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第2页
-
寻找辨病方 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苦乐全在一念之间。人生在世,我相信并没有绝对的苦与乐,若心中快乐,纵然披荆斩棘、行路艰难,亦是真乐;若心中凄苦,纵然腰缠千万贯,或身在帝王家,却是真苦。学习中医亦如此,若能把中医看成人生真趣,能修心养性,可救苦扶危,则学医不苦,何况中有至乐;若望书则头痛,用功而烦躁,则苦之极矣。 学习中医,以信为先。当面对大病重症时,自己的心却先败了,那么再怎么努力,也必难成就大医。 @仝小林北京 在西医诊断的疾病面前,大家的认识是可以统一的。在这个统一基础上,寻找辨病方,即治疗的共性,是中医...
-
科学认识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学作为传统医学的突出代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惠及东方、影响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确立了“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特别是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近年来,中医药的医疗价值、保健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也积极倡导发挥以中医药学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的作用,并努力使其...
-
循证医学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循证医学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王正品:所谓国际化是互相靠近的过程,不是谁依附谁的问题,中医自有一套体系。中医的体系要往现代医学靠近。我们要把中医建成现代医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依赖西医。 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广义的药物经济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的药品市场定价,以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狭义的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观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展开研究,以...
-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路径 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面向
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没有中医药文化素养,就没有真正的中医药队伍;没有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就没有巩固的中医药服务阵地;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以法律形式制定了中医药的发展政策,从中医药服务、中药发展、人才培养、继承创新与文化传播、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立法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全面发展,共计6章66条。由此,中国中医药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本质体现中医...
-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论及《伤寒论》很难回避六经的问题,历代学者对六经的实质说法各执一词,有以标本气化立论者、有以脏腑经络立论者,有六经地面学说、有六经阶段学说,诸家各有依据。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学习某一类为好,同时可以兼收别家所长。 比如以脏腑经络解释六经有其长处,记得山西学者赵明锐在其著作中论述治疗肢体偏侧疾病按少阳经部位而选择柴胡汤。 笔者在临床也曾遇一患者右侧大腿外侧麻木,舌苔黄腻,据此断为少阳湿热,经治疗而症状全失,此患者典型少阳见证不多,而参考经络辨证少阳取效。 当然也有采用六经八纲辨证一目了然...
-
评侯占元教授中医发展战略学术思想
侯占元(1926~2003),河北省武安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1946~1947年在北方医学院六纵卫生部接受野战外科培训,1949年起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历任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助理医生、外科军医、军药股长兼手术队长等职。在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等战役中,均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省军区直属门诊部主任助理兼内科军医。1953年退伍后,参与筹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参与成都中医学院的创办,并一直在该院工作。历任成都中医学院高级西医研究中医班副班主任兼教务科长、医学系主任...
-
中西医结合发展
中药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企业的作用? 房书亭: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为了保证变成商品,用到实践中去,企业需要成为主体。中药协会的职责就是作企业、政府、医院之间的桥梁,为企业的中药现代化和科研控制搭建一个平台。 要想搞好中医药的现代化,必须有三个创新,一是药的创新,二是科技的创新,三是管理的创新。这三个创新缺了一个,整个中药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我相信中医药的疗效。我国现在的中药是按农产品标准管理的,中药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中药是一个技术性的行业,药材质量不好,中药就不可能好。报纸上经常有一个说法,中...
-
中医学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结构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不是极限真理,其认识成果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自身的不足。因此,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之后,仍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实践,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基于近百年中医发展之规律,参考西医之发展,设想医学体系结构无论中医、西医都以分为基础医学、应用医学、工具医学、医学工程技术四部分为妥;结构主要是抓学科基本概念、命题陈述及其相关性研究,重在抓知识点、逻辑结构。 ●西医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而中医相对而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
-
云南玉溪市中医医院针灸Ⅰ科推拿Ⅰ科发展纪实
针灸Ⅰ科推拿Ⅰ科是玉溪市中医医院的龙头科室,是云南省卫生厅重点中医专科,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全省针灸推拿学科重要的临床和教研基地。针灸Ⅰ科推拿Ⅰ科在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救死扶伤、善待生命”的院训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弘扬传统疗法,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厚积薄发,在医疗、教学、科研,科室规模,专业人员队伍,门诊接诊病人能力,病房收治病人的数量以及诊治水平等方面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这个科室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病种齐全,医疗特色突出,在省内享有极高声誉,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
-
明清温病学在中医发展史独立体系
在中医发展史上,温病学在明清时代得到发展,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其间温病学家辈出,诸如吴又可、叶天士、薛雪、吴瑭等,他们的学术思想对于整个祖国医学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观清代宫廷医案,自顺治朝至宣统朝绵亘200多年,或许是温病学派已完全形成,故清太医院的著名医家和清代宫廷医学对温病作出的贡献少为人知。 但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整理,笔者发现宫中不乏运用当时温病名家代表方剂的记载,此外还包含大量自制时令新方,包括对当时盛行温病时方的加减变化;这些均显示了清代宫廷的医疗水平,他们师古不泥古,承...
-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健康发展规划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
-
解读《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作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编制及实施的首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规划》注重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明确中医药健康服务概念内涵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是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医医疗发展向医、教、研全面发展转型
在深化医改的关键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在探索中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在甘肃省已正式实施,甘肃省中医院发展面临的压力和竞争空前增强。如何才能务实高效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细更精更优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就如何做好医院转型跨越,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集团化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粗放型、经验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型 近些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医院发展空间扩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专)科建设、医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