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第6页
-
消谷善饥不知味 疏肝健脾解胃热
杜光明从医五十余年,曾任成都军区中医药学会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专家。杜光明是云南省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学员,受云南多位医家教诲与熏陶,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多年临证过程中,不断发遑古义,传承创新。我们作为学生,亲见杜光明在内、妇、儿、外科临证中,屡见奇效。近期治疗一例小儿脾弱胃强、营卫不和的病案,疗效显著。今记录此案并进行分析,望对同道有抛砖引玉之效。 医案实录 患儿杨某某,女,1岁多点,因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夜不能寐一年来就诊。2017年4月22日初诊:腹...
-
疏风解表用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以色紫、茎细、穗多而密、香气浓者为佳。本品轻扬发散,人肺、肝二经,辛而不烈,微温而不燥,性较和平,以辛散疏风为能,适用于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以及疮毒诸症,取其疏散之性以透邪外出。中药处方中荆芥一般有两种,就是生荆芥和荆芥炭,生荆芥是未经炒制的带花序的全草;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 晾干入药。一般来 说,荆芥生用有疏风 解表的功效,炒炭则 用于止血。荆芥既散 风寒,又疏风热, 并可疏散血中之风 热。故配...
-
疏肝理气治疗肝咳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医《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在五脏咳中,临床上以肝咳最为常见。肝咳是由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肺,引发咳嗽。因此,疏肝理气止咳是治疗肝咳的重要方法,一般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的药物,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因此,在治疗上,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方法也有所不同。 1.内伤咳嗽,调养脏腑加暖肝 内伤咳嗽一般是因其他脏腑病情缠绵,久病体虚,累及肺脏,如脾虚湿盛的痰浊...
-
疏通经络少生病
经络是人体防治疾病和保健的总调控系统。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之一,人体的经络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才能气血充盈,五脏六腑调和,阴阳平衡,人才能不生病和有效地防御疾病。人的经络不通,则会生病,正所谓“不通则病,病则不通”。因此,老年人要经常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畅通。方法很简单,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一试。全身拍打法 站坐均可。双手拍打头部、颈部、两肩、两臂、两手、上身、大腿、小腿、两脚。从头到脚拍打一遍,使经脉畅通,为气血运行准备通道。 冷热水洗脸法 早晨先用冷水洗脸,用毛巾蘸冷水洗...
-
锻炼腰部 疏通腰部气血 健肾强腰
自古以来,锻炼腰部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是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运动,来疏通腰部的气血运行,起到健肾强腰的作用。下面是5种效果可靠又可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 前屈后伸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转胯回旋 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作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作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
-
天然果疏汁美白去斑
西虹柿汁:每日喝1 杯西红柿汁(大于300毫升),对防治雀斑、老年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而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斑消退。 黄瓜汁:将黄瓜两根;洗净、去皮,榨成汁饮用,能消除皮肤生成的雀斑、老年斑等。黄瓜中含有抗氧化成分,可抗皮肤的氧化而延缓皮肤衰老,防治老年斑。 柠檬汁:100克柠檬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50毫克,柠檬汁中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使皮肤白嫩,还可防止皮肤血管老化,...
-
皮肤瘙痒需要“认知+疏导”
心理因素可引起神经免疫变化,使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导致痒觉调节机制发生紊乱,引起中枢痒觉。心理因素也可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产生P物质等致痒物,引起周围皮肤瘙痒。因此,认识瘙痒是神经性皮炎产生的根源,了解瘙痒的心理学特征,对缓解瘙痒症状非常有好处。 (1)瘙痒明显受着情绪的影响,人们处于愤怒、厌烦或兴奋的状态下,有时可有瘙痒感。 (2)瘙痒还明显与注意力有关。很多患瘙痒性皮肤病的人,在白天工作时没有瘙痒感觉,而在晚上,尤其是睡前常有瘙痒感觉。 (3)瘙痒使病人烦恼、厌恶,甚至痛苦。经过一阵剧烈搔抓之后,往往会产...
-
湿疮,湿热浸淫,药用解毒疏风止痒方
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出《金匮要略》,临床上最为多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描述此病症候云:“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本病具有多行性损害、对...
-
结节性痒疹 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熏洗
结节性痒疹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为夏秋季节被蚊虫叮咬有关。由于瘙痒难忍,经常不断搔抓,使皮损表面粗糙,角质增厚,呈现出黄豆至樱桃大小圆形坚实结节,淡褐色或灰褐色,有些伴有抓痕血痂及少许黏液渗出。数目不一,多散在分布,贯发于四肢,以小腿伸侧多见。 该病常规用抗组织胺西药内服,外搽激素类霜膏,不少患者认为收效甚微。中医认为属湿热久蕴肌腠,感受风邪,聚成痒性结节所发。据其发病机理,笔者在临床中治疗此病,采用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结中药水煎后熏洗,获效比效显著,介绍如下。 组成:土茯苓50克,苦参50克,...
