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肺 第105页

肺 第105页

  • 几种秋季保养肺气的方法

    几种秋季保养肺气的方法

      中医认为“寒秋以气通肺”,并总结出了秋季易损伤肺气的理论,提醒人们注意适应天气的变化,好好地保养肺气,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   现介绍几种秋季保养肺气的方法。   摩颈法站直或坐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摩2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注意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可以利咽喉,止咳化痰。   搓鼻法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磨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

  • 最简单的宣肺法

    最简单的宣肺法

      太极拳训练对于中老年人有耐力训练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地维持和促进心肺功能。太极拳运动不受时间约束、不受空间限制、不需设备、不费金钱,而且运动伤害很少,很适合推广为一种国民的健身运动。   云手:最简单的宣肺法   动作要领:左手为掌,右勾手变掌;沉肘向上划圆,由体中线向上与眉齐;向外划下至裆再向上;脚原地不动,以脚跟为轴,脚尖随手摆动;左手随之循环,与右手相同。右手到体中线,左手到左侧;右手到上,左手到裆。成左右弓箭步。随之循环。也可以抬起脚左右换步。   云手极有利上焦心肺气机的宣达。其式上行...

    养生秘方 2024-03-07 12 0 简单
  • 春季养肺 积极自然疗法

    春季养肺 积极自然疗法

    春季,老人容易出现春咳,所以春天保养肺是老年人的关键。老年人养肺,除选择食疗以外,还可以选择更积极自然的方式。 摩鼻 将两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摩鼻一两遍。 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1遍,可连续做两三遍。注意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准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用拇指按人迎穴(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侧约3厘米处)5-10次。这种方...

  • 清明时节养生 心清肺清脾胃有序

    清明时节养生 心清肺清脾胃有序

      唐代大诗人杜牧流传甚广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浓郁地烘托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近日,本报记者就“清明时节如何养生”这一主题采访了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中国中医心理学会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王新本。   王新本主任医师介绍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清明来临,严冬已过,阳气升发...

  • 冬日寒气当令 肺为娇脏

    冬日寒气当令 肺为娇脏

      冬日寒气当令,肺为娇脏,经口鼻皮毛与外界相通,故寒邪最易伤肺系。病初起,多由外感风寒袭表发展至寒痰壅肺;亦有外感风寒引动内饮,而至寒饮阻肺,宣降失常而发咳喘。   证见咳漱,气喘,喉间痰鸣,咯白色痰量多质稀。兼证有恶寒发热,呕吐痰涎,鼻塞流涕喷嚏。咳喘伴恶寒发热有汗者,宜解肌祛邪,止咳平喘,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无寒热者,治宜温化寒痰,降逆平喘为要。药用紫苑百部杏仁前胡桔梗,此组药物性味平和,化痰止咳而不敛邪,无问咳痰之新久均可运用。   麻黄细辛苏子白果地龙,本组药物为平喘的有效药物。麻...

  • 健肺益寿操

    健肺益寿操

    老年人有生理功能渐衰、活动减少、肺功能下降的特点,运动保健专家认为,除了适量的运动可提高老年人肺活量外,还可以经常做做“健肺益寿操”进行胸廓牵拉、挤压,以促进气体交换,从而有效增加老年人的肺活量。 伸展胸廓站立且双臂下垂,两脚间距同肩宽。吸气,两手经体侧缓慢向上方伸展,尽量扩展胸廓,同时抬头挺胸,呼气时还原。 转体压胸站姿同上。吸气,上身缓慢地向右后方转动,右臂随之侧平举并向右后方伸展。然后左手平放于左侧胸前向右推动胸部,同时呼气。向左侧转动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交叉抱胸...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益寿
  • 每日清晨 咳嗽几声清清肺

    每日清晨 咳嗽几声清清肺

    咳嗽 咳嗽可以清肺,没病的时候也可以咳嗽几声,其实像咳嗽、打嗝、喷嚏都是一种身体自我排毒的方式,因为咳嗽的震动可以将淤积在肺泡上的杂质清理下来,和体液混合成痰,排出体外。建议大家每日清晨,先咳嗽几声,来清清肺,但是震动也不要太大,次数也不要超过十五次。 拍云门 云门是肺经的穴位,是经络之气出入的重要通道。云门穴就在人体肩窝的位置,锁骨下窝就是。早起拍一拍云门穴,先左后右,每边二三十遍,一样可以清理肺部的杂质。 深呼吸 呼吸由胸腹腔之间的横膈膜上下沉降来辅助。控制呼吸的横膈膜在我们平时普通呼吸的状态中,下...

