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43页

医药 第43页

  • 湘西民族民间医药治疗惊恐病

    湘西民族民间医药治疗惊恐病

    湘西民族民间医药治疗惊恐病方法很多。错骇必取.所谓“错”是被,“取”是治疗,即被惊骇了要及时治疗之意。“取”的方法有中草药内服法、药物佩戴法、捆胎法、烧灯火法、推拿法、喊魂法、灶门取骇法,以及香纸歌诀法等。以下作一介绍,供参考。 1.中草药内服法:惊骇煎:用于各种受惊错骇。红浮萍、石菖蒲、钩藤各适量(各约10克左右)、千年矮(种植的盆景)少许,水煎分2次内服,每日l剂,一般1~3剂可愈。夜哭散:治疗心脾二经有热。蝉蜕研末,每月艮3—...

  • 壮医药线点疗法

    壮医药线点疗法

    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点灸法。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于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壮医药线点疗法最常用的就是点灸法。一般医者以右手拇指、食指秉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厘米。然后将露出的线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接着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着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个穴位灸一壮。壮医药线点...

  •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严振国的养生之道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严振国的养生之道

      [名师简介] 严振国,男,1933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经穴解剖学科创始人,国家级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养生经验]如今年已80岁的严教授,身强体健、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在各种会议和工作中依然可以看见教授忙碌的身影。关于严教授的养生经验,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体动心静、顺其自然和笔耕不辍。   一、体动 饮食上,严教授从不挑食,饮食均衡,有荤有素。闲暇的时候,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的体育活动,经常做家务,和大家玩在一起。同时,关心时事、关注民生,最近国内外发生的...

  • 藏医药浴疗法

    藏医药浴疗法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医学中一种特色治疗法,利用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道地药材,以“五味甘露散”为基础方,即“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5种药用植物,在夏秋时节叶壮肥厚时采集,调配成方药进行对症药浴治疗,不同的病症可以加入一味或几味其他中草药。如:消化不良可加寒水石、干姜、荜拨等;黄水病可加草决明、乳香等。 藏药浴适合在家庭中开展应用,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兼预防保健、疾病康复、护肤美容等多种效用。适...

  • 苗医药的理论基础与特色疗法

    苗医药的理论基础与特色疗法

    苗医药的起源和内涵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发端久远的苗族医药与苗族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在民族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医药有哪些特色呢? 记者:苗医药是怎样起源和传播的? 杜江:苗医药起源很早,特色明显,在苗族民间传说中,苗医药是由药王所创,故在湘黔边境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药王的歌谣,“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从历史文献上所反应的早期医药人物中,苗父...

  • 推动民族医药更好服务各族人民

    推动民族医药更好服务各族人民

      当今世界,由于生物遗传基因的变异,已经出现了许多抗药、耐药、不易歼灭的病原体,老年病、遗传病、肿瘤、代谢病、免疫病,至今原因未明或防治乏术,而地震、海啸及其他自然灾害,从未停歇过的战争,化学、核、生物武器等所致伤亡,都给未来医学研究带来不少难题。而这些难题民族医药都可以参与研究和攻克。   笔者在20多年的民族医药研究开发中深深感悟到,民族药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毒副作用不明显、质量稳定可靠、药价低,受到患者欢迎和好评。过去由于条件限制,闭关自守、孤芳自赏现象较为严重,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作用机理缺乏深入...

  •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巴·吉格木德,男,1939年12月生,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内蒙古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并留校任教,全国老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是蒙医学史学科创始人、当代蒙医基础理论学科奠基人、蒙医药古籍文献研究学科奠基人。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人事厅授予“名蒙医”称号,同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

  • 云南 民族医药从业者敢于创新

    云南 民族医药从业者敢于创新

    从只能自家医院使用的傣药院内制剂,到整个云南省中医集团医院相互调剂共用,从没有傣医学科教材教具,到云南中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傣医博士学位,面对人才、政策瓶颈,云南省从无到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依靠机制先行,努力挖掘民族医药传统智慧,开创民族医药发展新天地。前不久,记者来到这里,记录这里的傣医发展与变化。 傣医院,院内制剂香飘四方 “我们医院的院标,借助风火水土四个元素。它们是组成生命的必要部分。在傣医体系中认为,风代表万物动,土代表万物生,火代表万物熟(成熟之意),水代表万物润。”记者刚...

  • 发挥云南中医药作用并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云南中医药作用并做出积极贡献

    2月8日,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委会2015年工作会暨中医药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2014年云南省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喜人,尤其是“云南中医”微信在全国业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希望,2015年“云南中医”微信平台与“国医在线”网站必须总结经验、学习先进、优化队伍、趁势而上实现品牌化发展,做好云南中医服务百姓健康的权威信息窗口、架起高...

