等情况就会出现。尤以秋分前后,人体最易感受燥邪。常见的燥邪大致分为温燥、肺燥、肠燥和凉燥四种,在此提醒大家,对秋燥的治疗,要根据不同情况用药。      温燥:燥邪伤及肺卫时,会出现鼻咽干燥、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这时要注意,燥邪伤肺有温、凉之别。一般来说,初...

  • 肺属金通于鼻气 食疗以润肺清气道以净肺

    肺属金通于鼻气 食疗以润肺清气道以净肺

    经过了盛夏酷暑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秋季。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中午仍然很炎热,早晚凉爽,周围的环境也不再黏腻潮湿,人体也明显有了干燥的感觉,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惠敏提醒大家,秋天到了,一定要注意养肺,小心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肺属金,通于鼻气,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之一,其性喜润恶燥。而秋天又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故防治秋燥对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肺朝百脉&rdquo...

  • 药酒补酒不分 服用药酒前须认清功效

    药酒补酒不分 服用药酒前须认清功效

    “无酒不成席”,道出了酒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酒为百药之长”,则道出了酒在中医药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古人就曾经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中药泡酒可谓是养生俗例,年纪大的人都喜欢用中药泡酒,有的人喜欢用枸杞泡酒,有的人喜欢用海马泡酒。但是绝大多数泡酒喝的人都是听来的方法,并没有关注自己的身体属于什么类型,属于什么体质,应该喝哪种酒,药酒应该怎么泡制。药酒中医专家指出,目前养生药酒的饮用误区多。 药酒...

  • 食中药类零食宜分清体质

    食中药类零食宜分清体质

    阿胶红枣滋阴养血胃热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由于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特别是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很多白领女性都会在自己的包里或者办公室放上一两袋,作为营养零食食用。 专家指出,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红枣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是大枣虽好,也不要多食,尤其是阿胶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或者是消化不良的患者,多吃会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时间长了还容易上火,因此,阿胶枣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7颗。 龟苓膏清热排毒胃寒、孕妇及经期...

  • 天清热去火绿豆配金银花

    天清热去火绿豆配金银花

    绿豆是夏天清热去火、解毒的好饮品,很多家庭夏天都喜欢在家里熬点绿豆汤喝。绿豆性凉,味甘,平时喝可以消暑止渴;由于其具有利尿下气的功效,因此食物或药物中毒后喝,还能起到排清体内毒素的作用,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斑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研究还发现,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赖氨酸、苏氨酸以及钙、铁、磷等,可以补充新陈代谢中消耗的营养。 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内。因此,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注意不要久煮,以熬10分钟左右为宜。这样熬出来的汤,颜色碧绿,比较清澈。喝的时候也没必要把豆子...

  • 明清时期的药膳食疗

    明清时期的药膳食疗

    明清时期,指朱元璋从1368年,建立明王朝至清代鸦片战争时止(公元1840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 公元1368年,元朝末年,农民革命,推翻了蒙古贵族的统治政权,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明朝初期,采取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大兴水利,扶植工商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中期以后,纺织、冶炼、瓷器、印刷、造船等行业欣欣向荣,海内外贸易十分活跃。郑和七次下南洋,与 30多个国家进行贸易交往,促进我国与海外各国的友谊。明朝后期,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人我国,他们还派传教士进入我国...

  • 肺燥喝马蹄清肺钦

    肺燥喝马蹄清肺钦

    取鲜荸荠(又称马蹄)250克、熟豆浆250毫升、鲜梨1个。先将荸荠除去荠头、荠眼,与梨同削皮,洗净后切碎,放入搅汁机中打汁;另取熟豆浆加热后,与荸荠汁拌匀即成。早晚2次空腹分服。 此方名为马蹄清肺饮,具有清热化痰、生津利咽、补虚润燥的功效。中医认为,荸荠可清热化痰、生津止渴。豆浆有良好的补虚、润燥、清热作用。鲜梨入药可滋阴、清肺、化痰。对秋冬季节,肺燥所致的咯痰黄稠、口干咽燥、鼻干出血、大便于结等症尤为适宜,坚持服食5~7天可改善肺燥所带的不适症状。...

