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疏 第6页

疏 第6页

  • 消谷善饥不知味 疏肝健脾解胃热

    消谷善饥不知味 疏肝健脾解胃热

    杜光明从医五十余年,曾任成都军区中医药学会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专家。杜光明是云南省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学员,受云南多位医家教诲与熏陶,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多年临证过程中,不断发遑古义,传承创新。我们作为学生,亲见杜光明在内、妇、儿、外科临证中,屡见奇效。近期治疗一例小儿脾弱胃强、营卫不和的病案,疗效显著。今记录此案并进行分析,望对同道有抛砖引玉之效。   医案实录   患儿杨某某,女,1岁多点,因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夜不能寐一年来就诊。2017年4月22日初诊:腹...

  • 疏风解表用荆芥

    疏风解表用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以色紫、茎细、穗多而密、香气浓者为佳。本品轻扬发散,人肺、肝二经,辛而不烈,微温而不燥,性较和平,以辛散疏风为能,适用于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以及疮毒诸症,取其疏散之性以透邪外出。中药处方中荆芥一般有两种,就是生荆芥和荆芥炭,生荆芥是未经炒制的带花序的全草;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 晾干入药。一般来 说,荆芥生用有疏风 解表的功效,炒炭则 用于止血。荆芥既散 风寒,又疏风热, 并可疏散血中之风 热。故配...

  • 疏肝理气治疗肝咳

    疏肝理气治疗肝咳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医《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在五脏咳中,临床上以肝咳最为常见。肝咳是由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肺,引发咳嗽。因此,疏肝理气止咳是治疗肝咳的重要方法,一般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的药物,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因此,在治疗上,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方法也有所不同。  1.内伤咳嗽,调养脏腑加暖肝 内伤咳嗽一般是因其他脏腑病情缠绵,久病体虚,累及肺脏,如脾虚湿盛的痰浊...

  • 宁神疏通经络 脑部保健操

    宁神疏通经络 脑部保健操

        脑部保健操,具有宁神、疏通经络、增加脑部血流量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节:吐纳运动  双足分开站立,闭目养神,排除杂念,两臂向上高举扩胸,用鼻吸气,然后双臂放下,稍稍用力及呼气,如此循环反复8次。     第二节  “梳头”运动  即是搓头皮,两手插入头发,由前向后,做“梳头”动作8次。     第三节  用双手拇指按点风池穴(在后脑勺凹陷处),点时吸气,松时呼气,共按点7次。     第四节  拿肩运动  先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合用力于左肩井穴处,着力向上拿提12次,然...

  • 疏通经络少生病

    疏通经络少生病

    经络是人体防治疾病和保健的总调控系统。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之一,人体的经络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才能气血充盈,五脏六腑调和,阴阳平衡,人才能不生病和有效地防御疾病。人的经络不通,则会生病,正所谓“不通则病,病则不通”。因此,老年人要经常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畅通。方法很简单,下面几种方法你不妨一试。全身拍打法 站坐均可。双手拍打头部、颈部、两肩、两臂、两手、上身、大腿、小腿、两脚。从头到脚拍打一遍,使经脉畅通,为气血运行准备通道。 冷热水洗脸法 早晨先用冷水洗脸,用毛巾蘸冷水洗...

  • 锻炼腰部 疏通腰部气血 健肾强腰

    锻炼腰部 疏通腰部气血 健肾强腰

      自古以来,锻炼腰部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是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运动,来疏通腰部的气血运行,起到健肾强腰的作用。下面是5种效果可靠又可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   前屈后伸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转胯回旋 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作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作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

  • 家中养盆月季花 疏肝解郁心不烦

    家中养盆月季花 疏肝解郁心不烦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一般表现为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其实.在家种盆月季花就可缓解这种更年期症状。 中医认为,更年期的情绪异常是由于肝失疏泄、气血失调所致。月季花气味清香,香味经鼻窍进入身体内,可起到疏泄肝气、调畅全身气血的作用,常与月季花相伴,有助于改善更年期的异常情绪。 另外,月季的花朵味甘淡、微苦,性平,泡水饮用同样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气血的良好功效。可在花开前一两天采摘欲开放的花朵(不可过早),洗净阴干后,每次取2— 3朵,用沸水泡饮,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天然果疏汁美白去斑

    天然果疏汁美白去斑

    西虹柿汁:每日喝1 杯西红柿汁(大于300毫升),对防治雀斑、老年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而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斑消退。 黄瓜汁:将黄瓜两根;洗净、去皮,榨成汁饮用,能消除皮肤生成的雀斑、老年斑等。黄瓜中含有抗氧化成分,可抗皮肤的氧化而延缓皮肤衰老,防治老年斑。 柠檬汁:100克柠檬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50毫克,柠檬汁中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使皮肤白嫩,还可防止皮肤血管老化,...

