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372页

中 第372页

  • 老打嗝不止怎么办 中医辨治

    老打嗝不止怎么办 中医辨治

      膈肌痉挛,属中医“哕”、“哕逆”、“呃逆”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笔者将本病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满意疗效。   寒邪犯胃型:症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方用丁香散加减。药用丁香、柿蒂、高良姜、炙甘草、吴茱萸、肉桂、乌药、陈皮等。   胃火上冲型:症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

  •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疗效评价中舌象研究重要性探析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 分, 舌为心之外候, 中医学上无论何种诊法均与望舌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 能灵敏 且客观地了解人体内病邪的深浅和性质、 正气的盛 衰、 测知病情的轻重, 进而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舌象断疗效的历史渊源 中医舌诊是医家通过动态的观察患者的舌质、 舌苔及舌下络脉等变化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 有着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过程, 是古今医 家重要的诊疗手段。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代煎中药 最好量多点

    代煎中药 最好量多点

      免煎中药价格较高,自煎中药太麻烦,很多医院开展的代煎中药颇受欢迎。但有些患者发现代煎中药与自煎中药相比,似乎颜色淡了许多,难道是掺水太多,可是煎好的药汁并不比平常多啊?   医院代煎的中药都是送到专门煎煮中药的加工点,在那里,先将中药全部倒进一个不锈钢的高压容器内,然后自动控制煮药时间,由于该容器较大,每次煎药时其容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中药少了,水自然就多了,而且由于容器是密封的,自煎中药容易蒸发的情景不会出现,所以会造成煎好的药汁较多、较淡的现象,但每次服用的中药又有一定剂量,就只能将多余的药汤倒掉了。因...

  • 中医经典《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经典《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而知之谓之神”出自中医经典《难经》,意思是一望而知病情的医生,是医术最高明的神医。中医把望诊列为望、闻、问、切四诊之首,可见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之高。望诊,就是医生通过对病人体表各种现象的观察,来判断疾病变化的一种方法,要求医生具有仔细而又敏锐的观察能力。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有一次路过齐国的都城临淄,齐桓公田午亲自在宫殿里接见他。扁鹊看到田午的面色有患病的征象,就对他说:“君有疾,但目前在浅表的部位,如不早治,恐怕会...

  • 基于象思维的中药五味理论解析

    基于象思维的中药五味理论解析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继承与发展中药学的前提和基础。五味理论用以 概括药物的功效特点,指导临床辨证用药,阐释药 物作用原理,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近年 来,众多学者从文献梳理 [ 1 ] 、理论探讨 [ 2 ] 、现代研 究思路及方法 [ 3 ] 等方面对五味理论进行了多角度剖 析,但五味理论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着局限性,这 也是制约五味理论发展的最大障碍。为厘清五味理 论中的若干分歧,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着眼,为科学地揭示五味理论的内涵奠定基础。 1 象思维是中医学思维的核心...

  • 中医理论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中医理论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医理论结构中的核心观念一直保持稳定,中医理论内容的变化呈现为重视经典、回归经典,中医理论的创新呈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中医理论内容及结构的“开放创新”主要是指后世医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经典理论为源头的中医理论内容,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的不断涌现,历代医家、流派用最新构建的理论阐释、发挥《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使新理论融入中医体系。 中医理论的发展范式是在系统梳理中医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探...

  •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金庸于 1955 年至 1972 年 18 年间创作的 15 部武侠小说作品,50 年来长盛不衰。金庸小说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医学一道,金庸小说也用了大量篇幅进行介绍,尤其在《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等书中,对中医理论、药物学、针灸经络学等多有涉及,有的描写非常详尽。同时,金庸将医药学知识放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加以描述,读来颇有趣味性,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一个感性的、粗浅的认识。 武侠与中医药的关联...

  • 评李振英《中西医结合点之研究》

    评李振英《中西医结合点之研究》

      ●“病证结合”只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中西医结合研究应当自觉地充分地运用现代医学,特别是病理生理学的原理及整体医学的思想,从理论上阐释“证”的本质,探究“病证结合”模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疾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出现的“病理过程”与“证”是同一病理生理学变化内外相关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   ●在中西医结合诊疗中,“病理过程”与“证”结合,将...

  •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文化认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化最为充分的保留、延续和现实生活应用。中医药走向世界首先需要文化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与“和合”思想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是保证“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学是一门富含文化元素的科学,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体验、理解、欣赏中医药的道与术,才能真正接受中医药学。...

  • 辨证论治 中医学特色

    辨证论治 中医学特色

      临证辨证应首重病机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并存,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但对于缺少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者而言,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往往较难把握,初学者更难甄别应用。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由于疾病的症状、体征可因个体差异、病程、药物治疗等影响而复杂多样,加之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疾病的辨证分型各有不同。因而传统的辨证方法使证候...

  • 治未病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

    治未病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明强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最早明确表述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弘扬阐发,时至今日仍卓然于世。治未病不但是独放异彩的医学精华,更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所内蕴的仁德、中和、天道以及忧患意识等中华文化核心精神,与其健康维护、疾病防治的理念和技术一样,在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对于民族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尊生护生的仁德文化精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将...

