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 第14页

分 第14页

  •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分期辨治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分期辨治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当代中医多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张师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中医“心痹”,是邪气内伏所致。本病在发病之初,主要是关节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是风湿热邪毒乘虚而入,留滞关节、肌肉所致。若邪气雍盛或正气虚弱,或反复感受邪气,则邪气留而不去,内入壅塞经脉,则经脉中的血与津液运行不利,血滞为瘀,津液停聚,湿从内生,聚久则又成痰,痰湿瘀与邪气搏结,循脉内舍于心...

  • 分型辨治血栓性静脉炎

    分型辨治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以局部皮肤红斑、水肿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人可伴有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反应。中医认为,静脉炎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湿热阻络 局部皮肤紫红、肿胀、发热、瘙痒,有渗出液,缠绵难愈,皮肤破溃后不易愈合。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通络。 方药连翘、夏枯草、蒲公英、鸡血藤各30克,菊花、浙贝母、茯苓、猪苓、虎杖、地龙各15克,泽泻、黄柏、黄药子各12克,桑寄生、络石藤各20克,水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或中成药败毒丸、祛湿丸口服。 瘀血滞络 局部皮...

  • 便秘分虚实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便秘分虚实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专家简介 贾小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会主任委员。 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程度加重,便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很多人或多或少经历过便秘带来的痛苦。 便秘分虚实 中医学把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实秘指便秘属实证的,又可分为热秘、气秘和冷秘;虚秘指便秘属虚证的,多为慢性便秘,常见气虚、阴虚、血虚以及阳虚四种证型。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

  • 辨证分型论治多发性骨髓瘤

    辨证分型论治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高钙血症、神经症状、心肌病变等多系统表现。根据本病骨痛、腰痛、乏力、发热等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骨痹”“虚劳”“腰痛”“骨蚀”等范畴。该病起病隐袭,多以骨痛、腰痛、溶骨损害为首发症状,为脏腑虚损,气血不足,肌肉筋骨失于濡养,痰瘀毒邪乘虚流注于骨,搏结于内,胶结不散,形成骨痛、骨蚀,病位在骨髓。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责之肝脾肾之阴阳气血亏虚,...

  • 分证治疗窦性心律失常

    分证治疗窦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属中医的惊悸、怔忡、厥证、虚劳等范畴。症见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眩晕,气急,心律失常的判断最好配合心电图确诊。 1.窦性心动过速 方用:生铁落30 克(先煎),淮小麦30 克,麦冬12克,柏子仁10克,生甘草3 克,灯芯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15克;血虚者加当归10 克,阿胶9克(烊化冲服);津亏者加北沙参12克,川l石斛 10克;痰火旺者加炒山栀10克,瓜蒌 12克;失眠者加百合12克,夜交藤15克;头晕者加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后下);胸闷 者加郁金10克,炒 枳...

  •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内耳眩晕病或耳源性眩晕又称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侧倒感,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听觉障碍等症,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育阴潜阳,和胃化痰,培补气血为主,在临证之时详辨虚实,灵活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一、分证论治 1.实证:眩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心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治以平肝潜阳,和胃化痰,拟方加味五苓散:茯...

  • 春分防腹泻 养生吃“春汤”

    春分防腹泻 养生吃“春汤”

      《春秋》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2012年3月20日是今年的春分时节,民间谚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在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时节,医生认为,春分养生要注意阴阳平衡。   传统习俗   春分有什么习俗呢?广西民俗学会会长、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光荣教授给读者做了简单介绍。      竖蛋   春分这一天,很多好奇的人都会做“竖蛋”的实验,也为春分节气增添了许多趣味。春分这一天,选择一个光滑...

  •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不适,泛吐清水,或时有微痛,食欲不振,嗳气腹胀,或恶心欲吐,晨起口苦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忧思郁怒,肝气犯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所致。本病属于中医的“嗳气”、“纳呆”、“胃脘痛”范畴,治宜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疏肝利胆,温中散寒。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四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满意疗效。   脾胃不和型食欲不振,胃脘饱胀,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法:益...

