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疏 第13页

疏 第13页

  • 内外同治痄腮 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

    内外同治痄腮 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15岁儿童,每年3-4月为高发期。中医称为“痄腮”,治疗主张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内外同治效果更好。 [辨证施治] 1、风热在表 轻度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边界不清,触之疼痛,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 2、热毒蕴结 高热不退,两侧腮腺肿胀疼痛,坚硬拒按,烦躁不安,或伴有头痛、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滑...

  •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独活、防 风、陈皮、法半夏、甘草各8克,苍术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 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 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 舌淡,苔滑腻,脉缓。 创方者:张世葳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 芷、蝉蜕、甘草、生姜各lO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

  • 肝胆失于疏泄产生口苦 食疗有方

    肝胆失于疏泄产生口苦 食疗有方

    中医认为,苦属火,火盛则苦,故口苦多属热与火,多由体内湿热蕴结或内火上冲所致。从脏腑而言,胆汁味苦,其化生、排泄与肝之疏泄有关。所以不论哪一脏俯功能失常,影响肝胆失于疏泄,均可产生口苦。   重者 汤剂调理   中医治疗口苦主要是清湿热与清内火。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看舌苔是否黄腻。如果口苦,见舌质红、舌苔黄腻,则需要清化体内湿热;口苦,见舌质红、舌苔薄黄,那就要清泄内火。   1.清热化湿法:湿热蕴结体内,要区分是肝胆湿热证还是脾胃湿热证。如口苦兼有以下症状:胁肋部胀痛灼热、厌食、疲乏、矢气频作、大便不调、小便...

  • 震颤麻痹伴睡眠障碍 疏肝理气处方

    震颤麻痹伴睡眠障碍 疏肝理气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佑志   周某,女,今年68岁。患者自述夜间睡眠困难,平均睡眠时间2~4小时。四肢不自主抖动,步态不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不利,流涎,眠浅,多梦,夜间翻身困难,急躁,汗多,大便干,小便频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查体:见咽反射减弱,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力尚可,肌张力增高。   诊断:震颤麻痹伴睡眠障碍(肝气郁滞、阴虚阳亢)。   治法:疏肝理气、滋阴潜阳。   处方:柴胡、陈皮、当归、玄参、地龙各10克,白芍、龙齿、合欢花各15克,川芎、...

  • 焦虑抑郁症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焦虑抑郁症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焦虑抑郁症   李悦,女,40岁。郁郁不乐2年余,加重伴两胁胀满10天。2014年9月10日来诊。证见:心中郁郁不乐,两胁胀满,情绪不畅时症状加重,嗳气不畅,时有反酸,精神欠佳,纳差,夜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检阅实验室报告: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彩超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其母因胃癌去世,逐渐伴烦躁,焦虑易激惹,曾诊断为抑郁症。   诊断:抑郁症(肝气郁滞型)。   治则:疏肝理气,解郁醒脾。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药:柴胡9克,芍药12克...

  • 头痛因情绪因素而导致 用四逆散疏肝解郁

    头痛因情绪因素而导致 用四逆散疏肝解郁

    病案一 屈某,女,28岁,2015年8月22日就诊。诉经期全头痛,经量少,无痛经,大便干,2日1次,就诊期间言语多、急。 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火气上逆,上冲巅顶而头痛;久郁不解,肝失柔顺之性,疏泄失职,故经量少、性格急、言语多。治当疏肝解郁,清肝养血,通络止痛,拟四逆散加味:醋柴胡15克,生白芍15克,炒枳实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黄20克,全当归10克,川芎18克,蔓荆子15克,山栀子15克,牡丹皮10克,辽细辛3克,川牛膝10克。5剂。水煎服。后介绍其妹来就诊,获知服完药后,经期不再头痛。...

  • 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神经症经验

    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神经症经验

    神经症, 原名神经官能症, 精神神经症。 散见于 中医郁证, 脏躁, 奔豚, 梅核气, 百合病, 惊悸, 怔忡, 健忘, 烦躁, 不寐等病证中。 起病多与精神刺激有 关, 患者常无器质性病变, 而多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 降低和躯体不适感。 神经症在临床中常见, 许多患者 疗效欠佳。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此种疾病症状表现 复杂多变, 仅针对每次收集的四诊资料进行辨证论 治难以从根本解决问题, 故宗 “治病求本” 的原则, 采用疏肝解郁安神法论治神经症, 效果颇佳。 现将 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

  • 中风后抑郁症疏肝健脾养心法

    中风后抑郁症疏肝健脾养心法

    从“心-脾-肝”轴浅析中风后抑郁症病机及治法 中风后抑郁症(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PSD) 是中 风病常见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是以中风后出现持续 情感低落、 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 [1 ] , 临床以 抑郁寡欢、 孤僻多疑、 烦躁不安、 悲忧无度及失眠多梦 等为主要表现, 其总体发生率高达 40% ~ 50% [2 ] 。 PSD 不仅限制患者参与社会家庭活动, 降低生存质量, 而且影响患者中风康复效果, 造成不良预后, 增加中风 复发率、 死亡率...

