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第8页
-
乳腺增生乳房结节 乳痈疏肝散结汤
左振素,女,1951年生,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级重点专科及山东省风湿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出版医学著作23部,养生保健书籍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症,尤其擅长治疗风湿类疾病及各类肾脏疾病,推崇中医外治法,崇尚内病外治理论,倡导简、便、廉、验之法。 组成:柴胡15克,郁金12克,香附15克,川芎15克,夏枯草15克,连翘15克,...
-
子宫内膜癌辨证施治 益气养血法 疏肝泄热法 滋补肝肾法
蒋士卿治疗子宫内膜癌经验浅析 蒋士卿教授为河南中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蒋士卿教授治疗子宫内膜癌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病人数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且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等。研究表明,应用解毒益气方联合...
-
王绵之调经止痛尤重疏肝 诊治不孕重在调经
国医大师王绵之是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在内、妇、儿等科均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临诊数年,受益匪浅,今就王绵之教授诊治妇科疾病的经验,略述一二,以飨同道。 辨证审因 首重阴血 王绵之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将经旨与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在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独辟蹊径、技高一筹。他认为妇人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点,在病理上则有相应的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病,除此而外尚有因其生理特点而产生的独特致病因素。因为经带胎产无一不以阴血为物质基础,阴血充盈,冲任气盛,经带胎产自然正...
-
夏斌疏肝滋肾辨治闭经验案一则
闭经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治愈难度较大,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夏斌运用定经汤合归肾丸随证加减,治疗肝郁肾虚、冲任不足导致的闭经,疗效甚好。兹介绍验案一则如下。 颜某,女,46岁,2023年5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失眠半年、闭经5个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烦失眠,入睡困难,间断就医治疗,症状反复发作。5个月前兼见月经不潮,平素月经延后,色暗量少,未就医治疗。刻下:神倦肢软,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寐则多梦,容易苏醒,夜间盗汗,饮食尚可,大便成形,小便色黄。...
-
不孕症,痛经,治法平补肾阳,疏肝和胃化瘀软坚
姓名:张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职业:无 初诊日期:2011年l1月26日 主诉:婚后6年未避孕而未孕,痛经渐进性加重10年。 现病史:两年前曾行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离术。术后服用孕三烯酮3个月,因肝功能不佳而停药,术后半年出现痛经,服用“芬必得”效果不佳。月经尚规律,量中,经行第二三天有大块内膜样组织排出,腹痛也剧烈。腰酸形寒,经行便溏,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象细弦。B超未见明显异常。LMP:20/10,刻下正值经前后半期,胸闷烦躁,乳房胀痛,腰膝酸楚,肢软...
-
治骨质疏松症四方
骨质疏松症中医认为乃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所致.当以补益肝肾为治。现介绍四则膏药治疗方。 1.滋补力膏:党参60 克.黄精80克,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各40克。水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液浓缩,加等量蔗糖.收膏即得。每次服15~20克.每日2 次。可益气、滋阴、补肾。用于气血不足.肾虚,体力衰弱.腰酸肢软,耳鸣眼花。 2.益寿强身膏:党参 50克.人参6克,茯苓50 克.黄芪40克.白术50 克.山药’40克,制何首乌 50克.当归50克,熟地黄100克.川芎20克,泽泻25克.牡丹皮25克,...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预防频复 疏肝健脾祛湿止带
岭南罗氏妇科论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微 岭南罗氏妇科源自晚清,创始人罗棣华,对岭南温病颇有心得。第二代传人罗元恺幼承庭训,并得其父之指导与熏陶,后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从医60年,深入研究中医理论,精通中医各家学派,尊古而不泥古,融会贯通,善于创新,遣方用药,皆有定见。罗元恺较推崇张介宾、陈自明的学术观点,重视脾肾和气血,他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脾司运化,主升降,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后天协调,气血旺盛,则人体健壮[1],开创了岭南罗氏妇科。罗氏传承三代,罗颂平有家传、师承与院...
-
中医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据统计,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73亿,而这群人的骨折或其他严重骨病的患病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髋关节骨折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者约50%致残。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性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目前仍是国内外公认的一个难题,西医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即促进骨矿化、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三类药物。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均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或大剂量使用存在...
-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防治强调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其主要变化是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赵文海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病因病机关健在于各种原因所致肾虚,尤其是脾肾双虚者为重。其病情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肾,与脾、肝、胃有关。本虚以肾(气、阴、阳)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不足;标实多为胃火、气郁、瘀血。辨证主要分肾阳虚、肾阴虚两型,治疗上以温补肾阳,滋补肝肾,填精生髓,强壮筋骨为主,兼以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肾阳虚型患部...
