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 第27页

辨 第27页

  • 中医学分述辨治老年痴呆

    中医学分述辨治老年痴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日渐增多。中医无此病名,它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癫证”、“狂证”、“郁证”等范畴。由于年迈体弱,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平衡失调而痴呆遂起。其发病与五脏俱有关系,尤其与心肝睥肾关系密切。现将老年痴呆的辨治分述如下。 髓海不足 症见头晕耳鸣,记忆力和计算能力明显减退,懈怠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不稳,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益髓,填精养神,方用补肾益髓汤加减。常用药物可选用:当...

  • 辨治口臭有四招

    辨治口臭有四招

    口臭即口中之气发臭,本病临床极为常见。患此病者,不仅令人厌恶,而且患者也常为交际、洽谈而苦恼。为帮助患者消除口臭,特将口臭的辨治招数,浅述如下。 第一招,治胃火口臭。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伴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药用:黄连、升麻各9克,生地18克,丹皮、当归各12克,生石膏30克,日1剂,水煎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克。 第二招,治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肺久之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常伴咳咯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药用:半夏巧克,...

  • 冠心病中医辨治方

    冠心病中医辨治方

    冠心病中医学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认为其病主要是由痰浊上犯心胸,心阳失展,阻滞经脉,或由情志抑郁,气机失畅,导致气血郁滞,引起胸闷心痛等症状。其病之标,以痰浊、血瘀阻滞经脉为主,其本则属脏腑功能低下,故有心阳不振、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等基本证型。因此,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通阳化浊、活血化瘀为主治其标症,兼及本虚;在缓解期或慢性发病过程中,则以温通心阳、益气养阴、滋阴潜阳为主,兼治其标。 气虚阳衰型冠心病,可...

  • 国医大师周仲瑛复法辨治巨球蛋白血症案

    国医大师周仲瑛复法辨治巨球蛋白血症案

    •周仲瑛注重多种方法联合运用,着眼于以补肾为本,宗“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寓元阳”“阴阳之根”之理,采用阴阳并调之法。同时,结合“气血互生”之道,采用复合制方“气血互调”之法。 •周仲瑛除采用阴阳并调、气血互生之法外,还参入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稍加祛瘀之品活血生血,治疗全程顾护脾胃,以助生化之源。 •本案滋阴、温阳、益气、养血、化瘀、健脾、开胃等...

  • 眩晕(目眩头晕)中医辨治

    眩晕(目眩头晕)中医辨治

    眩晕是目眩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中医则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和痰湿中阻之分。 肝肾不足眩晕,多伴有精神疲乏、腰膝酸软、耳鸣失眠和遗精多梦等症状。   (1)黑芝麻、黑豆、核桃仁各250克。将上3味研细与白砂糖500克调匀。每日早晚取1汤匙调开水服。   (2)枸杞30克,乌骨鸡1只,炖汤服食。   (3)莲子(去心)、芡实各30克,山药50克,精瘦猪肉250克。炖汤服食。 痰湿中阻眩晕,多伴有头重头痛、胸闷气喘、少食多寐和倦怠...

  • 眩晕临床经验中医辨治

    眩晕临床经验中医辨治

      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他从医执教近50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人多发,可见于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尔氏综合征等多种病。杨牧祥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头目失荣、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所致,病位在...

  • 心系病辨治心法

    心系病辨治心法

    心系病辨治心法 心为君主关乎命,心病上焦气血辨。 气滞檀降血丹芎,淤行瘀化闭虫先。 肺痰瓜蒌薤半夏,痰浊从脾断生源。 老年补肾培元气,心肾不交交泰丸。 情志不调从肝治,心和四脏最相关。 注:①气滞檀降血丹芎,淤行瘀化闭虫先:气滞用檀香、降香类理气活血之药,血淤用丹参、川芎类行血之药,血瘀用三七类化瘀之药,血闭用水蛭类破血之药。②痰浊从脾断生源:肥人心病从脾论治,杜绝生痰之源。③老年补肾培元气:老年心病常从肾论治,培补元气。 高血压 从脉...