-
荨麻疹已年余 加重半年 治法疏表通阳
脾虚气阻瘾疹案 武某,男,38岁,2014年3月8日诊。 患者自述患荨麻疹已年余,加重半年,多医诊治未效。现周身满布丘疹刺痒,昼轻夜重,纳呆,便溏不畅,手足凉。有失眠已六七年。见:面及全身散在褐色丘疹和抓痕,无水泡,口围目围轻度浮肿,舌质淡暗,苔白腻厚,脉细缓,划痕(+++)。 辩证:风邪蕴结,阳气闭郁,脾虚失运,湿蕴中焦。 治法:益气健脾,疏表通阳。 药用:生芪30克,生白术30克,茯苓30克,木香2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麻黄10克,防风15克,丹皮15克,红花10克,刺蒺藜30克,生...
-
滋阴润肤软坚疏风 银屑病验案举例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常见多发的慢性皮肤病,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以青壮年较多,四季圴能发生,仍以春冬多见,病程缓慢,常反复而发。其病因颇为错宗复杂,笔者在临床中据其不同症状表现,辨证用药,获效较好,将常用治法及验案举例如下。 滋阴润肤活血化瘀 此法用于治疗银屑病属于病程较长,皮损呈现疹色暗红,干燥鳞屑较多,属阴液不足,兼有血瘀症状表现。 如治孔某,男,39岁。2011年3月17日初诊。头皮、躯干、四肢发生黄豆至钱币大小暗红色皮疹,较多分布,上覆银白色鳞屑9个月余...
-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
疏风清热主治瘾疹中药方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名中医、新疆昌吉州中医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一部,获国家专利一项。 组成:连翘15g,羌活9g,防风9g,荆芥穗9g,川芎9g,厚朴9g,党参12g,茯苓12g,陈皮9g,炙甘草9g,炒僵蚕9g,蝉衣9g,白鲜皮15g,土茯苓15...
-
儿童特应性皮炎 运用健脾疏风法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复 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与先 天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的变态反应性疾 病。患儿常因剧烈的瘙痒导致注意力不 集中、影响睡眠,搔抓后皮损的持续存在 可致自卑感等多种负面情绪产生,严重 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同时病情的反 复发作、缠绵难愈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 一定的经济负担。 运用健脾疏风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 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 1.5—10岁;病程2.5~8年。 临床表...
-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
人工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是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无定时皮肤自觉灼热和刺痒,搔抓后迅速起大小不一红色条状丘疹团块,高出皮肤,且愈抓愈多,时起时消,不留痕迹。本病反复发作,有些迀延不愈。中医称其为瘾疹,认为是血热兼受风邪侵袭所致。 针对其发病机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用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获效显著。 药物组成:生地20~30g,丹皮10g,紫草9g,地骨皮10g,赤芍10g,蝉蜕6g,槐花9g,浮萍9g,牛蒡子9g,白鲜皮10g,白蒺藜6g。口渴、舌红苔黄加知母10g、石膏10g,小...
-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10g,防风10g,当归10g,赤芍30g,甘草10g。 功效:疏风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所致上焦疮疡,反复发作、缠绵难消者尤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银屑病,白疕,牛皮癣解毒疏风方
王某,女,53岁,2009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患“银屑病”多年,在西医院治疗,反复不断,时轻时重,迁延难愈,遂来中医就诊。查:双下肢伸侧红斑,皮损因反复搔抓而光亮,尚剩少量白色鳞屑,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气营两伤)。治疗原则:清营凉血,解毒疏风。药用:水牛角30g,生地15g,赤芍15g,丹参30g,银花藤30g,连翘15g,蒲公英15g,地丁15g,青天葵10g,野菊花15g,地肤子15g,防风10g,苦参10g,蝉衣10g,三七粉1g(冲服),予1...
-
疏通前列腺导管 保健按摩操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是男科最常见疾病。患者可常做以下前列腺保健按摩操,可疏通前列腺导管,行气活血。 提肛法。吸气时提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如此为1次,每天早晚各做30次。 擦丹田。两手搓热后,右手平放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运转,轻轻推荡,徐徐来往,旋转36次后,连脐抱住,稍停片刻,勿让风人。 托天运气法。自然站立,身体重心在足跟,双臂下垂。然后两臂自然抬起,双手指相叉,抬到前额附近翻掌,使掌心向上,逐渐用力(切忌猛然用力)向上托天。托时吸气入腹并收腹提肛,稍停,缓缓呼气,双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