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儿 第292页

小儿 第292页

  • 小儿消化不良的调理

    小儿消化不良的调理

    1.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糊精.可吸收水分.食后有止泻及消化作用。 2.取熟透苹果500克~750 克,洗净,搓成泥.放入淡茶水中食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痢疾患儿.亦可用于腹泻患儿。 3.取红茶少许用开 水冲泡.每日饮饮4次.对患急性胃肠炎的小儿有良效。 4.将大米洗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 10克。用文火煮1小时.过筛去渣.再加0.4%的食盐煮沸食之即可。此方易于消化,并具有吸附作用.热能低.适用于严重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儿。 (鲁莱光)...

  • 小儿肠痉挛腹痛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小儿肠痉挛腹痛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小儿肠痉挛又称肠痉挛腹痛、痉挛性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临床表现为健康的小儿突然发生以脐周为主的阵发性、间歇性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严重者可就地翻滚。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腹痛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日。在腹痛时观察腹部,多见肚子鼓起,但用手触之感觉柔软,没有固定压痛点,也没有包块。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气后自然缓解或消失,腹痛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该病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以...

  •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小儿泄泻四季常有,以夏秋多见,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使脾胃受损而发泄泻。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止泻为法。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常用其师柳学洙先生的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每多获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藿香3~5克,乌梅3~5克,扁豆5~10克,通草2~5克,槟榔2~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具体据患儿年龄及体质调整用药量。   方解:方中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开胃为主药,扁豆健脾,乌梅...

  • 三仁汤解小儿高热

    三仁汤解小儿高热

    刘某,男,10岁,于1982年10月2日因发热恶寒一天,以“上感”收入某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经用西药解热镇痛、抗感染、激素疗法和物理降温等治疗三天后,发热持续不退,体温稽留在38℃左右,于10月5日下午4时急请中医会诊。症见:发热不恶寒(体温39.5℃),汗出热不退,伴面红、胸痞欲呕,口渴不欲饮,饮食纳差,小便黄。大便已3日未下,舌苔边白中间黄腻而燥,脉滑数。 证属湿热内蕴,已经化燥,治宜清热化湿,佐以通下,方用三仁汤加减。 处方:藿香10克,法半夏10克,白蔻仁6克,生薏...

  • 小儿腹泻蒜茶巧治

    小儿腹泻蒜茶巧治

    我家孩子经常腹泻,邻居告诉我一个小偏方:用一小撮茶叶、几颗去了皮的大蒜瓣,放在锅里煮水,开了锅再煮三四分钟,晾到温凉,给孩子当水喝,视情况喝上一两回。每次孩子腹泻,我都用这个小偏方,效果很好。 茶叶有收敛的作用,可以缓解泻肚。大蒜无论生熟都有消毒的作用,不仅能治痢疾杆菌,因此这个小偏方对于轻度腹泻效果良好。...

  • 三棱莪术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

    三棱莪术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

      三棱、莪术二药,经适当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瘀阻等,常与四君、四物相伍,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董氏儿科”历史渊源,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老先生(1903年~2002年)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之泰斗。他在八十多年中医临床、数百万人次的治疗实践中,创立了“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和“证治九决”(明...

  • 强调从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强调从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 神经精神性疾病,中医学 将其归人心肝类疾病 中,多认为本病与肝密 切相关。可归于中医学 肝风证、慢惊风、目连 割、抽搐等范畴。本病在 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 反复发作性、不自主运 动肌的无节律性抽动, 病程较长,发病过程中 有反复发作又自行缓解 之势,亦可出现不自主 的发声,部分患儿伴有 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症,影 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上述认识,本病 应以八纲辨证与脏腑辨 证相结合,其中尤其注重 辨明阴阳虚实,强调从肝 论治。 《素问·生气通天 论》有云:&...

