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第36页
-
猪肝或羊肝 苍术治青肓 雀目有效的验方
苍术——猪肝(或羊肝) 【配对奥妙】 目疾除与肝有关外,同时亦与脾升清功能有密切联 系,清阳上升,充养清窍,淫精于目则目明视清,苍术入中焦,能燥湿运 脾,有助于清阳上升,故可起到明目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含 有维生素A原,经口服后在肠道转换成维生素A,吸收后贮存在体内, 而以肝脏最多。维生素A参与视网膜内杆状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 视紫红质是感光物质,特别是对弱光敏感,当维生素A缺乏时,不能合 成足够的视紫红质而引起夜盲症。苍术用于夜盲症虽有一定的药理 作用及传统疗效,但维生素A为脂...
-
小儿鼻塞流清鼻涕方用小青龙汤化裁
熊某,男,3岁,于2015年3月24日初诊。其母代述:小儿鼻塞、流清鼻涕2周。现小儿鼻音重,鼻塞,流清鼻涕,无发热,睡中打鼾,大便不调,苔白厚腻,脉略紧。上周因发热惊厥曾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经输液治疗后烧退出院,但一直鼻塞、流清鼻涕至今未愈,故而来诊。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儿现虽没有恶寒等症,但是结合病史考虑是外寒内饮证,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化裁。 处方:细辛3克,法半夏5克,炙甘草3克,生姜片3克,桂枝尖5克,白芍3克,五味子3克,炙麻黄3...
-
青黛贝母粉枯矾治口腔溃疡
方法青黛、贝母粉、枯矾,按10:6:1的比例调匀备用。每次3~5克,外敷溃疡部位,日4~5次,同时用青黛10克开水吞服,每日3~4次。疗程1~3周。 病案举例罗某,男,35岁。2010年5月6日初诊。平素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平时吃鱼虾及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阿莫西林等)后易致全身起药疹,口腔黏膜溃疡,每每停止过敏源后都要2~4周口腔黏膜溃烂才愈合。近日因食火锅致口腔黏膜溃烂3天,自行购买草珊瑚含片、维生素B2片、地塞米松片等治疗后未见好转。诊见:口腔内多处凹陷性溃烂。诊断:口腔溃疡。用上述方法治疗1周后,溃...
-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抑郁症三个经方
青少年学习竞争压力大,一些孩子在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长大,有的暴躁易怒、离家出走,有的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甚至还有的悲观厌世、自残自伤,出现这些情况,表明他们有可能患上了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容易哭泣,而青少年抑郁症常以焦虑易怒为核心症状,并且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年龄,故家长和老师应对青少年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易怒等情绪引起重视。 生物学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神经递质失调有关。研究表...
-
风寒恋肺型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后世治外感痰喘者,多以它为主方,国医大师李佃贵对此方驾御熟练,临床医治痰多久咳,效果甚佳。 张某,男,45岁,于2018年5月13日初诊。患者于就诊前半年开始咳嗽,阵发性,夜间加剧,影响睡觉,遇冷空气、影响味加剧,咳痰量少色白,伴后背发凉,经常厚衣加身,冬季甚至夜间需穿棉背心就寝。曾多家医院就诊,服抗生素及多种中成药医治效果不佳。刻诊:咳嗽、少痰、背部怕冷、欲加衣被、咳嗽常遇冷空气、影响味等加剧,夜间重,纳食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确诊:风寒恋肺型...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浅谈青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
五运六气秉承气一元论的思想,将事物的内在联系统一起来,总结出天时变化与人体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转归有一定的规律,利用四时阴阳五行与五音十二律、二十四节气等概括天地三阴三阳的气化特征,并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构建了天地人、自然界与人体统一的原创医学模式[1]。随着江阴地区龙砂医学流派的兴起,尤其是龙砂医家将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编辑整理成“三因司天方”,并在实践中显示出独有的临床疗效[2],在中医学界重新引起学习应用运气理论的潮流。 2019年底到2020年初席卷...
