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 第17页

辨 第17页

  •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中医辨证治疗加减方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中医辨证治疗加减方

    便秘不仅是成人易发的疾病,小儿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尤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 小儿便秘症状类似,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 小儿便秘原因多 脾虚肝旺常见 小儿便秘与饮食和习惯有关,病位在大肠,关键还在于小儿脏腑功能特点,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小儿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

  • 中医辨治生殖器疱疹

    中医辨治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为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中医认为,其早期属热证、实证,为湿热、毒火阻滞肝脉;后期则伴有肝肾不足。根据症状,体征,结合舌脉,一般将本病分为三型,即湿热下注、毒热蕴结、肾气不足。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1.湿热下注型:常见生殖器疱疹部位水疱成簇,周边有红晕,或有糜烂,有轻痒,可见小便黄赤,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多由于平素喜肥甘厚味,湿热之邪下注肝经所致。冶宜清热除湿,方药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 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 10克,车前子(包) 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木通 1...

  • 便血辨治方药 血便验案举隅

    便血辨治方药 血便验案举隅

      古代医家多认为,血从大肠或肛门来者为近血,血从胃或小肠来者为远血。现在则主要从便血的颜色形质来分辨其病机部位。一般来说,便血鲜红或脓血相杂,其来近,多属实热或湿热;便血暗紫,其来较远,多属虚寒或瘀滞。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即血自大便排出。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以“近血”和“远血”之分型进行辨治,称:“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至于所...

  • 便秘辨证处方 大剂量生白术具有通便

    便秘辨证处方 大剂量生白术具有通便

    沈某,男,47岁,于2015年9月18日初诊。患者近八年来大便4至5日一行,自行服用肠清茶至今,大便仍干结难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及脑梗史。舌质淡红,舌苔薄少,脉弦。 诊断:便秘。辨证:气滞血瘀。处方:柴胡10克,炙甘草5克,桃仁10克,冬瓜仁30克,紫菀10克,炒白芍30克,杏仁10克,全瓜蒌 30克,火麻仁30克,枳实10克,桔梗10克,决明子15克,鱼腥草30克。 从二诊至十二诊,病人大便2日一行,仍干。十三诊时加生白术30克,病人反映大便干结程度减。十五诊时生白术加至40克,十八...

  • 颈椎病 肾虚血瘀证辨治

    颈椎病 肾虚血瘀证辨治

    朱婉华 江苏省南通良春中医医院 朱良春据70年临床经验,将颈椎病分为三大常见证型,即肾督亏虚型、瘀血阻滞型和风寒湿阻型,予益肾蠲痹法为该病的治疗大法,“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标本兼治,相得益彰。所创制的益肾蠲痹丸,配合辨证方剂,临床疗效显著。 病机治则 通补兼施治颈痹,益肾蠲痹诠其理 “益肾蠲痹丸”是朱良春多年经验的结晶,是以温肾壮督、钻透逐邪、散瘀涤痰(地黄、当归、淫羊藿、肉苁蓉、鹿衔草、老鹳草、寻骨风、徐长卿)...

  • 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便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很多家长对此病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为此,笔者请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五区主任闫永彬教授,从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中医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主要是指孩子排便规律的改变,如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闫永彬认为,小儿便秘的诊断主要看患儿大便的性质,即大便干燥、坚硬,其次看患儿排大便的感觉,即使患儿大便正常,但排大便时特别费劲,也可以称之为便秘,至于大便间隔时...

  • 中医辨证治脱肛方 症见脱肛久利

    中医辨证治脱肛方 症见脱肛久利

    处方:赤石脂、禹余粮各12 克,菟丝子、炒白术各10克,补骨脂8克,炙甘草、升麻、炮干姜各 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补肾,涩肠固脱。 主治:脱肛,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症见脱肛久利,下脓血便,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 阮东翎...

  • 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

    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

  • 陈洪干辨治中医“胁痛”慢性胆囊炎

    陈洪干辨治中医“胁痛”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属于中医“胁痛”范畴, 江苏淮宿名中医、江苏泗阳县中医院创立 者陈洪干先生业医60载,对慢性胆囊炎 的分型治疗,经验颇丰。现将其分型辨治 慢性胆囊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湿热内蕴型症见胁肋胀痛,连 及肩背部疼痛,胃脘饱胀,口中黏腻乏味, 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小便黄染甚至巩膜 黄染,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脉 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通腑泄浊法,用大 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 实、山栀子、大黄、藿香、砂仁、金钱草、元 胡。腹胀盛加大腹皮,巩膜黄加茵陈,湿热 既衰...

