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未病 第3页

治未病 第3页

  • “治未病”的本旨是治“未病”

    “治未病”的本旨是治“未病”

    医师的天职是什么?卫生机构的宗旨是什么?可以仿照孔子对《诗》三百评价的用语一言以蔽之,治未病也。 一、“治未病”的本旨是治“未病” “治未病”理念虽然包含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等内容,但是推究其本旨,询为其字面所示“治未病”者,治“未病”也。“治未病”一语出诸《素问》、《灵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治未病&r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治未病
  •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民族文化溯源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民族文化溯源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其发轫 于 《黄帝内经》 ,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弘扬,内 涵得以不断丰富完善,为世界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治未病理论是中国先民在与大 自然的互动和融通中,通过长期实践和体验所形成 的生存智慧。通过考察古代文化,我们可以探寻出 治未病理论和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场域。 1 中国先民改善卫生的生存实践是治未病理论的 生活实践基础 “治未病”理念在中华民族早期的生存实践 中已得以凸显 。 “黄帝作,钻鐩生...

  • 中医“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辨证施治”“治未病”

    中医“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辨证施治”“治未病”

    中医素来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辨证施治”“治未病”等,这是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的养生防病理念。中医药显示度逐渐增加,“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少不了中医元素。 目前社会上一些伪中医,对中医药一知半解,却在恶意夸大中医药的疗效,制造思想上的混乱,干扰人的正常分辨能力。需要有各方力量为中医药正声。事实上,中医药传承千年至今是经过临床实践检验的,很多经验是老祖宗经过几千年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总...

  • 中医健康教育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中医健康教育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中医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以中医理 论为指导, 对大众包括健者( 健者是相对于已病人 群患者而言, 指追求健康接受健康管理的未病人 群) [1 ] 和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理念、 养生保健知识和 方法传播和指导, 达到维护健康、 预防疾病和延年益 寿的目的。目前慢性病呈井喷式发展, 英年早逝及 未老先病的现象时有发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忽 视健康, 缺乏养生保健知识以及存在广泛的养生保 健误区。人的健康不是靠医生靠药物来维护的, 个 体内在调节机制也就是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机制起 主导作用, 养生保健至关重要。人...

  • 治未病分会 中药制药共性 中医诊疗补偿

    治未病分会 中药制药共性 中医诊疗补偿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医院不断强化中医工作,加强医院管理,注重年初计划落实。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明显增加,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形成良好发展势头。 该院以中医特色为抓手,以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中心,全体业务人员参加院内“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积极开展申报省级重点中医专病专科建设工作;邀请指导老师开展学术经验理论讲座,在全院进行推广;开展业务理论及技能培训,安排高年资医师发挥各自专长定期举办理论讲课;以科室为单位征订多类医学及医院管理期刊杂志,保证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 精油治未病巧用益健康

    精油治未病巧用益健康

    现代人越来越崇尚治未病。美容院及医院美容皮肤科进行按摩时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精油,因其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被认为是绿色的护肤中药制品,已悄然成了居家护发护肤、按摩美容的媒介。如何挑选适宜个性化的精油,发挥“以外养内”的作用,在此介绍一些常识,可供朋友们选购时作参考。 大多数精油无法直接抹在皮肤上(除薰衣草油、茶树油外),必须在基础油(即媒介油、基底油),稀释后,才可用于人体肌肤上。单方的精油可以调入基础油中使用。如同每一味中药性味、功效各不相同一样,不同的精油其作用是...

  • 养生养心即“治未病”

    养生养心即“治未病”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缺乏可操作性,已病防变当为治未病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亚健康状态临床表现有纷繁的郁证性特征,中药干预亚健康常用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养心健脾、清胆化痰等,从郁论治的方法属于治未病的范畴。 一般将治未病理解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重点似乎是“未病先防”。事实上,“既病防变”可被疾病治疗的过程所覆盖,“瘥后防复”可被疾病康复的...

  • 治未病理念内涵丰富

    治未病理念内涵丰富

    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药卫生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拥有原创性科技优势、巨大的经济潜能优势及重要的文化和生态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国民健康及世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医学模式的转换使医学的宗旨从治愈疾病转变为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同时疾病谱的变化对医疗卫生观念、医学伦理关系及医疗行为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时代的大健康观念和大卫生观念,要求加强健康教育,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社区保健。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治未病中医药健康服务...

  • 中医治未病理论蕴含儒、道、佛家文化精髓

    中医治未病理论蕴含儒、道、佛家文化精髓

    从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医“治未病” 几千年来, 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 类的医疗、 保健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之所以在科 学发达的今天仍然保持极大的活力, 其根本原因在 于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1] 。 综观时代 的演变、 科技的发展与民生的需求, 兼东西文化的相 互激荡, 目下有关中医 “治未病” 之研讨, 正在世界 各地热烈进行。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曰: “求 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rd...

