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 第289页

小儿 第289页

  • 中药敷脐治小儿常见病

    中药敷脐治小儿常见病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肚脐部,盖上纱布,再用绷带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黄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于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两周左右。   小儿盗汗:取五倍子适量,研细成末备用。每晚临睡前取适量药末,用温水调成面糊状,敷于患儿肚脐,盖上一块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于翌日清晨将药饼除掉。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可见效。   小儿便秘:取生大黄适量,烘干后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

  • 治小儿紫癜发热 小儿心肌炎方

    治小儿紫癜发热 小儿心肌炎方

    治小儿紫癜发热方 处方与用法:粳米25 克,生石膏100克。先煎去渣,用此汤液煎下药:知母10克,地骨皮10 克,沙参巧克,石斛15 克,金银花15克,麦冬10 克,山药20克。煎服,日1 剂,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血.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伴发热不退,尿血,全身关节疼痛,烦躁难眠,尿短赤,大便干结,舌干脉数。 (甘其林) 治小儿心肌炎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麦冬 5克,五味子3克,浮小麦5克,大枣2 枚,炙甘草10克,百合5克,黄芪5 克,丹参10克,磁石10克(先煎),谷芽、麦芽各5克...

  • 生姜汁治小儿疝气(小肠气)

    生姜汁治小儿疝气(小肠气)

    用生姜汁五钱,先给患儿洗澡到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 一日2次,连用3到4天,以后不再复发....

  • 苦参白芷外洗去小儿痱子

    苦参白芷外洗去小儿痱子

    近期,天气热且湿度大,小儿自身调节能力较弱,导致排汗不通畅,长时间滞留在体表内,容易长痱子。出痱子不是大病,但让孩子瘙痒疼痛、难以忍耐,影响睡眠。孩子吃药不便,用外洗方最合适。在此,介绍一个清湿热的外洗方。 取苦参、白芷、白鲜皮各20克,用纱布包好,多加水,煎10分钟,再加入薄荷20克,煎煮2分钟,待药液温凉后擦洗患病部位,并轻轻按摩,洗浴完毕后立即擦干,穿好衣物。 方中,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可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等疾病,《滇南本草》记载其...

  • 治夜哭郎 小儿痢痢效方

    治夜哭郎 小儿痢痢效方

    治夜哭郎效方 1.地龙3条,洗净。水煎服。 2.山药,茯苓各 20克,煎汤加糖调服,连服10天,治小儿昼夜啼哭,食少发黄者。 3.僵蚕2克,水煎服。 (秦村影) 治小儿痢痢方 处方与用法:旱莲草12克,白芍15克;槟榔8克,黄芩5克,大黄 5克,木香5克,当归5 克,甘草3克,肉桂3 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清热止痢,凉血止血,治小儿痢疾。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 小儿磨牙 广东名医治方

    小儿磨牙 广东名医治方

    处方:黄连3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生石膏15克,栀子、茯苓、茵陈、防风、连翘各8克,甘草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以通腑泄热;口干喜饮者加石解、玉竹养阴生津。 功效主治:清心泻脾。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心脾积热型。临床症见患儿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磨牙声音响亮,面赤,唇红,烦躁,或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指纹青紫。 创方者:王奕儿 郭雄伟...

  •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三方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三方

    小儿遗尿,是指 3岁以上儿童 ,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小便自遗。 治疗小儿遗尿,中医循益肾健脑之法,用药得当,多有良效。吾有三方,每用每验,希望能够为遗尿小儿本人和其父母解除身心方面的痛苦。 方1: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2:乌药、益智仁各等量。共研成细末 ,用山药粉和为丸。每日 12g~ 18g ,分 2次服。 方3: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 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疗效...

  • 小儿盗汗治疗方

    小儿盗汗治疗方

    【主治】用于治疗小儿盗汗 【组成】伸筋草、麦杆各适量 【制法】上药煎汤备用 【用法】取药液趁热外洗患儿 【注意】注意防外风侵袭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滋阴潜阳熄风汤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滋阴潜阳熄风汤

    文仲渝,女,1953年生。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因其在中医儿科界的影响,被载入原卫生部编撰的《中国女医师风采录》一书中。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儿科疑难杂症及常见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自拟“滋阴潜阳熄风汤”“开胃健脾方”“止泄方”分别治疗小儿抽动症、厌食症、泄泻症,疗效显著。临床上还特别重视中医儿科的特色疗法,如善用小儿捏脊疗法、穴位贴敷、耳穴压药、中药洗浴、雾化吸入...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医案撷举 赖氏治新法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医案撷举 赖氏治新法

