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 第10页

分 第10页

  •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后者分为湿热、寒湿及气滞血瘀三型。   急性盆腔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而慢性盆腔炎则常合并痛经及白带量多等。急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常与经期或产后过早性生活等有关,通常以感染为主;而慢性盆腔炎则与排卵、长时间站立、操劳过度及血液循环不良等有关系。   急性盆腔炎感染邪毒者常用金银花、当归、赤芍、连翘、红藤、败酱草、红花、桃仁、枳壳、甘草等治疗;如果是毒热炽盛者,则用丹参、黄连、麦冬、...

  • 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型证治

    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型证治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经断前后诸症”或“绝经期综合征”。在临床中常将这类症侯群分为五种类型辨证进行治疗,才能药达病所。 一、气滞血瘀型:症状特点:肋痛、乳房胀痛、周身刺痛、经行不畅、小腹胀痛、口干苦、尿赤便结、多愁欲哭、舌质红紫、苔黄腻、脉弦涩。 处方:柴胡12克,白术、茯苓、赤芍各10克,当归、丹皮、郁金各12克,川芎、陈皮、甘草、薄荷各6 克。水煎服。姜枣作引。 二、肝肾阴亏型:症状特点:头晕耳鸣、心烦易怒、腰酸膝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淋漓不尽、色鲜红、舌红...

  • 分型治产后缺乳 疗效显著

    分型治产后缺乳 疗效显著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乳儿正常需要。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气血虚弱型 本型多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产后失血过多,气血亏虚致产后乳汁不行或行而甚少,乳房软而无胀痛感,体倦神疲,头晕气短,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或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补气养血,健脾通乳。 处方:党参、黄芪、当归各15克,茯苓、麦冬、熟地各12克,桔梗、白术、天花粉、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各10克,炙甘草、通草各6克。 加减:食少便溏加山药、扁豆;头晕心悸加阿胶、制何首乌。...

  •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策略 辨证分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策略 辨证分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中医学没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的“月经后期”“闭经”“不孕”,部分属于“崩漏”的范畴。沈氏女科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沈氏女科在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与治法、流行病学调查及现代医学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痰虚分治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 沈氏女科对此病提出痰虚分治序贯治疗方案。痰虚分治是对多囊卵巢...

  • 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妇女中医证素分析

    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妇女中医证素分析

    福建中医药大学 翁慧,蔡美美,杨朝阳,俞洁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妇女健康状态的因素,为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 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证素辨证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五七”“六七”“七七”的理论对妇女 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妇女的健康状态,设计统一科研调查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 KuppermanIndex (KI)及四诊信息采集表为每一例观察对象建立档案。结果:不同年龄、月经...

  • 白带病分型加辨证施治

    白带病分型加辨证施治

      对于白带病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性等,确定治疗方法,对病情多作整体考虑,治疗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原则上是分型加辨证施治。   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常给予含有党参、山药、茯苓、苍术、车前子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愈带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15克。   湿热型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可给予含有黄芩、黄柏、猪苓等组方的中成药治带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肝火型带下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刺痛,局...

  • “宫寒”一词分而论之“寒”有虚实之分

    “宫寒”一词分而论之“寒”有虚实之分

    “宫寒”其实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中医学术专有名词,因此很难在正式的中医学专著或教材上找到相关记载。在中医临床中,“宫寒”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可导致女性形形色色疾病的一种状态,如痛经、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黯,有血块,肢冷畏寒,白带清稀且量多,大便溏稀,不孕等,都属于“宫寒”的表现。有关“宫寒”导致女性疾病多从寒凝宫胞、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等病因病机进行论治。   “宫寒”为引起女...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思路分析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思路分析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楚、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女性绝经前后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失调,进而导致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 西医认为本病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采用雌激素治疗在调节内分泌方面可起较好的调节作用,但对某些临床症状则疗效不佳,并且对服药的时限、禁忌等有较高要求,加上有致癌的潜在危险性及服药后...

