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 第26页

辨 第26页

  • 肺间质纤维化从毒、痰、瘀、虚四因辨治

    肺间质纤维化从毒、痰、瘀、虚四因辨治

      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学“肺痹”、“咳嗽”、“喘证”、“肺痿”、“肺胀”等范畴,现代研究中将肺间质纤维化命名为“肺痹”、“肺痿”者居多。笔者在随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亲耳聆听了其对肺间质纤维化从毒、痰、瘀、虚四因辨治的精辟论述,目睹了其用药组方的良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毒   毒又称毒邪、毒气。不同的毒,具有不同的性质...

  • 辨治支气管哮喘病案举隅

    辨治支气管哮喘病案举隅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咳嗽等症状为特征,本病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内经》称之为“喘鸣”,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目前仍是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在《金匮要略&...

  • 止咳糖浆要辨证用

    止咳糖浆要辨证用

      止咳糖浆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止咳糖浆品种较多,各有其适应症,不可混淆使用。   杏仁止咳糖浆: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寒性的咳嗽痰多病症。   川贝枇杷(露)糖浆:能止咳祛痰,适用于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等症。   伤风止咳糖浆:又称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适用于夜间咳嗽较多者,不宜常服或久服。   宁嗽(露)糖浆:不论新咳或久咳都可服用,治新咳用于寒性咳嗽,治久咳适用于气喘病人。适用于咳嗽痰少的病人。   半夏止咳糖浆:具有止咳祛痰的功能,适用于痰多气逆的风寒咳嗽。   麻杏止咳...

  • 探讨咳嗽的辨治过程

    探讨咳嗽的辨治过程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在辨治中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形成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这对于指导临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不过,笔者认为,咳嗽的辨治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外感和内伤   外感与内伤是呼吸道疾病的永恒话题,外感六淫常常是咳嗽的诱因,内伤七情导致人体正气亏虚,从而更易于感受六淫,外感与内伤是咳嗽辨治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二者在发病过程中常常先后发生或同时存在。我们临床上把咳嗽人为地分为外感和内伤,针对外感咳嗽常常分为风寒、风...

  • 药到咳祛 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

    药到咳祛 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

      进入冬季后,咳嗽是常有的事。咳嗽是中医的病名,“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统称“咳嗽”。咳嗽冬春季节多见,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临床选用止咳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风寒咳嗽:多发于冬春季,症见咳嗽声重有力、咳痰稀薄白、咽痒、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

  • 小儿肺炎 中医辨证可分以下类型治疗

    小儿肺炎 中医辨证可分以下类型治疗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中医辨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治疗:   1.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

  • 痰瘀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痰瘀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痰   痰为肺痹基本病理产物,肺位居上焦,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气亏虚,或肺病迁延,或肺阴耗损,无力输布津液则生痰病。《医门法律》指出:“肺之气,行荣卫,布津液,水邪入之,则塞其道,气凝则液聚,变成涎沫”。脾居中州,主运化水湿,当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运行,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滞留胸膈,聚湿成痰。《医宗必读》云:“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肾为水脏,主一身之阳气,具有温化水湿之功,肾阳不足,开合不利,无力化气行水,继之...

  • 咳血 辨治方药治咳嗽咯血

    咳血 辨治方药治咳嗽咯血

      咳血,又称咯血。指咳嗽时,血自肺中经气管咯出,或纯血鲜红,或痰血相混,均称为咳血。主要由于外邪犯肺,或阴虚火旺,而致肺络受损,血溢气道,咳嗽而出。   辨治方药   中医辨治咳血一证,一般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气犯肺、肝火犯肺、肺肾阴虚、气不摄血等7种类型进行论治。咳血为病,总以肺为主。肺为华盖,主气,故表邪易犯,气郁化热;肺为储痰之器,痰热蕴结,难免咳喘气逆;肺为金脏,火克金,阴虚火旺,每灼伤肺脏。总之,肺为娇脏,肺络易损,表邪犯肺、痰热壅肺、阴虚火旺,皆可损伤肺络而致咳血。而从临床实际来看,...