  • 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红斑狼疮

    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红斑狼疮

    治红斑狼疮方 处方:黄芩、赤芍、栀子、当归尾各 8克,莪术、陈皮、柴胡、薄荷(后下)、 红花、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红斑狼疮,中医辨证为气滞血 瘀肝郁型,症见盘状红斑或疹色暗紫,遇 日光加重,低热,口苦食少,食欲差,两 胁胀痛,恶心嗳气,胸膈痞满,烦躁易 怒,头昏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经血暗紫 带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多见于 红斑狼疮肝脏损害,实验室检查肝功可有 异常。 熊娟...

  • 皮肤瘙痒需要“认知+疏导”

    皮肤瘙痒需要“认知+疏导”

    心理因素可引起神经免疫变化,使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导致痒觉调节机制发生紊乱,引起中枢痒觉。心理因素也可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产生P物质等致痒物,引起周围皮肤瘙痒。因此,认识瘙痒是神经性皮炎产生的根源,了解瘙痒的心理学特征,对缓解瘙痒症状非常有好处。 (1)瘙痒明显受着情绪的影响,人们处于愤怒、厌烦或兴奋的状态下,有时可有瘙痒感。 (2)瘙痒还明显与注意力有关。很多患瘙痒性皮肤病的人,在白天工作时没有瘙痒感觉,而在晚上,尤其是睡前常有瘙痒感觉。 (3)瘙痒使病人烦恼、厌恶,甚至痛苦。经过一阵剧烈搔抓之后,往往会产...

  • 湿疮,湿热浸淫,药用解毒疏风止痒方

    湿疮,湿热浸淫,药用解毒疏风止痒方

    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出《金匮要略》,临床上最为多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描述此病症候云:“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本病具有多行性损害、对...

  • 浮萍疏风止痒 治疗风疹

    浮萍疏风止痒 治疗风疹

    浮萍善于疏风解表,清热止痒。治疗风疹,余常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的麻黄方和荆防方。前者治风寒型荨麻疹(疹色发白),方用: 麻黄、干姜皮、浮萍各5克,杏仁、陈皮、丹皮、白僵蚕、丹参、白鲜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麻黄、姜皮、浮萍散寒解表,驱除风邪,使邪从汗解;用杏仁、陈皮宣肺理气,有助于驱邪外出;丹皮、丹参养血活血,使“血行风自灭”;白僵蚕疏风通络,白鲜皮祛风止痒。活血、宣肺以治本,散风、止痒以治标。标本同治,疗效甚佳。后者治风热型荨麻疹(疹色发红),方用: 荆芥...

  • 脱发头发稀疏治以补肾养血

    脱发头发稀疏治以补肾养血

      2002年3月,有一女患者求诊。诉其脱发已两年余,服药无数,总难收效。一年多来,经水先期,色红量少,故求诊于余。   观其消瘦面红,头发稀疏、焦黄,不及常人一半。头皮干枯,脱屑甚多,时有瘙痒,精神倦怠,舌淡少苔,脉细弱。余诊后,思《内经》有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说明脱发者多肾虚。然中医认为,“精血互生”,故发之荣枯与肾精有密切关系。发又为血之余,气所化生,故又称“血余”。故此案乃肾精亏损、阴血不足所致。治以...

  • 结节性痒疹 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熏洗

    结节性痒疹 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熏洗

      结节性痒疹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为夏秋季节被蚊虫叮咬有关。由于瘙痒难忍,经常不断搔抓,使皮损表面粗糙,角质增厚,呈现出黄豆至樱桃大小圆形坚实结节,淡褐色或灰褐色,有些伴有抓痕血痂及少许黏液渗出。数目不一,多散在分布,贯发于四肢,以小腿伸侧多见。   该病常规用抗组织胺西药内服,外搽激素类霜膏,不少患者认为收效甚微。中医认为属湿热久蕴肌腠,感受风邪,聚成痒性结节所发。据其发病机理,笔者在临床中治疗此病,采用除湿热止痒疏风散结中药水煎后熏洗,获效比效显著,介绍如下。   组成:土茯苓50克,苦参50克,...