  •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 ( 1940—) ,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家学渊源,精研经典,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科研工作 50 余年,对卵巢早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 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失调、性欲减退、性功能降低、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

  • 金哲治疗小卵泡排卵诊疗思路分析

    金哲治疗小卵泡排卵诊疗思路分析

    小卵泡排卵是指优势卵泡尚未发育成熟(平均 直径 <18 mm)就过早发生排卵的一种异常排卵表 现 [1 ] 。小卵泡排卵后可导致卵细胞的受精能力低 下以及胚胎质量下降,自然流产率升高 [2 ] 。小卵 泡排卵占不孕症患者的 16. 7%,占不明原因不孕 患者的 64. 8%,第 2 个月经周期再次发生小卵泡 排卵的几率高达 83. 9% [3 ] 。随着不孕症发病率的 逐年增高,以及高频阴道探头在超声监测排卵中 的广泛应用,小卵泡排卵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 国内外对此病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文献中将小 卵泡定义为 3...

  • 分证类调治更年期综合征

    分证类调治更年期综合征

    □ 沈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更年期综合征系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症,属于中医脏躁、孤惑病等范畴。上海沈氏女科主张按5个证类分证调治,颇具疗效优势。 肝郁化火 主证:哄热胁胀,头痛易怒,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火。 处方:丹桅逍遥散:生栀子10克,丹皮10克,薄荷10克,柴胡10克,夏枯草15克,制大黄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川楝子10克,车前草30克,赤白芍各10克。 阴虚火旺 主证:五心烦热,腰痠腿软,头晕耳鸣...

  • 缺乳分以下三型辨证治疗

    缺乳分以下三型辨证治疗

      缺乳,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量甚少或全无,又称“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乳汁不通”、“乳无汁”、“乳汁不下”。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即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唐代《备急千金药方》共有21首下乳方。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产后缺乳“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

  • 乳腺增生的分型及选用中成药

    乳腺增生的分型及选用中成药

    乳腺增生是中年女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中成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中成药的选择需根据临床症状辩证选用。 1、肝郁痰凝型:症见情志郁闷,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在情绪变化时加重,乳房肿块可随情志波动而胀大或缩小,失眠多梦,嗳气,舌淡苔白,脉弦。可以选用逍遥丸、小金丹、乳疾灵颗粒、乳癖消、乳增宁胶囊、乳康片等。 2、冲任不调型:症见乳房胀痛,经前期尤甚,月经紊乱或闭经,量少色淡,神疲乏力,腰酸,舌淡红,脉细弱。可以选用乳增宁片、乌鸡白凤丸、乳核散结片等。...

  • 麦芽回乳 催乳素分泌

    麦芽回乳 催乳素分泌

    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生用或炒用均可,有些人认为只有生麦芽才有回乳的作用,其实,两者都有回乳的作用,关键在于剂量要大。 麦芽性平,味甘,具有消食和中、回乳的作用,当小剂量(10-15克)应用时,具有消食和中的作用,而大剂量(30-120克)应用时,才有回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麦芽中含有麦角类化合物,有抑制催乳素分泌的作用,炒麦芽同样具有回乳作用,但药力较生麦芽和缓。 用麦芽回乳时,可单用生麦芽或炒麦芽120克,水煎服;也可用生麦芽、炒麦芽各60克,水煎服。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

  •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其作用较化疗慢,要获得缓解常需数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内分泌功能状态无关,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激素受体情况有关。主要方式有:(1)双侧卵巢切除术:是绝经期前晚期乳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2)肾上腺切除及脑垂体切除术。此两种手术均用于绝经后或已去除卵巢的妇女,以进一步务除体内雌激素的来源。...

  •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西医治疗主要是纠正水钠潴留和控制神经症状,中医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纳欠佳,月经量多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养心脾。   方药:党参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白术9克,茯神9克,生姜6克,远志9克,郁李仁6克,木香9克,炙甘草9克,龙眼肉12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郁气滞型:症见经前乳房胀痛,下腹胀满连及...

