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证 第3页

辨证 第3页

  • 玫瑰糠疹的辨证治疗

    玫瑰糠疹的辨证治疗

      玫瑰糠疹属于一种发炎性皮疹。此症好发于10~35岁人群。发疹可持续数周到数个月,常见于胸腹部或背部。在高温环境下,瘙痒感会更明显。部分患者在发疹前会短时间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疲倦,头痛、发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玫瑰糠疹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症状不严重者会自行痊愈。但如果瘙痒难耐,西医常用抗组织胺及外用药类固醇来帮忙止痒。中医则依照辨证用药原则,依体质来用药改善。中医认为,玫瑰糠疹常受到外感风热之邪,闭塞腠理影响;而内因则多与热伤阴液,血热化燥,外泛肌肤所致有关。属于中医的“风热疮”、&ldq...

  • 身痒荨麻疹 六经辨证思想

    身痒荨麻疹 六经辨证思想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20%左右的人在一生中患过荨麻疹。其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成巨大风团。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块损害,瘙痒剧烈。   因身痒是荨麻疹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故属于瘾疹范畴。《黄帝内经》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李中梓《医宗必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医家多从热、从血治疗,多采用养血活血、清热消风之法,如四物消风散等。   临床实践中以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

  • 中医风疹块 辨证治疗

    中医风疹块 辨证治疗

      荨麻疹中医名为“隐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属于过敏性皮肤病,多种因素可以诱发本病。   风热型:皮疹色红,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春夏季发病。舌苔薄黄,脉浮数。药用浮萍10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金银花15克,生地黄1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黄芩10克,牡丹皮10克,蝉蜕6克,僵蚕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湿型:周身发风疹块,皮肤红肿,瘙痒剧烈,纳差,食后则瘙痒更甚。舌...

  • 皮肤瘙痒症只有辨证分型论治

    皮肤瘙痒症只有辨证分型论治

      皮肤瘙痒症是常见的皮肤病,瘙痒症状表现不一。由于经常不断搔抓,皮肤可见不规则条状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或呈苔藓样变。该病属中医“风瘙痒”、“血风疮”范畴。对于该病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只有辨证分型论治,疗效才显著。   阴虚内热型   症见全身皮肤瘙痒,肌肤呈红褐色搔痕,点状血痂分布,并覆少许鳞屑,肌肤干燥,触之灼热,口渴咽干,五心烦热,午后尤甚,得凉则舒,小便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属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灼于肌肤,感受风侵而致瘙痒...

  •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风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风加剧,得暖则减,伴有恶风恶寒,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 麻黄6克,桂枝、羌活、独活、荆芥各9克,白芍、白鲜皮各12克,生姜、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风块型 疹块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日光照射更为明显,得冷则隐,伴有微热恶心、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

  •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发病多与风有关,如外感风邪、血虚生风、郁热风燥。治疗上以祛风为本,同时还要根据病程、虚实及受邪之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风邪束表型 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有恶寒症...

  • 麻疹治于中医 六经辨证分析与探讨

    麻疹治于中医 六经辨证分析与探讨

    治疗经过 李某,女,66岁。2014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诉浑身痒,发热10余天,皮肤有红点,抓挠出血方止。每天夜里2点加重,十分痛苦。西医诊断为麻疹,经治以抗病毒、抗过敏、抗菌等药物未效反而加重而求治于中医。 患者现口干,口苦,饮水一般,腹痛,大便不成形,略汗出,略盗汗,怕风,略喘,夜尿1次,纳可,目干,心烦,舌红,苔干,脉弦数,腰腿疼痛,头晕。 六经辨证: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茯苓苍术荆芥防风白蒺藜蛇蜕汤。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生...

  •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为最常见多发皮肤病,瘙痒剧烈,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丘疹团块,时起时消,无定时发作,有的短期内治愈,部分迁延时间较长。其病因机较为复杂,在临床中对此病辨证分型治疗,获效明显。   胃热炽盛症见瘙痒难忍,抓后皮疹色红,烦躁不宁,胃脘灼热,口苦口渴欲饮,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证属胃火炽盛,风邪侵袭。治宜清胃泻热疏风。方取:生地30克,丹皮12克,黄连10克,石膏10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大黄12克,木通6克,蝉蜕9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日1剂。   脾胃虚寒症见皮肤...