  • 处暑养生 润肺防燥预防感冒

    处暑养生 润肺防燥预防感冒

    处暑已至,此时末伏已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量也相应减少。一般情况下,由大暑节气开始每天只降温0.5℃左右,而从处暑节气后,每天能降温2℃左右。因此处暑是气温由高向低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个转折点。昼热夜寒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温差别大,特别是在南方,有“争秋夺暑”的现象。真正有秋日的感觉往往要到秋分节气以后了。此时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起居有常,不要熬夜 处暑过后,首先应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科学的养生保健需要更全面地掌握睡...

  •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但宜宣肺,气行自愈。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 •外感温邪或情志内郁化火,炼液为痰。而痰为有形之物,极易阻塞气道,壅滞经络,使枢机失灵,升降失调,故变证百生。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临证每有出奇制胜之效。他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却多创见;...

  • 中秋赏月听古琴 琴音调气益肺脾

    中秋赏月听古琴 琴音调气益肺脾

    今年中秋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正如白露的名称,从这天起寒气渐盛,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礼记·月令》记载这个节气的景象“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此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之时。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特点 秋季天气特点多风少雨、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

  • 春季养肺的重要性不亚于养肝

    春季养肺的重要性不亚于养肝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季养肝,但入春时常会口渴、嘴唇干裂,这是养肺“工作”做得不够。医生提醒,春季养肺的重要性不亚于养肝。 要说养肺,首先要从精神方面入手,这是因为一般春季人更容易犯困,精神状态欠佳的情况下更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而“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中的悲容易伤肺,所以春季不要太多愁善感,要注意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调节自己的情绪。 此外,专家建议,早上可以喝碗养肺粥,做法是先将去皮甜杏仁10克研磨成泥状,放入淘洗干净的50克粳米...

  • 调理肺脏宜干浴鼻

    调理肺脏宜干浴鼻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窍,同时也是邪气侵犯肺脏的主要通路。秋季多发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干浴鼻,能起到调理肺气,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干浴鼻在每天早上起床后进行,两手拇指微屈,其余四指握拳。用两手微屈的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摩擦30次。注意,用力要由轻到重,如果早上起来鼻孔太干,宜先用拇指、食指轻揉鼻孔,待鼻腔湿润后,再进行浴鼻。 青木...

  • 中医认为 燥为秋天 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

    中医认为 燥为秋天 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

      秋天因晴多雨少,气候常较为干燥,加上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人们往往会在口、鼻、皮肤等部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更甚者会出现干咳气促、痰液粘稠难以咯出、大便干结等症状。不少老年人因抵挡不住“秋老虎”的侵袭,纷纷到医院求医。   指导专家: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邓力   见习记者 陈晓琨 通讯员 高三德   中医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有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的特点。而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夏末带有余热之邪为温燥,深秋近冬结合寒气之邪...

  • 保养肺脏“秋燥”养生 防燥气伤人

    保养肺脏“秋燥”养生 防燥气伤人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雨水减少,气候开始由潮湿转为干燥。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常感到口腔、鼻腔干燥或嘴唇干裂出血;有的人旧病复发或加重,引起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的人会感到胃痛、关节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秋燥症”。现将“秋燥”养生三注意介绍如下: 一、防燥气伤人。欲防秋燥伤人,首先要加强锻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坚持锻炼,养神强身,有效地抵御秋燥“肃杀”之气的侵犯。其次,要注意精气的收敛护养,劳作与休息要科学...

  • 寒露秋燥 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

    寒露秋燥 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

    寒露过后,秋燥将越发明显,呼吸道疾病也到了高发季节。因此,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针对肺喜润恶燥的特征,通过食疗和锻炼起到润肺养肺的功效。 干燥的秋季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300毫升以上,因此,主动饮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环节。主动饮水需要一定的技巧,即一次不宜大量地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饮。最好是在清晨锻炼之前和晚上睡觉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的两餐之间可饮水800毫升左右,这样可使肺腑滋润,充满生机。 秋季养生,首先需养肺以祛燥。要多吃些梨、苹果、香蕉、...

