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第2页
-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恶性肿瘤精准治疗
肿瘤精准治疗是以瘤体本身某种靶标为指向而 治疗的理念,似乎与中医治疗理念相去甚远。其实 主要以患者生命活动外在表现为靶标、考虑到西医 治疗特点并与之配合的肿瘤中医治疗也可称之为宏 观精准治疗。 1 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症状是辨证 依据,施治目标及有效标准是症状减轻或消失。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1 ] 提出了 5 种中医治疗 肿瘤的模式,单纯中医治疗模式是用中医辨证施治 方法治疗肿瘤,其他 4 种模式为防护、加载、巩 固、维持治疗,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内 分泌等治疗同时或...
-
中医药抗肿瘤大有可为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中药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主任医师张致祥教授告诉记者,中医治疗肿瘤大有可为。 张教授指出,中医药有很好调理作用,中西医结合能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及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在手术后应用能加速病人康复,术后较长时间应用,还可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中医药结合放、化疗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及远期后遗症,并有增加疗效的作用。另外中医的心理养生、气功、饮食调养等对肿瘤病人康复都有良好作用。具体来说,中医治肿瘤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药可减缓症状,改善精神状态。...
-
名中医周岱翰创建肿瘤专科 开创中医肿瘤事业
名中医周岱翰是当代中医肿瘤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岱翰从医50年,学验俱丰,是我国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及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从言传身教的“师徒模式”到创立大学本科选修课及研究生的教学,从主编《中医肿瘤学》《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多本教材到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中医肿瘤专业分化课程及临床实习,已为本学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为中医肿瘤学的教育事业开启了一盏明灯。...
-
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 病因病机治法治则
杨亚琴运用升提阳和汤联合督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经验介绍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癌因性疲乏(CRF)在不同分期的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临床中大部分癌症患者接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疲乏的原因有肿瘤消耗、放化疗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引起贫血等[1]。此类病因难以去除,所以癌症患者的乏力症状很难治愈且持续存在。CRF是一种持续的生理、情绪和/或认知方面的疲倦或筋疲力尽的主观痛苦感觉,与肿瘤自身或肿瘤治疗相关,会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CRF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疲惫感、主观痛苦,与劳...
-
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探讨扶正抗癌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02 年 Dunn 等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 ( cancer immunoediting) 理论,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可对肿 瘤细胞进行识别、破坏,同时又对肿瘤细胞实施 “免疫选择”压力使具有逃避免疫监视功能的肿瘤 细胞存活 [1 ] 。该理论阐述了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 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并分为免疫清除 ( elimination) 、免疫均衡 ( equilibrium) 和免疫逃 逸 ( escape) 三个阶段。中医理论认为,正虚是肿 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扶正抗癌法是中医药治疗 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具...
-
恶性肿瘤切除后 透热转气清里热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对于恶性肿瘤尚无根治方法,手术仍是临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放化疗对患者术后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具有高杀伤力,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疾病预后,也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放化疗常因缺乏特异靶向性,在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误伤,由此引发一系列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即放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及以胃肠道反应等,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尤其一些老年患者耐受力更差,甚至可能因此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故而...
-
癥瘕积聚的辨治思想对中医肿瘤临床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癥瘕积聚的证治特色及其对中医肿瘤临床的影响 肿瘤归属于中医学 “癥瘕” “积聚” “脏结” 等病证的范畴 [1 ] 。中医学有关癥瘕积聚的记载最 早见于 《黄帝内经》 ,如 《灵枢·五变》曰 : “人 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 留止,积聚乃伤 ” 。《难经·五十五难》曰 : “故积 者,五脏所生; 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 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 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 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 。 张仲景在继承 《黄帝内经...
-
郁仁存运用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总结
郁仁存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从事肿瘤临床研讨50年,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中西医结合医治肿瘤的学术思想和名贵经历,提出“气血学说”“内虚学说”“平衡理论”等中西医结合医治癌症理论。现对郁仁存运用清热解毒药物医治恶性肿瘤经历总结如下。 中医以为,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炽热之邪内蕴,客于血肉,壅聚不散,腐蚀血肉,皆可变成痈脓,或发为肿瘤。《医宗金鉴》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堵塞气血凝。”临床调查,常见火毒与肿瘤并存,特别是一些中、晚期肿瘤患者,多伴有部分肿块灼热疼痛、发热或五心烦热、口...
-
吴显文以健运中焦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吴显文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 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肿瘤科主任医师,其擅长放化疗过程中及恶性肿 瘤晚期的中医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运中焦, 主要学术特点为辨病辨证相结合。 1 肿瘤的形成与 “阳气虚 ”“浊气生”相关 “健运中焦”的提出源于李东垣 《脾胃论·脾 胃盛衰论》之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吴显文 教授认为,肿瘤既已形成,病机演变复杂 , 《灵 枢·百病始生》云 : “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 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总结出 其形成与 “阳气虚、浊气生”有关...