  • 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从阳气、经络、脏腑三个方面解释了少阳为枢的本质,少阳失枢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提出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摘要] 少阳是全身阳气出入的关键,控制着阳气的升降出入;少阳经络循行于居中之位,可通达表里,沟通阴阳;少阳与肝、胆、心包、三焦关系密切,为各脏腑功能运转之关键。又从五脏、气、少阳三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的病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与人体思维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或气机失调均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机;不论是少阳证症状还是阳气的功能,均能体现出少阳与抑郁症病机...

  •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 柴胡疏肝散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女性绝经后冠心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 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存在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再住院率高等特点。究其原因, 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撤退相关, 研究显示, 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TG) 是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2]。此外, 女性抑郁/焦虑症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 心理因素和情绪因素成为其发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 女性绝经后冲任虚损,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从而痹阻心脉, 此为其病因病机[3],...

  • 郁证 中医处以疏肝理气 化浊解毒之法

    郁证 中医处以疏肝理气 化浊解毒之法

    郁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治疗比较棘手,多为肝气郁结,日久化瘀,阻碍气机正常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形成痰饮、水湿、瘀血、浊毒等,出现各种奇怪症状。肝郁日久,横逆克脾,致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日久成浊;肝郁化火,郁久入络,灼络成毒,从而形成浊毒。浊毒内蕴,中焦气化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而出现了一系列症状,诸如胃脘胀痛、畏寒、嗳气、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心烦、乏力、大便干或溏薄、苔黄腻、脉弦滑等寒热错杂的症状。 王某,女,50岁。自诉畏寒20余年,受冷后胃脘胀满,全身走窜疼痛,在气堵部位拍打,...

  • 疏肝理气 舒心养性的食物 缓解紧张情绪

    疏肝理气 舒心养性的食物 缓解紧张情绪

    “菜花黄,痴子忙”本是坊间一句玩笑话,但在春天,即使是普通人也会出现肝气升发太过,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除了工作生活的压力、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很多时候是脏腑功能失调,肝气郁滞的表现。春季是风木所主,肝气易于生发太过或肝气郁滞。《黄帝内经》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抑郁善怒多为肝脏功能失调的表现,以肝为主,也会影响到心、脾两脏。春季更要重视调节情志。 情志活动分属五脏,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在五行属木,具有类似树木之伸展、...

  •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验案1则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验案1则

    胃肠神经官能症 [1] 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 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的原因造成植物神经 系统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精神因素 [2] 是本病发病的 主要诱因, 如焦虑、 情绪紧张、 生活工作的压力、 意外 不幸等, 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 进而引起胃 肠道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常采用疏肝和胃针法治疗 此类疾病, 疗效甚佳, 现报道典型个案 1 例。 典型案例 孙某, 66 岁。就诊时间: 2015 年 11 月 12 日。主 诉: 胃痛 3 个月, 加重伴不能进食 1 月余。病史: 患者 于 8 月中旬无...

  • 头晕 虚风火痰 治法疏利气祛湿瘀

    头晕 虚风火痰 治法疏利气祛湿瘀

    头晕的病因病机包括虚、风、火、痰等方面,治法多用滋补肝肾、化痰熄风、平肝潜阳,然少有从调理气机升降入手者。《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本案以游气汤为主方调理气机升降,通过温运中焦、调血利水,使脾阳得以升清,废水得以祛除,辅以针刺,最后恢复气机升降。 冯某,男,78岁,2022年8月9日初诊。主诉:头晕10天。患者10天前出现头晕,无头痛,时间持续5分钟,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1次,与体位改变无关,无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时有眼前发黑...

  • 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 治以疏调血气为要

    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 治以疏调血气为要

    自《黄帝内经》以降,下迄刘河间、朱丹溪、张景岳诸前贤,论眩晕者,多主风、火、痰、虚之说。临床所见,因瘀致眩晕者,亦复不少:①眩晕多伴有头昏重感,甚或两耳时感屏气,头痛如锥刺,及肢体麻木,或兼见健忘等症。②望诊多见面色晦暗,甚或黧黑,眼眶周围黑晕,唇色暗红或紫,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多呈弦涩或细涩。③或有头部外伤病史。④久病入络,眩晕多为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且经多种方法治疗少效或无效。 现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于下。 因瘀致眩文献溯源 考前贤对因瘀致眩晕,较少专题论述。元代朱丹...