  • 让群众获得更多更好藏医药服务

    让群众获得更多更好藏医药服务

    要自觉担当起支持和推动西藏及四省藏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特别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职责和任务,让藏医药在促进西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尽快摘掉西藏缺医少药帽子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促进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发挥重要作用,在调整经济结构、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上发挥重要作用。 8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党组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对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作出部署。 会议指出,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 一脉相承 中医药走进台湾

    一脉相承 中医药走进台湾

    编者按:7月13日,为期12天的“中医中药台湾行”暨两岸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交流大会正式启动,活动通过高层互动、学术交流、义诊讲座、展览展示等方式,为民众送去健康,给台湾宝岛带去最纯正的中医药科普盛宴。 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自2010年两岸签署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以来,随着交流不断深入,海峡两岸在卫生领域的互补性日渐凸显。中医药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两岸民众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海峡两岸中医药的发展各有千秋,台湾在医院管理、全民健保体系、中...

  • 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

    中国藏医药健康文化节

      西藏之旅:藏诺健康之声唱响青藏高原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从古至今,这片古老的土地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正是这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使得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说起它的壮美,我们会想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自然瑰宝”羊卓雍错湖、“地球的眼泪”纳木错湖、“艺术的殿堂”布达拉宫…&hell...

  • 完善中医壮瑶医药发展政策机制

    完善中医壮瑶医药发展政策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颁布政策强化顶层设计,在完善中医药政策,建立健全中医药协调机制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为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取得突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09年,广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为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11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系列文件,明确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各地相继...

  • 回医药是如何形成的?

    回医药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届“北京中医药专家宁夏行”吹响了京宁协作的号角,也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7月8日在银川举办的北京—宁夏中回医学术论坛,更是让人们听到了来自回医药界的声音。回医药从何处传来,回医回药有哪些特色,回医药在发展过程中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今后回医药事业应当如何发展?《中国中医药报》记者近日走访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斌。 回医药是阿拉伯伊斯兰医的中国化 现代医药发展倡导中西医结合,而回医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中国古代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就...

  • 畲族医药详解

    畲族医药详解

    畲族历史悠久,在唐朝即已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生息、劳动、繁衍,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习惯、服饰,但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畲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大多数住在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畲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畲族医药。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医疗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色: 1.畲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组成部分畲医药在总结本民族医药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中医学等医药学理论,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畲医临床主要用草药,在服药同时常配以银针刺疗...

  •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刘保延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刘保延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牵头开展了2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过程中,魅力独具,普及度和共识度极高,全球有183个国家都在应用针灸。不久前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第八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l...

  • 傣医药 记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李朝斌

    傣医药 记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李朝斌

    多年来,李朝斌怀揣着一个“梦想”:傣医药的产业化开发。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好摩雅(好医生)”,仍步履匆匆——编撰傣医药本草类辞书,研发傣医新药和保健品,推动举办民族制药企业、创建民族医药博物馆。 作为民办的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的李朝斌,常自言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医药工作者。但在傣医药现代研究者群体中,他的成绩却是难以掩去的“亮色”。他先后主编了《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傣医传统医药方剂》,参与编著《傣医中专班临...

  • 美丽的“京族三岛"独特的京族医药

    美丽的“京族三岛"独特的京族医药

    美丽的“京族三岛”,海风阵阵, 树影婆娑。本报记者有幸跟随中国 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诸国本等民族 医药专家,多次前往这个风光旖旎、 琴韵幽幽的南疆边陲滨海之地,探 寻那独具民族特色的京族医药。 民间常用艾灸疗法治病 进入历尾村,记者首先探访了 京族乡村退休医生冯满洲,一位出生 于民间医学世家,祖辈为当地草药名 医,其为第三代传人。冯满洲向我们 讲述了他的医学世家。其祖父冯子杏 在解放前从事医疗工作,善于运用中 草药治疗疾病,其中最擅长艾绒点 灸,对于治疗中风、痘麻、斑疹、风湿 病、不育症及...

  • 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六位一体”发展

    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六位一体”发展

    日前,广西2015年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会议提出九项重点任务,充分挖掘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全面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六位一体”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谋划,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确保“十二五”末每万人口中医民族医床位4.5张等核心指标的完成。确保实现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87%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

  • 对民族医药的妙处:李朝斌

    对民族医药的妙处:李朝斌

    李朝斌投身民族医药研究30多年,其中甘苦自知,但仍痴心不改。他坚信“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文化的璀璨明珠”。他感慨道,这门学科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浩浩茫茫。“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她根植于悠久的华夏文明,保存着东方医学文化精髓,深入发掘研究,或可改变医学科学的建筑结构”。 在李朝斌心中,尽管历经风雨沧桑,起伏沉沦,民族医药始终散发着芳香。他深信在党和国家振兴发展民族医药政策引导下,民族医药必将从低谷走向广阔天地。&l...

