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肝 第97页

肝 第97页

  • 胃痞病重视治肝 脾胃同治经方

    胃痞病重视治肝 脾胃同治经方

    胡刚治疗胃痞病经验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大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包括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在临床上出现上腹胀满不舒、早饱等主症时,均可参照胃痞病进行辨证治疗[1]。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自治区第二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刚,从事脾胃病临床诊治近四十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好,尤其对胃痞病的治疗更佳,介绍如下。 重视治肝 胡老师治疗胃痞病时,多从肝论治。他认为胃痞病的发病和加...

  • 胃脘痛治则 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胃脘痛治则 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笔者跟师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老师学习期间,见老师治疗一胃脘痛兼胆石症的患者疗效较好,现整理总结其治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如下。 患者张某某,女,58岁,2022年1月20日初诊。患者胃脘胀疼、烧心十余天,伴有胃气上返,吐酸,平素脾气急,口黏,口臭,纳差,眠差,舌暗苔白厚腻,脉沉弦。肝胆彩超示:胆囊壁厚,毛糙,胆囊结石(多发,考虑为泥沙样结石)。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诊断:胃脘痛、胆石症(肝胃不和型)。 治则:疏肝行气解郁,抑酸止痛利胆。...

  • 胃脘痛,中医处方治肝阴虚夹郁

    胃脘痛,中医处方治肝阴虚夹郁

    陶某,女,47岁,农人。2007年2月20日初诊。胃痛时作10多年,未引起注重。2年前,突然胃痛剧烈,被送往医院诊察,胃镜显现,胃体黏膜充血、水肿,伴有针尖样溃疡多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经医治3天后缓解,回老家求诊中医。刻诊:胃脘痛时作,痛连两胁,每因心情改变加剧,善叹息、嗳气,心情易激动,偏瘦,食少纳差,月经少,先后无定期,舌苔薄白,脉弦细。 确诊:胃脘痛(肝阴虚夹郁)。 处方:北沙参15g,百合10g,半枝莲10g,海螵蛸10g,黄芪15g,白芍15g,乌药10g,当归10g,柴...

  • 胁痛胃痛 张炳厚 清肝利胆汤

    胁痛胃痛 张炳厚 清肝利胆汤

    张炳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师从于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刘渡舟、王绵之、祝谌予等中医名家,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50余年,学术特色为“肾龟地、气黄芪、虫蚁类方更新奇”,临床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善用活血化瘀、涤痰滚痰法治疗疑难怪证,善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疗效卓著,被誉为“医林怪杰”“治痛名...

  • 反酸治疗方法 吞吐酸水疏肝和胃法

    反酸治疗方法 吞吐酸水疏肝和胃法

    反酸乃吞酸和吐酸的总称。一般而言,反酸是吞吐酸水的症状,常与胃痛兼见,但亦可单独出现,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中医对反酸的认识由来已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反酸是由热邪落于胃经而导致的,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丹溪心法》...

  • 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 善用经方喜用合方

    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 善用经方喜用合方

    善用经方 张仲景医方之所以被尊之为经典医方,并非因其立方之时古,更重要的是其组方之法度严明,结构规范,用药简括,疗效可靠。国医大师张灿玾善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胃中虚冷,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虚寒型胃脘痛。若木郁化火,横加脾胃,脾胃之运化无力,致升降失职,气滞不行,则取仲景方大柴胡汤方加减为治,调肝理脾;若脾本不及,复为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则以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治肝胆之太过。 喜用合方 合方之法治病对于病情日久不愈或者病情复杂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可以适应...

  • 呃逆病变在于肝胃气机逆乱 治心得

    呃逆病变在于肝胃气机逆乱 治心得

    李东垣认为情志因素在内因致病中具有先导作用。呃逆病变之本在于肝胃气机逆乱,肝气当升不升,胃气应降不降,故肝胃不和而发病。 【肝胃升降相因为水谷运化的重要基础】   肝为风木之脏,性喜升发而恶抑郁,胃为仓廪之官,以通降为顺。肝与胃,一脏一腑,肝气疏泄,气机条达,则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有序,从而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正所谓《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另外,脾胃居于中央以灌溉四旁,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故中气旺,则脾升胃降,肝气...