  • 夏季宜清淡 推荐消暑汤水

    夏季宜清淡 推荐消暑汤水

    夏季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推荐以下消暑汤水: 荸荠竹蔗 茅根饮 荸荠250克,竹蔗50克,鲜白茅根100克(或干品50克),洗净,加适量水煮汤代茶饮。有清热消暑生津的功效。 白术茯苓鲫鱼汤 白鲫鱼1条(约250克),白术15克,茯苓25克,豆腐1块,姜葱、蒜等调味品各适量。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茯苓、白术加水适量同煮,鱼熟时放入豆腐,煮熟,酌加调味品,稍煮即可。有健脾和胃,消暑生津的功效。 冬瓜三豆汤 冬瓜250克,赤小豆50克,绿豆60克,扁豆30克,精盐适量。将冬瓜洗净,去皮,...

  • 吃好玩好 生津止渴 消暑清热

    吃好玩好 生津止渴 消暑清热

    三天假期,对上班族来说,仍然是很珍贵的,春光明媚,必须好好安排,无论是“宅”在家,还是游山玩水,都一定要吃好玩好才不辜负这个小长假。 出游品新茶 小长假很多人选择出游,途中饮料必不可少,可以选购凉茶类,如夏桑菊、廿四味、五花茶、冬瓜凉茶等,如怕寒凉,可选购薏仁浓浆、莲藕汁、红豆汤等,也可以饮用绿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饮料等,防止体内积热。 “阳春三月试新茶”,谷雨时节采摘的新茶叫谷雨茶,又叫二春茶,“吃好茶,雨前嫩尖采谷芽”,回归...

  • 夏季清补的好食材

    夏季清补的好食材

    夏季需要清补。而所谓的“清补”并非是追求绝对的素。清补的重点在强调补养, 鸭肉、西洋参、泥鳅以及鱼都是夏季清补的好食材。 许多人对夏季饮食的清补原则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甚至认为清补就是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其实,清补的重点还是强调补养,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以对抗酷热的气候。 清补对于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到老年,舌面上的味蕾减少、萎缩,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炎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就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哪里还会有胃口进食呢?再...

  • 清明“寒食节”选用食疗方

    清明“寒食节”选用食疗方

    清明节,亦有“寒食节”之称,是全年24个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从立春开始,人体内的肝气会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该时节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的高发期。故此段时间不宜过多补肝,而应以调理脾胃兼顾肺肾、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养生重点。衣着上宜轻便宽松、舒缓得体、厚薄相宜;运动上,应选择散步、踏青、打拳做操、跳舞等;饮食方面须定时定量,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此时节宜选用的菜蔬有韭菜、芹菜、菠菜、莴笋、春笋、白菜、荠菜等以及鸡、鸭等肉食;宜选用的...

  • 白色药膳多清补

    白色药膳多清补

    天麻鱼头 天麻25 克,川芎10克,茯苓10 克,鲜鲤鱼2条(每条重 500克以上)。鲤鱼从鱼背切开,每半砍成3节,每节上剞 3~5刀(不要穿透),分别盛放在8 个蒸碗内,鲤鱼头也分切成8份,分别放入蒸碗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水泡,将天麻放入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放在米饭上蒸透,趁热切成薄片,分成8等份,每份约3克,分别夹入各份鱼块中,然后放入绍酒、姜块、葱,兑上适量的清汤,上笼蒸 30分钟即可食鱼饮汤。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适用于虚风头痛,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晕等。 参马蹄糕 人...

  • 冬日上火 清火降气食物来帮忙

    冬日上火 清火降气食物来帮忙

    冬日西北风刮得比较多,这时候北方室内早巳供暖,而室外寒冷。如果人们穿得过于严实,体内热气散发不出去,就易生“内火” ——上火。其表现就是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多。 此外,因为天气寒冷,人们喜欢吃热食,但是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少吃,因为这也会助长 “内火”。应多吃白萝卜、白菜等当季食物,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气、消食。还可喝些汤,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滋补津液。...