  • 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

    治未病与精准预防“治已病”与精准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约占80%。虽然国内外对于ICVD的防治均有规范化指南,但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及个体差异性,临床疗效并不满意。中医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ICVD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精准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特征“定制”的个性化精准治疗的医疗模式。它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和相关先进医学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

  • 治未病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

    治未病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明强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最早明确表述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弘扬阐发,时至今日仍卓然于世。治未病不但是独放异彩的医学精华,更是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所内蕴的仁德、中和、天道以及忧患意识等中华文化核心精神,与其健康维护、疾病防治的理念和技术一样,在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对于民族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尊生护生的仁德文化精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将...

  • 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 为三万人治未病

    全国民间中医药发展大会 为三万人治未病

    近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公布,该省10名中药人员入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将接受为期3年的培养,国家按3万元每人每年给予资助。 此次中药人才培养采取游学轮转观摩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受训学员可自愿选择老中药专家跟师学习。3年学习期满后,将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将获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证书。 该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开展,全国共培养310人。 日前,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管护师蒲慧琴发明的“燃艾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

  • 民间中医医药研究 中医“治未病”中心

    民间中医医药研究 中医“治未病”中心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科普分会9月11日在京成立。大会选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巡讲团专家韩平任首届会长。 韩平介绍,该分会主要承担对社会大众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工作,着重健康养生与疾病宣教。把科普信息进社区,打造中医药科普文化平台。分会设北京圣马克医院为宣教基地,每周定期为北京市民开展健康讲座,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会议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中医养生保健专家吴大真等围...

  • 针灸培训班 太昊妙锋针治未病 中医培训

    针灸培训班 太昊妙锋针治未病 中医培训

    为期40天的第二期针灸培训班日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岐黄中医中心开班。承担此次中医针灸教学任务的专家是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选派的秦晓光、姚小强两位医师。培训班共招收学员50名,均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全国一线的临床医生,他们具有针灸学学习经历并在吉开展中医治疗项目,此次培训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操作水平。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代表吉方对授课专家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中医教学工作表示欢迎,并希望中吉双方在前期合作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利用中医药为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健康做出更多努力。(杨文强) 由国家...

  • 老人“治未病”有好处

    老人“治未病”有好处

    最近几年,各地中医院纷纷开展了“治未病”这一全新医疗项目,治未病中心、治未病专科十分常见。治未病究竟是看什么病的呢? 一说到中医的“治未病”,许多人都会将其理解为没病找病,这是不对的。顾名思义,“未病”指潜在的、未发生的病。“治未病”就是防病于未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rdquo...

  • 养生治未病 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

    养生治未病 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

    《黄帝内经》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注重养生是到达健康彼岸的舟楫和桥梁。养生治未病重在四调:调精神;调呼吸;调起居;调饮食。 调精神 ①虚静益神。调神摄生,静养为首:这是调摄精神,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经常保持思想清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和物质所累。《黄帝内经》记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静养作用。精神内守,有助于肾精封藏,精气充盛,可以内养五脏,外御邪侵,则身体强健,病无从由生。《黄帝内经》说...

  • 治未病是中医药一起优势

    治未病是中医药一起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翻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治未病就是这把钥匙上的第一个齿槽,治未病的理念和办法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摄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医健康文明的核心学术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药一起优势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指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与“治未乱”是一个道理,这个“治”,不是指单纯的疾病...

  •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探讨及内涵浅析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探讨及内涵浅析

    1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源流追溯 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最早可追溯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记载“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曰:“圣人为无为之事, 乐恬淡之能, 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故寿命无穷, 与天地终。”《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的“上工救其萌芽”一句又补充提出了未病先防的另一个含义, 即“欲病救萌”, 在疾病出现萌芽...

  • 中医学治未病 从五方面看已病与未病

    中医学治未病 从五方面看已病与未病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广泛指导人类对疾病的预防、养生、康复与治疗。但是对于其内涵如何界定,决定着这一思想的核心价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黄帝内经》的标准来看,未来即将发生的疾病叫“未病”。这个“未病”的原因,正在当下发挥着作用。 笔者认为,“未病”从时间上看,包括外感六淫后的潜伏期,饮食劳倦等内伤导致生理向病理转...

  • 《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意涵

    《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意涵

    “治未病”概念发生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但有多个维度的意涵,既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也有把握疾病过程中的疾病未生、邪气未盛、邪气已衰而正气未复重要时机及时采取措施等丰富内容,务必要予以准确理解,全面认识。 《黄帝内经》治未病意涵 《内经》“治未病”的三个维度 “治未病”是《内经》对生命科学确定的重要理念和命题,有三个维度的内涵。 第一维度是健...