-
冬季补钙防骨质疏松
不少人偏爱动物食品,却很少注意补充蔬菜。他们以为蔬菜里面只有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与骨骼健康无关。实际上,蔬菜不仅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可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少钙的流失,本身还含有不少钙。绿叶蔬菜大多是钙的中等来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兰、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补钙蔬菜。 豆腐黄花鱼补钙补维生素D 面对雾霾天,要多关注老人和儿童的健康,因为此类人群抵抗力较弱,钙需求量很大。平时应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豆腐、牛奶、黄花鱼及其他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乳酪、坚果,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对补钙很...
-
骨质疏松的治疗与中医预防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肾气虚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通常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酸软、疼痛、双下肢乏力、关节酸痛等,且患者较易发生骨折。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则,重在调补肝、脾、肾三脏,笔者辨证分为以下3种类型治疗。 肾阳虚型:症见腰膝酸软、疼痛,精神不振,小便清长,脉细无力,舌苔淡白,此型多伴有退化性关节炎。 治宜温补肾阳,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杜仲、牡丹皮、山萸肉、鹿角胶、山药等。温补肾阳能提高体内性腺荷尔蒙的浓度,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加强成骨作用,具有延缓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常用的中药...
-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中医偏方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脾肾阳虚)方 处方:茯苓、党参、甘草、白术、山药各100克,莲子肉 500克,扁豆75克,薏苡仁、砂仁、桔梗各50克。 用法:共研为粉末,每次服6克,大枣煎汤送服,每天3次。 功效主治:益肾健脾。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症见神疲体倦,面色微黄不华,肢冷畏寒,腰背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创方者:刘 军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气滞血瘀)方 处方:香附、羌活各3克,川芎、秦艽、甘草、没药、炒五灵脂、地龙各6克,牛...
-
治骨质疏松症验方
1.龟板100克,鸡蛋壳100克,洗净沥干后炙酥研细末,白糖50克和匀,每日两次,每次服5克。此方适用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中后期患者。 2.猪脊髓100克,党参5克,菟丝子5克,熟地5克,盐适量,隔水炖4小时。此方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冬令调摄。 3.核桃仁100克,沸水浸泡后撕去表皮,沥干。芝麻50克,白糖30克,同捣和,每日2次,每次服15克。此方适用于骨质疏松症腰痛酸软者。 4.海马粉50克,牛鞭500克,丹参500克,黄芪250克,阿胶250克,核桃仁250克研末,冰糖250克。黄芪、丹参水煎3...
-
风湿腰痛 疏风散寒通络 雷昌林治验
昝某,女,46岁,1976年8月28日初诊。 主诉:腰痛3日。患者多年前因地震,在户外湿床板上睡了一周后腰痛,以后经常有轻微腰痛发作,几年前曾大发作一次,卧床不起,在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腰痛,抗风湿治疗二个多月好转。这次腰痛发作3日,患者自感与上次大发作相似,不敢下床活动,痛著时服止痛药也无效,故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体质虚弱,心情紧张,腰痛剧烈,不敢伸腰,伸腰即痛,腰弯则轻,自感腰部沉重发凉,伴颜面黄暗,苔白腻,脉沉弦。 病机与治则:风湿腰痛,气滞血瘀;治当疏风散寒,活血通络,健脾...
-
中医防骨质疏松症 补虚同时 活血止痛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总人数接近2亿,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性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然而,部分群众认为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须太在意。其实,骨质疏松不只是腰酸背痛,甚至会导致骨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髋关节骨折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者约50%致残。因此,人们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形象地喻为老年人“无形的杀手”。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发生和发展的。目...
-
彭太平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
彭太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学科组组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彭老对于骨质疏松症(骨痹证)的中医辨证治疗造诣颇深,现介绍如下。 一、辨证分型 1.肾虚血瘀型:腰背疼痛:严重者起坐时剧痛,神疲乏力,抽筋,形寒肢冷,耳鸣,尿频,舌质暗紫,脉细涩。 2.肾虚湿困型:腰酸背痛,四肢重着,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小腿抽筋,头晕目眩,大便溏,舌质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3.脾肾阳虚型:腰背疼痛,四肢乏力,头目眩晕,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尿频,食少,上腹饱满,下利清谷或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