  • 小儿伤食泻“高氏揉捏法”

    小儿伤食泻“高氏揉捏法”

      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   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

  • 小儿疳积调治

    小儿疳积调治

    疳积是儿科常见 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 医学的慢性消化不良或 肠寄生虫病 有了疳积的小孩,乳食 懒进,或易饥多食,肌肉消 瘦,肚子大,面色不荣,毛发 焦枯,易发脾气,喜食异物, 肛门发痒,大便溏泻或大便 干似羊屎,尿如米泔,午后 潮热。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为疳积的主要成因。患了疳 积的患儿,宜食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少吃零食。·疳积初 起,若能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治疗疳积以消积, 调理脾胃为主。临床运用消 疳理脾汤治疗,效果满意。 处方及用法:芜荑6 克,三棱3克,莪术3克, 青皮3克,陈皮3...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方 处方:炒鸡内金6克,黄连3克,维生素B。60 毫克。共研细粉,分为6包,O.5~2岁半的小儿,每次服1包,每日3次,温开水调服。 主治:小儿喂养不当导致的伤食泄泻,症见泻下次数不多,大便粘滞不化,呈黄绿或黄色,气味酸臭,恶心嗳气,呕吐奶块,腹胀而硬,泻后胀痛减轻,食欲不振,打屁恶臭,烦急颊红,手足心热,苔厚腻,脉滑数。 晏华 治小儿发烧经验 方法:取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适量,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后,煎煮 5分钟,去渣取液,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

  • 治小儿顽咳 小儿顽固性多汗 小儿紫癜方

    治小儿顽咳 小儿顽固性多汗 小儿紫癜方

    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方 处方:自茅根、生地各12克,金 银花、小蓟各10克,丹参、紫草、丹 皮、茜草各6克,桃仁5克,防风3 克。瘙痒者,加荆芥穗、蝉蜕各6克。 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疹退后可 用生地12克,芡实、鸡内金、自茅 根、连翘各10克,丹皮、赤芍各6克 水煎常服,以防复发。 主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辨 证为血热型,症见初起疹高于皮面, 色淡红,随后变为深红色,多见于下 肢,出没无常,伴关节疼痛,甚至尿 血。 徐灵 治小儿顽固性多汗方 处方:黄芪、防风、白茅根各lO 克,白术、连翘各6克,麻黄根3...

  • 治小儿高热惊厥 固本防惊汤

    治小儿高热惊厥 固本防惊汤

      董幼祺,男,1953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主任中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上海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之孙)。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及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   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上以“推理论病,推理论治”作为指导思想,并运用董氏儿科的独特经验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小...

  • 中医小儿望诊闻诊 看舌苔看二便听哭声

    中医小儿望诊闻诊 看舌苔看二便听哭声

    中医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整体观,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二区主任医师宋桂华说,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就生病的,也不可能突然就生病了,任何疾病都有潜伏期,身体里的敌人要想威胁到健康,这支队伍必然得发展壮大到一定气候才行。对于绝大部分疾病来讲,它在潜伏期都会“露出来一些马脚”,给出一些信号,如果家长把这些信号掌握了,自然就能早期发现,及早应对,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而让孩子少生病、生小病、不生病。让我们来学学中医望诊闻诊中这些可以掌握的“信号”吧: 看舌...

  • 小儿健脾开胃喂鱼鳅串汤汁

    小儿健脾开胃喂鱼鳅串汤汁

    鱼鳅串又叫路边菊,医书里多称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入药可晒干,备用。本品味辛苦性寒,无毒,入肝脾经。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野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食消胀等功效。 鲫鱼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温中下气等功效。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肉嫩味鲜,尤其适于做汤,鲫鱼汤不但味香汤鲜,而且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 经过笔者长时间的尝试,将二者结合熬出的汤汁喂养小儿,有着良好的健脾开胃效果。 制作方法:将鲜活的...

  •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夹湿所致。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1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郭旭光...

