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第6页
-
秋季防治反复外感 急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秋季的自然特点一方面是阳气开始收敛于内,体表阳气偏少,因此,素有体质虚弱之人,常易在此季节反复感冒;另一方面,燥邪较盛,秋季的病症往往会出现燥邪伤人的征象。(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下面为常见病症: 1反复外感 素体阳虚之人,在秋冬季节最易不断感冒,可见鼻塞、流涕、咳嗽等,因阳气不足,即使感受外邪,也常无发热。 预防措施 对这类患者来说,改善体质重于预防外邪。 改善体质的方法一是服用中药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的制作方法:将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
-
治秋燥咳嗽 秋燥鼻炎 秋季感冒
秋燥咳嗽:秋梨1个,桑叶12克,川贝母10克,百部9克,蜂蜜适量,水煎服。 秋燥所致发热头痛、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桑叶lO克,杏仁 lO克,淡豆豉10克,栀子6克,梨皮 12克,Jl I贝10克,北沙参10克,甘草 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秋季感冒口鼻干燥:梨1个,薄荷 6克,苏叶10克,先将薄荷、苏叶两味浸泡15分钟后,再煎15分钟,把梨切碎放入继续煎5分钟。温服,每日1次。 秋燥鼻炎:生地12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丹参9克,麦冬9克,川贝母6克,甘草6克,白芷、辛荑(包煎)、薄...
-
秋季易感冒 常按三个穴位
秋季易感冒,常按摩风池、列缺、迎香这三个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 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可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为列缺。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 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屈拇指,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如产...
-
远离秋季感冒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紊乱,病毒乘虚而入,引发感冒。特别是工作生活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迅速传播,老人、小孩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是秋季易感人群。 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由于起病急、症状明显,诸如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痰多、发高烧种种症状也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肺炎等疾病。感冒由病毒引起,而目前对治疗病毒感染尚缺乏疗效确实、副作用又很小的药物,并且感冒的病程具有自限性,所以感冒的治疗应以缓解症状,预防继发感染为主。 预防感冒首先应注意适量运动,增...
-
夏秋季之湿温病 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新订柴葛解肌汤系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将《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增各药之剂近3倍并加炒地榆、连翘、青蒿而成。《伤寒六书》载柴葛解肌汤治风寒感冒,郁而化热,恶寒渐轻,身轻增盛,无汗头痛,心烦不眠等证,其病理为太阳经风寒未解,已渐次传入阳明经。石恩骏认为,夏秋季之湿温病,典型者如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可将新订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方药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白芍12克,炒地榆15克,生姜2片,葛根20克,羌活9克,桔梗9克,连翘15克,大枣5枚,甘草9克,白芷9克,生石膏30克,青蒿18克。水煎...
-
从脾论治秋季肺气虚型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当机体暴露于致敏原环境中,在免疫球蛋白E(IgE)的作用下,鼻黏膜产生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该病以发作性鼻塞、流清水样涕、喷嚏、鼻痒为主要症状,可伴咽痒、眼痒、耳蜗痒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迁延难愈的特点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从脾论治秋季肺气虚型AR可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流行病学研究 AR发病率较高,影响着全球10%~40%...
-
秋季养生 咀嚼鼓漱吐纳功
秋季,气温变化大,易发生疾病。为预防疾病,做好秋季养生,人们不妨多照以下方式做做: 1、咀嚼鼓漱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颚,扣齿咀嚼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2、压揉承浆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3、吐纳功在空气清新处站立片刻,吸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然后口中发出...
-
秋季养生保健 采取不同对策
秋意渐浓,中老年朋友的养生策略也要重新调整。秋季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防湿护肠胃。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湿热并重。这个时期应特别注意湿之邪侵袭机体。早餐可改为薏米粥,或者喝薏米水,平时烹饪可以加些山药、莲子。每天一杯花旗参茶,也能健脾益胃。 中秋防燥多润肺。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最容易伤肺,并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咽痛等症状,养生重点是养阴润肺。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流质,此外,百合有养阴润...
-
中医专家谈秋季养生防病
立秋之后天渐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授周鸿图提醒大家:秋季是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的季节,是感冒、腹泻、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高发期,面对季节交替,应正确养生,消除误区,健康过秋。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疗法,但很多人即使感觉凉意十足,仍坚持不加衣,不穿袜。事实上,秋冻必须适度,过度加衣,会使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过度秋冻,则可能因秋燥伤肺,风寒外袭,致感冒咳嗽、肺炎等疾病发生。特别是对于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的老人,面对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的问题,既要让机体保...
-
秋季养生保健需下哪些功夫
秋季,秋风细雨,气候凉爽,是“秋冬养阴”的开始,去旧更新,有利于调养生机,是人体进行食补的好季节,更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滋补食疗的大好时节。在饮食养生方面,要坚持滋阴润肺、益中补气、养胃生津、甘润温养的原则。 养生宜润肺 秋季万物成熟,是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也是落叶凋花的时节。秋燥之气使人们常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口干舌燥、眼角干涩、皮肤发紧、咽干口渴等现象。中医认为,秋天五脏属肺,肺主气,司呼吸,以鼻腔与大气相连,以皮肤汗孔与外界相通。因此,秋季养生以肺为先,饮食应以滋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