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第99页
-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出自清代医家魏玉璜之《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一书,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有滋阴养胃,疏肝调气之功效。对肝肾阴虚,气滞不运,郁而化火,胸脘胁痛,呑酸,或呕吐苦水,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弦无力等有治疗作用。 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尤长于滋阴补肝,用为君药。故配生地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清虚热,生津液;当归养血补肝,因属血中气药,故养血之中有调血之能,补肝之中寓疏达之力,二者与枸杞相伍,补肝阴,养肝血之效...
-
调和肝脾 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李某,女,34岁。2012年3月6日初诊。 因月经未行5月余就诊,平素月经后期。喜食冷,大便干。舌质暗红,舌苔白润,脉细弦。 笔者思,证属肝脾不调、腑实瘀热。 治以调和肝脾、通腑逐瘀为法。方用逍遥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桂枝6克,桃仁12克,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益母草15克,生甘草3克。5剂水煎服。 2012年3月11日二诊:服上药后便泻日2~3次,余无明显变化。上方去芒硝,加丹皮...
-
四逆散、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之比较
两方均可调和肝 脾、治疗肝脾不和之证。 四逆散以柴胡为 主,输转气机、透达郁 热。配枳实以增强其输 导泄热作用;配芍药、 甘草以和营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传经邪热陷 入于里所致的“热厥”, 以及肝睥失调引起的 胸胁脘腹疼痛或泻利 下重、脉弦等症。对于 肝郁化火,阳气内郁不 能外达而见手足厥冷 者,亦可应用。 逍遥散由疏肝解 郁的柴胡配伍健脾养 血的白术、茯苓、当归、 芍药等组 成,具有疏 肝解郁、健 脾、养血功 能,主治肝郁、睥虚、营 血不足之症。症见头 痛、目眩、胁痛、神疲乏 力、食少、...
-
补肝第一名方,舒肝气第一名方
说到逍遥丸,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神方,只要听说谁肝气不舒了,就来瓶逍遥丸舒舒肝气,开心一下。但是丹田爷爷觉得,这个逍遥丸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神药,从它的配伍来看: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方向也比较单一,就是有邪气或者情绪影响,阻挠了肝气抒发,导致的肝郁脾虚问题,一般就是心情不好、两肋胀痛、一生气就食欲不好这种情况。 好在是方向单一,也意味着药简力专!对症的就特别受用。 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肝郁久了、脾胃虚弱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问题,比如:肝血肝气不足、肾精肾血也不足,...
-
手脚痉挛案中药方 共奏补益肝肾不留邪
患者,女,55岁。诉夜间熟睡中阵发性拳打脚踢3月余就诊。3月前,患者莫名其妙地在夜间熟睡时,俄然四肢痉挛致醒,须重复伸手伸脚才干遏止痉挛。患者认为缺钙,自行购买钙片医治。半月后未见好转,逐步发展到几乎每晚一次发作。到某市医院做各种生化查看,未查出切当疾病。服用维生素B1、糖钙片等医治,效果不显,前来就诊中医。刻见:连续1周每晚1次熟睡中四肢痉挛,得拳打脚踢才缓解,严重影响睡觉质量,精力欠佳,舌红苔少,脉细弦。 辨证:肝肾阴虚,头绪不营。 处方:木瓜20g,补骨脂10g,山茱萸10g,石斛10g,...
-
清肝降火化痰软坚治甲亢方
处方:生牡蛎20克,玄参、夏枯草、柴胡、党参各10克,栀子、连翘、黄芩、浙贝母、甘草各6克。 加减:肝火偏亢,急躁易怒者,加刺蒺藜10克,龙胆草、丹皮各6克;心火亢盛,心悸失眠较重者,加夜交藤20克,丹参、.生地各12克;肝风内动,肢颤较重者,加钩藤、刺蒺藜、白芍各10克;胃热亢盛,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15克;脾胃运化失常,便多乏力者,加茯苓、麦芽各10克,白术6克;病久正气耗伤,加黄芪30克,加重党参用量;火旺灼阴,口渴烦热者,加沙参、天花粉各lO克,麦冬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肝降...
-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陈某,男,42岁。疲劳乏力年余。患者平时工作繁忙,性格内向,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情志不舒,渐觉疲劳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发热多汗、肌肉酸痛、困倦乏神、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寐不解乏。多方求治,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头颅CT、心电图、B超均无异常,服用中西药无数,效不佳。 现疲惫乏力,头昏沉,困倦嗜睡,眠浅易醒,醒后仍觉疲乏,急躁易怒,郁郁寡欢,食纳欠馨,纳后脘腹胀满、嗳气、肠鸣、大便溏薄,每日3~4次,小便黄,口干而黏,渴喜冷饮。望之面色晦暗,神疲,情绪低落,唇干,爪甲无华,甲床干燥起...
-
柔肝舒筋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加薏米汤
瘛疭、挛急、转筋、小儿摇头风是临床常见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齐民教授常运用芍药甘草加薏米汤,或者单用薏米煮粥的方法,治疗上述诸症,每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随师所记介绍如下。 方药来源:芍药甘草汤,原载于《伤寒论》太阳篇第29条之下,第30条亦论及。原文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仲景指出,阴虚致筋脉挛急之证,当用芍药甘草汤...
