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 第7页
-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若超过18岁月经初潮未至,或经行后非妊娠、哺乳、绝经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闭经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行。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其分型如下: 气血虚弱: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唇舌淡白,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可用八珍汤加味治疗。药用人参3克(另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
-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王丽娜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经验 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病证[1]。先兆流产患者在B超检查时,若子宫腔内、子宫壁和孕囊(或者胎膜)间存在无回声区域,即绒毛膜下血肿,提示患者有宫腔积血[2]。国内外研究表明,宫腔积血与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异常产科结局有关[3,4]。目前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主要应用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辅以抑制宫缩、抗感染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甚乐观...
-
痛经 中医辨证
痛经:患者,女,36岁,2007年9月23日初诊。患者每行月经小腹痛,以胀痛为甚,经色黯黑夹有血块,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大便稍结,尿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为: 肝郁气结,气血瘀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5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连服3剂,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复诊,腹痛消失,月经量减少,再进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每逢经前1周服中药3剂,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而告愈。...
-
治妇女经闭典型医案 辨证中医方加减治疗
张锡纯原解 理冲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此方亦治室女月闭血枯,还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方药组成为:生黄芪三钱、党参二钱、于术二钱、生山药五钱、天花粉四钱、知母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生鸡内金三钱。煎服法为:用水三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加减法为: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一钱。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四钱。热者,加生地...
-
卵巢功能早衰病因及发病特点 辨证要点
卵巢功能早衰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被破坏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通常指月经初潮年龄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升高,而雌激素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绝经期症状的综合征。 目前教科书上认为女性卵巢功能减退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功能早衰,代表着卵巢功能逐渐下降的三个不同阶段。卵巢功能早衰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终末阶段。西医认为由于病因不明,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而用中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延...
-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不孕症
沪上朱氏妇科是当今妇科重要流派之一,肇始于朱南山先生,奠基于朱小南先生,发展于朱南孙教授,至今已历百年。第三代传人朱南孙临证七十余载,长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医术精湛,享誉全国,尤其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有独到经验,深受患者广泛赞誉。 不孕症是指生育年龄的妇女,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的情况,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两大类。目前,不孕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与健康的一个全球性医学和社会学问题,病因十分复杂,其中因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约占女性不孕症中的25%~30%。...
-
女性不孕症 辨证治法方药 冲任不通型冲任虚损型
•孔嗣伯认为,女性不孕症辨证当首重冲任,其病因总归冲任二脉欠和,临证当分冲任不通、冲任虚损二型论治。 •临床中不孕患者冲任常有血瘀络阻,可以配合温阳、理气、化湿药合理使用,常收到奇效。此为孔氏中医用药特色之一。 孔嗣伯系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的第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并先后师从萧龙友、汪逢春、陈慎吾等多位名家。孔嗣伯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继承并发展孔伯华的学术思想,采用孔门家传辨证思想论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治疗妇科不孕不育疾病具有鲜明特色,本文特予以介绍。...
-
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临床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针对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气滞血瘀型:若月经前1-2天及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属于寒症;若痛甚于胀,经行时有血块排出,排出后腹痛减轻,属于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吴茱萸3克,小茴香、川芎、甘草各6克,桂枝、干姜各5克,当归、法半夏、香附、延胡索各10克,乌药9克,白芍12克,水煎服。也可用中成药&ldquo...
-
子宫切口假腔经期延长从整体辨证予经验方原方
近来年,子宫切口假腔一词在妇产科临床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作为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1],其造成的经期延长,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个月至20天方净,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西医学称本病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是指剖宫产后由于子宫切口缺血或感染导致愈合缺陷损伤血管、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等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目前公认的原因主要为子宫切口位置不当及切口反复感染[3]。而西医目前治疗本病尚无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导师雷磊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
-
月经病的不同辨证分型推荐不同用药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不调也时有发生,而调经药如何服用也较为特殊。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及月经前后出现的腹痛等其他全身症状。 女性的月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在月经的不同阶段,人的气血表象也不同,其治疗重点和用药原则也不一样。因此调经药的服用时间是疗效的关键,而且症状不同,服药时间也不一样,必须适时服用。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肾虚或精血不充引起,服药一般选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患者主...
-
辨证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虚寒(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或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宜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山药、白...
-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及附近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颈骨髓、椎动脉和颈交感神经所出现的综合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头痛、眩晕、项筋急、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治疗颈椎病多采用综合疗法,时间一般为l~3个月。据临床验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1.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
-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为辨证施治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同属于根型或椎动脉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征象和脉象,所以按中医分型属于不同的类型,其治则不同,用药也不一致。 1.外伤型:治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剂:姜黄10克,甘草 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 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每日l剂。 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如伤后着寒或宿伤而有风寒者可用麻桂温经汤,方剂如下: 赤芍12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红...
-
治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治方
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方 处方:龙胆草9克,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各8克,通草、柴胡、甘草各5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利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宫颈轻中度糜烂。 创方者:齐绍霞 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毒内侵)方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15克,紫花地丁、白术、天...
-
盆腔炎 辨体辨证中医治疗验案举隅
徐元山辨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经验总结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1], 缠绵难愈, 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等[2]。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徐元山主任医师系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第1批威海市名中医药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 中医理论根基厚实, 临床经验丰富, 在省内中医妇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对慢性盆腔炎诊治颇有研究。现将徐元山主任医师辨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
痛经治法方药 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阶段调理
痛经是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痛经的痛感属多源性,由子宫收缩异常,子宫缺血、缺氧,性激素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峡部神经丛的刺激等因素所致。目前治疗痛经西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避孕药等,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但这些药物对正常机体代谢平衡有影响,因而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蔡连香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以养血和血、理气为基本原则治疗继发性痛经,辨证辨病相结合,分阶段调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蔡连香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
乳腺癌辨病辨证 中西合参运用外治法治疗
陆明运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乳腺癌经验 陆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 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专家,为第五批国 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陆明 教授在恶性肿瘤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 到见解,尤擅长治疗乳腺癌。陆师认为,正虚 是乳腺癌发病的决定性因素,邪实是其发病条 件,病变与肝脾肾及冲任关系最为密切 [1] 。在 治疗过程中,应明辨标本缓急,辨证与辨病相 结合,调情志、慎饮食等。并提出了 “分层治 疗模式” [2] 。笔者将陆师治疗乳腺癌的临证经验 整理、总结如下。...
-
子宫内膜癌辨证施治 益气养血法 疏肝泄热法 滋补肝肾法
蒋士卿治疗子宫内膜癌经验浅析 蒋士卿教授为河南中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蒋士卿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且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等。研究表明,应用解毒益气方联合...
-
治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 名中医闫良“分层” 辨证论治
闫良 (1964-) , 男, 安徽省名中医, 主任中医师, 精 研安徽 “南新安、 北华佗” 两大医学流派数十年, 擅长 诊治妇科及内科疾病。 随着阴道微生态医学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生殖道 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密切。如廖秦平等 [1] 学者认 为临床上的各种阴道炎症 (包括能够明确诊断或不能 明确诊断的)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女 性的阴道为人体下半身开放性腔道之一, 其内生活着 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域之一。 女性阴道内微生态系统是一个独特的、 动态变化的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