  •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全国名中医王常绮临床擅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常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因机证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接触产生的病变,又因内容物呈碱性,故常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本病可发生于伴有胆道疾患和胃、胆囊切除术后,亦可发生于无上述病因者。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烧心、嘈杂、口苦、恶心、呕吐、甚或呕吐苦水。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学“胆瘅”“呕苦”“胃脘痛...

  • 痛泻要方治疗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的组方分析

    痛泻要方治疗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的组方分析

    经行泄泻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以经前大便溏 薄, 甚至清稀如水, 日行数次, 经停自止为特点的疾病, 属 “经前期综合征” ( premenstrualsyndrome,PMS) 范畴。 与西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所表现的腹痛、 腹胀、 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性状 异常的症状较为一致。经行泄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 较复杂, 西医多认为与肠道菌群失调、 胃肠动力异常、 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有关 [1 ] , 常见治疗方案为止痛、 止 泻类药...

  • 夏季胃脘痛 食满积滞型可选用舒肝丸

    夏季胃脘痛 食满积滞型可选用舒肝丸

    到了夏季,炎热多雨,不少人出现胃痛。胃痛在中医称胃脘痛,容易在夏季出现发病高峰。由于胃脘痛出现在上腹近心窝处,故古人又称“心痛”,现代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这种病,该病的分型用药如下。 脾虚湿热型胃痛可选用中满分消丸:该丸具有健脾行气、祛湿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脾虚湿阻、水湿中阻(食少、腹胀、便溏、水肿等)引起的胸满胀闷、气臌、水臌、血臌、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炎、盆腔炎等,以及肠梗阻等引起的腹满、胸部胀满、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 慢性咳嗽 从肝治咳独出心裁

    慢性咳嗽 从肝治咳独出心裁

    慢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8周之咳嗽[1]。因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诸多,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2、第3批传授老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王行宽教授临床上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积有丰富经验,融古铸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其侧,目睹药到病除之效,现总结王师经验如下。 从肝治咳独出心裁 王师根据临床咳嗽患者常伴咽痒、阵咳痰少、口干苦、目眩、脉弦等肝木之征,总结出从肝治咳常法:(1)利气豁痰法:久咳之疾,痰热内蕴肺管,肺管不利,久病及肝,...

  • 基于“肝左肺右”理论治疗肺系疾病

    基于“肝左肺右”理论治疗肺系疾病

    “肝左肺右”理论是中医对肝肺之气主要分布部位的认识,本文探讨“肝左肺右”理论的理论渊源、概述及临床实践应用。 1“肝左肺右”理论来源及概述 “肝左肺右”理论来自《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中载:“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1]后人将其简称为“左肝右肺”或“肝左肺右”,“肝...

  • 春雨回南天 疏肝防流感

    春雨回南天 疏肝防流感

      指导专家   李威君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与往年相比,今年南方的春天显得尤为潮湿,在回南天和春雨的“滋润”下,呼吸道疾病也因此频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李威君表示,春季肝主生发,由于天气潮湿,人体内的湿热无法顺利生发出来。因此,湿热易滞留体内影响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肝郁犯肺,进而引起的肺脏的问题,同时潮湿闷热的天气也导致体内的气血不能得到足够的生发。   薄荷柠檬水是李威君推荐给读者的保健饮品,该饮品清凉...

  • 大补肝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案

    大补肝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案

    任某,出生于1945年2月26日,2020年11月9日初诊。 主诉:糖尿病17年,服西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右手食指第一、二指节麻木如触电感,不能触碰任何物品,严重影响生活。双下肢无力,站立不超过5分钟,不能下蹲,从坐位站起来需要撑扶桌面。平时流涎多,口干甚,夜里每2小时要起床喝水1次,便秘,无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左偏沉。既往史:脑梗死2次。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予大补肝汤。 处方:川桂枝20克,淡干姜8克,五味子15克,大枣20克(去核),旋覆花10克(包煎),煅赭石30克,淡竹叶...

  • 黄豆猪肝汤可治缺铁性贫血

    黄豆猪肝汤可治缺铁性贫血

    点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黄楚燕 老年人贫血发生率高达35%,因此老人要特别重视贫血问题。对于轻微的缺铁性贫血,我们可以采取食疗调理,而黄豆猪肝汤是个不错的选择。 做法: 准备黄豆、猪肝各100克。先将洗净的黄豆在沸水中浸泡片刻,再将猪肝洗净、切片,然后与食盐、淀粉拌匀;葱姜洗净,切好备用。水煮沸,加入姜片、葱段及少量食用油,几分钟后,再放入猪肝及黄豆。煮至熟透时,调味即可。每日2次,连服2周,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贺州 胡女士) 专家点评: 广州中...

