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56页
-
藏医传统的营养食品
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和暖风带,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西藏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日照充足、风速大。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构成了西藏藏族人民独特的膳食习惯。在广袤的西藏高原,糌粑、酥油茶、甜茶、奶渣、青稞酒、牛羊肉等历来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因此我们说,营养尤其是充足的营养,是生命开始发展至成年时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说,生命的开始和发展都孕于营养之中,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作为物质基础。 肉类:藏族人民主要以牛、羊肉、奶类制品为主...
-
手脚冰凉 中医穴位疗法
有些老年人冬季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治疗手脚冰凉,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按摩以下三个穴位,一定会收到满意的疗效。 按揉气冲穴(大腿根里侧) 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注的感觉为佳。 拍打肾腧穴 稍用力各拍打两侧肾腧穴100下。此穴可助生元阳之气,从而使得冰凉的手脚得以温煦。 按摩涌泉穴 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涌泉穴,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涌泉穴,搓到有热感...
-
壮医透穴疗法 壮医灼法
灼法 壮医灼法是用桐油果仁或砖头等烧热后灼于患者的一定部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桐油果仁灼法多用于龋齿的治疗.方法是将桐油果仁点燃.熄去明火.待其温度稍降后(70℃~80qC),灼烫于龋齿洞中。砖头灼法多用于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是用火砖2~3块烧热.轮流取出迅速铺上一层鲜大枫艾叶并洒上适量的酒或醋.将患足踏于其上.灼烫患部.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 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是将鲜花或叶片置于所选用的穴位上.用线香或药根枝点燃隔花叶灸灼.通过鲜花芳香之气,绿叶浓厚之味...
-
中医推拿按摩治小儿发热
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多端,儿科发热的门诊病人多了起来。对于小儿发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试试推拿按摩。 外感发热:患儿怕冷畏寒,发热而无汗或汗少,鼻塞,咳嗽,流清涕,舌苔薄白。治疗时,沿患儿前臂内侧正中线从下往上推按;按揉风池(项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弯横纹尽头处)、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十宣 (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等穴。 食积发热:午后发热,上午热低,下午热高,患儿啼哭不安,并见嗳腐吞酸,肚胀腹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物,舌苔厚腻。治疗时除用外感发热...
-
中医外治法:湿热敷
湿热敷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我们在家中进行湿热敷时,可以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需要热敷的部位。湿热敷的温度以能够耐受、不觉烫为宜,3~5分钟更换1次,一般连续热敷15—20分钟。 落枕 轻度落枕可用热毛巾敷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颈椎病 颈椎病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硬、酸痛或受凉后出现疼痛,可用毛巾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眼疲劳 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导致眼睛疲劳和酸胀干涩时,可湿...
-
瑶医心肾生死论
瑶医认为,心位于胸中膈上两肺之间,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之一,主宰全身,主生死,主持生理功能及调节心理活动的双重作用。人体各部之间的功能活动是复杂的,而且与外界环境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心在调节这些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如果心受损,则调节功能失常,机体的整体性遭到破坏,于是便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瑶医认为,肾位于腰部,主生长。人由出生、发育到成长,然后从成长到衰退的过程,都由肾气的强弱来决定。肾气的逐渐旺盛,促进了全身的发育成长,直到成熟的顶峰。肾气的逐渐衰微,引起了全身向衰老的转化。 瑶医很重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