  • 中医将急性胆囊炎分型辨治

    中医将急性胆囊炎分型辨治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属中医学“胁痛”、“腹痛”、“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胆是六腑之一,以通降下行为顺,如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引起肝胆气郁,疏泄失常,通降失调,即产生“不通则痛”的症状。如湿热熏蒸,浸淫肌表,则可发为黄疸。治宜理气活血,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中医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以下三型辨治。   气滞型胁脘隐痛,闷胀痛或窜痛,并牵引肩背,伴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食少腹胀,发热不重,苔薄白,脉弦紧...

  • 分型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炎黄疸

    分型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炎黄疸

      自身免疫性肝炎出现的黄疸,大多属中医“黄疸”中的“阴黄”范畴。笔者将本病黄疸按以下三型辨治,取得了一定疗效。   寒湿阻遏脾胃肝胆   症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右胁疼痛,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治宜温中散寒化湿,健脾利胆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和理中丸加减,药用茵陈、附子、干姜、白术、甘草、柴胡、丹参、泽兰、郁金、黄芪等。   脾虚不运湿郁肝胆   症见黄疸久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

  • 胆胀胁痛辨治慢性胆囊炎

    胆胀胁痛辨治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的主要表现是右中上腹或剑突下反复疼痛,疼痛多在进食油腻或饱食后诱发或加重,常伴有腹胀、嗳气、呕恶、纳差、厌油腻、大便异常等症状。临床上,中医按“胆胀”、“胁痛”等辨证治疗,可获良效。   肝气郁结症见右胁疼痛时作,疼痛呈胀闷窜痛,并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善太息或嗳气,腹胀,饮食减少,妇女可伴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或薄白腻或薄黄,脉弦。治宜疏利肝胆,行气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白芍20克,枳壳6克,陈皮10克,川芎6克,香附6...

  • 脱肛病,直肠脱垂,临床辨治脱肛病的经验总结

    脱肛病,直肠脱垂,临床辨治脱肛病的经验总结

    韩宝治疗脱肛病的临床经验 脱肛病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慢性疾患。根据脱出组织分为两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和完全性直肠脱垂[1]。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出、坠胀、出血、肛门潮湿瘙痒、嵌顿、肛门失禁、便秘或腹泻。这些症状会随病情迁延日久而逐渐加重。经过专科检查及排粪造影检查,可以确诊。据2015年统计,我国城乡成人脱肛病发病率为0.03%,其中东北和华中地区相对高发,均为0.08%[2]。中医称直肠脱垂为“脱肛”。这一名...

  • 肝脓肿辨证治疗

    肝脓肿辨证治疗

      肝脓肿辨证治疗,常可分为3种类型:肝胆郁热型、火毒壅盛型、正虚毒恋型。   肝胆郁热型:多见于肝脓肿早期,常见往来寒热,胸闷口苦,右胁微肿隐痛,吸气时疼痛加剧,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等。治宜疏肝胆郁热,药用柴胡清肝汤或金铃子散加减。   火毒壅盛型:多见于肝脓肿中期化脓阶段,症状可见高热,口干,便秘,小便色赤,右胁肿痛,皮肤呈现红紫,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治宜解热毒为主,可用黄连解毒汤和大柴胡汤加减。   正虚毒恋型:多见于肝脓肿后期,症状常见午后潮热,自汗盗汗,脸色苍白,食欲下降,右胁疼痛,舌淡苔薄,脉数...

  •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肝硬化的诊治,应依据其症状和体征而定。功能代偿期患者可从“胁痛”“症积”论治,失代偿期有腹水征则按“臌胀”辨析。 肝郁脾虚型:多属早期肝硬化患者,并见胃纳减少,胸腹闷胀,两胁胀痛,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入暮可有足部微肿,舌色或暗红或淡,舌体较胖或边有齿痕,脉象虚弦,重按无力。治则:疏肝健脾,兼以活血。方药: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术、白芍各10克,茯苓、太子参各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

  • 分期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期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急性期 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

  • 席作武在临床中辨证论治便秘

    席作武在临床中辨证论治便秘

    席作武,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对阴虚津亏肠燥型便秘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便秘直接原因有热、实、冷、虚四种。《伤寒论》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和脾约。胃肠积热者发为热秘;气机郁滞者发为实秘;阴寒积滞者发为冷秘;气血阴阳不足者发为虚秘。   便秘总以虚实为纲 实者病机...

  • 直肠癌辨治规律 强调湿热偏重注重去腐生肌

    直肠癌辨治规律 强调湿热偏重注重去腐生肌

    孙桂芝治疗直肠癌临床经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相似,直肠癌常与结肠癌被一同提及,统称大肠癌或结直肠癌。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而在病死率方面,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排第五,依次为肺癌及支气管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1]。目前,结直肠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以及中药辅助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2]。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有较大差异。在我国,大肠癌发病部位以直肠最...

  •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等,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

  •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   主要表现: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利湿,...