  • 小儿盗汗 用"止汗贴”

    小儿盗汗 用"止汗贴”

    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睡时汗液出,醒后即收为主症。笔者采用“止汗贴”外敷神阙及膻中穴治疗不同证型的盗汗10余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将五倍子、龙骨、郁金按2:1:1碾粉备用。睡前将患儿神阙穴及膻中穴擦净,再将药粉与陈醋调成泥团如蚕豆大小敷于神阙穴及膻中穴,然后用4厘米X4厘米胶布一块贴在放好药团的神阙穴及膻中穴上,胶布中点对准脐中及双乳中穴,每次敷6—12小时,一日一次,5 次为一疗程。 湖南衡阳 王 健 点评:止汗贴由纯中药组成,方中五倍子收敛止汗;龙...

  • 小儿发热中医治方 寒青退热汤

    小儿发热中医治方 寒青退热汤

    寒青退热汤组成:青黛3克,藿香10克,寒水石10克,白茅根10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主治四时外感时邪,症见发热憎寒,流涕,咽喉肿痛,干咳或不咳,烦躁,夜寐不宁,倦怠无力,纳食欠佳,时有呕吐,腹胀腹痛,大便不调,偶见皮疹或鼻衄,重者惊厥抽搐。热甚者加生地10克;痰热病欲抽者加钩藤10克,天竺黄10克。 小儿高烧多由外感所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则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尤以季节交替之时,邪毒盛而壮热不已。且邪毒入里迅速,故小儿发热表征证候不如成人外感寒...

  • 知了治疗小儿疾病的验方

    知了治疗小儿疾病的验方

    知了也叫“蝉”、“知了猴”、“爬树猴”等,可食用亦可药用。 蝉作为中药,其皮曰蝉蜕(幼蝉的壳),是一味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不可多得的良药。蝉蜕味咸、甘,性寒,无毒,入肺、肝经,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等功效,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蜕还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现介绍几则治疗小儿疾病的验方,疗效颇佳,供患者参考。 小儿声哑蝉蜕、胖大海各10克,冰糖少许,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小儿脱肛...

  • 试试中药贴敷 治小儿常见病

    试试中药贴敷 治小儿常见病

    咳嗽麻黄10克,杏仁、黄芩各12克,白僵蚕、栀子、炒白芥子各9克,延胡索15克,细辛6克,鱼腥草18克,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3-5克,用姜汁醋调成膏状,用医用贴贴于天突、膻中、肺腧各穴,每天1次,贴4小时左右,5天为1个疗程。 泄泻丁香、葛根各15克,肉桂、吴茱萸、砂仁、干姜各10克,胡椒、车前子各12克,黄连6克,研细末后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用姜汁醋调糊,填脐,用医用贴固定,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便秘生大黄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2克,芒硝3克,将上药研细末备用。每次取3-5...

  • 治小儿消化不良陈皮茶

    治小儿消化不良陈皮茶

    茶叶4克,陈皮1克,共用水浸泡一昼夜,加水1碗,煎至半碗。 1岁以下小儿每次服半食匙,每日3次;1-2岁小儿,每次服1食匙,每日3次; 3-4岁小儿,每次服1匙半,每日3次,可治小儿夏秋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 捏脊通经 小儿推拿病案

    捏脊通经 小儿推拿病案

      冯某,男,9个月。   就诊时间:2011年10月25日。   外感发烧,体温39.4℃,大便稀水样,每日4~5次,发烧时手凉,流清涕,脉细滑数,舌质淡,苔中间厚。证属外感寒邪、内有积滞,治宜解表散寒、消积化滞。   治疗手法   推五指经,平调水土,运八卦,推三关,捏脊通经。   治疗过程   1.推五指经,每指推运了300次左右。   2.然后运双手八卦,手心渐渐汗出。   3.推上三关左右各50遍。   4.捏脊通经,向上提捏太阳膀胱经7遍,提捏至脊背微微出汗,两手...

