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 第37页

青 第37页

  • 慢性咽炎 推荐一款金银花玄参青果茶

    慢性咽炎 推荐一款金银花玄参青果茶

    慢性咽炎患者咽部多有异物感,分泌物不易咯出,还有干痒刺痛等症状,晨起时往往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常习惯性干咳、清嗓子。中医认为,慢咽属于“喉痹”范畴,多由于气、痰、湿郁结积滞,日久化热伤阴,最终导致咽喉失养。 在此,推荐一款金银花玄参青果茶,可缓解症状。取金银花、玄参、青果各9克,加水同煎,取汁,每日1剂,代茶频饮。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认为,金银花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发热、中暑等疾病。玄参归脾...

  • 咳嗽痰饮 小青龙汤

    咳嗽痰饮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以其外散风寒、内化水饮之功,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鼻炎等多种疾病。更有医家将该方拓展应用于癫痫、青光眼等病的治疗,日本汉方医生也常用该方治疗急性腮腺炎等病毒性疾病。 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小则能治水驱邪。伤寒大家刘渡舟更是称该方为仲景公对医学的一个伟大发现,颂其为伟大的“云龙三现”(一见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杏石甘汤,...

  • 青玉汤是治疗小儿阴虚发热的经验方

    青玉汤是治疗小儿阴虚发热的经验方

    张炜,男,1962年出生。河南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南阳张仲景医院主任中医师,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1985年8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38年,潜心于仲景学术研究,致力于中医儿科经方临床应用研究。 组成:青蒿(后下)30g,鳖甲(先煎)10g,生石膏20~50g,知母6g,怀生地15g,玄参15g,麦冬6g,地骨皮6g,牡丹皮6g,白芍6g,甘草4~6g,酒女贞子18g,墨旱莲18g,甜叶菊2g。(以上...

  • 青蒿鳖甲治劳热骨蒸

    青蒿鳖甲治劳热骨蒸

      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神农本草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服。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功能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但产后血虚,内寒及饮食停滞泄泻的病人勿用。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

  • 经方的剂量 小青龙汤

    经方的剂量 小青龙汤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克外,余皆用0.9克。”二是“开水泡服”。有两则方案如下。   “朱师母,伤风骤时音哑。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太阳之表不解,以致邪内及阴分。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厥阴之脉循咽喉之后。外邪搏之,则肺实,肺实则音哑,用小青龙汤两解表里,使风寒之邪去,则肺自用矣。又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lsq...

  • 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又见于《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通常认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为小青龙汤证之病机。如陈蔚在《长沙方歌括》中指出:“此伤寒太阳之表不解而动其里水也。麻、桂从太阳以祛表邪,细辛入少阴而行里水,干姜散胸前之...

  • 青娥丸的来历

    青娥丸的来历

    古今通用的补肾良药青娥丸,由胡桃肉、补骨脂、杜仲、大蒜组成,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关于青娥丸的来历,还与唐代相国郑姻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元和7年,郑姻以五旬之身,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由于年高体弱,加之岭南气候潮湿,郑姻任职不久即内外感伤湿邪,身体日衰,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 这时,一位来自词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李摩诃获知郑的病况后,前来探望,并向郑献方。郑服用七八日后,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坚持服药,最后获愈,身体也强壮了许多。 3年后,郑姻回京,将此方广为传送,经多人服用...

    秘方方剂 2024-03-07 12 0 青娥丸
  • 治青霉素过敏性重症皮疹经验方

    治青霉素过敏性重症皮疹经验方

    经验方:生石膏(先煎)、金银花各30克,生地 20克,栀子、黄芩、知母、赤芍、丹皮、连翘、蝉蜕、白鲜皮、竹叶、甘草各10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因使用氨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重症皮疹患者1日例,治愈15例,好转1例,无效2例。...

  • 小青龙汤加减

    小青龙汤加减

      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疑非仲景意”,本加减法有后人加入之嫌。   对临床者来说,是否“仲景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实用。   渴,在小青龙汤证中经常可以见到,多谓口渴不甚,不喜多饮,服小...

  •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方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最早对小青龙汤作方解者,当推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桂味辛热,甘草味甘辛,甘辛为阳,佐麻黄表散之,用二者所以为臣。芍药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温,二者所以为佐者,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rsqu...

  • 小青龙汤专于治饮

    小青龙汤专于治饮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并不治疗“伤寒表不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

  • 小青龙汤可动冲气

    小青龙汤可动冲气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

  • 小青龙汤去麻辛法

    小青龙汤去麻辛法

      历代医家中,不乏善用经方者。若论活用经方,真正做到“圆机活法”者,清代医家叶天士当为其中之一。当代医家程门雪曾有一句中肯的评语:“天士为善用经方之法者,历来诸家之用经方,当以此翁为最善于化裁。”   在叶天士医案中,常有“小青龙汤去细辛”、“小青龙汤去麻黄”之用法,于是后世医者总结叶天士用小青龙汤通常麻黄与细辛不并用。而对笔者临证影响较大的是叶天士用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且合肾气丸的用法。   《临证指南医...