  • 治精神分裂症方

    治精神分裂症方

      礞石琥朱汤   礞石30克,琥珀粉4克(分冲),朱砂粉1克(分冲),黄芩10克,磁石30克,大黄10克,沉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冲服琥珀粉、朱砂粉。清热通腑,豁痰安神。本方适用于各种精神分裂症。   远志枣茯汤   炒远志100克,炒枣仁80克,茯神120克,朱砂粉12克。将上药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6克,日2次。本方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精神恍惚、如痴如呆、语无伦次者。   清神镇静汤   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石决明3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大黄10克...

  • 经验方治精神分裂症

    经验方治精神分裂症

    经验方:干地龙30克,白糖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每周服6 剂。60日为1疗程,用1疗程。 疗效:本方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近期治愈36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8例。...

  • 未花一分钱就治好了头痛病

    未花一分钱就治好了头痛病

    30多年前,我初当医生,下乡检查预防接种工作时,遇一男性病人,50余岁。因时值冬日,在外劳作,汗出身热,减衣再干,后感风寒。次日清晨欲起床时,觉头身疼痛,头项强痛为主,如锥如刺,剧痛难忍,恶寒怕冷,发热,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向火取暖。时遇余请求诊治,因我下乡未带出诊箱,未备针药。   我不能因此而不给患者治病,限于条件,于是向病家索要经济牌香烟4支,病家疑惑不解,要给我较好的香烟,我解释道不是我要抽烟,而是用香烟当作艾条用。病家认为艾条中含有麝香,所以能温补阳气,提神醒脑,香烟能有这些作用吗?...

  • 你属于哪型头痛 中医如何区分

    你属于哪型头痛 中医如何区分

    由于头痛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人们更喜欢选择起效迅速、疗效全面的中药汤剂来治疗。头痛有不同的类型, 中医是如何区分的呢? 虚证头痛 虚证头痛,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头痛的性质一般为隐痛、昏痛、空痛,劳累后会加重,伴精神困倦、心慌心悸、耳鸣耳聋等症状,多见于素体虚弱者。此证又因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气虚型 症状为阵发性,时而发作,时而停止,过度劳累就会头痛加重,伴有乏力、气短、易出汗、胃口欠佳等。 血虚型症状为时痛时止,多伴有头晕、心慌、面色发白或黄等。 阴虚型头痛时呈空痛感,伴眩晕耳...

  • 临床可分为7个证型辨治抑郁症

    临床可分为7个证型辨治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与中医学中的“癫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郁证”描述相似,临床可分为7个证型辨治。   肝气郁结型   症见情绪抑郁,善太息,郁郁寡欢,胸胁胀痛,或少腹胀痛,痛无定处,焦虑不安,脘闷嗳气,腹胀纳呆,女子月事不行,舌苔薄腻,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方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为代表。   肝郁脾虚型...

  • 睡眠困扰 分清症状调理

    睡眠困扰 分清症状调理

      如今,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为睡眠问题所困扰。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莫笛介绍,睡眠不佳时要分清症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入睡困难顺肝气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藏血,对应着“五神”中的魂。入夜后,魂入肝,人就进入了正常的睡眠。倘若因为压力过大、饮食失调等原因导致肝火过旺,就容易心神不宁,魂魂失潜藏,难以入睡。因此,有很多失眠的人白天大脑空空,晚上却会想很多事情,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时需要做的是让肝气顺畅。要想调顺肝气,一方面要注意改变...

  • 精神分裂症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精神分裂症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精神分裂症属中医学“癫、狂、痫”范畴。其治疗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镇心涤痰,宁心安神。   处方1生地30克,白芍20克,麦冬20克,石斛20克,枣仁20克,石菖蒲18克,知母12克,木通30克,大黄18克,生石膏60克,茯神12克,陈皮12克,远志12克。   上药水煎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只是对形寒畏冷、呆滞嗜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例外。   处方2鲜蚯蚓,放冷水中游动2小时,排出腹中泥土,洗净后捞于盆中,每斤蚯蚓加白糖90克,放24小时,使其自动溶化,再加...

