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第8页
-
中医辨证分型外治脚癣
脚癣成人多见,夏季好发。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水疱鳞屑型、浸渍糜烂型、角化过度型。中医治疗脚癣以分型外治为主。 水疱鳞屑型:皮疹以水疱为主,水疱干燥后形成点状或环形鳞屑。 ①漏芦汤:漏芦、白蔹、甘草、五加皮、槐根皮各50克,蒺藜150克。 ②甘草薏苡仁汤:生甘草60克,薏苡仁30克。 以上药物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待温度适宜时泡脚或湿敷患处,每日2次。 浸渍糜烂型:皮疹以皮肤浸渍腐白且表面松软易剥脱为主。治疗可取煅鹅掌皮适量,将其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角化过度型:皮疹以干燥、脱屑、皲裂为...
-
慢性荨麻疹中医验案举隅分析
杨志敏运用经方以扶正托透法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 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 加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 多以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 痒为表现。反复发作≥6 周且每周发作≥2 次, 时多时 少, 时轻时重, 达数月或数年之久者, 称为慢性荨麻 疹 [1-2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最常见的类型, 约 80% 的 患者难以找到确切的诱发因素 [3 ] , 因此各种手段未必 能发挥确切效果且并非所有患者均对常规抗过敏治疗 敏感。有研究显示 H1 组胺受体拮抗剂即使用量升级 为常规剂量的 4 倍以上...
-
浅析孟毅分期论治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经验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为主的肌肉无力伴压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饮水呛咳等危重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DM伴有典型皮肤损害。PM、DM属中医“痿证”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特点作了精辟的论述,总之不离虚、实两端,虚指后期导致的肝、脾、肾亏虚,实者多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发病。孟毅教授认为该病以正虚为本,感受热毒、湿邪为因,三者相互影响,...
-
李佃贵分型论治丹毒经验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结合临床经验首创“浊毒理论”,指导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李佃贵学习,现总结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治疗“丹毒”用药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丹毒是中医的病名,是以患处突然表皮灼热伴随肿胀,颜色鲜红,病界清楚成片,色红如丹砂,蔓延速度快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患处表皮灼热,色红如丹砂,因此得名丹毒。中医浊毒论学说创始人李佃贵认为,丹毒患者多因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感湿热之邪等诸多因素伤及脾...
-
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雀斑
雀斑是常见的一种面部斑点状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颜色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如同麻雀卵壳上的斑点,故名雀斑。本病多与遗传、内分泌系统失调、日晒等因素有关,好发部位多在眼眶及双颊。中医对本病多采用辨证分型治疗。 风火外袭型:本型皮损呈针尖至粟米大小黄褐色斑点,以颜面、前臂、手背暴露部位多见,在被日晒后色素加重,舌脉如常。治宜祛风泻火,方用犀角升麻汤加减:水牛角30克 (先煎),升麻10克,羌活 lO克,防风12克,绿豆衣 18克,白附子5克,川芎lO 克,红花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冬仁瓜12克,甘草6...
-
膏淋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患者吴某,男,25岁,2010年6月初诊,诉排尿不适,尿意频繁,时有尿道滴白1月。患者春节回家结婚,蜜月两月后,其性欲还是相当亢奋。但结婚3月后,时有排尿不适,尿频尿急,或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在内裤上,或小便前后及大便干燥时,尿道口还会溢出白色粘液。曾在当地一个小诊所以性病、尿路感染为治乏效。 来医院男科检查:尿道口无脓液溢出,不红肿,阴部潮湿。分泌物检查未发现淋球菌和其他性病病源体,结合病史,诊断为膏淋(蜜月性前列腺炎),属湿热蕴结下焦,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味。 组方:萆薢20克,石菖蒲12克,黄...
-
中医治疗斑秃“鬼剃头”分型诊治如下
斑秃俗称“鬼剃头”,以头发斑块状脱落或骤然大量成束状脱发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眉毛、睫毛、体毛的脱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儿童及青壮年。 若整个头皮毛发全部脱落,称全秃;若全身所有毛发均脱落者,称普秃。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免疫因素有关,过度的脑力劳动,长期精神忧虑、焦急、悲伤、惊恐,均可诱发斑秃。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斑秃,疗效显著。 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斑秃主要由血热生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分型诊治如下: (1)血热生风型:脱发突...
-
治疗痤疮的经验 辨证分型及治疗
程桂英教授是江苏省扬州地区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近年来她致力于痤疮的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扬州市中医院学习期间,有幸跟程桂英老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程师治疗痤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面部皮肤主要由肺经和胃经所司。肺外主皮毛,如果患者素体阳热偏盛[1],肺经郁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则发为痤疮。肺又内合大肠、与大肠相表里,如果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则易造成肺失宣降,形成痤疮。此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如果患者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功能失...
-
针对不同时期的冻疮 分期治疗
不少人在寒冷的冬季倍受冻疮困扰,轻者局部发热、发痒、麻木,遇热加重;重者可出现红斑或水泡,破后可继发感染或造成组织溃疡、坏死。针对不同时期的冻疮,分期治疗,效果会更好。 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用药,每天用温水洗泡1-2次,局部按摩,或用生姜(干姜也可)、辣椒各适量,水煎,浸擦患部;或取白萝卜1个,先在火中烤热,切开后在冻疮及周围皮肤上摩擦,每次5-10分钟,每日数次。 症状较重但尚未破溃者者,可选用以下验方:(1)当归、肉桂各100克(均切片),红花、花椒、干姜各50克,樟脑25克(研细末),用95%酒精...
-
小儿惊风 治疗应分型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以1~5岁为多见,发病率高,四季皆有。发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受惊恐引起。有接触疫毒之疾,或暴受惊吓史。本病常突然发作,具有热、痰、风、惊四证及抽、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在治疗上,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总则,痰盛者急先化痰,热盛者予以清热,风盛者应速祛风镇惊。 感受风邪 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中流涕,乳蛾红肿,烦躁不安,高热时突然惊厥昏迷。舌苔薄黄,...
-
湿疹案中医方药 分析与体会
湿疹案 杨某,女,60岁,于2016年6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上肢肘关节至手腕皮疹瘙痒10余年,加重半月。患者10余年前小麦黄时,不明原因出现双上肢肘关节至手腕皮肤色红、瘙痒,挠后出黄水。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理想。平时涂以皮炎平治之。天气转凉诸症减轻。半月前上症又发,肘关节至手腕,皮肤红肿,皮肤厚硬,瘙痒甚,流黄水,伴有心烦,大便日3次,大便质黏不畅,小便黄,纳可,睡眠可,舌红胖大,苔薄黄腻,脉弦滑数。既往有哮喘病史40年。患者证属湿热郁于肌肤。给以黄连茯苓汤加味治之。 方药:黄连15克,茯苓3...
-
小儿体质的中医分型与饮食调护
正常小儿气旺血盛,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良好,阴阳协调。但不少小儿由先天和后天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阴阳偏盛偏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征。按中医辨证,常有以下四型。现对各型的特征及其饮食调护规则,作简要介绍。 一、脾胃虚弱型此类孩子常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差,常易呕吐腹泻、腹胀、腹痛或便秘,体瘦乏力,面色少华。其调护原则为健脾养胃,益气助运。应多给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功能的食疗药膳,以帮助其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营养状态。 山药茯苓粥:山药(鲜品)60克,茯苓粉15克,粳米50克。山药切碎加入粳米中煮粥待熟,加人茯苓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