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 第2页

现代 第2页

  • 古代膏方与现代膏方

    古代膏方与现代膏方

      古代膏方   特点是目的单纯,药味简单,可做为配药药对/基础药使用。   到了明清时代,有相似功效的药物精选并归为一类,如补血组、补心气组、滋肾阴组、活血化瘀组、健脾利湿组,再将这些组群进行整合,综合发挥这几组药物的作用。由这些不同组的药物分别承担其在总方中的君臣佐使的作用,形成方中的君剂、臣剂、佐剂、使剂。   治外科疾病《圣济总录》“一醉膏”,以没药、瓜萎、甘草,酒煎成膏,治“发背、脑疽及一切恶疮”。《洞天奥旨》“文武膏&rdquo...

  • 解开中医药的奥秘 让中医药讲“现代话”

    解开中医药的奥秘 让中医药讲“现代话”

    一位天津患者饱受头疼困扰,多方求医总是治不好。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诊断他为缺血性头疼,为他开了中药养血清脑颗粒。一个疗程过后,患者头不疼也不晕了,症状明显改善。 养血清脑颗粒最初主治“血虚头疼”,如今专用治疗缺血性头疼,高血压头疼。从“大水漫灌”变成“精确滴灌”,这源于张伯礼主持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该技术获得今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的“两个相对清楚&rdq...

  •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能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批评中医者,有一个著名的论点叫做“废医验药”。“废医”,即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统统应当废除,而由现代医学理论取代。“验药”,即一切中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定成分、疗效和毒性,才能决定是否可以临床应用。笔者认为,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中药没有了中医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理论,尤...

  • 现代活血化瘀学派临床实践与研究

    现代活血化瘀学派临床实践与研究

    发展简史 1956年,高血压研究小组成立;1959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协作研究心血管病起步;1962年,首篇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经验论文发表;197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16家医院合作研究活血化瘀复方冠心II号;1978年,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成立;1981年,创建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92年~2000年,中日、中日韩等国活血化瘀国际会议;1997年,首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海峡两岸活血化瘀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

  •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

    陈可冀:国医大师推进古老的传统医药学迈向现代

    厚古不薄今,温故且知新。传统中医学是古而不老,旧而常新,永远富有生命力的。 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在思维方法和诊疗手段上也有很大不同,但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两者的共同价值取向。 我希望今后的中医发展道路中,能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跨文化认同彼此的优势和特点,优势互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精髓,提高临床疗效,是中西医结合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只有采取这种优势互补的整合,跨学科交叉、求同结合和求异探索整合,才能使两种医学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 融合古老中医与现代护理

    融合古老中医与现代护理

    中医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服务在诊疗中的举足轻重。安徽省中医院从护患沟通与方法创新等方向努力,让古老中医与现代护理达到有机融合。 搭建护患沟通的彩虹桥 “我是咱们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忠实粉丝,每次住院都来麻烦他们。”安徽省中医院第十九病区2床的袁大爷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他因糖尿病足伤口感染有恶臭,而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及时为他清洗伤口,进行中医治疗,让他感动不已。除了口头表示,袁大爷还把这个经历写了下来贴在病区门口...

  • 甘肃现代已故十大名医 柯与参 张汉祥

    甘肃现代已故十大名医 柯与参 张汉祥

    柯与参(1903年~1978年),名敏,字与参,甘肃宁县人。1926年,开始行医。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上海光华医药杂志社兰州分社社长,甘肃省国医分馆馆长、省中医学会理事长、省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等职。他一生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思想,精研《灵枢》《素问》等经典著作,曾先后受教于章太炎、恽铁樵、陆渊雷、施今墨等医坛大师,治学严谨,既通中医经典,又善辨证施治,尤以治疗妇科、儿科及消化系统疾病见长,研发了著名儿科良方“健儿素”。发起创办了甘肃第一个中医学术...

  • 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化并行

    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化并行

    编者按:2005年至今,文化部已建立了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如何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引领更多传承人守护住传统医药的文化根基,并让传统医药项目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是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报今起连续刊发系列文章。 说起传统医药,有着至少5000年历史的针灸最具代表性。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医针灸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无疑让中医人为之振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

  • 甘肃现代已故名医 裴慎 刘景泉

    甘肃现代已故名医 裴慎 刘景泉

    裴慎(1917年~1989年),字慎之,武山县洛门镇裴家庄人。最初从事教育,曾任小学校长。酷爱中医,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弃教从医,先后去上海、南京等地,师事我国著名中医欧阳予仲、余无言等人。学成后在西安、平凉、天水等地开业行医。三十岁左右,即以伤寒、杂病闻名于陇东、陇南一带。1949年秋,倡导组建洛门及洛门大众诊疗所和中医药研究组。其论文《麻疹的辨证论治》《天冬合剂治百日咳113例》因临床验证疗效确凿,被列为协定处方推广。1953年,被评为省甲级模范,洛门医研组获省甲级模范奖。1956年,调武山县医院,将原洛门诊...