  • 喘证辨治

    喘证辨治

      喘证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常见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结核及癔病等疾病过程中。   喘证发作时,应先辨虚喘与实喘,而后分型施治。   实喘   1寒喘:表现为呼吸喘促,胸部胀闷,咳嗽,痰色白稀薄,兼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无汗,恶风寒,喉痒,可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或滑,脉浮紧。治宜散寒宣肺,方选麻黄汤加半夏、苏子、陈皮等。成药选通宣理肺丸等。   2寒包火:表现为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咯痰黏稠,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有汗或无汗,舌...

  • 肺脓肿 中医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肺脓肿 中医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可分为原发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前者多与吸入有关,继发性肺脓肿以败血症引起的血液性肺脓肿较多见,也可来源于邻近脏器的直接侵入。病程超过3个月,迁延不愈者为慢性肺脓肿。本病属中医学之“肺痈”。   辨治方药   中医认为,肺脓肿(肺痈)形成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热壅肺,酿生痰瘀,形成痈脓。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中,就已明...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治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重者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少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风温”、“心悸”、“怔忡”、“胸痹”范畴。笔者中医辨治方法如下:   邪毒上犯心神   症见低热延绵,鼻塞流涕,咽红肿痛,...

  • 咳嗽辨治要略

    咳嗽辨治要略

      辨外感与内伤: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先有表证或同时出现咳嗽,多是实证;内伤咳嗽,起病缓,病程长,发病多先有脏腑失调的症状,或肺与其他脏腑病症同时存在,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   辨声音: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脆短促,为外感风燥或燥热咳嗽;晨起咳嗽,阵阵加剧,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多为痰湿咳嗽;午后或傍晚咳嗽,声音清轻短促,多为阴虚咳嗽;夜间睡卧咳嗽加重,声音喘促少气,多为虚寒咳嗽。   辨痰:痰色白,属风寒或湿;痰色黄,属热;痰质...

  • 晁恩祥抓主辨兼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

    晁恩祥抓主辨兼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

      晁恩祥,男,1935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内科专业首席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市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并重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流行性感冒及肺部感染性疾病以及中医内科、老年病、疑难病等。   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晁恩祥是“首都国医...

  • 重症肺炎中医辨治

    重症肺炎中医辨治

      中医将“重症肺炎”分为两大证型。一是痰热闭肺。此时机体处于正邪两争之际,治疗上应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治以清热化痰、开宣肺气。二是痰热蕴毒,阴阳耗竭。多属热病后期危重之侯,由于感染消耗或久治不愈;或高龄患者;或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而致正气亏耗,邪毒未尽,以致阴阳耗竭、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宜清热化痰解毒,调补阴阳。   重症肺炎是指具有严重中毒症状或并发症的肺炎,易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甚者发生ARDS、...

  • 咳嗽者多为内伤咳嗽 辨证施治从“脏腑咳”

    咳嗽者多为内伤咳嗽 辨证施治从“脏腑咳”

      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共同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病症。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九》中云:“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乃及它藏,此肺为本而它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伤它藏,故必由它藏乃及肺,此它藏为本,肺为标也。”将引起咳嗽的原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因肺脏自病或它藏病及于肺所致,尤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故临床以肝火犯肺,或脾虚生痰蕴肺,或肾脏亏虚,肺失宣降...

  • 秋季小儿哮喘 中医辨证施护

    秋季小儿哮喘 中医辨证施护

      秋季是小儿哮喘易发病季节。由于哮喘不能彻底治愈,所以控制好病情更要特别重视对患儿的家庭护理。   起居护理   患儿卧室既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又要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使用喷洒型的清洁剂和除臭剂。室内避免养宠物,特别是会掉皮屑、毛发的动物。   哮喘患儿的衣被、床上用品应少用丝棉及羽绒制品,勤换洗,最好用55℃以上的热水洗涤。   哮喘患儿的内衣应以纯棉织品为宜,避免穿羊毛内衣、腈纶、涤纶等易引起过敏的化学纤维衣料。   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发病。帮助或带领患儿适当进行...