  • 治未病 气血为本平和为期

    治未病 气血为本平和为期

    治未病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和完善的系统学说,是中医治疗学和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治未病的内涵主要包含未病先防、欲病防发、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环节。而在这一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整体动态流程中,“气血的病变和防治”贯穿始终,因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无论何种健康状态和诊治用药均需与之相应。因此,本人提出“调气血,畅气机,以平为期”作为治未病原则。 学术渊源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ldquo...

  •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由来已久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由来已久

    夏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古代中医将夏季分为夏和长夏,长夏即夏季最热的时节,三伏天即包含在长夏之中。夏季的气候特点可用两个字概括:热、湿。中医讲究整体观,包含三层意思: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中医又以五行为中心,将人与环境归纳为五行结构系统。因此,结合中医整体观,夏季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运动—不妄作劳 生命在于运动,《内经》曰“动则生阳”,但夏季也不宜运动太过,避免伤阴耗气,那么什么运动合适呢?适合夏季的运动项目中...

  • 助力“治未病”服务 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

    助力“治未病”服务 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

    日前,由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的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班结班,64名参训教师考核合格后,获得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颁发的“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证书。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两大专题。邀请国家职业指导师、吉林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特聘培训师王志宇讲授包括90后大学生特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发、简历制作方法、面试实用技巧等。国家高级创业咨询师、教育部创业教育特聘专家、吉林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特聘培训...

  • 中医药特色技能展演 中医治未病特色

    中医药特色技能展演 中医治未病特色

    近日,由健康论道组委会主办,新疆昆迪亚生物有限公司等承办的2015年中医药特色技能展演与选评大会召开。 此次大会旨在挖掘、整理和推广我国境域内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适宜技能与临床科研成果,推动健康产业向预防保健转型。 大会期间,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为现场嘉宾呈现了包括滞动针灸、美式脊骨肌肉神经活化整疗等多种适宜技能与科研成果,以展带评,以评促改。同期,新疆民族医药代表还分享了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日前,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医院的义诊活动中,该院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深受群众欢...

  • 体现中医服务价值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基本功

    体现中医服务价值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基本功

    郭新志代表:合理体现中医服务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在现行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城镇居民、职工医保、新农合有关中医药收费项目限制基层中医院的发展,甚至某些中医科室面临关门局面。”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建议,应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随着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慢性疾病治疗、激素减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然而,中医传统诊疗项目。如针灸、正骨术、刮痧、推拿、点穴、敷药等项目收费偏低,从...

  • 中医药故事 中医药成热点 中医治未病专委会

    中医药故事 中医药成热点 中医治未病专委会

    3月30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第一次新闻宣传工作协调会议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情况,并就做好今年的工作交流讨论,提出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强调,要提升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能力水平,创新方法手段,把握好时、度、效,讲好中医药故事,树立中医药良好形象。 马建中表示,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上来。自觉担负起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刻认识做好新闻宣传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 证明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证明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重点部署疾病防控、康复养老、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与此同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要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服务新业态等九方面重点任务。两个重要《规划》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这足以证明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久前,《人民日报》刊文《病人为何越治越多》,文中...

  • 治未病医疗健康 对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

    治未病医疗健康 对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

    近日,由陕西中医药大学牵头的首个治未病医疗健康管理联盟成立,咸阳市及周边43家医疗卫生机构加入该联盟。该联盟将致力于中医药治未病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升加盟单位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根据协议,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每年将投入资金和人力,为联盟成员的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协作支持。 该联盟的建立是落实国家和该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具体举措之一。同时,联盟还将依托该院重点专科项目,加强中医特色体检技术和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应用与培训。 1月27日,贵州省金沙县中医院沙土分院、镇卫生院联合开展的...

  • 治未病从“夏”到“冬”抓牢“中医”根本

    治未病从“夏”到“冬”抓牢“中医”根本

    长江中游、汉水之滨,国之中部九省通衢、省内中心日新月异;随着“武汉,每天不一样”的脚步,坐落于汉口江边的武汉市中医医院,也迎来了自己的蜕变。以名院、名科、名医、名术、名药“五名工程”建设为重点,有层次分阶段、点线面相结合,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院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三级优秀中医医院、湖北省知名中医医院等荣誉称号。...

  • “治未病”具备了中医体检的雏形

    “治未病”具备了中医体检的雏形

    在我们的印象中,体检似乎都是西医的事。把身体交给流水线上的仪器,通过CT、X光、验血等项目以数据显示我们的健康水平。但其实,我国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其实就已具备了中医体检的雏形。 中医体检的意义是“查风险” 中医体检的先行者应该可以说是扁鹊了。有名的“扁鹊见蔡桓公”,扁鹊通过望诊给蔡桓公做了体检。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表面看来无恙的蔡桓公刚愎自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