  • 苦瓜清热解暑 适合糖友夏季食用

    苦瓜清热解暑 适合糖友夏季食用

    苦瓜不但能清热解暑,还是辅助降糖的“明星蔬菜”,很适合糖友在夏季食用。 有些人为了减轻苦瓜的苦味,会用开水煮。但要注意,苦瓜遇热时间太长,虽然能去苦味,但维生素C的损失也会很严重。因此,用水焯苦瓜时间要短,或者采用浸泡法。即将苦瓜切片,放入冷水中浸10分钟左右,既减少苦味,又不失营养。除了做凉拌苦瓜,还可以将新鲜苦瓜洗净、切碎、榨成汁喝。 苦瓜性寒,消化功能不太好、脾胃虚弱的糖友不宜凉拌或榨汁吃。专家为这些糖友推荐了苦瓜炖豆腐。苦瓜生津润燥、清热解毒,豆腐能益气和中,是糖友夏令食...

  • 春季引发肝火清心百合养心莲

    春季引发肝火清心百合养心莲

    春季气候开始转暖,万物生发向上,阳气发越。此时草木发芽,人体各个器官也从冬天“懒散”的状态中苏醒过来。此时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容易出现春燥。工作压力变大,久坐对着电脑、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身体,导致上火;心情郁闷、恼怒急躁,也会引发肝火。 清心百合止咳平喘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经、为清补之品。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解热利尿,止咳平喘,理胃健脾的功效。 糯米百合甜杏粥的做法是,糯米100克,百合30克,...

  • 绿豆芽三焦经 清热消暑解毒利尿

    绿豆芽三焦经 清热消暑解毒利尿

    春季气候干燥,动辄就会上火。不同于夏季的“湿热”,春季上火更多是“燥热”,比如咽干疼痛、眼睛干涩、鼻腔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等。而豆芽正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而凉拌绿豆芽更清热,适合春燥的朋友吃。 中医认为,绿豆芽味甘性凉,入胃、三焦经,主治清热消暑、解毒利尿。 营养学认为,绿豆芽不仅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 给大家推荐适合春天吃的韩式凉拌菜—...

  • 清热解毒之功“二丁”

    清热解毒之功“二丁”

      二丁,即黄花地丁、紫花地丁,都有清热解毒之功,常合并应用,统称“二丁”。   黄花地丁,即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夏秋两季采收,入食鲜用,入药鲜用、晒干应用均可。本品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退黄,通淋止痛之功,历代医家将其用于治疗乳痈、疖肿等,疗效十分满意。《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妇人乳痈肿”。《新修本草》言其“妇人乳痈肿,水煮饮之”。《本草衍义补遗》言其&ldquo...

  • 夏天消瘦 喝些清补汤调理

    夏天消瘦 喝些清补汤调理

      俗话说:“无病三分虚,夏令当进补。”夏天,不少人会消瘦,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宝祥介绍,可多喝些清补汤进行调理。      冬瓜老鸭汤   原料:瘦型鸭500克,冬瓜1000克,大葱1根,生姜片少许,盐少许,料酒1茶匙。   做法:把鸭肉洗净,切成小块。把冬瓜洗净,切块。在沙锅中倒入冷水,把洗净的鸭肉放进去。用中火把水煮沸,撇去浮在水面的血沫,往锅中放入葱、姜、盐和料酒,用文火炖大约1小时。等鸭肉煨到七八成熟后,放入冬瓜,再炖约1小时,直到冬瓜变软即可。...

  • 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鲜嫩槐花

    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鲜嫩槐花

      主料鲜嫩槐花500克。   配料面粉150克。   调料盐、味精、老抽、醋、麻油、大蒜、红油、芝麻。   制作将鲜嫩槐花加入少许盐,味精,面粉拌匀。笼屉上铺上白纱布,把拌好的槐花撒在纱布上,上面再盖一层纱布,用旺火蒸熟,晾凉后放入盘内。将大蒜去皮,洗净捣茸加入盐、味精、熟芝麻、醋、麻油,红油兑成汁,浇在槐花上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 西瓜清爽解渴 临床治疗病症

    西瓜清爽解渴 临床治疗病症

      西瓜又名寒瓜,汪颖《食物本草》称其为“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有清热生津之功,是治阳明高热证及暑热烦渴的最佳良药。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因其在汉代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为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弱,匍匐,略具5梭,嫩枝密被毛。卷须2分叉,被毛,叶互生,叶柄长3~12厘米,叶片三角状卵形、广卵形等,长8~20厘米,宽5~18厘米。雄花直径2~2.5厘米,雌花较雄花大,花萼、花冠和雄花相似。瓜果近似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约30厘米,表皮绿色、...