  • 反复咳嗽3个月 中医辨治

    反复咳嗽3个月 中医辨治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演变为内伤咳嗽。临床常见此类慢性咳嗽,治疗颇为棘手,据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此时治疗当祛风宣肺降气治标,重视“风邪”的致病因素,选用防风,荆芥穗,蝉蜕,枇杷叶,桔梗,紫苏子等;健脾化痰治本,重视“痰湿”的因素,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   病案举例   胡某,女,51岁,2010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平素比较劳累,3个月前外感后反复...

  • 肺结核中医辨其证候治肺痨

    肺结核中医辨其证候治肺痨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对于本病的名称,历代变迁不一,归纳而言,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定名的,如尸注、虫疰、传尸、鬼疰等;一类是以其症状特点而定名的,如痨瘵骨蒸、劳嗽、肺痿疾、伏连、急痨等。   一、辨证要点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对于本病的辨证,当辨病变脏器及病理性质。其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及脾,以气阴两伤为主;肺肾两伤,元阴受损,则表现阴虚...

  • 6点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6点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霜降已过,天气日渐寒冷,又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发和加重的季节。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找准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思路,是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的重要一环。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久病咳喘正气虚 权衡标本调虚实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已久,在漫长的病程中邪阻肺气,正气渐损,使疾病进行性加重。本病的的特征为本虚标实,且虚实互为因果,邪伤正使正更虚,正...

  • 分型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分型辨治肺间质纤维化

      王有奎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著名呼吸病专家,从事呼吸病临床医疗、教学、研究五十载,以“益气扶正”的学术流派为主导,吸收张仲景、张景岳等中医先贤之长,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辨证施治理念,即以脏腑辨证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各自的特点施治,用药简而药量重,配伍精而收效捷。总结有呼吸病、消化病、颈椎病、风湿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个人验方30余首,对哮喘、咳嗽、痰证、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等发病机制的认识上多有新见,治疗颇有个人心得,著有《王有奎四十年临床经...

  • 小儿久咳分四型辨治

    小儿久咳分四型辨治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病症,特别是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大,婴幼儿的抗病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极易罹患。外邪入侵,小儿阳气过盛又易化实热,阴津不足则易化虚热。临床上一般分以下四型辨治。   风热咳嗽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克,鱼腥草10克,金银花10克,海蛤粉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川贝母6克,桔红6克,木蝴蝶6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毫升,分3~4次服,少加...

  • 喉咙痒咳嗽怎么办 辨析用药

    喉咙痒咳嗽怎么办 辨析用药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临床中咳嗽就其病因多与肺有关,临证用药也多以清肺、补肺、肃肺、敛肺、温肺之品治之。   桑叶、菊花,疏风热而清肺热,桑叶较菊花性寒而止咳之功也强。   紫菀、款冬花有祛痰之功,治疗咳嗽痰中带血用之,其性温而不热,质润不燥,新久咳嗽兼宜,然款冬花止咳之功优于紫菀,而紫菀长于化痰。   贝母适用于肺虚久咳,痰火郁结为宜;杏仁无论新久虚实咳嗽,寒证、热证配伍均宜,当以寒证为多用,其特点可宣发肺气而止咳。   前胡既有宣肺之功,又有降气作用,与杏仁配伍则能...

  • 炙甘草汤(复脉汤)辨治疗疾

    炙甘草汤(复脉汤)辨治疗疾

      《伤寒论》177条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条只有14个字,就将心悸之病因、病机、诊断和治法显示俱全,实乃言简意赅,临证辨治心悸,理解此条并活用炙甘草汤确能获取良好的疗效。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方药组成为: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以清酒与水共煎,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功,其方证的病机乃心之阴阳两虚。现代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对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现多用于各类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风心病、心血管神经症、肺心病...