  •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治当温散寒饮 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冯某,女,42岁。2012年12月8日初诊。   咳嗽3月余,渐进性加重。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咽痒则咳,有少许白痰,咳则气紧,有汗,近日咳嗽夜甚,影响睡眠,平素易汗出,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食冷易胃脘不舒,大便日一行,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表寒里饮,治当温散寒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炒杏仁12克,桂枝6克,生白芍6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5日二诊:咳嗽偶作,较前为轻,不影响睡眠,周身舒适很...

  • 小青龙汤方证针法应用体会

    小青龙汤方证针法应用体会

    马汝明 河北青县新兴中心卫生院 笔者随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学习经方以来,受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伤寒论新注》针灸治疗法启发,探索应用六经辨证的针灸对应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疗效,姑名之曰“六经针法”。兹就一则医案谈谈小青龙汤方证的针法应用体会。 病案举例 某男,55岁,2014年12月20日初诊。外感鼻塞咳嗽,经西医治疗后鼻塞已,但仍咳嗽不止。刻诊:咳嗽,痰少色白,口略干,余无异常,平素咽部不适,食生冷硬食则胃脘不适,上腹部按之略不适,舌淡,苔白微腻,脉滑...

  •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巨细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巨细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见《金匮要略》,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唐突不知把柄,或拘急不得转侧。”笔者运用该方医治多种急慢性疾病,有的病例取得难以想象的优秀效果,深感仲景制方之微妙。《绛雪园古方选注》对该方评注云:“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干姜、当归、甘草各9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本方是把大青龙汤中生姜改为干姜,去大枣,加党参、当归、川芎组合而成。大青龙汤为表里...

  • 温热病血分证后期 邪伏阴分治法青蒿鳖甲汤

    温热病血分证后期 邪伏阴分治法青蒿鳖甲汤

    【 邪伏阴分 】 临床表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精神倦怠,舌质红少苔,脉细略数。 病机分析 本证乃温热病血分证后期,热邪大多已解,而阴液未复,余邪未净,深伏阴分之候。夜热早凉,是指夜间低热,清晨即退,昼日不发热。这是因为,人体卫阳之气昼行于表,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热,阳入于里则阴不制阳,故入夜则身热。清晨则卫阳之气由里出表,故热退身凉。因邪不在表,其身热虽退,而热邪仍伏阴分,不从表解,故热退无汗。邪在阴分而不在脾胃,故饮食能进。但热邪内伏,水谷精微被其所耗,不能充养肌肤,故虽能食而形体...

  •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方名意思 用药特色 主看病证

    ”大青龙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名方,其方实为麻黄汤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乃医治风寒两伤,营卫俱实的良方。仲师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感寒身痛苦,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浮弱小,汗出恶风者,不行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认为逆也。?’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但是,本方延用至今,其功用已被后世医家更多发挥。对其现代临床运用的研讨也有很大深化,本文在此略作赘述。 1 方名意思...

  • 小青龙汤类方三方鉴别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小青龙汤类方三方鉴别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临床中表里合病以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最为常见。其中太阳阳明合病以大青龙汤为代表方,太阳太阴合病以小青龙汤为代表方。 小青龙汤为太阳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证的典型代表方剂。同时,仲景也给出小青龙类方: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三方治法都是解表兼以祛饮。其中射干麻黄汤偏于咳喘而咽部症状突出,如可闻及喉中哮鸣音等;厚朴麻黄汤胸闷、喘咳、短气症状突出,且兼有阳明里热可见烦躁等,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更为相似。 小青龙汤 太阳太阴合病代表方 《伤寒论》中虽以六经分篇辨治,但六经辨治体系中却蕴含着丰富...

  • 大青龙汤 辨治寒热搀杂证的重要看病方

    大青龙汤 辨治寒热搀杂证的重要看病方

    大青龙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寒热搀杂证且以寒为主的重要看病方,只要注重研究方中麻黄与石膏之间的用量份额关系,辨清大青龙汤与“太阳中风”、“脉浮缓”、“无少阴证”、“烦躁”之间的内涵相互关系,充沛注重服用大青龙汤注意事项与大汗出、厥逆、筋惕肉瞤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运用大青龙汤的思路与办法等,以此才干学好用活大青龙汤以辨治许多疑问杂病。 大青龙汤由麻黄去节、六两(18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

  • 主治各种虚劳病症 一青二白汤

    主治各种虚劳病症 一青二白汤

    周来兴,男,1943年生。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学科带头人、福建省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蔡友敬医案》《骆安邦论医集》《周来兴医学文集(一)、(二)》《疑难病临床经验》《佛手茶养生》。2015年,国家及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周来兴福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组成:大青叶15克,白术30克,白芍30克,杜仲12克,鸡血藤...