  • 彻夜不眠好静少动 疏肝方

    彻夜不眠好静少动 疏肝方

    组成:素馨花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夜交藤、甘草10克、陈皮10克、百合30克、川楝子15克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除烦。 主治:情怀不遂、忧思焦虑、心烦、失眠梦多、胸胁苦满、苔白、脉弦。 方解:柴胡、白芍、香附、陈皮、素馨花,疏肝解郁;夜交藤、百合除烦;川楝子理气;甘草和诸药。 常用加减:兼嗳气反酸加砂仁10克后下、海螵蛸20克;兼头晕痛者加川芎;无失眠者去夜交藤;不存在腹痛去川楝子;不思食加神曲15克、茯苓20克。 验案举例: 李某某、女、30岁、中学教师。2010...

  • 糜烂性胃炎 治则为疏肝和胃辛开苦降

    糜烂性胃炎 治则为疏肝和胃辛开苦降

    某男,43岁,1990年因见柏油样大便,拟诊“上消化道出血”,后作X线钡餐摄片,示“胃小弯浅表性糜烂”,服西药后效不显。近1年来胃脘作胀,频频嗳气,劳累后胃痛隐隐,进食后稍缓解,舌苔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不和,升降失调。 治则为疏肝和胃,辛开苦降。 药用高良姜12g,制香附12g,党参30g,生甘草24g,制半夏12g,川黄连12g,牡蛎30g,当归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8g,小茴香各12g,佛手4.5g。上方加减,连续服用4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 名医名方:疏肝清胃散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 名医名方:疏肝清胃散

    李郑生,1958年生,河南洛宁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继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组成: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姜半夏10g,香附10g,砂仁10g(后下),厚朴10g,炒枳壳10g,郁金10g,乌药10g,柴胡6g,炒黄芩10g,煅瓦楞15g(先煎),姜竹茹10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 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

    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

    患者张某,于2021年12月12日因“腹胀1周”来诊。诉近一周无明显原因出现腹部胀气,大便每天1次,量少,质黏,有里急后重感,睡眠梦多,精神较差,余无明显不适。右脉沉而滑数,左关弦滑,舌淡红舌根黄腻苔,舌下瘀血明显。痛风病史一年余。有胆囊息肉病史。 诊断:(肝胃不和型)胃痞病。 治则:疏肝和胃化湿。 处方: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妙散加减。药物有柴胡12g,黄芩12g,姜半夏12g,白芍15g,枳实12g,党参片10g,黄连8g,木香10g,炙甘草6g,大枣30...

  • 胃脘痛治则 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胃脘痛治则 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笔者跟师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老师学习期间,见老师治疗一胃脘痛兼胆石症的患者疗效较好,现整理总结其治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如下。 患者张某某,女,58岁,2022年1月20日初诊。患者胃脘胀疼、烧心十余天,伴有胃气上返,吐酸,平素脾气急,口黏,口臭,纳差,眠差,舌暗苔白厚腻,脉沉弦。肝胆彩超示:胆囊壁厚,毛糙,胆囊结石(多发,考虑为泥沙样结石)。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诊断:胃脘痛、胆石症(肝胃不和型)。 治则: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 反酸治疗方法 吞吐酸水疏肝和胃法

    反酸治疗方法 吞吐酸水疏肝和胃法

    反酸乃吞酸和吐酸的总称。一般而言,反酸是吞吐酸水的症状,常与胃痛兼见,但亦可单独出现,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中医对反酸的认识由来已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反酸是由热邪落于胃经而导致的,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丹溪心法》...

  • 腹痛 温振中阳培土疏木 谨守病机同中求异

    腹痛 温振中阳培土疏木 谨守病机同中求异

    腹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辨治规律复杂多变。国医大师路志正指出,虽然某些特定性状的腹痛可以作为特异症,“但见一证便是”,为立法处方指明方向,但更多是疾病因机证势的共同结果,因此治疗宜阴阳有纪,脏腑有序,脉络有度,方能取效。 详循举按若网在纲 参经络,定病位腹居人体正中,在脏以肝脾肾为主,在腑以肠胃为先,其外尚有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冲、任、带等诸多经脉循行,因此后世医家将腹分为小腹、大腹、脐腹、胁腹等区别审视。路志正在腹痛治疗中,尤其强调分区辨证,指出胁腹、少腹为肝...

  •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全国名中医王常绮临床擅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常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因机证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接触产生的病变,又因内容物呈碱性,故常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本病可发生于伴有胆道疾患和胃、胆囊切除术后,亦可发生于无上述病因者。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烧心、嘈杂、口苦、恶心、呕吐、甚或呕吐苦水。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学“胆瘅”“呕苦”“胃脘痛...