  • 荨麻疹的辨证治疗

    荨麻疹的辨证治疗

      荨麻疹属于皮肤黏膜过敏性的问题。荨麻疹又俗称“风疹块”、“风疙瘩”。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皮肤组织暂时性水肿所引起。有些人在运动后、压力大、洗热水澡时等环境,也易诱发荨麻疹。本病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类,以急性占大多数。本身体质免疫系统较差,对外在反应敏感,在接触、摄取到特定物质,皮肤就容易产生过敏现象。这些特定物质就是“过敏原”,包括食物和药物都可能影响。其它如花粉、灰尘、虫咬、动物毛发及或霉菌等,都可能使特殊体质者,诱发荨麻疹。   中医辨证...

  • 辨证治疗“青春痘”痤疮

    辨证治疗“青春痘”痤疮

      痤疮中医谓之“粉刺”,俗称“青春痘”,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年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临床可以按肺热熏蒸、湿热蕴结、血瘀痰凝各型进行辨证治疗。   肺热熏蒸:颜面或胸背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顶端呈黑色,皮肤油腻,口干鼻燥,烦热,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药用枇把叶12克,栀子10克,连翘10克,北沙参12克,生地黄15克,黄连12克,天花粉12克,黄芩10克...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

  • 临床分三型辨证施治寻常痤疮

    临床分三型辨证施治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中医谓之“粉刺”, 俗称“青春痘”,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雄性激素分泌失常所致毛囊与皮脂腺感染的皮肤病。一般好发于成年男性或女性,多发生在发生头面部、胸背部等,逐渐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病理损害。笔者认为其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肺胃蕴热,大肠热盛,或外感毒邪,或肝气郁结,湿热火邪,郁结于皮肤毛囊、皮脂腺等部位。临床分三型辨证施治。 外感毒邪,肺经郁热 颜面部位以前额、两侧腮帮部,或前胸后背部散在密集分布...

  • 辨证分型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可收佳效

    辨证分型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可收佳效

      手足皲裂性湿疹是冬季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程不一,可达数月甚则数年不愈,四季均裂。临床观察,虽是皲裂,但皮损与症状却截然不同,有的反复起水疱,痒感剧烈。有的起水疱较少,以干燥皲裂为主。另有除皲裂外,伴灼热痒感。总之,本病病因比较复杂,但如按皮损表现,结合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可收佳效。   湿热蕴结型症见皮肤皲裂,肤色潮红,内有较多粟粒至高梁粒大丘疱疹,或有少许黏液渗出,边缘不清,触之皮损灼热,痒感剧烈。口苦口渴不欲饮,口中黏腻,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濡数。治宜:健脾除湿清热...

  •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效果较好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效果较好

    湿疹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渗出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中医称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特殊部位的湿疹又称旋耳疮(耳周湿疹)、四弯风(肘窝、腘窝湿疹)等,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湿热蕴肤型 发病快,病程短,皮肤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抓破有渗液,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宜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水疱多者,加土茯苓、鱼腥草;热盛者,加黄连;瘙痒重者,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脾虚湿蕴型 发病较缓,皮肤潮红,...

  • 清热利湿止痒 辨证治湿热疮疹

    清热利湿止痒 辨证治湿热疮疹

    张某某,女,51岁,2010年4月15日初诊:足、腿、手掌、上肢等全身多处疱样疮疹,时觉痒甚,抓破渗水,多方治疗不愈。患处以双足底至足踝为甚,多处皮色暗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疮疹。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主方:萆薢渗湿汤加味。萆薢2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0克,滑石15克,木通6克,苡米20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白藓皮10克,刺蒺藜30克,紫草10克,红花5克,生甘草10克。30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4月30日...