  • 黄斑水肿柔肝补脾法

    黄斑水肿柔肝补脾法

    柔肝补脾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是许多眼科疾病在黄斑区的临床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作为一种疾病,它是指对光线敏感的黄斑区发生炎性反应、液体渗入,形成水肿,导致视力下降,其病因多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RVO)、糖尿病慢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

  • 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调糖饮

    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首届百杰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北柴胡10克,全当归10克,云茯苓30克,生白芍30克,炒苍白术各10克,粉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淡豆豉...

  • 刘怀珍治疗消渴合肝癖经验

    刘怀珍治疗消渴合肝癖经验

    消渴、肝癖为中医学病名,分别属现代医学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范畴。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全身代谢障碍的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病毒、药物等明确的损肝因素所引起的以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肝脏疾病,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因二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故临床上二者常相兼为病。虽然极少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好转,但如不及早干预,即使是轻微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也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

  • 从肝论治慢性结膜炎

    从肝论治慢性结膜炎

    患儿,女,10岁,2020年6月4日以“双目干涩,眼睑充血1年半”就诊。 患儿于2019年春节过后开始出现双眼睑充血,分泌物增多。家长以为“热重”,自行购买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药膏等外用,并服用黄连上清片、清火栀麦片等药物,疗效不显。后分别到当地卫生院、县市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诊疗,分别诊断为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采用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其中有多种抗生素类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相结合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慕名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双目...

  • 原发性高血压化痰祛湿法 补益肝肾法 镇肝熄风法

    原发性高血压化痰祛湿法 补益肝肾法 镇肝熄风法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严重损伤心、脑、肾、眼睛、血管等脏器的结构和功能,给生命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威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合理降压,最大程度降低高血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预后是防治高血压的重点及难点。 岐黄学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冼绍祥师从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欧明教授,临床长期运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多年,学研俱丰。结合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病理演变及预后转归,冼绍祥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大法主要...

  • 过敏性鼻炎 治当以滋养肝肾之阴 散肝肺之郁 折肝肺之热为主

    过敏性鼻炎 治当以滋养肝肾之阴 散肝肺之郁 折肝肺之热为主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属于“鼻鼽”范畴,《素问》称之为“鼽嚏”,本病以突发鼻痒、鼻塞、连续喷嚏、流清涕,甚或眼结膜、上腭、外耳道发痒为临床特征,常反复发作,有明显季节性。《黄帝内经》云:“诸液澄澈,皆属于寒”,现代诸多学者多“从寒论治”,但临床疗效或有不佳,近年来,笔者从郁热论治本病,疗效甚显。 病因病机 古代医者多从寒论治鼻鼽,如宋代《圣济总录·鼻门》认为“鼻...

  • 白睛溢血 治以清热祛湿佐以柔肝处方

    白睛溢血 治以清热祛湿佐以柔肝处方

    白睛溢血是指白睛血络破损,血溢络外的眼病。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又名色似胭脂症。它与一般外障之赤丝满目不同。相当于现代医学结膜下出血。《诸病源候论·目赤痛候》曰:“肝气通于目。脏内客热,与胸膈痰饮相搏,熏渍于肝,肝热气冲发于目,故令赤痛也。” 笔者曾治一患者,男,63岁。右侧白睛出血一周余,曾服清热泻火药效不佳,诉每日下午加重,右眼无痒痛感,视力正常,食纳稍差,小便黄,因服清热泻火药,大便略稀,每日1次。舌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白睛溢血。辨...

  • 治失眠焦虑高血压 中医治疗调肝法

    治失眠焦虑高血压 中医治疗调肝法

    患者陆某,男,47岁,2023年5月9日初诊。患者自2014年至2015年经历接连数次的事业、家庭重大变故后开始失眠,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眠,伴有焦虑、抑郁,每晚饮酒后方可短暂睡眠。从2016年起,患者开始长期失眠,白天萎靡不振,头晕、头痛,血压波动较大,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同时伴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胡思乱想。因担心抗焦虑药、安眠药等存在不良反应而未曾服用西药治疗。其间多次服用中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 2023年初因头晕、头痛加重接受中医治疗,予清肝降压胶囊、眩晕宁片口服,治疗1月余未见改善,血压波动于140...

