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利湿止

利湿止

  • 利湿止痒治急性湿疹方

    利湿止痒治急性湿疹方

    处方:生地、白茅根各20克,海桐皮、茜草各12克,丹皮、赤芍、栀子、地肤子、苦参、甘草、车前草各 10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 次服,每日1齐4。 功效:清热凉血,利湿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中医辨证为血热型,症见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渗液较少,瘙痒剧烈,导致患处有较多的抓痕和血痂,口干舌红,脉细数。 蔡淑弘...

  • 清热利湿止痒 辨证治湿热疮疹

    清热利湿止痒 辨证治湿热疮疹

    张某某,女,51岁,2010年4月15日初诊:足、腿、手掌、上肢等全身多处疱样疮疹,时觉痒甚,抓破渗水,多方治疗不愈。患处以双足底至足踝为甚,多处皮色暗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疮疹。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主方:萆薢渗湿汤加味。萆薢2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0克,滑石15克,木通6克,苡米20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白藓皮10克,刺蒺藜30克,紫草10克,红花5克,生甘草10克。30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4月30日...

  • 小儿脾胃泄泻 温中降逆利湿止泻法

    小儿脾胃泄泻 温中降逆利湿止泻法

    温中降逆、利湿止泻法 霍某,男,2岁,1995年5月6日诊。 食生冷瓜果之后,出现泄泻、呕吐已5日余。大便日6~7次,有时呕吐,神疲,精神欠佳,腹按尚软。舌淡,苔白,脉稍滑。 证属:脾胃虚寒,胃气上逆。 治以:温中降逆,利湿止泻。 处方:党参5克,炒白术6克,茯苓6克,炮姜3克,白蔻2克,藿香5克,半夏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甘草3克。2剂,水煎15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 二诊(5月8日):泄泻减少,日2~3次,精神转佳,仍有...

  •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一、脾肾阳虚型: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食少便溏,面色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则:健脾除湿,温肾止带。 处方:山药、白术、苍术、自芍、柴胡、车前子、菟丝子、泽泻、茯苓各10 克,荆芥穗、甘草各6克。 加减: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加金樱子、芡实、龙骨、乌贼...

  • 滴虫性阴道炎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滴虫性阴道炎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妇科常见炎症之一。本病属中医“阴痒”“虫蚀”范畴,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热,素体脾虚,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蕴腐成虫而致,以及肝经郁热,肝郁化热,蕴热成虫而致。 治则: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处方:车前参柏液:取车前子15g,苦参6g,黄柏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也可用药液冲洗阴道。一般用药5~7剂可愈。 方中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利水渗湿;苦参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黄柏味苦...

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