  • 甲癣 鸡爪风中医辨证施治

    甲癣 鸡爪风中医辨证施治

      鸡爪风,又名甲癣,亦称灰指甲、油灰指甲等,多为手足癣日久蔓延,毒邪侵袭甲板,湿毒内蕴,加之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所致,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尚可。   湿热蕴结型:症见指甲远端或两侧有黄白斑点,渐扩展至全甲及甲下,甲板增厚,变脆,凹凸不平,色泽不良,或甲板变薄,翘起,其下蛀空,或甲板色红,甲沟红肿,或有脓包瘙痒刺痛,舌红,苔薄腻,脉滑数。   治当清热渗湿,方用清热渗湿汤:连翘30克,蒲公英30克,地丁20克,虎杖15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萆薢12克,生薏仁20克,黄柏12克,丹皮12...

  • 中医辨证分型外治脚癣

    中医辨证分型外治脚癣

      脚癣成人多见,夏季好发。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水疱鳞屑型、浸渍糜烂型、角化过度型。中医治疗脚癣以分型外治为主。   水疱鳞屑型:皮疹以水疱为主,水疱干燥后形成点状或环形鳞屑。   ①漏芦汤:漏芦、白蔹、甘草、五加皮、槐根皮各50克,蒺藜150克。   ②甘草薏苡仁汤:生甘草60克,薏苡仁30克。   以上药物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待温度适宜时泡脚或湿敷患处,每日2次。   浸渍糜烂型:皮疹以皮肤浸渍腐白且表面松软易剥脱为主。治疗可取煅鹅掌皮适量,将其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角化过度型:皮疹以干燥、脱屑、皲裂为...

  •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齐某,男,67岁,风疹反复发作7年余,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每年冬末春初即易起病。2015年4月21日初诊,刻下症见:双上肢外侧对称性皮肤多发淡红色粟粒状湿疹,伴明显瘙痒,皮肤多处抓破结痂痕迹,颈后皮纹粗糙、增厚伴色素沉着,夜间因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伴手足凉,口淡不渴,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处方:《伤寒论》桂二麻一汤加减。蜜麻黄8克,杏仁12克,桂枝20克,炙甘草5克,干姜20克,大枣15克,茯苓10克...

  • 干燥综合征 对燥痹辨证论治 蠲痹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干燥综合征 对燥痹辨证论治 蠲痹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明显的口眼干燥为特征。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口干、眼干,同时可累及肾、肺、甲状腺和肝等多种器官,出现间质性肺炎、肾小管酸中毒、胆汁性肝硬化、外周及中枢神经损伤等表现。 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不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女性多发,发病年龄集中于30~55岁。 历代古籍中,无干燥综合征之病名的记载,但与该病相关的论述,...

  • 皮肤疾患辨证归心 皮肤病疾患用归心经药物

    皮肤疾患辨证归心 皮肤病疾患用归心经药物

    “心部于表”语出中医典籍《素问·刺禁论》。原文旨意是根据传统哲学阴阳互根、天人合一理念,总结概括出藏象学说的整体观,将五脏气机升降出入的特点归纳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历代医家注解 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云:“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唐代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云:“阳气主外,心象...

  • 中医辨证“甲癣”灰指甲

    中医辨证“甲癣”灰指甲

    灰指甲又称“甲癣”,是因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各甲之间可相互传染,西医多用口服、外用抗真菌药,或行拔甲手术,也可用中医辨证治疗。 血燥失养型 【辨证】甲板色泽不荣,增厚或翘起,或蛀蚀呈蜂窝状。舌淡,少苔,脉细。 【施治】养血润燥。 【方药】祛风养血汤:蝉蜕、乌蛇、蛇床子、地肤子、火麻仁、川芎、威灵仙、石菖蒲、天花粉、白蒺藜各12克,何首乌、当归各15克,生地黄20克,全蝎10克,蜈蚣3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口服中成药活血丸、败毒丸。 湿热蕴结型...

  • 国医大师李今庸重视辨证施治 四例皮肤紫斑的治疗

    国医大师李今庸重视辨证施治 四例皮肤紫斑的治疗

    国医大师李今庸不仅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也极为丰富。在半个多世纪的医疗活动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现剖析如下,或可有益于后学。 强调理论指导临床 中医药学理论是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反过来又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古往今来,读医书而不临床者有之,然而不读医书而能灵活地从事临床工作者却见之不多。没有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李今庸非常强调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定的医学理论指导,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正确的医疗活动。疾病是极其复杂的,疾病的变化...