-
小儿感冒临证青蒿煎汤给患儿洗浴
小儿感冒,无论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都可引起发热。治疗大多以内服给药为途径,但常因中药煎剂的浓烈味道或苦涩而不易被小儿接受。笔者临证用中药青蒿一味煎汤给患儿洗浴,小儿易于接受,效果显著。 治法:3岁以内的幼儿用青蒿100克(鲜品加倍),3岁以上小儿用200~250克。先将洗澡水烧开,加入青蒿,盖上锅盖再煮沸1~2分钟,将锅离火,焖出药味,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倒入盆中,去药渣,温洗患儿全身10~15分钟。洗浴后覆被,令出微汗,退热而安。此法对成人感冒发热亦效。 青蒿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
-
退 热 的 “ 土 青 霉 素 ” 鸡 蛋 清
上世纪80年代.一次往农村亲戚家去, 曾见一民间老中医用鸡蛋清涂擦体表,使一 体温达40℃的患儿迅速降低了体温。这位老 中医是亲戚的朋友,在亲戚和笔者的请教下, 老中医详细介绍了用鸡蛋清给患者降低体温 的具体做法:根据用量的需要,取新鲜鸡蛋1~ 2只(限用鸡蛋.其它鸭、鹅等禽类的蛋无效 果、打个小洞使蛋清流入事先准备的干净小· 碗里.准备拇子大小的人头发一把,让患者端 坐或侧卧于避风保暖的地方.用人发蘸取蛋 清反复涂擦患者足底、手心、肚脐周围及胸 部、背部,以保持体表蛋清不凝固为好。涂擦 完毕.可用干...
-
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青白退热饮是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中摸索的一张方子,由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3个方剂加减而成,主要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外感内伤发热均可用之。 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运用: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
-
青荷液灌肠治小儿外感发热 穴位按摩
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发热容易引起惊厥等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及时诊疗。 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研制出多种抗病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但多属口服,虽有注射剂但可引起患儿的恐惧和痛苦;口服中药,患儿很难接受,有时还可引起患儿反射性呕吐。因而,开辟新的中药给药途径,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已引起众多医家和广大患儿家属的关注。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最近通过专家验收的《青荷液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提出,中药灌肠联合...
-
小青龙汤浴足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详解
《伤寒杂病论》有丰富的外治法内容,近十余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而疗效颇佳。除对原著中的外治法拓宽应用之外,还将书中内服汤剂变为外用。清代医家吴师机长于外治法,其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临证时凡遇不愿服药者,或服药困难之病,便可把内服汤剂变为外用,亦殊途同归而取效甚捷。本文将小青龙汤浴足、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体会分述如下,与同道共赏。 小青龙汤释义 小青龙汤方证出现在《伤寒论》第40、41条,《金匮要略·...
-
连翘治失眠 樟脑酒消肿止痛 青橄榄治痛风
樟脑酒消肿止痛 将两块樟脑碾碎后,用白酒浸泡,酒能活血、祛瘀、止痛,樟脑能通关窍、镇痛消炎。待樟脑熔化后,取樟脑酒涂抹患处,有较好的消肿止痛功效,对跌打损伤、扭伤肿痛、肌肉关节痛,都有较好效果。(韦良渠) 青橄榄治痛风 青橄榄中含有的东莨菪内酯内能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通过减少黄嘌呤向尿酸的转化,从而降低体内尿酸的水平,达到防治痛风的目的。将4~5粒青橄榄放入600ml水中,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煮到剩300ml水后,加点蜜糖食用。每周3~4次,长期食用效果好。(洪良)...