  • 颤证头颤摇动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颤证头颤摇动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冉某,男,66岁,2023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头颤摇动8年余。患者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不自觉颤抖、摇动,他人提醒后可自行停止,自身无法觉察。不伴有肢体震颤。颞部血管凸起如蚯蚓状。大便每日1次,质干,小便调。纳一般,眠可。舌红,舌前有凹陷,中有裂纹,花剥苔,苔白腻,舌下络脉怒张青紫。脉弦涩。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控制不佳;脑梗死病史。 诊断:颤证(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g,煅赭石30g(先煎),生龙骨、生牡蛎...

  • 舒张压增高 中医以疏达肝木调畅气机为核心的治疗思路

    舒张压增高 中医以疏达肝木调畅气机为核心的治疗思路

    舒张压增高是早期高血压病常见类型,多见于中青年。目前西医常用的降压药没有专门针对舒张压高的,故在临床上常见一些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完全正常,但舒张压仍在90mmHg以上。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舒张压增高具有脉沉有力的特征,随后对单纯舒张压增高形成的原因和中医辨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以疏达肝木、调畅气机为核心的治疗思路,临床收效满意。 因机证治 动脉血压是由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两个基本因素形成的,另外必须有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 中医从肝论治慢性结膜炎收效甚佳

    中医从肝论治慢性结膜炎收效甚佳

    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西医认为该病主要由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或非感染性因素(外伤、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等)刺激结膜导致,也可由结膜自身或外界的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导致。常见眼睛发红、干涩、眼痒、疼痛、异物感、怕光、分泌物多、流泪等症状,未波及角膜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西医治疗以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过敏为主。急性结膜炎不难治疗,抗菌消炎治疗后多能痊愈,但是临床常见一些患者病情反复,熬夜或饮食不慎即会发作,逐渐发展为慢性结膜炎。此类慢性结膜炎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治...

  • 郑亮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撷萃

    郑亮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撷萃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具有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缺乏解释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证据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众多学者认为FD的发病机制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2],焦虑、抑郁为其常见的表现。中医认为,FD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有关,其中情志因素对F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 头目痛 方用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头目痛 方用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施某,女,60岁。201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头目疼痛半月余。患者以左手抚左目而缓慢步行到诊室,其言头目疼痛剧烈,以左侧为甚,犹如被人打。其左侧眼睑红肿,巩膜血丝较多,畏光,双目眼屎较多、色黄,口干渴,喜饮,疼痛牵涉左侧牙痛,睡眠差,大便干结难解,小便可。舌红、苔轻度黄腻。脉实,长而微弦,浮沉皆有力而弹手,应指愊愊然。于眼科诊察未见明显异常,嘱其滴新泪然滴眼液,滴3日,头目疼痛依旧。 诊断:头目痛。 病机:肝火上炎,扰动清窍。 治法:清肝明目,泻火利湿。 方用清震汤合四逆...

  • 肺积肺占位性病变 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减

    肺积肺占位性病变 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加减

    笔者师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林胜友,现整理其辨治肺结节验案一则如下。 夏某,女,42岁,2021年10月27日初诊。主诉:发现肺结节1个月余。患者于9月20日体检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混合磨玻璃结节(直径6mm)。刻下:心烦急躁,动则暴怒;胸胁胀闷,两颞部胀痛;口苦明显,口干喜冷饮;咳嗽,痰黄黏滞,晨起为甚;鼻腔滴漏,时流清涕,喷嚏频频,鼻塞不闻香臭,遇寒加重;夜寐多梦,胃纳尚佳,二便无殊;舌红苔薄黄,脉弦。 西医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中医...

  • 视物模糊 中医称之视瞻昏渺 治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视物模糊 中医称之视瞻昏渺 治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视物模糊,中医称之为“视瞻昏渺”,“视瞻昏渺证,谓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眇蒙昧不清也”(《证治准绳》)。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气和则目能辨色视物。“目者,心之使也”(《灵枢·大惑论》),心主血,目因受血而能视,说明眼部疾病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临床常认为眼部疾病的发生常与肝、心两脏和风、火两淫有关,但眼通五脏,气贯五轮,除风、火两淫,与外感、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众多因素均有关,其致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