  • 滋养肺脏 增寿养生法

    滋养肺脏 增寿养生法

    静功增寿养生法 静功增寿是一种古代养生法。我国著名的文人苏东坡,也是养生大师,他自创的静功养生法,可增寿保健。 叩齿。每夜子时以后,披衣起身,或床上拥被坐亦可。面向东方,盘足,叩齿36遍。 观心。平时将五脏图挂于壁上,使心中熟识五脏六腑之形状。内观时想象心为炎火,光明洞彻,下人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不得有声令耳听到。 调息漱津。先闭息以去虑,除灭妄想,使心澄湛,诸念不起,自觉出人息调匀。然后,以舌抵唇齿,内外漱炼津液,暂不咽下,先内观心脏,纳心丹田,调息 漱津,待津液满口时 低头咽下,以气送入 丹田,...

  • 润肺通气血

    润肺通气血

    暑热渐消,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逐渐收敛。 这时,可练习“反捶背脊式”,具体方法为:1、盘坐,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全身放松;2、两臂侧伸至身体两侧,小指在上,拇指在下,掌心向后,目视前方;3、两手从指尖开始握成空拳,向后画弧,拳眼轻轻抵在骶骨两旁;4、两拳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轻轻捶打,同时身体微微前倾,拔伸脊柱;5、头身尽量向左后转动,脊柱旋转拔伸,两拳继续捶打,头身转正;6、身体微微前倾,头身尽量向右后转动,进行右侧练习,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3遍;7、两拳松开成掌,向身体两...

  • 霜降养生 平补生津润燥 粥羹养阴润肺

    霜降养生 平补生津润燥 粥羹养阴润肺

    10月23号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前奏。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且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认为“秋补”比“冬补”更要紧,不妨把握“两润一养”。 平补生津润燥 中医认为,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霜降之时已进入深秋,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因此,此...

  • 养心调脾健胃 锻炼肺活量

    养心调脾健胃 锻炼肺活量

      心脏是人体内极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将人体比作一辆汽车,那么心脏就是汽车引擎。只有这个人体“引擎”正常运行,人才能健康地活着。日常生活中,保护心脏、让心脏充满活力,不妨试试这几个新方法!   半分钟6次深呼吸。研究发现,深呼吸锻炼几分钟,血压可降低4毫米汞柱。   常做蹲伏锻炼。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危险。蹲伏运动可训练最大肌肉群,效果最佳。   每天冥想20分钟。研究发现,每天冥想打坐20分钟可使焦虑抑郁降低至少25%。而减轻压力有助降低冠心病死亡危险...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清阳之气走在人体上边,很轻,非常纯净,中医认为是空气中最有用的东西,进入体内可与身体里固有的肾精、脾胃吸收食物的精微物质结合,形成宗气、肾气等,非常重要。然而,孩子呼吸到的空气和大人不一样。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的事。   小孩的肺对身体来说太重要了,一般外感来袭,侵袭的就是肺经。古人认为孩子少有心肝之火等问题,只要抓住外感和脾胃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里说:“阴阳证,二太擒。”他说的二太,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意思是...

  • 肺为华盖 心主血脉 肝为将军之官

    肺为华盖 心主血脉 肝为将军之官

    某市中医院曾面向全国招聘院长,七位英才参加竞聘,聘请我当评委。当时我出了一道题: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来有效管理中医院。看似简单的问题,难倒了不少应聘者。 实际上,中医学是东方哲学的结晶,“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治医者不但可治国,也可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发挥聪明才智。把中医脏腑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统领全局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人身之元气。医院之本在于建院方针,医院的根本目的是治病救人,一切改革、调整、规划...

  • 老人健肺功 五脏健身操

    老人健肺功 五脏健身操

    老人宜练五脏健身操 人到老年,身体各脏器功能减弱, 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这套简易 五脏健身法,是在中医脏腑理论基础上 创编而成,其方法简单,老年人常做可 强健身心,预防疾病。 健脾操。立正姿势,双臂同时向一 个方向摇摆。手摆向左侧,头要转向左 侧,意念从胸至左足;手摆向右侧,头亦 向右,意念从胸到右足,反复做30次。 健肺操。立正姿势,双手掌心向后, 俯身擦足3次,再双手掌心向前,俯身 擦足3次,反复做10次。 健肾操。站立,双手握拳,紧抵左右 腰部,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再以双臂 伸直下垂,右手盖在...