-
温热邪气耗伤肝血肾精 二甲复脉汤
【 亡阴脱液 】 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皮肤干皱,唇焦,舌痿,目陷睛迷,齿燥色如枯骨,齿上积垢,或呃逆声微,两颧红赤,手足蠕动,甚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神昏嗜睡,四肢厥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或点滴不出,舌质绛无苔,脉细促或微细欲绝。 病机分析 本证是温热邪气耗伤肝血肾精,导致真阴大亏,周身津枯液涸,而成亡阴脱液之危重证候。津枯液涸,肌肤失于濡养,故形体消瘦,皮肤干皱,唇焦。肝开窍于目,肾精上注瞳仁,肝血肾精大亏,目失滋荣,故目眶塌陷,目睛迷离,甚则瞳孔散大。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
-
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非常广泛 内外妇儿无所不及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川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柴胡、甘草等组成。方中以龙胆草为君药,泻上炎之肝火,清下焦之湿热,两擅其功,通治上下;黄芩、栀子泻火解毒、燥湿清热为臣药,清上导下;佐药有车前子、泽泻和木通,渗湿泄热、导邪下行,使邪有出路;取地黄养阴,当归补血,起到驱邪不伤正之效;柴胡起到调畅气机并引诸药归肝;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并有护胃之功。本方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之功。本方主治肝火上炎之头痛、耳鸣及胁痛;湿热下注之淋证、黄疸及带下等症。临床上龙胆泻肝汤应用非常广泛,内外妇儿无所不及,笔...
-
王玉生应用五苓散治泄泻,焦虑症,疤痕疙瘩,脂肪肝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该方在书中出现6次,一是在杂病部分中治疗下焦有水气的脐下悸、吐涎沫眩晕症;二是在伤寒论中的蓄水证,其中列有五条。这皆是水仃不行之证。方剂组成: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此方的功效就是温通利水,王玉生临证中即利用它的温通利水之效,治疗不同疾病。此就随山东省德州市首届名中医师王玉生学习时应用五苓散的案例总结如下。 泄泻 患者张某,女,32岁。于2018年2月25日初诊。因饮食不洁而致泄泻1年半。经多次中西医治疗未愈,曾几次去某省中医院诊治,服用中药五六天腹泻会好,但是隔...
-
肝癌的调养与中药方
肝癌的发病与慢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关系密切,还和酸性体液、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寄生虫感染、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有关。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甚至有的患者肝癌已属晚期,但症状仍不明显。经AFl'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有症状而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消瘦和肝肿大等症状。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化疗、中药等综合措施为主。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的单方验方,可配合手术、化疗等提高疗效。治晚期肝痛一方:柴胡 20克,莪术15克,自术15克,大黄10...
-
经典方剂黄土汤的君药即为伏龙肝
伏龙肝,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别名灶心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其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的功效。《本草便读》记载:“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 经典方剂黄土汤的君药即为伏龙肝,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功效为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虚阳衰所致大便下血、吐血、衄血、血色黯淡、妇人崩漏等。...
-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本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病程在半年内恢复者为急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则为慢性肝炎。小儿急性肝炎也有黄疸型和无黄症型之分。无黄疸型,仅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黄疸型者,则更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部分还有发热等症。慢性肝炎又有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之别。小儿慢性肝炎亦多为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迁延型者多表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胁痛等症;活动型者还多有腹胀,腹泻,低热不退,或性情急躁,口干唇燥,夜寐分惊,胁下症块及皮肤出现蜘蛛痣等...
-
肝脾损伤(秘方数:1)
腹部外无骨骼保护,内为脏器所在,虽然损伤的机会较少,一旦损伤,却易伤及脏器。肝脾是实质性脏器,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消化道症状,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象。脾破裂较为多见,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半数,有的为肝脾联合损伤。肝脾损伤的大多数为真性破裂,此外为其实质深部的中央破裂和被膜完整的被膜下破裂,后两种无明显的内出血和腹部刺激征象,在损伤后1-2周,因血肿扩大,在微弱外力下突然转为真性破裂。随着对脏器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脾破裂一旦诊断确立即应手术摘除的传统观点已有所改变,认为可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保留脾脏的手术,使脾脏得以保留。...
-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秘方数:3)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简称I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表现为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再次妊娠有复发倾向。这种病与种族及遗传有关,故又称妊娠特发性黄疸,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5一1%,近年国内发生率为2.3-3%,说明对本病的认识有所提高。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妊娠后半期血雌激素、孕酮含量增多,抑制葡萄糖醛酸转化酶的活性,结合胆红素升高;也可能是由于肝细胞部分微器受累,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肝内胆汁瘀积,血中非结合型的胆红素积聚而出现黄疸,显著增多的胆盐的刺激引起皮肤瘙痒。肝穿刺...
-
阿尔茨海默氏症用抑肝散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经实验证实,中药抑肝散对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脑神经细胞死亡有抑制功效。 抑肝散【组成】软柴胡 甘草各1.5克 川芎2.5克 当归 白术(炒) 茯苓 钩藤钩各3克。上药水煎【功用】抑肝健脾,清热解痉。【主治】肝经虚热发搐,或痰热咬牙,或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