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第9页
-
骨质疏松症 肾俞穴位埋藏羊肠线治疗
【穴性特点】 肾俞穴与肾脏相应,为肾气在腰背部输注、转输之处,主治肾脏疾患,故名肾俞。 该穴位于命门穴旁1.5寸处,是肾之精气出入腰背部的门户,具益肾助阳,纳气利水之效。 “肾者,藏精,主水;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但凡与肾脏有关的疾病,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如妇女经、带、胎、产诸病,男子遗精、阳痿及下焦湿热淋浊等,都可取肾俞治之。其它如因火不生土,脾虚及肾的泄泻、水肿,肾不纳气之痰饮、咳喘及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所致的各种病症,均为本穴的治疗...
-
防治骨质疏松 要多加强健身运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多数的骨质疏松症不是在中老或老年才突然发生的,而是在25岁以后就开始逐渐发展。女子在绝经后,男子在55岁以后开始出现,且女子的发生比男子高。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点的骨组织结构改变,病因和病理上未明确,综合起来与“5个减少1个增加”有关:雌激素减少,降钙素减少,钙的吸收减少,活性型维生素D3的减少,运动量减少,甲状旁腺素增加。部分老年人的临床表现为慢性腰痛。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主要与肾虚有关。 防治骨质疏松,首先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
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痹”等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临床须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证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壮骨,益肾填精,方选左归丸,药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鹿角胶组成。 脾气虚衰型证见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至轻微运动就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
骨质疏松如何养护骨骼 防护和食疗药膳
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来说,随着年龄递增骨密度会逐年下降,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快骨骼中钙的流失造成骨质疏松。据卫生组织统计:50~70岁之间的人群,骨质疏松的占33%,80岁以上的占66%。经临床调查,发现有以下情况。 骨密度下降的信号 骨密度下降有8个方面的信号:1.腰酸背痛;2.足跟痛;3.睡醒时,周身不舒感;4.手足抽筋;5.身高下降;6.单足站立不稳;7.走路迈不开步子;8.经常有牙浮感等。 骨质疏松的原因 以下人群有引发骨密度下降的可能...
-
骨质疏松症“肾虚腰痛”双侧肾俞穴埋线
【穴性特点】 肾俞穴与肾脏相应,为肾气在腰背部输注、转输之处,主治肾脏疾患,故名肾俞。 该穴有益肾助阳,纳气利水的功效,位于命门穴旁1.5寸处,是肾之精气出入腰背部的门户。 “肾者,藏精主水;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但凡与肾脏有关的疾病,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的疾患,如妇女经、带、胎、产诸病,男子遗精、阳痿及下焦湿热淋浊等病症,都可取肾俞治之,其它如因火不生土,脾虚及肾的泄泻、水肿,肾不纳气之痰饮、咳喘以及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所致的各种病症,均为本...
-
核桃芝麻配着吃骨质疏松远离你
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可试试以下办法。 芝麻核桃仁粉取黑芝麻 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 50克。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能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桃酥豆泥取扁豆150克,黑芝麻25克,核桃仁5克,白糖适量。将扁豆入沸水煮30分钟后去外皮,再将豆仁蒸烂熟,取水捣成泥。炒香芝麻,研末待用。油热后将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匀,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炒匀即可。能健脾益肾,抗骨质疏松。 红糖芝麻核桃糊取红糖、黑白芝...
-
老中医李寿彭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李寿彭,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 科主任医师,重庆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李老自拟坚骨汤治 疗骨质疏松症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 下。 一、方剂组成 处方:黄芪20克,熟地15克,山 萸肉、山药、当归、骨碎补、丹参、杜 仲、淫羊藿各10克。 加减:伴有骨蒸潮热,虚烦盗汗 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伴有咳嗽 喘逆者,加麦冬、五味子各10克;伴 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 白菊花各10克;肢倦乏力者,加白术、 太子参各10克;腰背疼痛剧甚者,加 续断、白芍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
-
治泌尿道结石中医辨证疏肝通淋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怀牛膝10克,金钱草30克,苏梗1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0克,石韦30克,冬葵子15克,车前子30克,滑石18克,白芍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将每天的中药连续煎煮三次,三次水煎液混合后当开水频服,并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的两个时间一次性饮约200毫升药液,半小时后做原地跳动运动半小时,以助药势。具体方法为:双腿并拢,双手握拳,原地垂直跳动,并用双拳自腰上部往下部反复轻轻敲打,以助药物排石之力。 主治泌尿道结石中医辨...