  • 心 包 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心 包 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 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 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病变,以及心 包黏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 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 性缩窄性心包炎。除系统性红斑狼 疮性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 于女性。本病属中医的心痛、咳喘、 胸痹、悬饮、痰饮等范畴。中医临床 通过辨治,可获得良好疗效。 1.外邪犯肺证:证见发热,胸痛 胸闷,喘促干咳,全身骨节酸痛,烦 躁汗出,舌苔黄腻或白腻,脉骨数 或结代。此型见于急性心包炎。治 宜清热宣肺,化瘀活血。方用银翘 散加减。 2.痰热互结证:证见胸中...

  • 静脉曲张性溃疡 辨证论治外治法

    静脉曲张性溃疡 辨证论治外治法

    静脉曲张性溃疡又称郁积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属于中医“臁疮”、“裤口疮”、“裙边疮”范畴,好发于小腿下1/3的踝内侧,起初表现为静脉曲张或静脉功能不全,局部瘀血,继而发生溃疡,并见鳞屑及湿疹样改变,疮面暗红、臭秽,自觉疼痛,下肢酸沉,伴发热。 【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 局部红肿、瘀血、溃疡、渗出,或腐臭流脓,下肢肿胀,局部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滑。 治宜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用化瘀解毒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

  • 头痛证治辨析《伤寒论》

    头痛证治辨析《伤寒论》

      《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条,“霍乱病篇”2条。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传变、并病或作为辨证之根据而提出。由于叙述的先后不同,方式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就该书对头痛证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做以下辨析。   病因病机15条,归纳为4点...

  • 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围,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证,临床表现有的以邪实为主,如气滞、血瘀、痰湿、寒凝等,有的表现以本虚为主,如肾阳不足,气阴两虚等。有的表现为虚实并见,偏重不一。临床一般分以下几种证型: 1.寒凝心胸型:每当受寒或天气骤冷则心胸剧痛,胸闷如压重物,甚则痛引肩背,苔白腻,脉弦等。冶以温阳散寒、宣痹开结。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处方:瓜蒌、薤白、桂枝、法半夏各10克,陈皮、枳实、干姜各5克,日1剂,水煎服。 2.痰湿中阻型:临床表现为心胸闷痛,脘腹胀满,四肢困重,口淡乏味,舌苔...

  • 脑鸣眩晕症从肝辨治

    脑鸣眩晕症从肝辨治

      脑鸣在中医学中属眩晕症的范畴。一般发作时,病人自觉脑子嗡嗡作响,有时伴头昏头痛、胸胁隐痛、耳鸣耳背。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脑鸣是由肾虚引起的,多从肾虚治。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肝经从头而过,脑鸣与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因此从肝辨证论治脑鸣,每获奇效。   疏肝行气   肝性刚,喜条达,主疏泄。肝伤则会气机逆乱,容易郁滞隐隐作痛,或失其所养,风邪内动,上扰巅顶,而诱发头痛,脑鸣耳鸣。   患者陈某,41岁,来院时头痛脑鸣、诉有近5年发作史,最近频频发作,发作时头痛如裹,脑鸣不止,时如蝉鸣,时如雷鸣,呃逆嗳气,实受病困...

  • 辨证用药治疗失眠

    辨证用药治疗失眠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其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或眠浅早醒。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心火亢盛、心血不足、肝肾阴虚等,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所以治疗时可辨证使用中成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心火亢盛 患者多伴有心情烦燥、口舌干燥、头昏脑涨、舌质红赤、小便发黄等症状,治宜清心降火、养血安神为主,可服朱砂安神丸,每次9克,早晚各1次。   肝阳上亢 患者多伴有烦燥不安、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等症,治宜平肝安神为主,可服琥珀多寐丸,每次3克,早无各服1次。   肝肾阴虚 伴有多梦易醒、健忘、头晕目眩、耳鸣...

  • 头痛怎么办?中医辨治

    头痛怎么办?中医辨治

    云南名医治头痛(肝肾阴虚)方 处方:熟地、山药、茯苓各30克,菟丝子、女贞子、山茱萸、丹皮、菊花各15克,枸杞子、天麻、钩藤、炙龟板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肝滋肾,熄风止痛。用于治疗头痛,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腰酸腿软,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云南名医治头痛(肝阳上亢)方 处方:天麻、钩藤、生地各20克,夏枯草、牛膝、女贞子、丹皮各15克,白芍、石决明各30克,黄芩、栀子、全蝎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 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引起患肢远侧段缺血性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西医西药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部分患者最终因截肢而致残,而中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尚有部分效果,仅分析一例如下。 鄢某某,男,47岁。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足部皮肤颜色变黑,粗糙,渐上延至膝上,双足发冷,无明显疼痛,行走活动尚可,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鸽蛋大小红肿热痛包块,沿足背向上游走性疼痛,曾就诊某医院做彩超,诊断为右下肢胫后、胫前动脉下段、足背动脉、左下肢胫后动脉...