  • 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选中成药

    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选中成药

    1级高血压是指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血压 1407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之一血压标准,但无心、脑、肾并发症者。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多为肝气上逆证、心肝火旺证和心肾不交证,临床时要根据证型不同选用适合的药物。 肝气上逆:表现为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舌红脉弦。可口服加味逍遥丸或舒肝丸,细粒丸每次服15粒;蜜丸每次服1丸,每天2--3次,宜于两餐之间服。 心肝火旺:表现为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可口服龙胆泻肝丸(蜜丸),每次服1...

  • 高血脂症中医肝脾肾辨治

    高血脂症中医肝脾肾辨治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形成的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的一种病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二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医整体调节机体机能,防治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被患者接受。   高脂血症“本”为“虚”   中医学认为血脂由水谷所化生,与津液同源,随津液的流行而敷布,注骨、益髓、泽肤、填充体腔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

  • 中医辨治放射性口腔炎

    中医辨治放射性口腔炎

    手术、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口腔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放疗时,由于放射线破坏口腔黏膜,抑制口腔腺体分泌功能,使口腔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消失,出现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同时,放射治疗抑制全身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继发口腔溃疡。中医认为,放射线致病因素当属于热邪、热毒或火热之邪,放疗副反应的证候群多为热象较重,热毒伤阴,火热毒邪,耗伤津液和气血,甚则伤及肝肾。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一、热毒壅盛型:发病急,表现为口腔溃烂,疼痛,甚至吞咽困难,...

  • 高血压临证辨证辨病

    高血压临证辨证辨病

      中医并无高血压一病,因本病多见头晕、头痛等症状,所以习惯把高血压归于“眩晕”、“头痛”范畴。笔者认为,中医辨治高血压,不应仅囿于“眩晕”、“头痛”而千篇一律应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之类,而应因证因病施治,方能收到显著疗效。举例说明:   更年期并高血压 滋水清肝二仙灵   汪某,女,48岁,2006年3月6日来诊,诉:近半年以来血压偏高,波动在145~160/95~100mmHg之间。询知其常常心烦,急躁,烘热,自...

  • 动脉硬化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动脉硬化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动脉硬化大致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等范畴。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不遂,肝气怫郁,气郁化火,煎熬津液,水凝成痰所致。痰浊留于体内,阻碍气血流通,可出现头痛眩晕,胸闷胸痛,肢体麻木偏瘫,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状。痰浊瘀滞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区别,一般按痰瘀在头、痰瘀在胸、痰瘀在腹、风痰闭阻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动脉硬化】痰瘀在胸,可见胸闷胸痛,心悸懊憹,急躁善怒,形体肥胖,乏力,舌黯或有瘀斑,苔厚腻或垢浊,脉滑实或弦。治以祛痰开郁,活血化瘀。方取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方:...

  • 心悸的症状 中医辨治

    心悸的症状 中医辨治

      《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下去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而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兼以解表,二药共用,可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驱邪之功而为佐,诸药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 牙痛五型辨治

    牙痛五型辨治

      牙齿本身病变可引起牙痛,其他的疾病也可引起牙痛发作,如三叉神经痛、心绞痛等。出现牙痛病的病因病机为阳明积热上壅,阴虚火热上炎、湿聚热腐,或肾气不足,肾髓不充及先天禀赋薄弱和外伤直接伤及牙龈牙齿,或长期恣食辛辣厚味,过食甜食又食后不漱口,酸甘日蚀,日久积热,内外合邪,结于阳明之络,或素体阴虚又兼湿热内盛,虚火挟湿热上攻胃络,偶触风、寒、湿、热、虫、外伤而发。我以寒热为纲,虚弱为本临床概为五型治疗每获效果。   寒热错杂型   此型牙痛临床特点为齿龈疼痛,得寒得热而牙痛程度无增重或减轻。处方以小续命汤化裁。方药组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