  • 治眩晕要分型

    治眩晕要分型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最主要的症状便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晕倒。 从西医角度看,内耳眩晕、低血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可导致眩晕。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火、痰、虚、瘀等。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尤以肝为重。中医治眩晕,多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肝阳上亢型 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而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加重,常伴有面部潮红、少寐多梦、口苦、肢体发麻等。治疗...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眩晕
  • 分体减压

    分体减压

      当今,每个人都会为生存和发展竞争,而竞争就会产生压力,于是,用以应付、克服和越过各种阻碍的应激心理就会大大加强,紧张、焦虑、恐惧、沮丧等情绪便会随之而来。面对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压力,我们应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将全身压力自上而下逐一“击破”。   “分体减压”就是将全身压力源拆分为若干部分,自上而下逐一部分“减压”,从而使压力消除,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头部头是人体之首,有“司令部”之誉,而压力过大或长期...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 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

    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

      胃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部血管破裂而导致血液溢出,经口吐出或由大便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引起胃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和部分胃炎。胃穿孔大出血病情危急,应立即施行手术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少量的慢性胃出血应用中药治疗比较合适。笔者在临床上将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气虚失血   症见胃病日久,胃脘隐痛绵绵,时而痛甚,饮食减少,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常排柏油样便,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治法:益气补虚,清热止血。药物组成:生地30克,黄芪、大黄各15克,黄连9克,生甘...

  • 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型辨治

    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型辨治

      肠易激综合征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它具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或黏液便等临床症候群。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仅仅表现为腹痛,而无腹胀、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临床上把这种肠易激综合征称为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综合征属“腹痛”范畴,笔者按以下五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气机郁滞证症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香附、陈...

  • 胃部不适分为胃热和胃寒

    胃部不适分为胃热和胃寒

      近期,脾胃偏寒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这与夏季过食冰冷食物有密切关系。   又到了炎热的季节,喝冷饮,吃西瓜成了不少市民消暑解热的首选,然而,从中医上看,脾胃会因过食冰冷食物而引起不适。另一种胃部不适的症状是食量大却不长肉,容易出现口腔溃疡,中医认为这是胃热。   解放军第181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孙乐芹说,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热和胃寒,区分症状治疗能事半功倍。      胃寒   夏季多饮冰啤警惕胃寒   桂林市民梁先生很喜欢喝冰冻啤酒,久而久之,一到天气反复,气温骤降,他的脾胃就会受寒...

  • 中医分型论治急性胃炎

    中医分型论治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不同 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 炎症,属中医胃脘痛、呕 吐范畴。以下介绍几种常 见症型的治法。 食滞胃脘症见胃脘 胀满,疼痛拒按,呕吐酸 腐,吐后痛减,食后加重, 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 厚腻,脉滑实。方用连翘、 神曲、陈皮各12克,半 夏、莱菔子、茯苓各15 克,山楂30克。水煎服, 每日1剂,连续3~6剂。 也可选服中成药保和丸、 加味保和丸。 寒邪犯胃症见胃 痛卒发,痛无休止,得 温则减,遇寒加重,多 有受凉或饮食生冷史, 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 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方...

  • 分型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分型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呕血”、“便血”等症范畴。历代医家论述较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张仲景认为病因与“宿食”有关;李东垣、朱丹溪则认为与饮食劳倦、中气不足、寒邪袭胃有关,这对于认识本病有一定...

  • 按“头风”“头痛”分型辨治偏头痛

    按“头风”“头痛”分型辨治偏头痛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西医治疗乏术,中医按“头风”、“头痛”等分型辨治可获佳效。   寒凝肝脉   一般见于发作期。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常因受凉而诱发。多伴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选吴茱萸汤加减,药用吴茱...