  • 热病后阴津伤损 甘凉青蔗饮

    热病后阴津伤损 甘凉青蔗饮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组成及用法】 沙参9克,麦冬9克,生扁豆30克, 甜青蔗9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病后阴津伤损。 【解析】 此为贵州名医徐明远的经验方。徐明远(1894~1973),河南永城县人。出身清贫,年甫弱冠,即习医事。1934年在金陵开业行医,抗战期间,辗转汉口、贵阳等地行医至解放。徐氏于妇科、儿科疾患治疗,经验尤为丰富,强调小儿为稚阳之体,应首重脾胃,以补其后天为中心环节。妇科方面,强调治疗三原则,即:以元气为根本;以血分为首要;以调肝为中心。数...

  • 药方取纯最忌杂 小青龙汤原方更好用

    药方取纯最忌杂 小青龙汤原方更好用

    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时,带领杂凑起来的数十万队伍,称霸一方。张氏骄横昏庸,人称“三不将军”——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枪,不知有多少小老婆。某年夏月,因事路过宁波,适值天气酷热,暑湿内陷,张宗昌头脑昏重,神疲乏力,时有低热,遂延范文甫诊视。持脉察舌后,即挥笔书清震汤一方(升麻、苍术、荷叶3味)。张接阅后,嫌范氏案语简短,药味太少,颇为不悦,出言不逊。范闻后毫不畏惧,直言讥笑之:“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证...

  •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之比较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之比较

    两方均是清虚热之方剂,均有养阴 清热之作用。 青蒿蹩甲汤由养阴凉血之知母、生 地、鳖甲、丹皮与清热透络之青蒿组成, 其滋阴作用较强,多用于温病后期、阴液 已伤,邪留阴分,证见夜热早凉、热退无 汗,舌红苔少。形瘦脉细者。而清骨散除 用青蒿、知母、鳖甲养阴清热外,又配伍 了清虚热的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秦 艽、勺药,其清虚热作用较强,而滋阴之 力较弱,主治虚劳骨蒸,证见唇红颧赤、 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红数,为退骨蒸 劳热之方剂。由此可见:两方均有清热养 阴作用,都能洽阴虚发热之证,但一以养 阴为主,一以清热为主,...

  • 小青龙汤辨证用方六环节

    小青龙汤辨证用方六环节

    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张仲景用它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然而应该指出,此方乃辛烈走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用之不慎,往往会发生问题,反而促使病情加重。 辨证用方六环节 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几个环节。 辨气色 小青龙汤证为水寒射肺,或寒饮内伏。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气,而使心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行涩,而不能上华于面,故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

  • 三青汤应用极为广泛 医案三则

    三青汤应用极为广泛 医案三则

    张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隶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届国医大师。他从医70年,医理纯熟,医术精深,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历,特别擅长于内科杂病的医治。 三青汤组成为桑叶、丝瓜络、竹茹。三味药皆色青入肝,故名三青汤。原为王孟英医治妊娠恶阻和血虚内热、胎动不安的方剂。方中桑叶、竹茹皆性凉,得秋金之气,可平肝气,行肺气而转胆枢;丝瓜络也为清凉降火之品。故此三味皆可清热而熄内风,为医治血虚内热胎动不安的佳品。 在清代沈尧封撰《沈氏女科辑要》第二十七节养胎篇,王孟英按曰:“条芩但宜于血热之体。若血...

  • 小青龙汤治疗饮证

    小青龙汤治疗饮证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告诫医生:“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发于阳七日愈”,当然也不能按七日愈去诊断太阳病,也有“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不见者,为不传也”;也有“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 可见太阳病有变与不变之分。太阳病服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药后病愈,也有服药后病不愈,而转太阴肺咳嗽或太阴脾而发为痰饮。...

  •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立方依据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立方依据

    王彦刚以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加减治疗背热经验 背热是指背部感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后世称胸背热,项背热[1]。《医学入门》则称背热。王彦刚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王教授认为肾阴虚为背热的核心病机,病位在肾,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病性属虚实夹杂,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可出现外感风邪、肺部郁火、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等兼杂病机,王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常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屡获良效,现将其治疗背热经验简介如下。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王教授认为,背热产生的核心病机为肾阴虚,肾阴虚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

  • 傅青主生化汤要重腹诊 生化汤要善加减

    傅青主生化汤要重腹诊 生化汤要善加减

    傅山,字青主,号公他,山西曲阳县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在医学上的成就尤以妇科见长。《傅青主女科》一书,为其代表著作。其论治妇科经、带、胎、产诸证发明颇多。下面谈谈笔者对其创制的生化汤的新认识。 生化汤承上启下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的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证、下瘀血汤等方剂皆有攻逐少腹瘀血之功效。傅青主在继承发扬仲景心法的基础上,根据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创制产后专方生化汤。该方由全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去皮尖)十四枚、炮姜五分、炙甘草五分组成,黄酒、童便各半煎服。方中...

  • 青娥丸——Turning Hair Black Pill

    青娥丸——Turning Hair Black Pill

    “青娥丸”为古今补肾良方, 相传其来历与唐代相国郑姻有关。 郑姻(762—829)在唐宪宗时居相位四年而罢。 “Turning Hair Black Pill” [also known as “Young Maiden Pill”] is an ancient recipefamous for its kidney tonifying effects. It was said to be invented by ZhengYin...

    秘方方剂 2024-03-07 12 0 青娥丸l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