  • 冬季吃些润肺食物

    冬季吃些润肺食物

      冬季,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全身皮肤干燥脱屑,鼻黏膜出血,几乎所有人都口唇干燥开裂,怎么喝水也不行。为什么冬季人体皮肤黏膜会干燥呢?解释绝对不是一句气候干燥。   冬季,空气干冷多风,万物萧条,其特点是阴盛阳衰,大自然中万物都处于阳气衰弱状态,人体也是如此。此时脏器中最易受伤的是肺。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意思是外界气体通过肺与全身气体交换,吐故纳新。同时肺气可帮助气血津液滋养全身,从脏腑经络到肌肉皮毛,无处不至。   所以,中医之肺不仅指西医的肺脏,还包括肌肤皮毛在内的所有与呼吸有...

  • 秋季易损肺 练练滋养肺气

    秋季易损肺 练练滋养肺气

    中医根据季节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易损肺的理论,提醒人们注意适应天气变化,好好保护肺气。因此,在这个季节里练练滋养肺气的功法。对健康是颇有益处的。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摩鼻、浴鼻 不少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除去必要的治疗外,在夏秋交季之时,经常按摩鼻部很有好处。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 每天摩鼻1~2遍,可增强鼻的耐...

  • 中医养生 宣发肺气

    中医养生 宣发肺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苑惠清 综合调理,不只是养肺 秋季调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因为五脏是相互关联、相生相克的,五脏相安无事,机体才能健康。比如,如果多吃辛辣导致肝火旺盛,不仅伤肝,还会伤害脾胃和肺;再如,湿热会导致脾胃功能弱,身体容易湿重,也会影响伤肺。所以,调理一定是综合的、平衡的。 补“阴”最好用食疗 秋季干燥,容易伤阴,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但前提是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有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可以吃一些百合、莲藕、蜂蜜等,或者饮一点冰糖菊花茶,用食疗来滋...

  • 中医肺为华盖 调节寒温保护肺脏

    中医肺为华盖 调节寒温保护肺脏

    肺处于人体胸中最高的位置,中医认为,肺为华盖,即是形容肺像雨伞一样给五脏六腑挡风遮雨。与皮肤、胃肠相比,肺这道防卫细菌入侵的屏障最为脆弱。西安红会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樊一钢提醒,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高峰也随之到来,市民朋友面对这种疾病时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守住人体内最易“失守”的这道防线。 延长寿命 关键是护肺 “慢阻肺”是一种以逐渐加重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它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艾滋病...

  • 健肺养肺 畅胸中之气 通脊背经脉

    健肺养肺 畅胸中之气 通脊背经脉

    摩鼻不少人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每天1~2遍。 摩喉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3遍。这种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深吸气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反复做20~30次,有助于锻炼肺部生理功能,注意呼吸一定要缓慢进行。 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两手握成空拳,反...

  • 挺胸抬脚保心肺 沙锤防老痴

    挺胸抬脚保心肺 沙锤防老痴

    近年来,用于治疗和改善老年痴呆症状的“音乐疗法”在日本逐渐普及。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自己伴奏自己唱、全身心放松地投入,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在家里,老人们不妨自制一个小沙锤,准备几个干净的饮料瓶,分别将红豆、绿豆、沙子或者小石子放进去,拧紧盖子,做成一个能奏出不同音效的沙锤。老人用手摇动沙锤,同时可配合摇头、点脚等动作,边动边唱。 无论是与家人一起,还是走进公园,带上自制的沙锤,与其他人一起唱歌、唱戏,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好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沙锤里的填充物不要装得过多(约1/3),...

  • 肺朝百脉 经络是运行气血

    肺朝百脉 经络是运行气血

    •各脏腑脉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经脉循行路线长短和脏腑位置呈规律性分布。 •按照脏腑位置和经脉路线可以准确把握疾病所在脏腑及经脉。 •六淫邪气侵袭、脏腑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气候、饮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响经脉循行,从而影响寸口脉象变化。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五脏六腑各有两条经脉呈对称分布。根据经脉循行路线的长短及所经上、中、下三焦,各脏腑脉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经脉循行路线长短和脏腑位置呈规律性分布。若脏腑经脉受外邪侵袭、内生病...

  • 全身之气来自肺 心不爽则气不顺

    全身之气来自肺 心不爽则气不顺

    一口气爬六层楼,数数你的呼吸频率,如果增加20%,就可能存在肺气不足。肺在五脏六腑中所处的位置最高,被称为 “五脏六腑之华盖”。中医所说的“肺”,远不止肺脏本身,大肠、皮肤、毛发、鼻咽等都是其成员。肺的最主要作用是“主气”。肺掌管呼吸,吸人外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心不爽则气不顺 邻居秦大爷退休前是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企业又返聘工作了五年。虽然平时的工作较紧张,精神压力也大,但他40余年来一直是乐在其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