-
山竹皮水治脚癣 外敷青皮治老年人腹胀
山竹皮水治脚癣 夏季炎热,脚癣多发,可用山竹皮水泡脚来防治。每天取3颗新鲜山竹的外皮(带果蒂),掰碎后用开水烫1分钟(去除多酚氧化酶),捞出后再用清水煮沸10~15分钟,取汁趁热泡脚,每天1次,连用3周。 需要提醒的是,泡脚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以免山竹皮中的天然色素附着在脚的皮肤上。 (韦忠义) 外敷青皮治老年人腹胀 对部分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缺乏运动造成的腹胀不适,采用青皮外敷有很好的疗效。 取青皮10g,研为细末,以凉开水调成稀糊,清洁脐部后进行外敷,上盖纱...
-
小青龙加石膏汤外用灌肠治疗小儿外感
小青龙加石膏汤首载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由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石膏9味药物组成。该方是为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结而致的咳喘证而设。笔者近年来临床用该药煎煮后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而喘逆,饮邪郁而化热者多例,疗效快捷,收效十分满意。现择验案2则报告如下。 典型案例一 付某,男,22个月,2018年3月28日初诊。其母代诉。该患儿于2周前,不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体温38.8℃),咳喘,他院诊为肺炎,收入院治疗。经治疗发热退,症状得以缓解,唯咳喘不减,...
-
曹玉霞采用磁圆梅针叩刺结合耳穴按摩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经验
近视是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区别在于,假性近视因睫状肌经干预后可以恢复其收缩与舒张功能而使下降的视力恢复正常,真性近视则因为持续痉挛睫状肌“失代偿”失去其舒张功能,眼轴永久变长而视力无法恢复[1]。假性近视若不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则发展成为真性近视。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日趋升高,近视成为儿童视觉障碍主要的原因之一[2]。现代医学提倡休息、纠正不良用眼习惯等以缓解近视患者睫状肌疲劳,或采用佩戴近视眼镜对症治疗,而采用散瞳药物治疗的方法仍在探索当中。古人将近视称为能近怯远...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在中医中属于“撞击伤目”“青盲”
专家简介 王影,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神经眼科兼针灸科主任。 当人头部受到创伤后,除了肉眼可见的损伤外,非常容易忽略的就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详细了解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认识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常见的一类眼外伤,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者可致盲。通常继发于眼眶、眼、头或外伤性面部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其中以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为多,其次是高处坠下、暴力击伤等。本病对视力的影响较大,常常出现视力下降,...
-
彭清华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经验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轴突渐进变性,进而导致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和视功能损害的视神经病变。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光眼发病居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第一位,一直是眼科的研究重点、热点及难点。此病具有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特征,其原因是很多病理因素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变性、凋亡。目前,降低或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率已成为青光眼治疗研究的主流方向。但现有的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手段尚不令人满意,各类西药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亦不令人满意。中医药在青光眼治疗上具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
-
廖品正治疗青盲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廖品正临床经验丰富,对眼科疾病尤其是对青盲的诊疗具有独到认识及用药经验。青盲之疾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非常棘手,廖品正认为治疗青盲必须先探讨其病因病机,根据四诊资料,详细辨证,确定治疗大法,重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强调处方用药升降平衡、阴阳和抟,重视内服中药的同时综合运用针灸等外治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治疗青盲的临床佳效。笔者跟师总结其经验如下,与同道共飨。 析病机探古今医籍 青盲系中医病名,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主要是指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逐渐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
-
麦粒肿方药:小青龙加附子汤合四逆散加减
患者,女,14岁。一年前患有麦粒肿,后予手术切除,近半年左眼已反复发作3次,此次来诊已是第4次发作。每次发作时,予以红霉素眼膏外涂结合热敷都会消解,此次麦粒肿发作予以同样处理,却不见好转,肿痛愈甚。刻见患者左上眼睑有明显红肿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沉取无力。询问得知患儿麦粒肿每在懊恼抑郁时发作。 主证:少阳枢机不利兼少阴病阳郁表证。 方药:小青龙加附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生麻黄8g,杏仁8g,肉桂12g(碎),赤芍12g,生半夏12g(碎),细辛8g,干姜12g,生附片12g(碎),柴胡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