  • 月经不调 分症而治

    月经不调 分症而治

      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并不陌生。一般的月经不调,吃了黄体酮月经很快就来,但对于一些长期月经不调的患者而言,黄体酮就像美少女手中那个神奇的魔术棒,吃了月经就来,不吃却迟迟不见踪影。除了西医治疗外,壮医如何治疗月经不调?以下记者采访了三个典型案例,以飨读者。      案例一   月经不调导致不孕   南宁市民何女士今年27岁,虽然到了生育年龄,可自己的月经一直不准,影响了“造人”计划。据何女士介绍,此前,她为了“美体”使用了一个多月的减肥药。自那以后不仅月经不准...

  • 月经不调 分类调理

    月经不调 分类调理

      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各种原因,月经不调的女性越来越多,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治医师申莉华向读者介绍如何调理月经。      什么才是正常月经?   申莉华说,月经期间,每天75毫升左右,每个月五六天,一个月用一包卫生巾(20片装),这是正常的月经量。月经量每次超过100毫升,一个月要用两三包卫生巾(20片装),就是过量,月经过量,容易引起早衰。而低于30毫升,只来两三天就结束,表明体内的邪气无法正常排泄,体内邪气多,也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月经提前或是气虚和血热   月经提前...

  • 乳房的形状分为有几种

    乳房的形状分为有几种

    根据乳房前凸长度,可将乳房分为下列几型:   (1)扁平型:乳房前突的长度小于乳房基底半径,乳房稍隆起形似盘状,在胸前壁的隆起多逐渐过度,边界不太明显,站立与仰卧时乳房的形态无明显变化。   (2)半球型:乳房前突的长度等于乳房基底半径,形似半球,乳房在胸前壁隆起较骤然,边界明显,呈浑圆,半球状,仰卧时仍能看出明显的乳房曲线,我国的审美标准,为此等乳房为最佳。   (3)圆锥形:乳房前突的长度大于乳房基底部的半径,乳房的下缘与胸壁形成的角度小于90。乳房向下形成的弧线明显,站立时高耸而微垂。   (4)下垂形:乳房...

  • 经行嗜睡 分症状调理

    经行嗜睡 分症状调理

      每个月女性都会有几天“特殊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身体不舒服,很多女性会觉得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有的甚至不分昼夜,时时昏昏欲睡,明明起床没多久,可一会儿又犯困,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经行嗜睡”。从中医角度看,经行嗜睡者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脾肾阳虚几种情况。经行困倦嗜睡的妇女,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球、打太极拳等。饮食上少吃甜腻与高脂肪的食品。夏天可适量多吃一点西瓜,冬天可多吃一点甜萝卜,平时也可用赤小豆、薏米仁煮粥喝。由于饮...

  • 乳癌的分型治疗

    乳癌的分型治疗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为与性激素紊乱有关。本病属中医学“乳岩”范畴,现将乳癌的分型治疗介绍如下。   热毒瘀结型   症见乳房肿块增大迅速,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翻花,渗液恶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伴有发热;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解毒化瘀。药用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当归6克,柴胡15克,生地黄25克,郁金12克(打碎),赤芍15克,全瓜蒌20克,象贝母12克(打碎),广豆根6克,山慈菇15克,桃仁9...

  • 论及各种不孕症的论治中医分析

    论及各种不孕症的论治中医分析

    《傅青主女科》治疗不孕症的中医体质思想探析 傅山(下文称“傅氏”),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其所著《傅青主女科》对中医妇产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中,提出“十不孕”,包括身瘦不孕、胸满不思食不孕、下部冰冷不孕、胸满少食不孕、少妇急迫不孕、嫉妒不孕、肥胖不孕、骨蒸夜热不孕、腰酸腹胀不孕、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1]。根据文中所述,均涉及平素体质因素进行论治,现从王琦教授创立的9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

  • 分享七个妇科名方治带下病

    分享七个妇科名方治带下病

    对女人而言,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稳重端庄的气质,总会让人怦然心动!而这一切,如果有带下病的骚扰,或许就没有那么美妙了!如今,不少女人被带下病制约,心里的苦楚,无人能诉,尴尬无奈!今天就分享7个妇科名方,难得一见哟~ 加味止带方 【方源】黔贵丁氏妇科。 【组成】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包),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5g,丹皮15g,黄柏15g,栀子15g,苦参15g,白鲜皮15g,冬瓜仁15g,百部15g,北柴胡10g,川牛...