  • 重气血辨证治疗冠心病 血瘀证特色辨证

    重气血辨证治疗冠心病 血瘀证特色辨证

    “通补治则”治疗冠心病具有丰富的古文献依据。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陈可冀院士继承冉雪峰、蒲辅周、岳美中、赵锡武、郭士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为通补治则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所谓“通”即“三通”:疼痛发作期, 病情急, 宜治标, 以通为主,多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 ;所谓“补”即“两补”:缓解期宜治本, 以补为主, 多以“...

  • 虚性高血压的辨证治疗经验

    虚性高血压的辨证治疗经验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 “失眠”等范畴。若治不及时或治而未控, 可变生“薄厥”、“大厥”、“水肿”、“胸痹”等 证。 在临床实践中其辨证分型主要为肝 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上犯、肾阳亏虚四 型。中医把肝肾阴虚、肾阳亏虚型称为虚 性高血压,通过辨证施治,临证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一、肝肾阴虚型 表现:头晕眼花,头部空痛,脑转耳...

  • 眩晕辨证选中成药

    眩晕辨证选中成药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反复发作,不仅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还可发生中风,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老人头晕大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长期郁怒,气郁化火,扰动清空;或者嗜酒肥甘,脾失健运,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久病不愈,气血生化不足,脑失所养等等都会引起眩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 肝肾阴虚:表现为眩晕反复发作,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薄,脉弦细。可用杞菊地黄丸来治疗,1次1丸,一日2次。 肝火上炎: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

  • 心血管疾病在膏滋药的辨证要点

    心血管疾病在膏滋药的辨证要点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归属“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传统认为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以及饮食、情志、劳逸失调等有关,为脏腑气机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由于病程较长,又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等学说。 膏滋药的辨证要点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从“风”、“火”、“痰”、&l...

  • 高血压要辨证准确 选方恰当

    高血压要辨证准确 选方恰当

    中医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 “头风”、“头疼”、“眩晕”、“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症,部分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根据高血压的病理变化,笔者认为只要辨证准确,选方恰当,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早期:中医认为,高血压早期的病理变化是以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为特征。肝阳上亢所致血压升高以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耳鸣、睡眠不宁等肝火偏亢为特征。 高血...

  • 不寐症辨证论治三要点

    不寐症辨证论治三要点

      “时下,因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欠规律等因素,失眠带来的危害对人群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短暂失眠可致头昏、头痛、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和记忆力减退,而持续性失眠则极易引起血压、血糖、血脂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的并发症,甚至造成内分泌失调而促发精神障碍。”近日,黑龙江省神志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赵永厚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失眠症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应防范严重心神失养所致抑郁情绪引发的自杀或精神运动型症状。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 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 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 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 困倦等,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多梦。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失眠症40例,取 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来源于老干部服务中心的 失眠患者,总共40例,男18例,女22 例;年龄60一86岁;病程2.3~11年。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 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 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多梦;(3)经各 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 施晓云治经行头痛辨证组方

    施晓云治经行头痛辨证组方

    江苏名医治经行头痛(血瘀型)方 处方:桃仁、红花各12克,当归、川芎、赤芍、生 地、丹参各15克,全蝎、蜈蚣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用于治疗经行头痛,中医 辨证属血瘀型。症见头痛在经前,头痛固定不移,如 锥如刺,且经行不爽,头痛加剧,经行畅通,则头痛减 轻,舌有瘀斑,脉细或细涩。 创方者:施晓云 江苏名医治经行头痛(肾虚肝旺)方 处方:生地、首乌、枸杞子、天麻、钩藤、石决明、 杜仲、牛膝、茯苓各12克,山栀...