  • 验方治小儿多汗临床常自汗 盗汗

    验方治小儿多汗临床常自汗 盗汗

    桂枝加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全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黄芪组成,具有调和营卫,通阳除湿之功,为仲景治疗黄汗,黄疸而有脉浮,表虚症状之主方。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老中医根据其中桂枝汤可解肌和营,调和阴阳,黄芪可补气固表之功用,临证多有发挥,现举四例验案简析其用此方经验。 小儿汗证 赵某,男,7岁。自3岁入托以来稍稍运动则大汗出,夜间睡眠时背部及头汗出,汗湿衣被,...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中医方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中医方

    甘肃省名中医张士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士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该病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发病后较难迅速控制,病程持续时...

  • 中医聊小儿保健脏腑娇嫩

    中医聊小儿保健脏腑娇嫩

      按照古人的思路打比方,脾土是母亲,肺金是孩子,母亲出了问题,孩子一定也会不足。放到小朋友身上,如果脾很弱,肺一定受伤害,孩子脾胃不好,肺一定不好。所以,给孩子的食品,要尽量天然,尽量多样,同时必须均衡适度,这是原则。   今天开始,要从中医角度聊聊小儿的生理特点。有人说孩子就是缩小的大人,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孩子并非简单的缩小的大人,孩子有他自己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小孩从生下长到十来岁之前是自己的生理特点,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   脏腑娇嫩为其第一特点。   说起这个特点,我想...

  • 治小儿泄泻 中药熏洗

    治小儿泄泻 中药熏洗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泻下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此病,效果显著,患儿易于接受,介绍如下。   草药鬼针草鲜品10棵,或干品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熏洗患儿双脚。轻者每日4次,重者每日6次。年龄较大,腹泻较重者可提高熏洗所至位置达膝部以下。...

  •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四肢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清热与温寒等作用,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根据不同的瘫痪部位,每次选3-5穴,针刺后宜强刺激,久病者可加灸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不留针。上肢常用穴位有肩颙、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常用穴位有肾腧、次髎、环跳、足三里。足外旋外翻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足内翻者,加阳陵泉、绝骨、昆...

  • 小儿敷脐疗法

    小儿敷脐疗法

      敷脐疗法,简称脐疗,即将药物至于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通过脐部的药物渗透,达到祛病除邪、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   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脐朝百脉,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脐疗可使药物通过四通八达的经络,作用于全身上下表里内外,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头面五官、胸腹四肢、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诸证均可采用。由于小儿肌肤娇嫩,药物易透皮吸收,所以脐疗尤适于小儿。小儿常见病如厌食、腹泻、便秘、遗尿、夜啼、惊风、流涎、多汗等等,都可以采用敷脐疗法疗。当然,脐疗也有注意事项,如...

  •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介绍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介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汉臣先生是国 内著名小儿推拿专家, 通过著书、 讲座、 录像片等培 养了大量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的学习者, 为小儿推拿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创始的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鲜明, 本文介绍及探讨其学术思 想及技法等特色, 旨在传承和发展张汉臣小儿推拿流 派, 以期 “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 [1] 。 该流派传承链代表人物: 张汉臣 (1910年-1978 年) 、 李安域、 侯英祥、 王乐慈、 苏蕴芳、 姜佩玉、 田 常英、 范作云、...

  • 主治小儿盗汗、睡出虚汗

    主治小儿盗汗、睡出虚汗

    【简介】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 【治法】 【组成】北芪18克浮 小麦12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一剂 【组成】炙甘草9克 瘦猪肉60克 【制法】蒸服 【用法】每日一剂,或二剂 【疾病】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 小儿秋泻饮食调理为护

    小儿秋泻饮食调理为护

      “小儿秋泻”即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小儿秋泻严重影响着小儿的生命健康,已成为危害人类公共卫生与健康的重要问题。然而,国内外针对小儿秋泻没有快速的、有效的药物,总体上皆是对症治疗。   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秋泻大多按湿热证论治。但重庆市名中医欧阳作理运用散寒利湿之法治疗该病,疗效颇佳,不仅缩短患儿腹泻时间,更能迅速帮助患儿恢复饮食。   外寒入里困脾为机   欧阳作理说,小儿秋泻有如下特征: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