-
李灿东五辨治肿瘤 别阴阳胃气为要 身心俱调药食并用
李灿东,1964年生,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诊断学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主编著作3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在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近40年过程中,笔者临床上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对肿瘤病诊治时多注重郁、痰、瘀等内在因素在该病发病和演变过程中的影响。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急躁、焦虑、抑郁等...
-
肿瘤机制及治则 中药方验案举隅
和法之小柴胡汤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现如今, 肿瘤肆虐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 于肿瘤的治疗, 现代医学的手术、 放疗、 化疗等依然 是主流治疗手段, 而在术后的恢复及肿瘤的防护当 中逐渐体现出中医药的优势。 张永康教授从医三十载, 擅长中医内科、 妇科, 对肿瘤疾病的治疗亦有独到见解, 现将张教授治疗 肿瘤疾病部分学术思想整理如下 , 以殇同道。 肿瘤机制及治则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阳化气, 阴成形” 。 机体阳气不足, 正气亏虚, 气...
-
朱良春教授中西医结合治肿瘤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年,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一直随诊朱老身边,对于其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思路、经验有一定体会和心得,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中西医结合治肿瘤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朱良春一贯提倡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这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非搞中医西化。众所周知,就杀灭癌细胞力量而言,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很有成效,短时间内中医药在这方面是不可比拟的。但肿瘤的治疗目标是阻止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较高生存质量条件下的生存期。...
-
肿瘤微环境的“本虚”肿瘤微环境的治则治法
基于肿瘤微环境病机的抗癌策略探讨 肿瘤微环境是在肿瘤生成多步骤过程中构建的 内环境, 是肿瘤细胞生长、 侵袭和转移的土壤 [1] 。 现在 认为肿瘤不仅仅是大量孤立增殖的癌细胞, 正相反, 肿瘤是与微环境中不同类型细胞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 合组织, 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一个器官, 甚至比器官 更复杂。 所以, 从肿瘤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癌 病的病机, 是当下中医癌病防治的扳机点。 “机” 字的 本义是指 “弩机” , 《说文》 注曰: “机, 主发谓之机” , 如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言: “谨候气宜, 无失...
-
肉瘤 恶性肿瘤 中医治方
肉瘤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人,预后差。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在以下几方面可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一、预防肉瘤术后复发转移 肉瘤术后极易复发,晚期多出现肺、肝、骨、淋巴结等转移。中医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斑蝥,坚持服用2~3年可显著减少肉瘤术后复发与转移。 二、控制消灭肉瘤 肉瘤出现复发转移,并不预示患者不能救治,若采取积极措施,部分肉瘤消失,多数肉瘤稳定。此时单纯补益化痰软坚难以奏效,应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温阳”、“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等治法。治疗肉瘤的主药为斑蝥。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位在胸膜者,...
-
中医学治肿瘤 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原理
基于升降理论探究肿瘤的治疗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经过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在肿瘤发病机制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是治疗效果却依旧停滞不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宝贵的经验,但是目前中医肿瘤学关于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的阐释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将从气机升降失调角度阐述肿瘤的发生,并在升降理论指导下探究肿瘤的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历代医家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对于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有几千年的历史,远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瘤”记载;《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
-
肿瘤患者 剧烈癌痛不必忍
有人说,很多癌症患者并非死于肿瘤而是死于疼痛。据统计,在我国癌症患者中,有半数是在疼痛的煎熬中去世的。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能导致90%以上的人产生抑郁。因此,癌症治疗过程中,如何遏制疼痛,让患者有质量地生活、有尊严地离去成为专家们持续关注的重点。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兼麻醉科主任王国年指出,随着医学进步,很多癌症患者会长期带瘤生存,如果癌痛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镇痛是医生第一步要做的,好的止痛手段有望为晚期患者失志现象(如绝望、无望感、无助感、生命意义与...
-
中医药防肿瘤复发转移有优势
中医药在临床肿瘤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使用中药须始终贯彻整体观念,既坚持局部治疗,又重视整体上杀灭癌细胞,充分体现扶正培本、标本兼治的原则。笔者经多年实践发现,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癌痛、改善症状,运用得当,更可在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上发挥作用。 中药能够提高免疫功能,使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增强,这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条件。免疫功能低下是患者在康复期肿瘤复发转移的首要因素,人体的免疫系统每天要消灭成千上万的肿瘤细胞。如果免疫功能低下,就会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存活下来。肿瘤细胞沿着一定渠道,通过淋巴管、血液、腔...
-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的运用目前已相当广泛,然而其作用也受到一些质疑。我们强调从临床实践体会出发,提出“正确理解中医,让中医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 肿瘤是慢性病,它的治疗过程是漫长的。目前没有一种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可以贯穿其始终(如手术、化疗之类),很难想象有哪个肿瘤分科医生(如外科、化疗科等)可以陪伴癌症患者走完整个治疗过程,然而中医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一点我们在跟师明代御医凌云第十六世传人凌耀星教授过程中深有体会。凌耀星认为:肿瘤患者需接受整体调治,其原则可归纳为“攻、补、调、...