  •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 辨证分型施治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 辨证分型施治

    经行肿胀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而医籍记载中论述较简。若以治诸水饮法,投之分利,甚则攻逐,此舍本逐末,仅取一时之快也。故仍当辨证审因,以期进一步求得对本病证治之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医宗金鉴》有言:“水之为病多喘促,气之为病多胀满”,因其病机不一也。试析本病主症,经行之际,或前或后,妇女觉肢体“肿胀”,面目发紧而浮,触诊之间,指下觉肌肤紧胀、充实,望之则皮薄、浮泽,少数患者亦有按之没指之象,此称为“肿胀”。其小便多利,尿涩者少...

  • 不孕症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不孕症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患者,女,29岁,2001年7月24日初诊。诉继发不孕3年。1998年曾宫外孕,保守治疗,2001年7月在外院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不通”。月经周期规律,本月11日来潮,量多,初为暗褐色,继之色鲜红无血块,轻微腰腹痛,偶有两侧小腹隐痛,经前乳房胀痛,纳可,二便调,舌尖微红,苔白,脉细滑。 诊断:(胞脉气滞血瘀型)不孕症。 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2001年7月24日~11月6日。治法:养血活血,以通胞脉法。方药: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川...

  • 产后坐月子分阶段食补

    产后坐月子分阶段食补

    坐月子历史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之“月内”,是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月子”实际上是现代医学上所指的产褥期,即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产后六周)。坐月子即通过特别的护理、合理调养等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我国自古十分重视“月子”中的营养,虽然这是从古时延续下来的一种习惯,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那么对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现代产妇来说,坐月子期间,饮食上除了数量适当、搭配合理、烹调...

  • 白带病的分型治疗

    白带病的分型治疗

    白带病中医称为带下证,其临床表现为: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者。治疗时,要根据发病原因分型施治。 1.脾虚湿盛: 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味,面萎黄、四肢欠温、纳少便溏、舌苔白。宜用人参归脾丸治疗。 2.湿热型: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量多、黏稠、有臭味,胸闷口腻、小腹作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化湿,治疗用治带片或二妙丸。 湿毒: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或如脓样、臭秽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治宜清热解毒。可选五味消...

  • 吕文亮治恶露不尽案 分析总结

    吕文亮治恶露不尽案 分析总结

    吕文亮,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对于妇科疾病诊疗具有独到的经验,临床善于加减运用经方,对于名医经验方也有独到的运用体会,用方灵活,加减精妙。柴枳败酱汤出自湖北荆州的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云鹏的经验方,方以柴胡、枳实、败酱草、芍药、香附等中药组成,专治妇科产后恶露不尽以及宫腔积液等诸多病证。吕文亮教授加减运用此方,屡用屡效,治愈多例妇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诊抄录,深感验方效果奇特,加以整理以成此文,备医者同道借鉴。 恶露不尽案 刘某,女,29岁,于剖宫...

  • 分型浴足调治痛经

    分型浴足调治痛经

    许多女性都被痛经所困扰。如果你尝试过多种治疗都没好转,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但不同体质或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 一、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针对此类症状的人,应调和气血,化瘀止痛。因 “女子以肝为本”,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 方药: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2000毫升水,50毫升左右的米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冷却至500(2 时连渣倒人盆中泡脚。 二...

  • 经行发热中医验案分析

    经行发热中医验案分析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经行发热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方剂学 学科创始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重点学科带头 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 博士 生导师, 博士后指导教师。 段老幼从名师,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从医六十余载, 擅长诊治中医内、 妇、 儿科 及诸多疑难病证, 其治疗经行发热有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经行发热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 为主的病证, 称为 “经行发热” 或者 “经来发热” [1] 。 最早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