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多见风寒、风热、风燥三型,三型中又以风寒居多。小儿体质本就多虚,加之语言尚欠表达,稍有不慎,易受风、受寒、受热等。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者,常用苏叶、荆芥、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风热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药,以辛凉头热;风燥者,常用杏仁、贝母、沙参、麦冬等药,以润肺止咳。兼咳嗽者,常用麻黄、桔梗、杏仁、前胡等药;兼咽痛者,加牛蒡子、板蓝根、元参等;兼鼻塞者,加辛夷、白芷等。
陈宝贵指出:以上无论何种为治,应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当“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药物上多选轻清上浮,善于疏散外邪之品,这样用药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又,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患儿,无论风寒风热,如果无汗,陈宝贵常加少量麻黄,既有利于汗出,对于风热证也取其辛散透表,有助解表的作用,犹如银翘散中荆芥、豆豉之作用,然取效较之更捷。以下是几则医案,供读者参考:
案一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法治外感风寒
李某,男,5岁,2007年11月1日诊。
发热头身痛,恶寒,咳嗽有痰,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
证属: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5克,杏仁6克,甘草3克,前胡5克,茯苓5克,辛夷3克,生姜2片。3剂,水煎服。
1剂得微汗,热退咳减,又2剂即告痊愈。
按:患者外感风寒,寒邪袭表,卫阳受遏故见恶寒;卫阳与寒邪交争故发热;卫阳失布,络脉失和故见头身痛;寒邪袭肺,肺气不宣故见咳嗽有痰,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俱为表寒之征象。依据舌脉症应诊断为风寒束表,肺气不宣之证。故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
上方中麻黄、杏仁一宣一降,可以止咳,其中麻黄辛温解表可以退热;前胡降肺化痰;辛夷辛温,可宣通鼻窍;茯苓、生姜健脾温中,滋养胃气以助祛邪外出。案情不复杂,方解亦简。患者共服3剂而病愈。
相关文章
- 2024-03-09治疗脚气民间老偏方大全
- 2024-03-09三个民间老偏方治疗女性贫血效果好
- 2024-03-09甲鱼白鸽汤治疗女性偏头痛效果好
- 2024-03-09斑蝥槟榔治疗脚气偏方
- 2024-03-09治疗宝宝消化不良十二个有效偏方
- 2024-03-09两个民间偏方防治胰腺炎效果好
- 2024-03-09食疗偏方中常用的水产类食品
- 2024-03-09四天就能治愈小儿疝气的偏方
- 2024-03-09老中医推荐两个治疗牙周炎偏方有奇效
- 2024-03-09民间巧用莴笋治疗老年便秘偏方
最近发表
- 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的精品中药秘方
- 成为VIP用户,免费查看本站99.99%秘方!
- 亲测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 尖锐湿疣和尿道口尖锐湿疣和各类尖锐湿疣的治疗小偏方配方,防复发性极高!亲测防复发!!
- 痛风的中医中药降尿酸配方,亲测,绝对有用!治疗痛风的中药配方来自于中医国药大师!!
- 内补黄芪汤治疗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内补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防己黄芪汤治疗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己黄芪汤秘方制作方法。
- 痛泻要方治疗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秘方制作方法。
- 参术补脾汤治疗疟疾。参术补脾汤秘方制作方法。
- 人参胡桃汤治疗补虚定喘。主治喘促日久,肺肾两虚。人参胡桃汤秘方制作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