    通元疗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赖新生教授、 临床工作40余载, 德艺双馨。 赖 教授独创的通元疗法, 为通督调神、 引气归元的简 称, 是一种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础, 尤以阴阳学 说建立的科学、 传统、 有效的针灸循经取穴方法, 涵盖了调和阴阳、 通督安神、 针药合璧的中医诊疗思 维。 其取穴以督脉和任脉的腧穴为主, 配以五输穴 或其他特定穴, 充分发挥了督脉贯脑为通调元神、 任脉连肾为精气之归的经络治疗效应, 可治疗脑 病、 过敏性疾病、 妇产科疾病及其它疑难杂症, 效如 桴鼓。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

  • 治小儿磨牙偏方

    治小儿磨牙偏方

    治小儿磨牙(脾虚夹湿)偏方 处方:党参12克,白术、茯苓、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白豆蔻各10克,陈皮8克,黄连3克,甘草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湿重,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石菖蒲以化湿醒脾;舌淡,体胖,腹胀喜按者加砂仁、厚朴温中运脾。 功效主治:健脾消积。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脾虚夹湿型。症见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病程较.久,磨牙声音较低,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伏卧,或有脱腹胀满,呕吐酸馊,夜寐不安,大便溏薄,每天2二3次,夹有乳片或食物残...

  • 辨证护理 小儿腹泻

    辨证护理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夏秋季常见疾病,多因喂食不当,内伤乳食,损伤脾胃,致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分,下迫大肠,则成泄泻。小儿腹泻临床除有效治疗外,精心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种泄泻的辨证护理方法。   伤食泄泻   主症微热或无热,恶心、不思食、呕吐乳块,泻下次数不多,呈黄绿色水样便或夹有奶块便,酸臭气,腹胀,排气恶臭,舌苔白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沉。   护理措施①严格控制饮食。禁食6~12小时左右,腹泻好转,可进稀米汤或焦米稀粥。忌油和生冷瓜果。②按伤食不同可给与单味中药煎服,帮助消化。伤于...

  • 宣桂琪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经验

    宣桂琪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经验

    宣桂琪 ( 1942—) ,男,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导师、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 , “宣氏儿科”第三代嫡系传人,第一批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杭州 “宣氏儿科”流派 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 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学严谨,不断创新,对儿科疾 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饮食不节、嗜 食肥甘及不健康...

  • 小儿防病养生 捏脊疗法

    小儿防病养生 捏脊疗法

    3岁的聪聪,脾胃功能偏差,时而食积发烧,时而呕吐酸馊食物,时而腹胀腹痛。一段时间后更是精神不振,身体也逐渐消瘦,医生说是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而至食积。予以健胃消食中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出现食积症状。后来医生经诊断为食积,建议推拿治疗,使用捏脊疗法。经过治疗后,聪聪食欲好转,精神明显好转,3个月后,个子也长高了。 捏脊疗法是我国医学界中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手法,原称捏脊骨皮,以调整督脉与太阳脉之气机,达到阴阳相配,扶正祛邪之目的。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就有&ld...

  • 小儿口水多栗季枣粥治

    小儿口水多栗季枣粥治

    我小孙子今年2岁,小家伙简直就 是个“口水兜”,尽管精心保护,但小下巴 还是红红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亲戚 中有位长辈告诉我,小孩子流动口水太 多是病态,得治。他给我一个方子——栗 子茯苓枣粥,让我煮来给小孙子吃。连续 喂服1个星期后,他的口水还真是少了 很多。 具体方法为:板栗、大枣各10枚,茯 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 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板 栗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 7天。 此方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

  • 小儿呕吐的食疗有:

    小儿呕吐的食疗有:

    白芝麻。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热和胃。...

  •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近年盗汗的小儿越来越多,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比如喝牛奶、奶粉,牛奶是温性的,喝得多了,也容易盗汗。在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阴虚为多见。   有热心网友曾介绍了一个外治法治小儿汗出,疗效很好。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朝龚信《古今医鉴》中所介绍的简便方。其以“五倍子末,津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用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法更方便些。此外,本方可治疗小儿久泻不止。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

  • 小儿高热 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小儿高热 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高热是指体温在38.5度以上而言,是一些急性病的症状之一,各种疾病都可伴随有高热的出现。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薄弱,易虚易实,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危及患儿生命。小儿高热常与肺、胃、大肠的关系比较密切,“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则肺气升降失司,遂致咳嗽气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热邪,则易化热下行于大肠,更因小儿食积较多,故胃为积热为多见;小儿受邪后传变较快,往往表证未解即出现阳明里热证候;或因邪势过盛即逆传心包,温邪久羁,也可入营,则可出现伤阴证候。   本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 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 经验方:昊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口腔溃疡(口疮)患者260 例,治愈202例,好转58例。...

  • 小儿之病难治也易治

    小儿之病难治也易治

      小儿之病,难治,也易治。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吴鞠通将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归结为“稚阴稚阳”。虽历代医家均言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但小儿还有一生理特点叫做“纯阳之体”。临床上,老师治疗小儿病同时考虑到小儿的这两个特点,常以“和法”为主,用药之性偏于温和,少见大苦大寒之品。老师常说:“小儿之体,少见大虚大实之候。&rdquo...