-
骨质疏松病药膳 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罹患骨质疏松 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体内缺少钙、磷等营养素。众所周 知,骨是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合而成。骨基质又是由蛋白质构成 的骨胶原纤维,而钙和磷是羟基磷灰石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 是决定人体骨质是否坚硬的关键物质,也就是说,羟基磷灰石成 分越多,人体骨质就越坚固,反之则骨质就越疏松。明白这个道 理后,我们就要在平时饮食方面有意识地多吸取一些含有钙、磷 成分的食物,相对来说,就不易患骨质疏松症了。除含钙和磷的 食物外,我们还要多吸取一些含锌、镁、锰、铜、铁等微量元素 的...
-
温肾益精法治老年性骨质疏松一例
患者,裴某,女,57岁。初诊自 述腰、腿疼痛并逐渐加重已3年余。 近半年来全身骨痛,尤以脊柱腰背及 骨盆、下肢为著,功能活动受限,稍 事活动则疼痛难忍,双下肢肌肉出现 萎缩,生活不能自理,经医院检查并 住院治疗。生化检查,血清钙、磷及血 清碱性磷酸梅、尿17一羟皮质类固 醇等无异常;X线脊柱、骨盆拍片提 示:骨密度减小,骨小梁变细,诊断为 老年性骨质疏松。给予雌激素、钙剂 等西药治疗1个多月余,全身疼痛 好转而出院。近日又出现全身酸困疼 痛,功能活动受限,乏力,全身怕冷, 头晕,失眠、胸闷。诊见舌质淡胖苔 白、脉沉...
-
骨质疏松症治验 骨关节病方选中成药加减
近几年,笔者以补肾为主佐 以补钙及维生素A、D治疗老年 性骨质疏松,收到较好的疗效。 举例介绍如下。 病例1.祖某,男,73岁,工 人。该患者因腰及左下肢疼痛1 年余前来就诊,入院治疗。诊见: 走路蹒跚,左下肢压痛,舌紫,苔 白,脉弦。X线摄片为第3j4、5 腰椎骨质疏松呈退行性改变。诊 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方用:山 药25克,熟地20克,泽泻15 克,山萸肉15克,续断20克,狗 脊20克,杜仲20克,枸杞子20 克,女贞子25克,龙骨50克,牡 蛎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 嘱服鹿茸片,每次1片,每日3 次...
-
骨质疏松:补钙方
骨质疏松是一种相伴着全身器官、组织衰老退化的必然现象。老年人骨质疏松改变,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级,只不过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迟,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 老年人随生理功能的衰老,骨骼的新陈代谢率下降,骨胶原合成减少,骨基质降解,骨细胞活力降低,再生能力减慢。骨的新生相对小于骨的吸收。骨钙丢失,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微细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即老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老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生活可以自理。但由于骨质变松,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甚至微小的外力也可导致骨折。有的椎体压缩,呈...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陈现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领域:脑血管病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神经影像学的诊断及研究。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及研究工作,分别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973重点项目,为第三军医大学全国首例可视人科研小组成员。参编神经影像学专著1部,发表《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病理生物学研究进展》、《4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变化分析...
-
治疗骨折及骨质疏松症验方
该方是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而设。 组方:金毛狗脊、龙骨、牡蛎、煅自然铜各60 克、骨碎补30克、鳖甲、龟板各20克。 用法: ①将诸药研为细末,装胶囊,每粒重约1.5克,每次服3粒,每天3次,10天为1疗程。 ② 如果无胶囊,可用米面熟食,内包细末1.5克或4.5 克,用法同上。 方中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利关节之功效;龙骨、牡蛎滋阴、收敛,另有补钙作用;龟板、鳖甲滋阴益肾、强筋壮骨,补心养血,疏通血脉;骨碎补补肾强骨;自然铜辛平,入血行血,有散瘀止痛之功,诸药合用,...
-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法 骨折手术与术后干预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内治、外治和物理治疗等等。 内治法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按照三类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补肾阳。方药:右归饮,骨康口服液等。右归饮代表方为: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景岳全书》)。 肝肾阴虚型。治则:滋补肾阴,填精益肾。方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左归丸代表方为: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景岳全书》)。 气滞血瘀型。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强骨...
-
蛋壳醋防治骨质疏松
老年人非常容易患骨质疏松,在日常饮食中,可以用鸡蛋壳泡醋。有效补充钙质,防治骨质疏松。 具体方法是,把鸡蛋洗净,最好用酒精消毒,然后放人大口瓶中,倒入优质食醋,经过1周,蛋壳被软化,只剩一层薄皮。这时,可把鸡蛋取出(鸡蛋可正常食用),然后用含有蛋壳钙成分的醋烹调;拌凉菜、吃饺子等,每天吃点即可,长期坚持疗效显著。 鸡蛋壳里含有许多钙,以胶质状态溶解在醋液里,在肠道中极易被吸收,这种钙对骨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人体中血钙代谢受激素的调节控制,维持动态平衡。蛋壳中的钙不会打乱血中钙的水平,反而还有一定的调节抑制...