  • 现代女性要“通血脉”

    现代女性要“通血脉”

    进入夏秋交替之际后,有些“白领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便秘、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原来细嫩的皮肤也逐渐变得干燥,甚至面部还出现了色斑。这些症状很可能是体内各种管道如消化道、排泄管等不通畅的表现。管道不通,医学上称为“流通障碍”,可以导致高血脂、代谢紊乱、便秘、心慌、心烦、胸闷、失眠以及皮肤干燥、面部色斑等病症。 何谓“通”?中医认为,皮肤之健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内的气血是否畅行通畅。气滞血...

  • 被异化和失真的现代中医理论

    被异化和失真的现代中医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院校规模空前,培养的学生不少,但为什么大家感到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整体临床水平不尽人意呢?笔者认为,中医教育的不成功,问题首先出在教材上。   现行教材是向西医学靠拢的产物   古代中医教育以家传师承为主。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学校教材的系统编写始于民国时期,当时社会风气以西方科学为时髦,对中医学持怀疑、否定态度,卫生行政机关悉由西医掌握,认为中医“不科学”而将中医排斥在学校系统之外。中医为求生存,争取中医教育加入学校系统,不得不向所谓科学...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现代疑难杂病多符合中医痰邪黏滞胶结、缠绵难愈的特点。李士懋提出,治痰不可拘泥于肺、脾、肾三脏,而当从五脏全面考虑,辨证治疗,并贵在加减。 •现代疑难杂病亦多符合中医瘀血特点,李士懋在临床上治疗瘀血证推崇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并强调应用活血化瘀法必须辨证论治,切不可一味活血。 •现代疑难杂病临床最为多见的是痰瘀互结证,较单纯的痰证或瘀证更加缠绵难愈,故治当缓图,应善于守方,既攻逐邪气,又不伤损正气,方为王道之法。 近年来,因自然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

  • 现代康复飘满中药香

    现代康复飘满中药香

    中医丰富了现代康复手段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是以复杂脑中风康复治疗为鲜明特色的科室,走进病房记者闻到了浓浓的中药香。 今年64岁的吴奶奶是脑干出血病人,入住康复医学科时平车推入病房,病人当时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障碍及严重的便秘。“这类病人大便时如果用力过猛容易引发二次出血,非常危险。”康复医学科主任琚国胜说,西医对便秘没有太好的方法,因此他采用中药灌肠、推拿以及汤剂等中医药的方法来改善吴奶奶的便秘症状,效果非常明显,便秘的改善为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打...

  • 温再兴: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温再兴: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是保障中药材流通安全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中药材物流基本处于“小、散、差”的原始状态,与我国工业消费品物流现状比较,要落后20年,与粮食、棉花、烟草、水果、蔬菜等其它农产品物流现状比较,也要落后10年。中药材流通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分散加工问题,马路曝晒、硫磺熏蒸;包装无规范、无包装、滥包装、无标识;分散仓储、民房储存、掺杂使假,不能实现全程追溯等等。...

  •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宏观上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以人体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愿意接受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医疗服务...

  •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一般人都认为《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中医的经典,因为对中医没有兴趣,因此,也不愿接触《黄帝内经》。其实,这是一部以医为主,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心理、气候、气象等学科的探讨天地人化育的生命科学巨著。正如南怀谨所说,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书。 @颜新好大夫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了解病人的既往史、现在史,这与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主体思想解决问题并不矛盾,为我所用。 @赵进喜大夫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走向世界,...

  • 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

    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此前,我们已经提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与其学科分化探索”;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建立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已是学术界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共识。 由此,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先要明确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全新概念及其...

  • 古方中开发出现代中药

    古方中开发出现代中药

    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成果使得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再次掀起高潮。 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热潮下,我们不应该忘记中成药能有如今的发展全赖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西医结合运动,是中西医结合使得中成药进行了第一次大开发。使得中成药成为占据我国医药市场半壁江山的重要品类。 在推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张伯礼院士总会谈起他的导师阮士怡教授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我...

  • 贵州: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优势互补

    贵州: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优势互补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伐,9月23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针对贵州省中医资源总体不足、中医服务可及性低等现实问题,《意见》要求: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发挥特色优势资源,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9月28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这在贵州历史上尚属首次。会上,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结合刚刚出台的《意见》发表重要讲话,...

  • 现代女性易陷入的养生误区

    现代女性易陷入的养生误区

    如今,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们常常会追逐时尚,选择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方式,但有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离健康生活越来越远。 误区一: 洗肠、断食,排毒养颜 误区:许多女性都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皮肤也会变得透明有光泽,比单纯外用化妆品效果好。还有人选择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以求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解释:中医也讲排毒,除了正常的大便、小便及出汗三种排毒通路,古代人甚至还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说法,...