  • 禤国维教授辨证论治脂溢性脱发经验

    禤国维教授辨证论治脂溢性脱发经验

    脂溢性脱发(SA)又称雄激素性秃发(AGA),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秃发。临床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头顶部毛发密度不同程度减小。本病属中医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广东省中医院禤国维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有“岭南皮肤圣手”之美誉,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禤教授以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颇具特色,注重使用岭南道地药材,辅以外治法,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禤教授辨治脂溢性脱发经验总结如下,为本病的临床...

  • 中医教你来辨证什么是荨麻疹 食疗小贴士

    中医教你来辨证什么是荨麻疹 食疗小贴士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如何自我诊断 √ 根据皮疹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及各证的特点,不难诊断。 皮损为风团、红斑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且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 消退,消...

  • 夏季虫咬性皮炎的中医辨证防治

    夏季虫咬性皮炎的中医辨证防治

    每到夏季,虫咬性皮炎患者就较往日明显增多,其中又以婴幼儿为多。由于气温不断上升,蚊虫活动逐渐频繁,这是导致虫咬性皮炎患者增加的根本原因。而婴幼儿皮肤稚嫩,抵抗力较弱,故虫咬后易发生过敏性皮炎。 虫咬皮炎又称为“丘疹性荨麻疹”,常见致病昆虫有螨、蚊、跳蚤、臭虫、狗疥虫、鸡剌皮螨、米恙虫、蠓虫等。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皮损一般多发于躯干及四肢暴露部位,呈散在或群集分布的绿豆至花生米大小,如叮咬发生在婴幼儿眼周、手足背等组织疏松部位,还可引起大面积红肿...

  • 荨麻疹“风疙瘩”分清症状 辨证治疗

    荨麻疹“风疙瘩”分清症状 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在中医中被定义为“瘾疹”。这种疾病不挑人,也不挑性别,可在任何人、任何年龄段发作,并且往往是发无定处,伴有水肿型瘙痒的风团骤起骤降,让人防不胜防。更棘手的是,这种疾病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无法查明具体原因,所以常常是一朝得,年年得,面对这个难缠的对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山东省中医院美容皮肤科主任医师唐志坤是怎样说的。 正气存内 外邪不来 在中医文献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载:“少阴有...

  • 陈彤云应用脏腑辨证结合化瘀法治黧黑斑经验

    陈彤云应用脏腑辨证结合化瘀法治黧黑斑经验

      开栏的话:2013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了第二届共30名“首都国医名师”。专业涵盖了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7个学科,均是在北京中医药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老中医药专家。为使广大读者能对他们深厚理论造诣、卓越学术成就和独到的技术有更多了解,本版特开设“首都国医名师学术精粹”专栏,以加强名师学术宣传,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作者简介:   陈彤云,女,1921年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当...

  • 神经性皮炎 辨证思维程序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神经性皮炎 辨证思维程序 医案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本病因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且坚,故名牛皮癣。 其特点是皮损多为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性皮炎。 【主要病因病机】 1.初起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阻滞肌肤发而为疹。 2.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 3.肝火郁滞,情志不遂,郁闷不舒,紧张劳累,心火上炎,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为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

  • 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雀斑

    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雀斑

    雀斑是常见的一种面部斑点状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颜色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如同麻雀卵壳上的斑点,故名雀斑。本病多与遗传、内分泌系统失调、日晒等因素有关,好发部位多在眼眶及双颊。中医对本病多采用辨证分型治疗。 风火外袭型:本型皮损呈针尖至粟米大小黄褐色斑点,以颜面、前臂、手背暴露部位多见,在被日晒后色素加重,舌脉如常。治宜祛风泻火,方用犀角升麻汤加减:水牛角30克 (先煎),升麻10克,羌活 lO克,防风12克,绿豆衣 18克,白附子5克,川芎lO 克,红花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冬仁瓜12克,甘草6...

  • 单纯疱疹“热疮”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施治

    单纯疱疹“热疮”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施治

    单纯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热疮”“火燎疮”,是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好发于唇部、鼻孔周围、面颊及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本病易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外感风热毒邪,客于肺胃二经,热气蕴蒸肌肤;或由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或因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若先天不足,外感热毒,热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将出现危重症候。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疱疹病毒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