  •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处方:葛根15克,党参、茯苓、白术、藿香各10克,佩兰、香附、泽泻、砂仁各7克,木香5克,甘草3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燥湿。 主治:脾气虚弱、寒湿内生之流口水,症见爱流口水,胃怕冷,舌苔厚腻,脉滑。 于志翔...

  •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炙黄芪10 克,炒当归10克,陈皮 5克;碧桃干15克,获苓5克,糯稻根50克,红枣10克。水熬服,日 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调和营卫,敛阴止汗。治小儿感染热性疾病后,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冒纳不佳,舌淡红,脉细无力等。 (曾示浪) 治小儿盗汗症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青蒿、桑叶、麦冬、丹皮各5克,谷芽、玉竹各2克,五味子3 克,大枣2枚,甘草2 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止汗,治小儿盗汗症,纳呆口渴,夜寐不安,易惊叫,舌尖红,苔薄黄,指纹青紫。...

  • 小儿脾胃病的治疗 陆长清 陆氏调治法

    小儿脾胃病的治疗 陆长清 陆氏调治法

    陆长清是青海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医60载,以过人的才智、丰博的学识、高尚的医德,为世人所称道。他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四诊所见,审明主症,找到疾病症结,立法用药,灵活多样,疗效颇佳。尤其在小儿脾胃病的治疗上更是得心应手,疗效显著。陆长青认为,小儿脾胃病证的治疗要立足于调补相结,补中寓消,消中兼补,以防损伤脾胃生生之气。现将陆氏调治小儿脾胃病八法分述于下: 补脾消积法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乳食积滞,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大便干结或面黄消瘦,烦躁口渴,舌苔厚腻,脉弦细。 方药:自拟小儿消食散。本方由太...

  • 小儿中毒型 细菌性痢疾 中医疗法大全

    小儿中毒型 细菌性痢疾 中医疗法大全

      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以2~7岁小儿多见,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少数病例开始为普通型急性痢疾,1~2天内才转为中毒型。近年来本病有减少趋势。   中医称中毒型菌痢为“疫毒痢”、“疫痢”、“时疫痢”。   病因病机   染有疫毒等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受凉、疲劳、饥饿,以及患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本病的诱因。   辨...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主要 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 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该 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肺炎症 吸收、解除气管痉挛等作用。小儿肺热 咳喘出现发热、口渴欲饮、呼吸急促、烦 躁不安、夜寐不宁等症状,以及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均可服 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行治疗。 用法:口服颗粒剂,每日3次,1岁 以内,每次4克;1~2岁,每次6克;3~5 岁,每次8克;6岁以上,每次12克。口 服液,每日3次;1~3岁,每次10毫升, 每天3次;4~7岁,每次10毫升,...

  •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小儿腹泻可使用下面几方治疗: 1.芹菜杆5根,水煎,加红糖5克,温服。 2.黄芩9克,白芍6克,甘草 5克,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如有里急后重,加木香 3克,槟榔6克,发热加黄连5 克,腹痛加乌药6克。 3.红花2克,鸡蛋2个。红花研末,分2份,每份与1个鸡蛋调匀后,煎熟食之。每次1个...

  • 小儿保健推拿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小儿保健推拿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这几年小儿保健推拿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属,很多父母非常热衷给自己的孩子捏脊。许多养生书籍及各类形形色色的小儿推拿专家,凡论及小儿捏脊都是高谈阔论,并且都只谈捏脊的好处,比如疏通经络、升阳开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对于不适宜的捏脊所带来的副反应往往只有只言片语甚至根本就没谈及,这就给父母一个错觉,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做捏脊保健。但事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中所说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

  •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20克或银杏枝 50克,加水3000~4000毫升,煮至沸腾后10分钟即可。 先用药水蒸气熏蒸小儿双脚,待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患儿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分钟,隔日1次,共用2次。 本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无需打针吃药,易被小儿接受,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等所致。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小儿推拿是通过推,清,运,揉,捏等手法,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扶正驱邪,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认为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不受条件限制,疗效颇佳,简便易学,患儿乐于接受。故将操作手法介绍如下:   补脾土:脾土位于拇指桡侧缘,操作沿拇指桡侧缘由上向下直推600次。   清脾胃:胃经位于大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向肾水方向运500次。...

  • 小儿手足口病 中药小方剂不妨用一用

    小儿手足口病 中药小方剂不妨用一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2018年重点地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预警通知》;同时在对外发布会上通报,我国现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达2.8万例,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卫生和健康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要加强手足口病防控指导,做好聚集性疫情的发现、应对和处置工作,切实保障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我国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季的‘快车道’,今年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绝不可掉以轻心。&r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