  • 分述失眠的治疗验案举隅

    分述失眠的治疗验案举隅

      对失眠的认识   《灵枢·口问》有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又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因此,营卫失和、阴阳失衡是“昼不精夜不瞑”的根本病机所在,卫气能有时有节的出入,阴平阳秘是人体得以寤寐的关键。   人的睡眠依靠人体“阴平阳秘”保持正常,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是睡眠的重要保障。生理条件下,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有所养,心血得静...

  • 中风辨证分阶段用药经验

    中风辨证分阶段用药经验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症见多端,变化迅速,病势重、病程长,危及生命,病死率、伤残率很高。中医中风病涵盖了西医的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真研究中风的发病机制,结合西医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和西医治疗脑血管意外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分阶段用药经验如下。   急性期   重视气的固脱,善用补气药   急性期关键是判断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脑中风。门诊或住院的应做急症的常规处理,密切观察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生...

  • 老慢支分型中药食疗

    老慢支分型中药食疗

    天气一冷就咳嗽、气短、喘不上气,冬天是很多老慢支患者一年中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医学专家近日指出,冬季调养非常重要。 老慢支有多种中医分型,气虚是最常见的一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微等,如平时能适当地补补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咳喘发作。这里介绍几种中药食疗的方法: 一是取党参、黄芪各10克,百合30克,猪肺0.25公斤,加适量的水,炖熟后放少许食盐饮用。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 二是取50克淮山药去皮切片,大枣50 克去核,莲子50克去心,糯米100克洗净,加入水中,武火煮沸后...

  • 哮证分期治疗

    哮证分期治疗

      发作期分冷哮、热哮   冷哮:症见呼吸困难,喉中哮声阵阵,痰白黏或稀薄多沫,不能躺卧,胸膈窒息,面色青白或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伴发热畏寒,无汗头痛,咳嗽喉痒,鼻流清涕等;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宜温肺散寒、祛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12克,麻黄6克,款冬花12克,紫菀12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半夏12克(打碎),大枣4枚,生姜3片。痰多者再加白芥子和橘红温肺化痰;痰少喘甚者加白芥子、莱菔子和苏子降气化痰平喘。   热哮:症见胸闷气促,喉中哮声阵阵,张口抬肩,呼声粗促,不能躺卧...

  • 咳嗽的中医分型与治疗【2】

    咳嗽的中医分型与治疗【2】

    风盛挛急证证候: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病机: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治法: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方药:苏黄止咳汤加减。处方:炙麻黄6克,蝉蜕 6克,紫苏叶9克,紫苏子9 克,前胡9克,五味子9克,牛蒡子9克,枇杷叶9克,地龙9克。加减:偏于风寒者,宜加荆芥9克,防风9克,生姜6克以散风寒;偏于风热者,宜加薄荷6克f后下1,桑叶9克以散风寒;偏于痰热者加黄芩9克,鱼腥草15 克,金荞麦...

  • 宝宝咳嗽 分型吃药

    宝宝咳嗽 分型吃药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可很多父母在宝宝咳嗽时却用了不准确的应对方法,往往容易让宝宝恢复不好。这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      宝宝咳嗽不要盲目止咳   咳嗽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将气管中的分泌物及炎性物质等随咳嗽排出体外,阻止异物进入气管,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咳嗽一般不要盲目使用镇咳药,因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即痰液,通过咳嗽才能排出体外,如果用镇咳药就会抑制咳嗽反射,导致气管、支气管内痰液滞留,使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但频繁咳嗽影响患儿休息和睡...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咳嗽
  • 高低压分开降

    高低压分开降

    降高压(收缩压)按压两侧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用自己的四指从内踝尖上比四横指即是。刺激三阴交穴降压效果明显,还没有副作用。在人体上,此穴是足部三条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会的穴位,而这三条经都与高血压有着莫大的关系,肝藏血,脾统血,而肾藏精,精又生血。通过敲击或按压此穴,可以调整这三条经脉的经气循行,从而起到降血压的目的。多数高压高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三阴交这个穴位特别敏感,用大拇指一按,马上就有痛或者酸胀的感觉。只要您揉按时有这种感觉出现,就证明找准穴位...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