-
孙宏新治疗恶性肿瘤思想初探
1 科研学术思想 1.1 黏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相关理论 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类分子, 其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过程, 并发挥信号传导作用。目前已知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有关。其机制简言之, 是肿瘤细胞的黏附因子表达减少可以使细胞间的附着力减弱, 肿瘤细胞脱离与周围细胞的附着, 这是肿瘤浸润及转移的第一步;另一方面, 肿瘤细胞表达的某些黏附分子使已入血的肿瘤细胞得以黏附血管内皮细胞, 造成血行转移[1], 为提出痰证与黏附分子理论相关假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1...
-
防治癌症 肿瘤形成诱因?
在1950年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1位,在1964年时,肿瘤排名第4位,不是由于肿瘤发病率高了,而是其他疾病发病率降低了。” 第三个原因是肿瘤的诊断率提高了,以前不知道是什么疾病,现在弄清楚了。“当然,我们也不讳言,目前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一倍,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比以前多了。”孙燕院士说。 肿瘤形成诱因?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肿瘤的形成中,大家最关心的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外因,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内因也很重要。 丰富的肿瘤诊治经验让孙燕院士了解到一个个不同的患癌故事,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
-
消食开胃 恶性肿瘤中医推荐食疗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学药物治疗期间,由于常有胃肠反应、食欲不振,癌瘤所致的癌热和化学荮物对机体各系统产生的毒性作用,使身体相对虚弱,一般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宜少量多餐。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补益虞损,健脾生血;如化学药物治疗中出现造血系统抑制,有白细胞减少乃至明显贫血症状、眩晕心悸、短气乏力等,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填精益髓,滋阴补血;某些化学药物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使食欲明显减退,或有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腹痛或腹泻,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补中健脾,消食开胃。 @ 推荐食...
-
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通过物理刺激或药物作用于经 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达到防治疾 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甚至早于内 服药物,成为我国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早在 《灵枢·痈疽》中就有记载,曰 “发于腋下 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 之,涂以豖膏” ,即应用豕脂调制成的软膏涂擦治 疗疽症 。《周礼·天官》有外治法治疗肿疡类疾病 的记载,曰 “疡医掌肿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即医师应用药物外敷治疗肿疡。近年 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外治法在直接消瘤,改善 癌痛,控制胸...
-
消除肿瘤恐惧 缓解癌性疼痛
癌症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痛苦症状之一,7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约30%的患者临终前疼痛得不到缓解。引起癌症疼痛的原因很多,其中,不良心理如情绪紧张、恐惧、心理状态不佳等,会直接影响体内内源性抗癌物质的产生,使疼痛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 控制疼痛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又会有助于缓解疼痛,形成良好循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恰当的药物控制疼痛。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心理干预。家人可运用转移病人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性格内向的肿瘤患者,可以采用记事、写日记的方法记录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选择听音乐、听...
-
肿瘤医院院长患癌后领悟的活下来
今年77岁的徐 克成,精神矍铄。 2006年时,身为广州复大肿瘤医 院院长的他,体检时却发现自己患 上肝癌。后来他反思、研究治疗方 案,摒弃传统落后的治疗方式。如 今11年过去了,癌症都没有复发。 他说,记住五句话,十多年就这样 活下来了。 第一句:很多癌症是吃出来 的。身为消化科专家,徐克成明白, “癌”字里面三个口,很多癌症是吃 出来的。吃得太咸,容易患胃癌、食 管癌;吃得太油腻,则容易患结肠 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第二句:术后化疗不见得都有 用。徐克成印象最深刻的,是创办 肿瘤医院的几年里,接诊过...
-
肿瘤与癌症 重灸法配扶阳药可治癌
肿瘤与癌症,人们一说起就谈虎色变。其实肿瘤与癌症,并没有人们想得那么复杂,原因很简单,比如一个癌症患者,当没有查出肿瘤的时候,是自己走着去医院的,可当发现肿瘤与癌症的一瞬间,患者会突然间起不来了,甚至一蹶不振而死亡,这实际上是患者自己把自己给吓死的。癌细胞是什么呢?癌细胞也是一种人体的细胞,是一种不受体内控制的细胞,如果人体内有适合于癌与肿瘤细胞生长的条件,它马上就发展起来,你杀也杀不掉,化也化不掉,就是手术暂时切掉了,不久它又会生长起来。因为只要人体内适合这些肿瘤与癌细胞生长与生存的环境存在,它就会生...
-
论风药治肿瘤 风药的功效特性
风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疏散外风或 平熄内风作用的一类药物,其味辛甘、质轻薄、性 升浮。从 《医学启源》中将风药的特点以 “风升 生”概括,到 《脾胃论》中谈及 “诸风药升发阳 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 , 再到 《蠢子医》所言 : “治病须兼风药,治病风药 断不可少” [1 ] ,诸多经典著作从特性、用途及重要 性等方面完善了风药的理论体系。风药用途广泛、 功效特殊,既有协调整体的作用,亦有改善局部的 效果,无论是无形的气机病变,亦或有形的病理产 物堆积,都可通过辨证配伍风药取得良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