  • 银花芦根汤疏风热止咳 剑花猪肺汤润肺治干咳

    银花芦根汤疏风热止咳 剑花猪肺汤润肺治干咳

    银花芦根汤疏风热止咳 组方:金银花15克,芦根30 克,薄荷9克。 制法:前二味加水500毫升煮 15分钟,放薄荷再煮沸,取汁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 主治:风热感冒。证见发热,咳 嗽,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符国兵 剑花猪肺汤润肺治干咳 组方:剑花50克(或鲜品0.25 公斤),猪肺半只(约0.25公斤)。 制法:猪肺切块,洗净,加剑花 及500毫升水,旺火煮沸,调入盐, 小火炖至猪肺熟烂,分2次热服。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属肺燥干咳型。 证见干咳无痰,口干...

  • 喉源性咳嗽 疏风通络善用虫药

    喉源性咳嗽 疏风通络善用虫药

    喉源性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痒,咳嗽,无痰或少痰,咽喉有异物感,咳嗽多为阵发性,昼轻夜重,病久可发展为持续性咳嗽。虽为小恙,却颇难治愈。现介绍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治疗喉源性咳嗽经验。 辨病辨证相得益彰 喉源性咳嗽是国医大师、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提出的病名。喉源性咳嗽病位在喉,实为外感或其他诱因引发的一种咽喉部疾病,应区别于普通咳嗽。孙浩指出,咽喉为气息出入之门户,今喉核肿大,气行不畅,刺激会厌故咳,此名“喉...

  • 小儿外感风寒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法治

    小儿外感风寒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法治

    小儿外感多见风寒、风热、风燥三型,三型中又以风寒居多。小儿体质本就多虚,加之语言尚欠表达,稍有不慎,易受风、受寒、受热等。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者,常用苏叶、荆芥、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风热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药,以辛凉头热;风燥者,常用杏仁、贝母、沙参、麦冬等药,以润肺止咳。兼咳嗽者,常用麻黄、桔梗、杏仁、前胡等药;兼咽痛者,加牛蒡子、板蓝根、元参等;兼鼻塞者,加辛夷、白芷等。 陈宝贵指出:以上无论何种为治,应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当&ldqu...

  • 春雨回南天 疏肝防流感

    春雨回南天 疏肝防流感

      指导专家   李威君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与往年相比,今年南方的春天显得尤为潮湿,在回南天和春雨的“滋润”下,呼吸道疾病也因此频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李威君表示,春季肝主生发,由于天气潮湿,人体内的湿热无法顺利生发出来。因此,湿热易滞留体内影响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肝郁犯肺,进而引起的肺脏的问题,同时潮湿闷热的天气也导致体内的气血不能得到足够的生发。   薄荷柠檬水是李威君推荐给读者的保健饮品,该饮品清凉...

  • 春季用养生茶 疏风解表防感冒

    春季用养生茶 疏风解表防感冒

    喝茶是养生的好办法,春季选茶大有讲究。专家建议,此时宜喝花茶,因为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等花茶都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此外,巧用养生茶还能疏风解表,预防感冒。 1、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 15克,大枣 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2、玫瑰茉莉花茶 玫瑰花1克,茉莉花1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上述用料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3~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3...

  • 发汗退热 疏表法 解表法

    发汗退热 疏表法 解表法

    发汗退热适用于外感发热,临床最为常用,因外邪发热病在于表,称为表热,其治法有称“疏表法”或“解表法”,发汗仅是一个基本法则,一般可以分为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类,分别用于治疗感受风寒或感受风温,两者包括伤风感冒、伤寒、温病初期证候。关于风寒、风热的症状我就不再赘述,因为表证于肺脏有密切关系,故不论风寒或风温,均有喉痒、咳嗽、鼻塞流涕、呼吸道感染症状,但风温不似风寒的严重,且鼻孔常有热感,咯痰不爽利,或觉咽喉梗痛。 辛温发汗剂:如麻黄汤、香苏饮。 辛凉...

  • 干眼病 浊毒内蕴治则化浊解毒疏风

    干眼病 浊毒内蕴治则化浊解毒疏风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动、视频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干眼病的困扰,干眼病是以眼部干涩感、异物感及眼疲惫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中医的“白涩症”“干涩昏花症”及“神水将枯症”类似,属中医眼科外障范畴。 伴随环境污染,天之浊毒愈发加重,加之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及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频频运用、眼部手术的增多、隐形眼镜的众多、滴眼液的不正确运用等,致使眼表外感浊毒添加。浊毒内蕴一方面伤津耗液,津液缺乏;一方面阻滞气血津液的运行,津液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