  • 分型辨治更年期失眠症

    分型辨治更年期失眠症

    由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及社会因素等原因,更年期失 眠症目前已成妨碍更年期女 性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常见病 之一。患者由于睡眠时间不 足、睡眠质量差,故睡眠不易 消除疲劳以及恢复体力与精 力,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或睡 眠不深,多梦易醒,或醒后不 能再睡,甚则整夜不眠等。笔 者将本病分为以下五型辨治, 临床疗效较好。 1.肝气郁结型证见不易 入睡或寐则多梦,情绪低落, 郁郁寡欢,胸胁胀闷,长吁短 叹,饮食量少,或大便不调,舌 质淡,舌苔薄或腻,脉象沉弦。 辨证属肝气郁结,心神不安。 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宁神。方 用:柴胡1...

  • 痫证癔病 论神病辨治

    痫证癔病 论神病辨治

    神病辨识 最难辨识属神病,常有不得不隐情。 真懂编剧假作真,便知主诉莫轻信。 患即不言根基处,医岂糊涂阐病因? 神病外侯狂躁郁,喜怒忧思悲恐惊。 识得神病个中昧,独立画像最贴真。 心疗治本法独特,药疗治标缓病情。 刚柔辨证为总纲,顽痰怪瘀补虚灵。 狂躁郁烦心不静,安眠促睡自调停。 治神病当调气 神病多与气相关,治神调气最尖端。 喜缓怒上忧思结,悲消恐下惊则乱。 缓收上潜开郁结,消补下提乱镇颁。...

  • 失眠多梦20余年夜难寐 处方从辨证思路分析

    失眠多梦20余年夜难寐 处方从辨证思路分析

    毕华剑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医院 张母,53岁,于2016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失眠多梦20余年,夜难寐,入睡尤难,诸梦纷纭,易醒,每夜仅睡3~4小时。其人面色少华,心烦急躁、夜甚,口苦口干,易出汗,常有畏寒畏热,视物不清,舌红苔少,根部苔黄,脉弦、细。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降压物药物(具体不详),血压控制不稳定,在150/110mmHg左右波动。 处方:炒酸枣仁15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炙甘草10克,柴胡8克,黄芩8克,白芍10克,夜交藤10克,茯神10克,煅龙骨15克,...

  • 头痛 中医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头痛 中医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气虚头痛:头脑空痛,疲乏加剧,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气不足以息,脉虚无力等。当补益中气,宜用黄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两次服。   血虚头痛:头痛常伴面色黄白,头昏目花,舌质淡,脉细弱等。当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18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服。   阴虚头痛:头痛常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质红,脉沉细无力等。应滋补阴液,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黄精3...

  • 头痛的核心病机与辨证方法

    头痛的核心病机与辨证方法

    中医的头痛是指因外感与内伤,致使头面脉络挛急或失养,以致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症的疾病。 头痛的病因 中医对头痛的病因认识有很多观点,我认为头痛病因主要有五种: 一是与火热之邪有较大的关系。因为三阳经皆行于头面,易从热化。 二是与风有关。分外风与内风,风的问题还要从病层和病情的反复来看。 三是与痰有关。朱丹溪《丹溪心法》言:“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四是与瘀有关。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创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所致...

  • 失眠半年余 临床经方辨治

    失眠半年余 临床经方辨治

      失眠为临床常见症,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伤寒杂病论》对不寐论述颇多,记载的多个方证至今为临床常用,如酸枣仁汤证、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等。笔者在跟随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学习中,深刻体会了临床经方辨证的重要性。今总结一例冯世纶用大青龙汤加味治疗不寐,不拘泥于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法,而是重在据证处方用药的病案如下。   刘某,男,36岁。2010年11月7日初诊。失眠半年余,西医诊为失眠、抑郁症,给服多种药物而疗效不显。求治于他处中医,疗效亦不佳。现入睡困难,服舒乐安定2片仅睡2~3小时,且睡眠不深,第二天昏昏沉沉,周身乏...

  • 五种头晕 中医辨证施治

    五种头晕 中医辨证施治

    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俗称“头晕”。目前对于眩晕,西医常靠输液扩张血管来缓解一时之急,但很容易反复;而经中医辨证施治,多疗效不错。 可导致眩晕的病因有很多,像高血压、贫血、颈椎病、腰椎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阻塞、脑震荡及其后遗症、眼屈光不正、劳累过度、化学物品中毒,等等,皆可引起眩晕。眩晕患者除单纯头晕外,常伴有心悸失眠、耳鸣耳聋、头脸麻木、潮热盗汗、胸闷恶心、神疲倦怠;面色苍白、烦躁易怒等,对此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