  • 养生食谱大全:清热止咳平喘消痰

    养生食谱大全:清热止咳平喘消痰

    海米炝竹笋   原料 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切成条,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加高汤、味精少许,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萝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 萝卜500克,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 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

  • 百合红枣汤 治病后余热未清、脚气浮肿

    百合红枣汤 治病后余热未清、脚气浮肿

    百合、赤小豆各100克,红枣50克,一起水煎煮酥烂,后加白糖调味,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有补气补血、健脾除湿、养胃强身之效力。对病后余热未清、脚气浮肿等症有辅助疗效。...

  • 小米清热解渴 健胃除湿

    小米清热解渴 健胃除湿

      小米富含维生素B1,营养价值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富含色氨酸,通过代谢,能生成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使人产生困倦感的5-羟色胺。5-羟色胺还可转化生成具有镇静和诱发睡眠作用的褪黑素。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易让人产生温饱感,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是不可多得的助眠食物。   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做成粥后容易消化,有...

  • 夏季消瘦 清补调理

    夏季消瘦 清补调理

    夏季天气炎热,体力消耗较大,同时胃口变差,不少人会消瘦下来,这时可用清补的方法进行调理。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宝祥推荐以下养生茶。 1.菊花茶 菊花茶可清热解表,清肝明目。适宜在夏天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尿黄、舌质红、苔薄黄时饮用,也可用于高血压初期出现头痛、目赤等症状时饮用。具体做法,每天用5克的干菊花泡茶饮用,也可将菊花与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煎煮时间不能太长。 2.山楂茶 山楂有消食导滞、活血化淤的作用。经常饮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调节血压。具体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

  • 推荐用荔枝壳煲水以清火

    推荐用荔枝壳煲水以清火

    刚到广州工作不足一月的河南人薛小姐近日与同学一起吃荔枝。她吃了差不多二十颗荔枝。谁知一天后,两眼眼睑各长出小疙瘩,又肿又痛,被医生诊断为“麦粒肿”。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曾锦主任医师说,近年来“荔枝病”即因吃荔枝过量导致的低血糖症逐渐减少,而眼睛长麦粒肿、痔疮出血等情况则有所增多,往往还会有口舌生疮、过敏等症状。通常只需停止进食荔枝,热敷眼部患处,加以喝绿豆汤等饮食调整,症状可自然缓解,无需用药。 广东省中医院营养医师许欣筑指出,荔枝味道鲜美,有降血糖的作用...

  • 槐花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槐花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主料鲜槐花400克。   配料脆炸粉,面粉,鸡蛋。   调料盐。   制作槐花摘去花蒂,洗净,放面糊中调匀,入温油炸酥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小贴士槐花有清热、止血功用,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疾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 西瓜皮做菜 爽口又清火

    西瓜皮做菜 爽口又清火

    炎热的夏天,吃个西瓜解暑又下火,剩下的西瓜皮千万别扔掉,还可以做菜,爽口又清火! 1、西瓜皮蛋汤 材料:西瓜皮200克,鸡蛋1只,番茄1只,盐、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西瓜皮削去外层青皮与内层红瓤,切细条。番茄切片。鸡蛋打散。汤锅加水,放入瓜条煮开,依次下入番茄片,淋入蛋液,加入盐、味精、香油调味即可。 2、翠皮里脊丝 材料:西瓜皮200克,里脊肉100克,蛋清1个,酒、盐、湿淀粉适量。 做法:新鲜西瓜皮削去青皮,切丝,加少量盐拌匀,腌片刻后挤去盐水。里脊肉切丝,放入碗中,加料酒、盐、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