-
女性骨质疏松 补肾很重要
现代社会,女性长期快节奏地工作和生活着,长期精神紧张、超负荷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将体内代谢平衡打破,出现体力透支的状况,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腰酸背痛时有发生。骨质疏松是一种中老年女性易患的疾病,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续性疼痛都是骨质疏松的症状,有的患者甚至感觉身高变矮及驼背现象,有的患者因骨质疏松而特别容易发生骨折,甚至可能会在转身、打喷嚏、开窗等日常活动中引起骨折。 女性骨质疏松 补钙也要补肾 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一区主任郭会卿指出,女性骨质疏松,光靠补钙还不行,同时还需要补肾。按...
-
标本兼辨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发生于女性绝经之后和老 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统称之为原 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中医的骨 痿、骨痹的范畴,临床上通常表 现为腰背和关节酸痛,下肢乏 力,驼背,轻微外力就可致骨断 筋伤。中医分型辨治,可标本兼治,疗效颇佳的好作用。 肝肾阴虚型:证见腰膝酸 软,腰背疼痛,眩晕,形体消瘦, 肌肉抽筋,患部痿软,微热,伴男 子遗精,妇女崩漏,急躁易怒,虚 烦,口渴咽干,胁痛,目干涩,失 眠健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尿 黄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治 宜滋阴壮骨,补益肝肾。方用:熟 地黄、黄精、枸杞子、桑椹、山茱 萸、山药、茯苓、牡...
-
脂肪肝治则疏肝健脾化瘀消痰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或转运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便可在肝内贮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虽是良性病变,但约25%可发展为肝纤维化,8%可发展为肝硬化。 病因痰瘀互结肝络阻滞 中医学文献无脂肪肝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一般归属积聚、胁痛、痰浊、瘀血等范畴。杨牧祥认为,血脂是水谷所化之精微物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情况下,由血脉输布全身...
-
健脾疏肝 治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认为是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但目前认为脂肪肝可直接发展也可通过炎症发展为肝纤维化,大约有25%的脂肪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治疗上多数降脂药物具有促进血液中的脂质进入肝脏代谢排泄的作用,用药不当极易导致肝脏损害和肝脏脂肪沉积加剧。因此药物选择应更加谨慎,相对来说,中医药在用药安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方药:党参12克,丹参、白术、茯苓、泽泻各9克,薏苡仁15克,柴胡、黄连各4克,白及、决明子各20克。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加垂盆草30克,血脂升高明显者加山楂15克,肝区胀痛者加元胡9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
疏肝化湿祛瘀 治脂肪肝疗效好
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种临床类型。多由高脂饮食、酗酒、肥胖、运动少等原因引起。疏肝化湿和络方治疗脂肪肝,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选择除外代谢性原因和其他慢性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等所致的、经临床B超或CT检测诊断为无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表现有不同程度乏力、纳差、肝区胀痛、肝脾肿大。肝脏酶谱ALr、AST、GGT升高,TG (甘油三酯)高于正常范围。 疏肝化湿和络方:柴胡、郁金、陈皮、白术、荷叶各8克,苍术、泽泻各 6克,山楂、桃仁、赤芍各10克,石菖蒲12克,冬瓜仁、薏苡仁、丹参各 1...
-
抑肝法与疏肝法有何不同
肝属木,乃曲直之脏。无刚不直,无柔不曲,是肝为刚脏,亦是柔脏。肝主曲直和调,刚柔相济,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如易患肝经疏泄太过之病,此多由暴怒伤肝,或肝郁气滞发展而来,其证多见急躁易怒,头昏目胀,胸胁胀痛,心烦不眠,夜梦纷扰等。如易患肝经疏泄不及之病,此多由情志不和,郁怒伤肝所致;其证多见精神抑郁,情绪消沉,忧愁善感,胸胁隐痛等。 抑肝能使直变曲,疏肝能使曲者变直,所以,抑肝是为肝气过旺而设,疏肝是为肝气不畅而立,两者虽都是治疗肝气疏泄失职之法,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倘若混淆不清,每多误治。 辨证施治肝之疏泄太过,证...
-
脂肪肝的治疗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
苏礼,男,1946年生,陕西岐山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胃炎、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等。发表《中医治疗肝病的源流与发展》、《当代民间医药的发展与展望》等中医药论文200余篇,编著《千金方医方辞典》、《百病效验方》、《中医古今专科专病医案》、《中医医案学概论》等中医著作60余种。 组成柴胡10克,赤白芍各12克,佛手、姜半夏各10克,泽泻15克,生首乌15克,草决明15克,丹参15克,生山楂10克,荷叶12克,云芝10克,枸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