  • 名医关幼波对黄疸病辨治

    名医关幼波对黄疸病辨治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   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已故名医关幼波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卓有建树,对黄疸病辨治大胆创新,曾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中所遇2例疑难黄疸治疗过程的分析,体会了关幼波治疗黄疸的思路和方法。   病案举例   病案1   患者,女,43岁,1998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身黄、尿黄5周余。患者6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钝痛,伴上...

  •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中医辨证施治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指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病人经其他方法治疗而腹水难以消退的疾患,属危重症之一。笔者据长时间跟随关幼波名老中医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探索,认为应在突出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注意补气活血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属“臌症”范畴,古代医籍多有论述,但在临证时并发证较多,病证也较为复杂。笔者认为,水湿内停,主要是由于正虚(气虚、脾虚、阴虚)肝郁血滞,中州不运,湿热凝结成痰,瘀阻血络;更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

  • 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急黄”范畴,是由于患者素体中阳偏盛,感受湿浊之邪后湿从热化,或直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导致湿热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肝胆湿热兼风湿表证   症见黄疸初起,两目微黄,小便黄赤,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神疲乏力,舌边发红,舌苔黄腻,脉浮弦。   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用麻...

  • 乙肝治疗 辨证治方

    乙肝治疗 辨证治方

    治乙型肝炎(肝气郁结)方 处方:枳壳、郁金各12克,白芍、赤芍各15克,川楝子、当归、陈皮、柴胡各10克,香附8丸,炒麦芽、炒神曲、炒谷芽各20克。 加减:脾虚者加太子参18克,炒白术20克,茯苓15克;胃肠气滞者加大腹皮、莱服子各5克,砂仁10克;气滞湿阻者加苍术、佩兰各15克,厚朴10克;阴虚者加沙参、黄精、生地各15克,麦冬20克,枸杞子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解郁化滞。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临床症见患者肝区胀痛,胸闷乏力,生气则重,时叹息...

  • 名医王鸿士辨治肝硬化的病案

    名医王鸿士辨治肝硬化的病案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医王鸿士曾拜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后又拜清太医瞿文楼为师,深得二师真传,医术精湛,效果显著。现将其辨治肝硬化的病案介绍如下。   病案一   齐某,男,41岁,工人。1971年春,患者感脘堵腹胀,两胁刺痛,食欲不振,便溏乏力,时而低热,经常齿衄或出现皮下瘀斑。同年11月某院检查脾大两指,肝剑突下三指,肝功能检查:转氨酶396,麝浊14,白/球:3.43/3.02,诊断“慢性肝炎(活动期)”。1972年11月食道造影见中下段黏膜迂曲不整,有虫蛀样小缺损,轮廓...

  • 中医治疗肝硬化 名医高宪虹辨证方

    中医治疗肝硬化 名医高宪虹辨证方

    治肝硬化(肝郁脾虚)方 处方:柴胡、枳壳、姜半夏、制香附各10克,白芍、党参、茯苓、山药各12克,川芎6克,炒鸡内金7 克,炒薏苡仁、炒白术各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临床可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脘腹闷胀,或恶心呕吐,便溏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细。 专家点评:肝为将军之官,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脾属土,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气旺盛,首乘脾土。肝病后肝木失于条达...

  • 肛肠疾病多从湿热论治 因时因证加减重视虚实辨证

    肛肠疾病多从湿热论治 因时因证加减重视虚实辨证

    陈民藩,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重要创始人。他从事中医肛肠学科医教研工作50余年,长期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功绩卓著,成果颇丰。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一至四届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一至三届主任委员及第四、五届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陈民藩在50多年肛肠科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肛肠疾病防治模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在...

  •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国医大师们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他们不仅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对中医临床专业人员学习借鉴有重要意义。原本四版“国医大师临证经验”栏目今后在五版刊出,将陆续刊登国医大师临床诊疗各类疾病的验案和体会,以益后学。 张纨 河北省中医院 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

  • 急性病毒性肝炎 关幼波分三步辨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 关幼波分三步辨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黄疸和无黄疸两种类型。黄疸型属于中医的“阳黄”范畴。无黄疸型肝炎多属中医的“肝胆湿热”、“胁痛”、“郁证”、“肝胃不和”、“积聚”……等范围。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其一是外感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肝失疏泄,蕴结在里,困遇脾胃;其二是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温热内生,郁蒸肝胆。以上是致病的主要外因,其内因是素昔有...

  • 功能性便秘,辨证为阴虚肠燥,加减方药

    功能性便秘,辨证为阴虚肠燥,加减方药

    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的“肠结”“脾约”等范畴,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肠失濡养,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所致。 症见:辨证为阴虚肠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干结,排便费力,持续时间长,甚至有的达3个月以上,粪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甘草、当归、麦冬各10g,玄参20g,大黄6g,芒硝5g(兑服),苦杏仁8g,肉苁蓉、黄芪、核桃仁各12g。 加减:气虚乏力加党参10g;肝火旺盛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