  • 探讨证本质研究在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意义

    探讨证本质研究在完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意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和优势所在, 完善的辨证论 治体系对充实中医理论, 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意 义。 近年来, 在传统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 涌现出了 新的辨证手段, 如证素辨证、 微观辨证等, 这些辨证方法使得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得以不断的完善。 然而, 要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标准化及规范化, 建立现 代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仍需要搞清楚的关键问题是 “证” 本身的生物学基础, 即 “证本质” 的问题。 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 其阴阳、...

  • “执和致平”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执和致平”中医防治疾病之纲

      “执和致平”以达和谐,是中华文化之灵魂,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灵魂。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健康,依赖于机体内部脏腑、气血、阴阳二气之和谐。如外感天地之间风、寒、湿、暑、燥、火六气之太过,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嗜酒肥甘,饥饱失宜,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机体失去平衡和谐,则疾病自现。中医学治病的主要法则,即是通过药物等各种方法,使阴阳二气恢复平衡、协调,生生之机功能正常,则疾病自愈而不复发。故“执和致平”调理机体阴阳二气,是中医防病、治病之纲。   ...

  • 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用这句话比喻人体的体质,再形象不过了。我国人群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有特定的发病倾向。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因为体质不同,导致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也不尽相同。   中医体质辨识就是通过专业的体质辨识工具,由医生分析个人体质特征,判定个人体质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

  • 中药处方勿忘注明忌口

    中药处方勿忘注明忌口

      《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证中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在这一条的“桂枝汤”方后注中特别指出:“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笔者认为,这个方后的忌口法则,不能仅仅认为是指服“桂枝汤”后的禁忌,服用其他中药时,都应当考虑到这个经典的忌口法则。   自古以来的中医治病开方后,都非常重视告知病人服药后要注意忌口,这个环节...

  • 这些中药 煎煮就坏事

    这些中药 煎煮就坏事

      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煎煮的,不宜煎煮的中药有:   一、贵重药:如参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主要含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甙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蛋白质性不稳定等因素,煎煮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影响疗效,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又不浪费药物,所以应该研末冲服。   二、芳香药:如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均含有在常温下都易挥发的有效成分,根本不能煎煮,否则药效几乎全失,故不宜入煎剂,宜入丸散或外用。   三、消食药:如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主要有效成分是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如谷...

  • 吃诲鱼当心甲基汞中毒

    吃诲鱼当心甲基汞中毒

    很多人都喜欢吃海鱼,认为吃海鱼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但购买海鱼要注意是否受到污染,否则容易造成体内甲基汞中毒。现在个别地区将工业、医用废水废渣直接排放入浅海湾,导致污染物在鱼体内聚集,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生物浓集。而其中汞是一种很容易聚集的金属元素,一般的无机汞离子不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只有不到5%,但是汞离子很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甲基汞,使吸收率达到95%—100%。国家规定,每克头发中汞含量超过10微克,即为甲基汞中毒。经常食用受污染的海鱼,甲基汞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四肢麻木、听力降低、视野缩小等等...

  • 羊肉粥: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羊肉粥: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新鲜羊肉150克,洗净,切成肉丁,与粳米100克同入沙锅加水煮粥,等粥稠时加食盐、胡椒粉、葱花、生姜调味即可。每日早晚趁热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壮骨健脾、丰乳健身等。...

  • 自古中医推崇姜糖

    自古中医推崇姜糖

      姜糖可谓是我国很多地方的特产,如湖南、浙江、江苏等地,去那里旅游,总要带几包回来做手信馈赠他人。姜糖食之香甜、略带辛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实,作为一种中药,姜的药用价值自古就很受中医推崇。中医理论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主要作用是发表、散寒、止呕、开痰,能够治疗感冒、恶呕,还可解鱼蟹之毒。而且,民谚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说,可见人们对姜的喜爱。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医师马英明提醒大家,正因为姜辛温的药性,才更应该弄明白哪些人适合...

  • 中医的早餐 蔬果沙拉 水煮菜

    中医的早餐 蔬果沙拉 水煮菜

    清晨,睁开双眼,迎接我们的除了春日温暖的阳光,还有接下来一整天的繁忙工作。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需要有充沛的精神和体力去面对挑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享受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对于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是很必要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化,有太多的人把早餐看成可有可无,甚至根本不吃早餐。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坚持着自己的习惯,比如说陕西省中医医院一级主任医师曹利平教授就会让自己从早开始,为家人准备营养早餐。 曹利平说,一般她会比家人早起半个小时,她最爱做得早...

  • 中医食物的配伍禁忌

    中医食物的配伍禁忌

    中医认为,两种食物合用,形成了中医所说的食物的配伍禁忌。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江涛向市民简单介绍以下几种食物在饮食上的禁忌。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人们冬天经常吃到的补气类食物,常吃对身体有益,然而,吃萝卜时,不宜与鹌鹑、燕窝、山药、山鸡等食物同吃,否则,会削弱人体对萝卜营养的吸收。 有些食物同吃,甚至会产生消化不良等后果,柿子也是冬天常吃到的食物,吃柿子忌喝茶,吃白薯忌吃鸡蛋,吃葱后不能立刻喝蜂蜜。 食物的禁忌说法,虽然目前缺少科学实验结论,有待今...