  • 荨麻疹已年余 加重半年 治法疏表通阳

    荨麻疹已年余 加重半年 治法疏表通阳

    脾虚气阻瘾疹案 武某,男,38岁,2014年3月8日诊。 患者自述患荨麻疹已年余,加重半年,多医诊治未效。现周身满布丘疹刺痒,昼轻夜重,纳呆,便溏不畅,手足凉。有失眠已六七年。见:面及全身散在褐色丘疹和抓痕,无水泡,口围目围轻度浮肿,舌质淡暗,苔白腻厚,脉细缓,划痕(+++)。 辩证:风邪蕴结,阳气闭郁,脾虚失运,湿蕴中焦。 治法:益气健脾,疏表通阳。 药用:生芪30克,生白术30克,茯苓30克,木香20克,桂枝30克,白芍20克,麻黄10克,防风15克,丹皮15克,红花10克,刺蒺藜30克,生...

  • 常脱发试试“五指疏理法”

    常脱发试试“五指疏理法”

    有一次回老家探亲的时候,村里有个人找我看病。我看他头顶上的头皮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头发已经剩得不多了,就问他最近是不是掉头发掉得厉害,他说:“高叔,这半年多我的头发掉得特别厉害,我都不敢洗头,洗一次头盆里面都能掉几百根。我现在感觉自己离秃顶不远了。我也试过很多种方法,头上抹的药水、嘴里吃的药片都不管用,就差没有戴假发了。” 我就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掉头发的时候都是头顶上掉,而脑袋后边和周围的头发却不掉呢?” 他摇了摇头,说自己没想过。 我笑着告诉他:&ldqu...

  • 银屑病 治以温通寒湿疏散郁热为法

    银屑病 治以温通寒湿疏散郁热为法

    一女性患者,银屑病病史10余年,以清热凉血方法治疗数年,胃越来越难受,身上越来越怕冷,经常疲劳,很容易感冒;虽皮损时好时坏,但身体却明显在变坏。患者于是换方向、换专家,改用温热法,又服药2年,身体整体变好,但皮损不变。 找到笔者时,视之斑块肥厚,颜色不红,按广汗法体系判断为“大斑块型”,舌质胖大而暗、齿痕明显。予以立足整体、全面调理。前后用真武汤、桂枝茯苓丸、吴茱萸汤等方,吴茱萸用到70克以上,桂枝用到90克以上,身体和皮损都在变好,但是皮损变化不快,实为“顽疾”...

  • 滋阴润肤软坚疏风 银屑病验案举例

    滋阴润肤软坚疏风 银屑病验案举例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常见多发的慢性皮肤病,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以青壮年较多,四季圴能发生,仍以春冬多见,病程缓慢,常反复而发。其病因颇为错宗复杂,笔者在临床中据其不同症状表现,辨证用药,获效较好,将常用治法及验案举例如下。   滋阴润肤活血化瘀   此法用于治疗银屑病属于病程较长,皮损呈现疹色暗红,干燥鳞屑较多,属阴液不足,兼有血瘀症状表现。   如治孔某,男,39岁。2011年3月17日初诊。头皮、躯干、四肢发生黄豆至钱币大小暗红色皮疹,较多分布,上覆银白色鳞屑9个月余...

  • 婴儿湿疹 治宜疏风养血润燥

    婴儿湿疹 治宜疏风养血润燥

      婴儿在0~6个月内,经常会出现湿疹,因发生在婴儿喝奶的时期,且有些婴儿一喝奶就湿疹加重,所以俗称“奶癣”。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   方一:用乳汁擦拭,可治疗轻度湿疹。   方二:苦丁5根,干菊花10朵、金银花2~3克,煎水凉透后,用棉签擦洗患处。每天坚持涂3~5次,5天即可见效。每天坚持用蘸后剩余的药水稀释后,为婴儿洗澡,起到预防作用。洗澡水温在36℃~40℃。注意:洗澡水不宜洗...

  •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 疏风清热主治瘾疹中药方

    疏风清热主治瘾疹中药方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名中医、新疆昌吉州中医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一部,获国家专利一项。 组成:连翘15g,羌活9g,防风9g,荆芥穗9g,川芎9g,厚朴9g,党参12g,茯苓12g,陈皮9g,炙甘草9g,炒僵蚕9g,蝉衣9g,白鲜皮15g,土茯苓15...

  • 疏风解表止痒法

    疏风解表止痒法

    多用于表证初起,风邪客于肌表,皮肤瘙痒,起红色丘疹或风疹块样损害。由于感受风热或风寒的不同,在临床上可表现有发热、恶寒、口渴、咽疼、脉浮数或浮缓等症状,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急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常用药有防风、荆芥、麻黄、牛蒡子、桑叶、浮萍、蝉衣、白鲜皮、刺蒺藜、全虫、秦艽、苦参等。 01 偏于风寒者 临床常用代表方剂 麻黄方:麻黄3g,杏仁4.5g,干姜皮3g,浮萍3g,白鲜皮15g,陈皮9g,丹皮9g,白僵蚕9g,丹参15g。 02 偏于风热者...