  • 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我们课题组在开展以葱白提取物治疗冠心病的系列研究中遇到很多难题,都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得到了解决,充分体会到了现代科技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多个关键环节利用现代技术   提取有效组分   本课题研究组前期运用辛温通阳中药葱白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已经证实,葱白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其中有机含硫类化合物是葱属类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是由于其物理及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及分...

  • 中医现代护理工作提升质量

    中医现代护理工作提升质量

      社会进步发展越快、开放程度越大、健康指数越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期盼,就越透明、越标准、越规范。近几年,石家庄市中医院的护理工作,从基础、功能护理到整体、优质护理,从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到国家中医重点护理学科,从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到国家中医临床护理重点,途经着一条“研究型、特色性、数字化、满意度、精益人、文化味”的尝试之路,进行着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研究型:是中医现代护理工作走向未来的基础   任何一项活动、工作或事业,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都有可能做不成、...

  • 交融现代医学  提高诊疗水平

    交融现代医学 提高诊疗水平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江门市中医院。55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并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广东省首批中医名院和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该院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级重点专科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妇科是该院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重点科室,现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江门市首批中医重点专科和江门市巾帼文明岗。   “关爱女性,从关注女性健康开始”是...

  • 药膳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药膳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药膳用中药炮制的技术,是从1980年成都同十二堂药膳餐厅开 业后,开始对其研究,研究目的要逐步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明药 膳用中药炮制的原理,使其标准、规范、入膳安全。 前先对药膳用中药炮制理论和炮制方法的研究。比如,“天麻鱼头”这道药膳菜,其功效是: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 血。适用干虚风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针对天麻鱼头的功效和适应证,我们在炮制天麻时,首先考 虑其引天麻药性到达头顶,用什么药和辅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研究认为首选川芎、茯苓、二泔水来炮制天麻。...

  • 中医后现代化的意义

    中医后现代化的意义

      编者按: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构建的结果,是一定文化、社会背景下的阶段性认知。因而,中医也是一种被构建的“话语”。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重新阐释中医,思辨中医的科学性与现代化、西化、中西医之异同与结合、中医的未来发展等中医界里经典命题。笔者认为中医应适当地后现代化,摆脱唯科学主义和动物实验方法的桎梏,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西化背后的文化霸权的影响,消除简单的二元对立,回归中医的普世价值,积极而审慎地把中医发展成后现代医学。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的一...

  • 现代科技助医圣故里再勃发

    现代科技助医圣故里再勃发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在坚持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前提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作为医圣故里,南阳还致力于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学术水平稳步提高,为打造“中医药之都”“养生之都”提供支撑。 薪火相传建设人才队伍 为破解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难题,确保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南阳市充分发挥国医大师、省名中医和“南阳中医大师”效应,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关注中医、支持中医、应用中医。同时,引导中医医疗机构西医人员学...

  • 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哲理科学与中医理论现代化

    中医以疗效确切、治病能治本著称。中医疗效好,根本原因在于有正确的理论作支撑。其理论之所以正确,乃在于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如此,由于对其理解和掌握的深度和准确度存在差异,所以中医大夫存在“上工”、“中工”和“下工”之别,“上工”不仅可以治“未病”,而且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丝丝入扣,毫无偏差。 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大夫之间良莠之差别更大,症结则在于中医理论...

  • 中医可以有现代科学形式

    中医可以有现代科学形式

    •中医疗效好,根本原因在于有正确理论作支撑。其理论之所以正确,乃在于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它缺乏现代科学形式,因而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事实并未被凸显出来,以致人们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对它加以衡量而看不到它的科学性,甚至发生误解将它诬为“伪科学”。 •中医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思维逻辑,它完全具备整体科学特征,因而是地地道道的整体科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仅在于要具有现代科学形式。 文化与科学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 坚持走中医现代化之路

    坚持走中医现代化之路

      浙江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国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三甲”衢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门诊67万余人次,出院1.3万余人次,业务收入1.85亿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40.9%、48%、41.35%;今年第一季度门诊、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分别又增115.37%、45.04%、51.5%。   衢州市中医医院近年来的医疗服务连年大幅提升,业务增幅在浙江市级中医院中独占鳌头,其成功之处何在?“主要是新医改为中医院发展带来新机遇,促使中医院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充分发挥中医、中西...

  • 推动阿胶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推动阿胶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像速溶咖啡一样冲泡阿胶粉,这样的技术正日趋成熟。”1月9日,在哈尔滨创新药机研讨会上,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动化实验室成立一周年的成果总结,为与会者描绘了阿胶行业的美好前景。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在会上表示,技术改变生活,技术创造未来。自动化实验室的成果将持续推动阿胶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更将引领阿胶一系列消费领域革命。   校企联合   推动阿胶生产现代化进程   去年1月10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