  • 火锅:美味中藏祸根

    火锅:美味中藏祸根

      天气渐冷,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多,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张涛提醒,高血脂、心脑血管人群应慎吃火锅。   吃火锅会有什么危害?张涛说,首先,人们比较爱在火锅里涮羊肉、毛肚、脊髓这些动物类食物,而这些食物恰恰是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中的嘌呤是人体尿酸的主要来源,一旦摄入过多就容易使嘌呤代谢紊乱,从而使血尿酸增高,极易导致痛风发作。其次是亚硝酸盐,长时间加热的火锅,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多,大量摄入亚硝酸盐,对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再次,人们在涮火锅时极易吃进很多半生的食物,如烫生鱼片时没烫熟,里面的...

  • 冬枣 中医为药引来用

    冬枣 中医为药引来用

      眼下正是冬枣采摘季节,冬枣,既可鲜食,又可晒干或烘干食用。《齐民要术》所论的42种果品中,枣居首位,与桃、李、杏、栗并称为“中国五果”。冬枣还是滋补良药,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滋颐润颜之功效。《本草纲目》载:“大枣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随居园饮食谱》中载冬枣“鲜者甘凉。刮肠胃,助湿热。干者甘温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食之耐饥…...

  • 中老年人如何选用牛奶和奶制品

    中老年人如何选用牛奶和奶制品

    多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为了保护中老年入骨质和牙齿健康,预防控制钙缺乏相关疾病,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喝奶。建议每人每天饮300克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奶、脱脂奶及其制品,建议老年人多喝低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大豆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克—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饮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吗? 奶类不仅钙含量高,而且钙、磷比例比较合适,还含有维...

  • 步入中年如何减肥

    步入中年如何减肥

    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和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中年发福对健康有害。该怎么减肥才有效? 饮食——精简营养。早餐:一杯麦片和两片全麦面包;午餐:增加150克富含淀粉的物质;晚餐: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一个鸡蛋,配合一瓶酸奶或适量水果。为保证人体对蛋白质的摄人量,可适量添加鱼肉或牛肉,也可替换为两三个鸡蛋。当然,少放油的蔬菜也不可少。 运动——量力慢行。仰卧起坐:。平躺,双腿屈起,双手交叉放在脑后。以小腹为中点,抬起上半身,同时双脚也向前缩起,直到双...

  • 大蒜许多传说中的药用

    大蒜许多传说中的药用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大蒜除了食用,都有着许多传说中的药用——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脏病、降血压、抗癌等等。除了直接吃蒜,各种蒜的“保健品”也应运而生,比如大蒜粉、大蒜油、大蒜药片、大蒜提取物、大蒜胶囊等等。      降低胆固醇只是传说   降低胆固醇是比较广为人知的一种。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初步的实验支持这种“功效”,于是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资助了一项临床试验来评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192位胆固醇...

  • 建设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建设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目前,各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给百姓就医带来便利,有助于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这些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地方都被称为“中医馆”或“国医堂”。 开在社区 紧贴老百姓生活 作为一家民营机构,遵义市红花岗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百姓提供中医药为主的基本卫生服务,尤其在妇科、内科等科室,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负责人谢进告诉记者,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医院有时就不收费了。能扎针治好...

  • 胡熙明: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

    胡熙明: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

    “老胡弥留之际,已经闭目多日处于休克状态,当听到中药康莱特在美获准三期临床的消息,突然睁开眼睛,露出一丝激动的神色。”在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党组书记胡熙明的追思会上,夫人金玲语带哽咽。会场上胡熙明的老同事、老部下们听到此处,不禁眼眶湿润,有的忍不住低头抹起泪来。 要怎样深深地将中医药事业刻入灵魂、融入骨血,才会如此念念不忘? 从1976年到1990年,胡熙明主政中医工作,这14年,也是新中国中医事业从文革浩劫后拨乱反正、艰难起步,又快速发展的14年。1...

  • 中医药学会推动转型 中药智能制造

    中医药学会推动转型 中药智能制造

    6月7日,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护理部主任杨永红带领中医科医生、内科护士长、护理骨干共7人,向街道社区老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倡导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 中医科医生李明春主讲的“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法与耳穴压豆法”主题讲座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随后内科护士现场演示经络养身操,老人们跟随学习,拍打周身经络。当天共有60多位居民参加活动。 5月28日,重庆市涪陵区中医药...

  • 经方学堂 中医药大学与企业 医疗技能

    经方学堂 中医药大学与企业 医疗技能

    日前,甘肃中医药大学举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签约仪式,甘肃中医药大学与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甘肃中医药大学与三家企业将互认挂牌,并在就业推荐、员工培训方面开展合作,还将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三家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企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甘肃中医药大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