  • 儿童特应性皮炎 运用健脾疏风法

    儿童特应性皮炎 运用健脾疏风法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复 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与先 天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的变态反应性疾 病。患儿常因剧烈的瘙痒导致注意力不 集中、影响睡眠,搔抓后皮损的持续存在 可致自卑感等多种负面情绪产生,严重 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同时病情的反 复发作、缠绵难愈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 一定的经济负担。 运用健脾疏风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 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 1.5—10岁;病程2.5~8年。 临床表...

  •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

    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

    人工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是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无定时皮肤自觉灼热和刺痒,搔抓后迅速起大小不一红色条状丘疹团块,高出皮肤,且愈抓愈多,时起时消,不留痕迹。本病反复发作,有些迀延不愈。中医称其为瘾疹,认为是血热兼受风邪侵袭所致。 针对其发病机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用自拟凉血清热疏风止痒汤治疗,获效显著。 药物组成:生地20~30g,丹皮10g,紫草9g,地骨皮10g,赤芍10g,蝉蜕6g,槐花9g,浮萍9g,牛蒡子9g,白鲜皮10g,白蒺藜6g。口渴、舌红苔黄加知母10g、石膏10g,小...

  •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风热所致上焦疮疡 疏风清解汤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10g,防风10g,当归10g,赤芍30g,甘草10g。 功效:疏风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所致上焦疮疡,反复发作、缠绵难消者尤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黄褐斑多见于女性 疏肝消斑汤

    黄褐斑多见于女性 疏肝消斑汤

    黄褐斑是以面部出现黄褐色色素性斑片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等。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期及中年女性,或因肝病、结核病及其他疾病而发生,长期口服避孕药致女性激素代谢失调,日光暴晒、精神创伤或劣质化妆品亦可诱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多与内分泌激素失调以及机体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抗自由基对于组织损害的功能下降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于面部,但根源在肝,并与脾胃功能失调有...

  • 银屑病,白疕,牛皮癣解毒疏风方

    银屑病,白疕,牛皮癣解毒疏风方

    王某,女,53岁,2009年5月29日初诊。 患者患“银屑病”多年,在西医院治疗,反复不断,时轻时重,迁延难愈,遂来中医就诊。查:双下肢伸侧红斑,皮损因反复搔抓而光亮,尚剩少量白色鳞屑,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气营两伤)。治疗原则:清营凉血,解毒疏风。药用:水牛角30g,生地15g,赤芍15g,丹参30g,银花藤30g,连翘15g,蒲公英15g,地丁15g,青天葵10g,野菊花15g,地肤子15g,防风10g,苦参10g,蝉衣10g,三七粉1g(冲服),予1...

  • 瘀血发热参合曹仁伯瘀热汤意 疏为一方

    瘀血发热参合曹仁伯瘀热汤意 疏为一方

    瘀血发热一证,临床时有所见,但《黄帝内经》对于此证未见明文论述。推测其发病机理,当与痈疽发热有所近似。《灵枢·痈疽篇》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瘀血滞于经络隧道之中,致气血郁而不通,遂致发热。至其治法,选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合曹仁伯瘀热汤化裁,俱皆药到病除,可谓复杯即安矣。然血府逐瘀汤原书指征仅言“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年纪越小,脏腑柔嫩的体现就越突出。一旦调护失宜,外则易为六淫之邪侵袭,内则易为饮食所伤,故简单生病。小儿“脾常缺乏,肝常有余”,所以小儿感触风邪后,易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中医儿科肺系病证的医治,“疏风”非常关键。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风邪易伤卫表,使卫气的开阖失司,引发外感疾病,故解表必须疏风。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所谓疏风,是指...

  • 疏通前列腺导管 保健按摩操

    疏通前列腺导管 保健按摩操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是男科最常见疾病。患者可常做以下前列腺保健按摩操,可疏通前列腺导管,行气活血。 提肛法。吸气时提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如此为1次,每天早晚各做30次。 擦丹田。两手搓热后,右手平放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右手背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运转,轻轻推荡,徐徐来往,旋转36次后,连脐抱住,稍停片刻,勿让风人。 托天运气法。自然站立,身体重心在足跟,双臂下垂。然后两臂自然抬起,双手指相叉,抬到前额附近翻掌,使掌心向上,逐渐用力(切忌猛然用力)向上托天。托时吸气入腹并收腹提肛,稍停,缓缓呼气,双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