  • 京族医药

    京族医药

    京族医药是我国少数 民族的传统医药之一。生活 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京 族人民,与海毗邻而居,形 成了丰富的渔家文化。京族 并不是中国土著的少数民 族,而是以百越后裔骆越 一僚为主体的民族。据史 料记载,我国的京族先民 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陆 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 防市一带)等地迁移过来, 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最先居住在巫头岛和江平 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 渐向沥尾、山心、谭吉、巫头 及恒望、红坎、竹山等地区 迁移。目前京族主要分布在 东兴市江平镇的沥尾、巫 头、山心等3个小岛上,俗 称“京族三...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医药
  • 傣族医药疗外伤

    傣族医药疗外伤

    傣族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傣医药方“雅果阻伤”,是治疗跌打损伤的方药之一。 其方药组成为里罗 (文殊兰)、沙板(除风草)、蟆哈郎(大驳胃)、莫哈蒿(鸭嘴花叶)、帕蚌板(平卧土三七)、抱冬电(微籽)、牙英热龙 (大车前草)、乳香、没药各40克。治疗时,将以上药物切碎捣烂,加酒(包谷酒或米酒)拌匀炒热,待药物温度适宜时,外敷在患处,每次10小时,每日1 次,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陈雅兰)...

  • 拥有三千年历史的藏医药
  • 民族医药非常有前景 中医对疾病预防康复优势

    民族医药非常有前景 中医对疾病预防康复优势

    编者按:在今年表彰的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中,有40余名为来自中医药、民族医药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大多工作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前行。他们的付出应被铭记,他们的精神价值永驻。本报记者连线部分获奖代表,聆听他们的故事与感想,同时向中医药行业所有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获奖感言:作为中医传承的受益者,我深刻感受到传承的重要性,希望中医传承能够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于现代产生的新病种,例如一些...

  • 端午药市历史悠久 培育布局壮医药产业

    端午药市历史悠久 培育布局壮医药产业

    6月20日,“2015年中国·靖西端午药市”在广西靖西县开市。药市展销众多野生地道的新鲜中草药,中国壮医名医现场义诊,药膳特色美食一条街热闹非凡,壮医名医资格论证、广西壮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学者云集。药市还吸引了英国、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医药界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今年共有350多家药商药企,2000多个摊位,50000多人次参加。 端午药市历史悠久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是西南各省通往越南乃至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全县拥有...

  • 藏医药学学术价值

    藏医药学学术价值

    从制定《国家中医(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方案》,到确定脑溢血和肝硬化为重点研究病种;从构建较规范的藏医诊疗方案、路径、护理规范,到基地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5年时间交出一份成果丰硕的成绩单……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重点研究民族医的临床研究基地”,2010年,项目被纳入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自治区政府相继下发《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一场有计划有政...

  •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络病理论作为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研究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治法方药的应用理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历史上始终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清代医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所言:“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及,亦缺典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亦感慨:“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传承创新发展络病理论与通络治法成为历史留给当代医药工作者的重大课题。络...

  •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显著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显著

    滋阴活血润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 还可累及内脏器官[1]。本病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类。流行病学统计显示, 国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29%~0.77%, 老年人患病率为2%~4.8%, 男女比例为1:9~1:10,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好发年龄段为30~60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遗传因素、感染因素...

  •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医史画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医史画

    中药编造是历代医家都很关怀的问题,《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里都有关于药材编造的零星记载。比如半夏生用有毒副作用,但用编造过的半夏则无毒副反应;又如附子,生用也有毒,用编造过的附子不但没有毒副作用,临床效力还能得到提高。可见,中药编造的作用,其一在于减轻或消除药材原有的毒性,其二能够提高某些药材的药效。 隋唐以前,医师用药多自采克己,后来有了专门的药店,中药编造也成为专门行业,这就需求拟定一套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以保证药效。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整理研究前人的各种编造方法,写了《雷公...

  • 中医药在急诊中的优势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药在急诊中的优势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药急诊发展战略展望 目前, 急诊医学无论是在群众还是在大多数医生的眼里, 几乎是要和西医学画上等号的, 被冠以“慢郎中”称号的中医学, 在急诊科似乎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然而, 在西医学没有传入我国之前, 承担国人急症抢救任务的, 恰是中医学。那么, 中医学的一些急救方法是否还能够运用于临床急诊, 是否能够辅助西医学提高急症的抢救成功率, 或者说是否依然能够成为很多急症病种的主导抢救方法, 这都是当下发展中医急诊需要深思的几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对中医药急诊的研究, 认为中医药不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